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第124节

  林思成叹了口气:“看家破人亡!”

  ……

  晨光初露,杭州城尚裹着一层白蒙蒙的薄雾。

  秋意爬上枝头,微风缠绵,铜铃轻响,惊落了几只黑蝉。

  老农裹着棉袄,蹲在竹筐旁,筐里堆满了沾泥的瓷片。

  再往前:泛绿的铜钱,黄杨木雕的观音、釉里红的残瓶,以及斑驳的月份牌……一眼望不到头,光是数种类都数不完。

  顾明睁着眼睛,布灵布灵,布灵布灵的乱转。

  林思成叹了口气:“你这次来杭州,李信芳给了你多少钱?”

  顾明惊了一下:“你咋知道?”

  废话,兜里要没几个子儿,你敢跃跃欲试?

  “听我的,好好的把这碗饭端瓷实,这辈子就算是稳当了!”

  顾明琢磨了好半天,给了林思成一拳,又愁眉苦脸:“饭倒是挺软乎,就怕吃不长远!”

  哟?

  “开窍了?”林思成“呵呵呵”的乐,“放心,有我在,要不我会让你改行?”

  富家千金谈不上,但李信芳的家境确实不差,两人刚开始还能图点新鲜劲,但劲头一过,这样那样的问题就出来了。

  但暴富是别想了,就顾明这性格,给他座金山他也守不住,就只能在自身上下功夫。

  虽然性子粗疏了点,但胜在刚毅果决,还够坚韧。再加顾爸十多年的薰陶,干警察比干检验医生强的多。

  自己再帮趁着点,不敢说顾明以后能有多高的成就,但保证稳中求进,家庭和睦还是可以的。

  “正好你现在在医院后勤,一天闲的发慌,还不如提前备考,争取明年一月份一把过……”

  顾明挠着脑门:“估计会被人笑死!”

  毕竟这个时代的普遍认知:医生没有警察那么辛苦,收入也要高一些。

  “笑个屁,你也不睁大眼睛往后看看:你这辈子,社区医院的主任顶到天……”

  林思成“呵”的一声,“你当初就不该听人瞎忽悠,六百一十多分,交大医学院也不是不能读,但你倒好,读检验医学?”

  顾明没吱声。

  现在看来,确实不太如意。所以,有时候亲戚出主意,不一定全是好意。

  他又点点头:“老顾同意就行!”

  “放心,肯定同意!”

  要是知道顾明被自己忽悠的不当医生要当警察,顾叔保准感动到给自己摆一桌。

  “哦对了……”林思成又想了起来,“你们医院那破设备换了没有?”

  “早换了,我爸找院长,把我调后勤之后就换了……我还忘了问你,你怎么知道我们医院的机器有问题?”

  林思成随口就来:“废话,你也不看看你那段时间是什么模样?”

  顾明想了想,又点了点头。

  动不动就吐,他还以为肠胃不好……幸亏发现的早。

  顾明叹了口气:“要不是你,差点就英年早逝!”

  林思成呵呵不语:欠我的人多了。

  就他们同科室那七八位,个个都得欠林思成一条命。

  还有那么多的病人……

  但还是那句话:有所为有所不为,想不起来也就罢了,既然想了起来,总归得干点什么……

  两人一边闲扯,进了商城。

  将将八点,外面的鬼市虽然热闹,但店铺大都没开门。

  然而二楼那一间,却早早就亮起了灯。

  两人还没进门,李金钱就站了起来,然后抱拳做揖,又比划了一下:“林兄弟,请进!”

  林思成定眼瞅了瞅,拱手一笑:“江西派(堪舆派别之一,属理气派)的师兄!”

  李金钱怔了一下,脸上露出一丝不自在:“不敢称师兄,林兄弟称声掌柜就好!”

  古代的堪舆弟子,顶尖的寻龙脉,定天局。不管有没有用,至少开国皇帝都信这个。草头王更是不要太相信,但凡成了,就是从龙之功。

  比如郭璞(晋),比如刘伯温,姚广孝。

  次一点的任太史,钦天监:观天、堪都、定陵、营殿。比如李淳风,廖均卿(明,选定十三陵)。

  再次一点的观星相,算历法,定农时,比如司马迁。再再次一点,才会沦落民间,给达官贵人择龙地(点阴穴),选阳宅。

  像被传的神之又神的杨筠松,赖布衣,都属于这一种。

  而习堪舆,风水的仕士更多。至于灵不灵,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如苏轼,每逢大事心卜,每卜必吉,但每次都是倒大霉……

  再再再次一点的,也能支个摊子断吉凶,营卜卦、驱邪祟。只有委实混不下去的下三滥,才会寻人阴宅,挖人祖坟,断人气脉。

  这一种虽然学的是堪舆学的知识,用的是寻山点水的技艺,但别说家和派,和堪舆二字压根就沾不上边。

  而李金钱,甚至连这一种都算上。他们之所以能找到墓,靠的只是陈威在绍兴考古队的便利。

  也就是为了便于出货,收货,他才顺带着学了一点,用来忽悠外行……

  林思成又拱拱手:“好,李掌柜!”

  略微寒喧,几人落座,姐弟俩连忙沏茶。与昨日相比,态度有如天壤之别。

  道了声谢,端起茶杯,林思成又往里间瞄了一眼。

  里面应该没人,所以,陈威不在。

  这是位传奇人物:初中文化,自学成才,因缘际会进了考古队。

  但为人豪爽,极具人格魅力,甚至有些枭雄气质。

  要是看对眼,百来万的物件眼都不眨,就敢往你怀里塞。也不管你缺什么,只要你缺,我砸锅卖铁也要给你办到。

  试问什么样的干部,能经得住这样的考验?

  手艺特点更是别具一格:前期找墓,靠陈威在内部查资料,所以发展的比较慢。但差不多到2012年,民用无人机普及,陈威学会了遥感地图定位,团伙发展堪称突飞猛进。

  打洞的方式更是糙到了家:用炸药。

  所以,但凡他们进过的墓,毁掉的物件是盗出来的好几倍。其中就包括鼎鼎大名的宋六陵(南宋皇陵),湖州下菰城遗址(战国至汉代贵族墓葬群),以及丽水龙泉窑遗址。

  因为墓室结构损毁,考古信息丢失,大部分的东西盗出来,连他们都不知道是哪朝的。

  就比如林思成昨天买的那几件。

  但有一点:团伙作案二十余年,纵横七省市,最后发展到十二个支系团伙,成员近两百人,却从未发生过一起内讧。靠的就是陈威的人格魅力,以及相对公平的分赃方式。

  也是巧,2015年,绍兴有关部门抢救性发掘兰亭镇姜婆山南宋官墓,林思成随故宫的几位老师支援性指导,两人因此结识。

  但差一点儿,林思成就被陈威给拉下水……

  暗暗唏嘘,林思成一摆手,顾明把一口盒子摆在了茶台上。

  然后林思成又笑了笑:“李掌柜别见怪,来的匆忙,只能借花献佛,聊表心意!”

  顺手打开,豁然就是那樽铜鱼。

  李金钱怔了怔,又暗暗一叹:这年纪,着实配不上这位四海的性格,以及处事的手段。

  这件东西确实出自湖州,至于墓是战国的,还是秦,或是汉,收货的也不知道。

  但如这位所言,这只铜鱼如果是汉代的物件,又与晷仪为一套,那必然出自西汉太史令(掌天文历法,汉时世袭)。

  找个懂行的买家,我说这是司马迁用过的,你信不信?

  少说也是上百万。如果再能把那件晷仪买回来配成一套,至少卖上千万。

  赵修能没说错:你别看人年轻,气度是真的不凡!

  可惜老陈不在,不然两人绝对能臭昧相投。

  暗暗感慨,李金钱收起盒子,又举了举茶杯:“有什么帮得上的,林兄弟尽管讲!”

  林思成点点头,拿出了马陵的秋陵图,摊在茶台上:“李掌柜人面广,麻烦你打问打问:类似的物件,像这么新的还有没有?范围大概在丽水、金华一带……价钱好说!”

  其实就在金华,甚至就在武义,但林思成不能说的太确定。

  “谈不上麻烦!”李金钱回了一句,又仔细瞅了瞅,“但这画,感觉有点不大对?”

  “确实不大对,其实就是仿的!”林思成说着编好的说词,“但李掌柜你看这画工,这笔力,算是顶好了!”

  李金钱点了一下头,心里却有些不以为然:画工确实不错,字也写的漂亮,但沦落到仿赝品的地步,想来也不是什么名家。

  稍稍一顿,他又突发奇想:这位不会是想把仿品弄成真品吧?

  赵修能不是说,他捞的是正行吗?

  他试探了一下:“林兄弟,只找画,不找人?”

  林思成点头:“对,找画。也不论是文书、经卷、古籍、字帖,但凡是纸或绢的,也不管是上面是画还是字,越多越好,越新越好……但不找人!”

  李金钱心里一动:果不然!

  骤然,心思又活络起来:赵修能说他只捞正行,但看来也没那么正吗?

  就是不知道,眼力是不是真的高?

  转着念头,他又指了指画:“不是我自夸,只要省内真有这类东西,不过是几个电话的事情。但林兄弟远道而来,又送这么大礼,委实愧受!”

  稍一顿,李金钱看了看货架:“要不,林兄弟再挑两件?”

  林思成怔了一下。

  李金钱他当然不陌生,感觉心挺细,也够谨慎。但再一见,怎么感觉和陈威一样:见人就想拉入伙?

  但送上门的漏,没有不捡的道理。何况从倒斗和文物贩子的手里捡漏,压根不需要有丁点儿的心理负担。

  暗暗转念,林思成笑了笑:“这怎么好意思?”

第135章 眼光也就一般?

  没点好处,人家凭什么帮你找东西?

  所以林思成把铜鱼还了回去。

  再者这东西搁他手里,除了捐之外,再没半点用处。等于林思成分文不费,却让李金钱帮了他价值二十亿的大忙。

  但帮了忙不说,李金钱还要再送他两件,还能是图林思成长的好看?

  当然是因为团伙急需这样的人才。也不止是现在缺,而是一直都缺。

  包括被查之前,陈威和李金钱仍旧干过把几千万的东西买几十上百万的勾当。

  但别奇怪,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盗墓团伙都是这一类。陈威和李金钱已经算是相当拔尖的那种……

首节上一节124/20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