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第101节

  “那你看,看仔细点,我歇一会!”王齐志揉了揉眉心,“感觉眼有些花!”

  不花才怪了,亢奋了一晚上,一眼未合,精神又绷那么紧,铁人都得眼花。

  “那你眯一会!”

  “不用眯,都十一点了!”王齐志看了看表,“再看半个小时。”

  “好!”

  林思成点点头,把手电交给一直装透明人的叶安宁,必要的时可以帮他打一道辅光。

  然后他拿起放大镜,准备换个柜台再看。

  都走了过去,已经走出了三四步,他下意识的顿住,又回过头。

  一顶金冠,安安静静的座落在玻璃柜中,熠熠生辉。

  倒是挺漂亮,但林思成越看,越觉得有些不伦不类。

  乍一看:有点像宋明时期的貂蝉冠。

  《宋史舆服》四:貂蝉冠,一名笼巾,形正方,如平巾帻。饰以银,前有银花,上缀玳瑁蝉,左右为三小蝉,衔玉鼻,左插貂尾。三公、亲王侍祠大朝会,则加于进贤冠而服之。

  但宋代的貂蝉冠源于唐代的进德冠,这一顶却是远游冠,而且没有笼巾,所以肯定不是。

  倒有点像明代附马冠?

  明承宋制:一品至九品,以冠上梁数为差。公冠八梁,加笼巾貂蝉。公侯七梁,伯六梁……驸马五梁,左右为三小蝉,衔玉鼻,左插雉尾,无笼巾。

  确实没有笼巾,但问题是,冠额上却又饰有宋冠的银珠花?

  反正就觉挺不伦不类,特别是左右前后全是仿到真的不能再真的仿品的前提下,就觉得这一件格外扎眼。

  瞅了两眼,林思成又退了回去,举起放大镜。

  但瞅了没几眼,瞳孔微微的缩了一下:赤金丝?

  不是九九金的那个赤金,而是明代依照《舆服制》,给附马编冠,用“金五,银三、铜二”合炼,再拉成赤金色的金丝的那个赤金。

  就是眼前这个颜色:黄中稍稍透着一点白。

  最关键的是:不像是后做旧的。

  林思成心里一跳:总不能满是仿品的店里,突然冒出来了个真家伙?

第116章 遇到高手了

  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林思成至少有七成把握:这顶金丝五梁冠,就是明代的附马冠。

  且必为御赐,因为按《舆服制》规定,皇帝、太子,方可戴金冠。且既便是御赐,附马也不能随便戴:唯大婚,祭典。

  但只是七成把握,还差三成!

  林思成徐徐吐了一口气:“打光!”

  叶安宁如梦初醒,忙打开手电。

  林思成举着放大镜,站在侧面。

  冠额、帽山均贴金箔,錾如意云纹。经过压光处理:既用玛瑙或硬玉反复磨压,所以才给人一种“明明有纹饰,却像画上去”的一样的感觉。

  帽山后罩金丝网,以明代特有的“编灯笼空儿”的织编。

  名字不好听,但工艺极复杂,就像眼前这一顶:约摸三百多四百根金丝,直径不超过0.2毫米,上下间的错差不超过0.01。

  花纹不仅要空档均匀,疏密一致,而且中间绝不能有小结。编到蝉纱长什么样,金网就长什么样的程度。

  林思成甚至怀疑,编这顶帽子的工匠,是不是和给万历编皇冠的是同一拨?

  再看冠梁,左右五道,以金丝累为十六道辫股纹,而后以明代“堆灰法”焊接为绳。

  说简单点:以炭或木雕成模型,然后在上面累丝焊接,接好后烧毁模具。这样的编出来金绳为空心。

  重点在于:五根金梁外部的花纹一模一样,甚至内部空心里的纹样也一模一样,可谓是将古代累金艺术发掘到了极致。

  再看冠沿,也就是看起来毛毛刺刺的外沿:内衬赤金梁,外部堆累金珠。

  粘接用的是明代走水法:既将赤金梁烤溶,再将金珠接于表面。

  炸珠用的是滴水法,又称炸水法:既将黄金烧溶,滴入温水。

  这个方法有一个特点:能精准控温,能使数次炸出的金珠全部一般大小。

  就如眼前:两道冠沿,两道山沿,前后八道,加起来用的炸珠没上万也有七八千,但一般无二。

  到这里,林思成已经确定了九成:金冠主体,就是驸马冠。

  唯有一点:中间的镀金银花玉饰,他咋看,咋像是宋代的产物。

  镀金和银的部分也就罢了,大多沿用的唐法,至多用了一点宋代的“压印法”:依靠模具,以重物在金饰上压制花纹,比錾刻要浅许多。

  但中间的那几块玉饰,用的却是宋代独有的“压玉法”:既用玛瑙之类的硬玉,在玉饰表面反复磨压,抛光。

  这样磨出来的玉,会呈现独特的镜面效果,就像现在:林思成脸凑上去,竟能照个七七八八。因为太亮,所以乍一看,这玉跟假的一样。

  而抛开这些都不谈,只看成色:罩网隐隐发黄,这是金丝用金汞齐法镀金后有汞残留,经过多年氧化而形。预估一下,大约四百年左右。

  稍侧一下光,就能明显看到额顶的银饰微有些透红。这是内部的银氧化后,硫化银往外渗透,与鎏金层中和,导致色彩渐变。

  但没有个七八百年,渗不到这个程度。

  所以,他咋看咋觉得,这是两件文物:明代的金丝五梁驸马冠,宋代的三公或亲王貂蝉冠银花玉饰。

  但怪的是:竟然是拿胶粘上去的,就普通的棒棒胶,随便一涂,又往上一攮。不用手电,不用放大镜就能看得出来。

  但管他为什么会这么粘,买了再说。

  再看价格:三十五万,跟捡的一样?

  林思成收起高倍镜,招了招手。快要等睡着的迎宾走了过来:“先生你好!”

  “包了!”

  “啊?”

  迎宾还以为,今天上午就这么混过去了。

  再定睛一看:哇噻,好年轻,好帅……

  眼睛里开始冒星星,刚要说点什么,叶安宁轻轻的看了她一眼。

  迎宾愣了一下,讪讪一笑:“两位稍等,我去拿钥匙!”

  说着转身,扭着细腰跑向吧台。

  王齐志正昏昏欲睡,听到声音后,迷迷糊糊的睁开眼:“什么包了!”

  林思成指了指:“仿明代金丝冠!”

  “咋?”

  唐代的你不买,你买明代?

  他嘀嘀咕咕,起身走了过来。又瞄了一眼价格,王齐志眯住了眼睛:三十五万?

  再看帽子,确实有点像明代的工艺,但逻辑不对。

  旁边那顶女官冠才九万六,用的是早了七八百年的工艺,还那么多,那么全,林思成却硬拦着不让自己买?

  那方铜镜更不用说,用的还是失传的绝技,价格还不到这帽子一半,林思成同样拦着不让买。

  但轮到他自个,就这么一顶破帽儿,他就敢掏三十五万?

  还能是钱多的烧手?

  再想想自个这学生以往的战绩,王齐志心里一振。

  再瞅,再仔细的瞅……没错啊,明代的温水炸珠、明代的走水焊珠?

  他一脸狐疑,瞅了瞅林思成。

  林思成没说话,只是冲他笑笑。正好迎宾领了主管过来,打开柜门,拿出了金冠。

  随手一接,林思成又顺手一递,跟着主管去结账。

  王齐志抱着金丝冠,仔仔细细的瞅。只是第一眼,他就看到了银花玉饰后面的那块胶。

  这么明显,这不明摆着告诉客人,这是假的?

  暗暗犯疑,王齐志又掏出放大镜。看着颜色有些不大对,他伸出手指,在纱网上轻轻一摁。

  “噌”,像是摁开了开光,眼睛是直放光。

  这玩意,用的竟然是赤金丝?

  但这不是重点,而是成色:感觉像是自然老化。

  大致算算,四百年左右,不正好就是明代?

  再用手电一打,没错,明代的温水炸珠,明代的走水焊珠。

  但是,前面绝对没“仿”……

  心脏禁不住的缩了一下,他抬起头,直勾勾的盯着叶安宁。

  甥舅连心,还斗智斗勇这么多年,王齐志只是一个眼神,叶安宁恍然大悟。

  嘴唇轻轻嗫动,喉结微微滚了一下:林思成……又捡漏了?

  王齐志鼓着脸,嘴唇抿成缝,慢慢的吐气:何止是捡漏?

  明制:公候冠八梁,加笼巾貂蝉……驸马五梁,左插雉尾,无笼巾。

  而不管是公候,还是伯男,冠的材质至多也就是银梁乌纱。

  唯有御赐,唯有身为皇亲国戚的驸马,才敢用金梁、金纱。

  王齐志的眼睛越睁越大:所以,御赐五梁金丝驸马冠?

  也别觉得这玩意外面的饰件丢了个七七八八,但给市一级的搏物馆,比如西京市博物馆,妥妥的镇馆之宝。

  但自己也整个转了一圈,怎么没发现?

  发现个屁。

  百多平的店,上百件物件全是金色。灯打的又足,眼早被晃晕了。

  而且满屋子的仿品,谁又能想到,其中竟然藏着件真的?

  而关键还在于银花玉饰后面的那块胶,太明显,第一眼就能看到。而后,任谁都会嘀咕一句:仿品不说,还仿这么糙?

  再看一眼价格,三十五万……谁特么脑袋又没被门挤,花三十多万,买这么个玩意?

  然后,还哪来的然后?

  包括王齐志,明明知道林思成不可能花几十万买件仿品,明明知道这东西不大对。但直到上手后捅了一下,才有了点发现。

  所以,林思成能看见这东西,运气的成份真就不大,纯纯靠的是眼力。

  不得不佩服。

  暗暗唏嘘,王齐志收起放大镜,又关了手电。

首节上一节101/20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