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94节

  王潇洒地一摆手,道:“吃一堑长一智嘛。说不定这次以后,作家和批评家真团结起来了呢?”

  白晔气呼呼地回到了社科院文研所的办公室,在书桌后调了半天气息,才稍微平静一点。刚刚王、铁宁等人的反应让他有种“众人皆醒我独醉”的被愚弄感。

  这时候一个电话打了进来,白晔一看是冯铮的,就接了起来,道:“小冯啊,什么事?”

  冯铮道:“白老师,早上的事您知道了吗?”

  “知道了。张潮也真舍得下本,每本书20克黄金,300本就是将小100万。他这是故弄玄虚、慌不择路!”

  “……白老师,您英明!”

  “小冯,别吞吞吐吐了,有什么事?”

  “白老师,您还记得张潮那篇《不再自辩》说的另一件事吗?”

  “……你是说悬赏?”白晔隐隐约约猜到了冯铮的想法,突然厉声道:“你要去领那10万元?”

  冯铮在电话那头被吓了一跳,连忙解释道:“不是……白老师……我……可是……”

  白晔温言安抚道:“小冯,张潮这招,目的就是为了分化我们。你不要被迷惑了。这件事情过去以后,我就给你们院长打招呼……你在学术上是大有前途的!

  而且《莫让“黄暴黑刊”占据青少年的精神世界》这篇文章是集体智慧的产物,我相信你不会不清楚吧?”

  冯铮沉默地听完后道:“我当然清楚。……谢谢白老师。”就挂了电话。

  白晔看着暗下去的手机屏幕,总觉得心神不宁。果然还没到下班,他就接到了常丽华的电话,对方的语气显然十分慌张,道:“白老师,不好了,‘琴心剑胆’那个账号我登录不上去了,老是显示密码错误。”

  白晔头皮一下就炸了,连忙追问道:“你确认吗?不是输错了?”

  常丽华道:“其他几个有密码的都试了,都是一样。只有,只有……”

  “只有什么?”

  “只有冯铮,我联系不上他。打电话没人接,QQ留言也没有回复。”

  “冯铮这个混蛋!他这是要做叛忍……(划掉)叛徒!”白晔迅速挂断了电话。马上给冯铮的手机拨了过去,可“嘟嘟”的等待音响了半天,也没有人接起来。

  白晔重重把话筒摔在话机上,瘫在椅子上喘起了粗气。

  此刻的冯铮已经来到了燕京中关村软件园的心浪公司总部,在心浪博客事业部的主管办公室里,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打开来。

  “这是账号、密码,你看,我可以登录。密码我是的出生年年月,可以看我的身份证。”

  “这是注册邮箱,这是安全邮箱,我也都能登录。你看这个邮箱名里的‘FZ’就是我名字的缩写。”

  “这是3个安全问题的答案。”

  “这是写《莫让》这篇文章的word文档,你们看文件的编辑时间,这也造不得假。”

  “还有……”

  心浪博客的陈童和张潮两人就站在冯铮的身后,完整地看完了他的操作,另外还有一个工作人员全程录音录像。

  这年头博客、邮箱、QQ这些都还没有实行实名制,所以要证明一个账号属于自己,还是挺麻烦的。不过冯铮整个操作过程丝滑无比,足以证明“琴心剑胆”属于他。

  展示完以后,冯铮转过身来,对张潮道:“可以了吧?”

  张潮点点头说道:“证据充分,我完全认可我还以为这个‘琴心剑胆’真是哪个普通读者呢。”

  冯铮苦笑道:“白老师说我们要分成‘明’‘暗’两支队伍,‘暗’就是……”

  张潮连忙打断道:“别说了,我也不感兴趣。你再签一份诚信承诺,我马上把10万元给你。”

  冯铮低着头说了声:“好。”又看了一遍承诺书,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就签下了自己的大名和身份证号码。

  承诺书一式三份,张潮、冯铮、心浪各留下一份。

  陈童问道:“冯老师,真的不需要一起开个新闻发布会吗?”、

  冯铮像被蛇咬了一口一样弹跳起来,慌慌张张地挥手拒绝道:“千万别!你们答应过,不要让我的名字出现在任何媒体上的。”

  陈童遗憾地道:“那真是可惜了呢……”

  张潮拿过一个小包,从里面拿出一叠一叠捆扎好的百元大钞,板板正正恰好10沓。张潮笑道:“冯老师,一沓1万,一共10万,您点点看。如果不放心,可以把财务室的点钞机拿过来。”

  冯铮连忙道:“不用不用,我相信你。你黄金都送了多少了,不会在这点钱上做手脚。”然后手忙脚乱地把10沓钞票塞进了包里。

  张潮对陈童道:“您派司机送送冯老师?”

  陈童爽快地答应了,立刻打电话安排好车。

  冯铮收拾好钞票,把包揣进怀里,又拉上拉链,鼓起来的肚子像怀了孕。他神色复杂地看了张潮一眼,叹了口气,才转身离开了办公室。刚下楼,就看到陈童安排的大奔在楼下等候。

  冯铮一上车,平复了一下激动的情绪,拿出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媳妇儿,告诉你个好消息咱们首付的钱凑够了!明天你也请假,咱们看房去!咱们再也不用挤10平米的宿舍了!”

  张潮看着冯铮的背影消失,才对陈童道:“我没想到是他……”

  陈童好奇道:“为什么?这个人很特别吗?”

  张潮摇摇头道:“人性还真经不得考验对了,上次我说的投票功能你们搞得怎么样了?”

  陈童道:“实现不难,工程师已经在做内测了。但是你真的这么有自信吗?”

  张潮道:“自信?我只是胆子大罢了不过防刷票机制你们一定要做好。”

  陈童道:“放心,我们这次一共设置了三重防刷,第一重是重复IP只允许投一次票……”

  (晚点还有一章)

第172章 全面崩盘!

  《“书中自有黄金屋”,“天价书”惊爆赠金20克!》

  《买到就是赚到!张潮再开出版界先河!》

  《“天价书”变“福利书”,张潮再度施展障眼法!》

  ……

  一天之间,从网络平台到报纸、电视,全是张潮小说精装限量版赠送20克黄金的新闻。

  记者们很快就找到了几乎所有买到限量版的书迷,拍下了他们手执黄金薄片、一脸笑容灿烂的照片。每片黄金都有单独的编号和张潮签名的錾印。

  一下把收藏价值拉满了!

  当然没有买到的毕竟是绝大多数,尤其是那些限量版发售前退群、取关的“前书迷”,更是悔到肠子都青了。

  不到3天时间,限量版书+金片的黑市价格已经炒作到了1万元,单独买书也要3000元!

  而心浪博客又及时上线了另一条新闻,把舆论氛围推到了顶点

  《10万元大奖已被领走,“琴心剑胆”原是高校教师》

  全文自然信守了承诺,没有提“冯铮”这个名字,但是白晔等人自然知道这个“高校教师”是谁。

  参与了“琴心剑胆”这个账号运营的常丽华等人顿时全炸了,打不通冯铮的电话,就一个劲儿地追问白晔:

  “白老师,那篇文章我也是出了力的,全文模仿张潮的文风是我的提议吧?我这儿还有聊天记录呢!这10万块,我怎么也有一份吧?”

  “白老师,文章里那30多条‘黄暴黑’摘抄可全部是我连夜找出来并录入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这10万块,我怎么也有一份吧?”

  “白老师,文章最精髓的那句‘抵御黑潮,才能迎来蓝天!’是我提出来,可不是小冯。这10万块,我怎么也有一份吧?”

  ……

  白晔脑浆子都要沸腾起来了,完全安抚不了众人的情绪。

  10万元在2006年绝对不是一笔小钱,像冯铮这样的高校青年教师,每年拿到手的不过六七万。这在搞文学批评的群体当中还算高的了。

  毕竟文学不景气,文学批评的市场就更加萎缩。80年代繁荣一时的文学批评杂志大部分都停刊了,还活着的几乎全靠拨款,征订量多的一期也不过两三千份。

  不是谁都像白晔一样头衔长的一张名片排不下,经常能当各种文学活动的座上宾的。

  况且白晔的承诺还只是墙上的大饼,可张潮的10万块已经实打实地被冯铮领走了!

  白晔只能耐心地给大家做工作,表示会找冯铮好好谈一谈,尽量让他把10万元拿出来给大家分,并且高风亮节的表示:“我一分也不要,都是你们的。”

  但挂了电话,白晔就开始发愁。他倒是想找冯铮的学校领导向冯铮施压,但他心里清楚,这件事情实在太龌蹉了,人学校领导也在学术界有一号,能不能答应还是两说。

  而且冯铮敢去把钱领了,就肯定做好了和所有人翻脸的准备。自己逼急了,他把事情一曝光,那就整件事就不止是不可收拾,而是全面崩盘了!

  就在白晔心乱如麻的时候,《少年如你》《蜗居》《你的名字》三本书迎来了首印之后最大的一波销售浪潮。

  原本这次的争端仅仅局限在文学圈里,最多就是通过博客这种传播方式外溢了一些影响力而已。

  但是“黄金书”和“10万元大奖被领走”两条新闻一出,“张白之争”彻底破圈,几天时间里就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事件。

  为张潮小说“找茬”更是引发了全民热情,已经蔓延到了许多不看小说、甚至不关注文学的人群当中。

  花二三十块买本小说,找到一处“黄暴黑”,就能赚到3000块,这种好事傻子才不做。

  远在长福的张潮老爹,也把三本小说翻出来,仔仔细细地翻阅,还偷偷摸摸注册了一个心浪博客的账号……毕竟零花钱实在太少了……

  虽然大部分的“黄暴黑”,已经被“琴心剑胆”列举了,但是肯定还有漏网之鱼,在广大人民群众的人海战术下,三本小说陆续又被找到了30多处“黄暴黑”不过其中大部分实在很勉强。

  甚至《少年如你》里程念被大雨淋得全身湿透都被当成了“黄色描写”“找茬者”很认真地推理道:衣服淋湿了就会贴在身上;如果是白衣服还会变得透明;尤其程念是个女生……

  还有《消失的爱人》里尼克和艾米吵架时用了一个脏词,也被算成“语言暴力”。

  但张潮不管那些,很爽快地都认下来,又是10万多的奖金给了出来。

  春风社、花城社、长江社,三个出版社的主编都要笑麻,各地书店、书城的订货电话就没有停过,印刷厂又开始加班加点了。

  白晔直到看见自家的闺女,休息的时候都从包里翻出一本《蜗居》津津有味地在翻,才反应过来:“坏了!”

  《莫让“黄暴黑刊”占据青少年的精神世界》的目标人群从来就不是张潮的读者,或者资深一点的文学爱好者。此文的精髓就在于通过断章取义,来误导没有看过张潮作品的吃瓜群众。

  一旦把群众误导成了“群氓”,形成的巨大舆论压力,足以压垮绝大多数人!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大家没有看过张潮的书。现在张潮通过制造热点,让这些吃瓜群众开始看这三本小说了,断章取义的误导效果自然就烟消云散。

  更可怕的是,看过书的吃瓜群众肯定会愤怒地发现3本小说,加起来60多万字,所谓的“黄暴黑”描写一共就70多处,合计不到6000字,连总篇幅的1%都不到,这还是在算进了上下文的情况下。

  吃瓜群众为什么花钱买书?不就是《莫让“黄暴黑刊”占据青少年的精神世界》误导没读过的人认定张潮小说全是此类描写,大家才纷纷下场“淘金”。

  结果,钱花了,“金子”没淘到,那怪谁?

  很快,名为“琴心剑胆”的博客留言板就被冲烂了“骗子”“哗众取宠”“垃圾文章”“傻 X”“别让我知道你是谁”……

  相应的,为张潮“鸣冤”的文章也越来越多

  《拨云见日:走出“误解”的张潮》

  《“黑潮”原来不黑,张潮到底得罪了谁?》

  《朗朗文坛,容不下阴谋横行!》

  ……

  矛头几乎直指白晔等文学批评家。尤其是之前参加过“当代散文发展研讨会”的作家们,被白晔、贾平娃等人用人情压制了几个星期,现在终于都爆发出来

  《“张白之争”源起一场令人难忘的文学讨论会》

  《“大时代中的大手笔”会议实录》

  《文坛不是花坛,更不是酱坛!》

  ……

  而压垮白晔的,是之前的忠实追随者常丽华的一篇公开文章

  《“10万大奖”究竟该归谁?一篇檄文背后的肮脏内幕!》

首节上一节94/26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