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永远比偶像想象的要更狂热。
所以张潮决定要走第三条路白晔他们和心浪网,已经把泼天的流量送到门口了,自己不接着不浪费了吗?
他连续拨通了春风社(《蜗居》)、花城社(《少年如你》)、长江社(《消失的爱人》)的主编电话,约了一个电话会议。
到点以后,张潮坐在《新芽》杂志社主编的办公室里,旁边就是赵常田,接通了另外三方的通话。
张潮就问了一个问题:“我想发行三部长篇的特别版,一周时间准备,下周能不能和读者见面?”
几个主编稍微顿了顿,就道:“只要内容没有变动不需要重新审核,而且装帧设计不复杂,应该没问题。”
张潮道:“那越快越好。下面,我讲讲这次的思路……”
张潮滔滔不绝讲了十几分钟,发现电话里没有动静,还以为断线了,就问了一句:“你们怎么都不说话?”
过了一会儿,花城社的萧建国才道:“张潮啊,你这个脑袋是怎么长的呢……”
开完会议后,张潮才发现赵常田愣愣地看着自己,好一会儿才摇头道:“我都准备拼着这个主编不做,都要帮你挡住这次的事。没想到……”
张潮微笑不语。
《不再自辩》
文章在简短、客观地陈述了最近发生的事情以后,张潮申明对于近期的争议,他不再发文自辩。但同时公布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蜗居》《少年如你》《消失的爱人》将在下周发售精装限量特别版,每本限售100册。只在大中城市的大型书城或知名书店有售,原则上每本书每个城市不超过2册。
比较惊悚的是售价,每册488元。
第二件事,向全社会征集《蜗居》《少年如你》《消失的爱人》三本小说中的“黄”“暴”“黑”描写,确证后,给予首个发现者每处3000元的奖励。
发现者可以把相关内容截图后发布在心浪博客上,以博客的发布时间为准。
至于《莫让“黄暴黑刊”占据青少年的精神世界》这篇博客已经发现的30多条,则由张潮亲自颁发10万元大奖给作者,当然前提是作者得向心浪官方证明自己的身份。
第170章 书中自有黄金屋
无论是身处漩涡中的白晔,还是文学圈里看热闹的吃瓜群众,都没有看明白张潮的意图。
发布488元的特别版是制造新闻,并考验粉丝有多坚定以及多傻吗?
然后弄一个出版界的“大家来找茬”,是为了提高自己书的销量?这个炒作方法虽然新颖一点,但是也很难破圈。
毕竟3000元的奖励虽然丰厚,但问题是找出来了,你钱不仅要照付,而且不是等于把把柄又送到对手那边了?
怎么张潮都是亏的。
尤其是他申明了“不自辩”。那就意味着白晔一方可以肆意攻击,而不用顾忌他的反击。
“白老师,我看张潮脑子已经瓦特了。”
“那篇文章写得好啊!十足十地模仿了张潮的文风,走他的路,让他走投无路!”
“我看张潮是疯了!上帝欲让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白教授英明!我还以为张潮有多可怕,原来也不过是银枪蜡样头。”
“白主任,我们还要继续发文章吗?接下来重点是什么?”
白晔看着名为“文学批评一家亲”QQ群里的信息,心里别提多美了。这个QQ的群就是好,天南海北的同行,一口气就组织起来200多个。
这些同行群友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超喜欢呆在QQ群里面的!
白会长看着他们的赞美一会儿就刷了长长一列,还在不断增加,都舍不得关电脑了。
不过时间已经快12点了,老伴来催了自己好几次,也只能恋恋不舍地留下几句话以后关机睡觉去:
“张潮又使用他的惯用伎俩‘炒作’了。说明在‘讲道理’上,他已经知道自己不行,讲不过我们。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点,痛打落水狗!
一本书卖488元,这书皮是金子做的,还是书页是金子做的?批,狠狠地批!”
于是在三本小说的精装限量特别版发售前,一系列的批判文章又陆续出炉了
《488元一本书,张潮羞辱了谁?》
《天价书,是张潮的疯狂,还是时代的悲哀?》
《被剥下伪装后的张潮,终于露出自己的獠牙!》
《有“张潮”,就必有退潮》
《黔驴技穷的张潮,已经走投无路!》
……
每篇的点击量都超过了10万,整件事的热度再次被推到了高峰。
各大媒体的记者疯了一样,想要采访张潮,但是回到燕京的张潮却守口如瓶,甚至都不太出学校,压根不接受任何采访。
只通过“午夜潮汐”透露了自己将在燕京最大的书店燕京图书大厦亲自给第一个购买限量版的读者签名。
终于到新版书发售的3月10日早上9点,燕京图书大厦开门的时间。此刻门口已经密密匝匝围满了记者,每个人都觉得今天就是张潮这个神话陨落的开始。
用488元一本的天价来割自己铁杆书迷的韭菜并炒作新闻,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张潮这次过分了。
就连张潮自己的粉丝内部都因此出现了大分裂,不少人退出了QQ群,取消关注“午夜潮汐”。
只要张潮出现在媒体面前,记者们至少能提出300个让他下不来台的问题。要说媒体对张潮也是又爱又恨了,爱的是他自带话题和流量,恨的是他经常把大家耍得团团转。
当然,书迷当中还是有铁杆的。
在燕京理工大学读大三的女生梁笑笑就是其中一个。在新书发售前的一个晚上,她特意请了假,半夜就拉着男朋友,到燕京图书大厦门口支了个帐篷,裹着被褥开始等待。
这个年代的大学生,都有春运抢票的经验,对这个倒不陌生。
只是男朋友受不了了,喋喋不休碎碎念道:“真是疯了……花一个月的生活费买本破书……”
梁笑笑使劲拍了一下男朋友,冷着脸道:“你不乐意就自个儿回去!我自己在这就好!”
男朋友这才讪讪地道:“我这不是心疼你嘛……再说,你一个人在这,我也不放心啊……”
梁笑笑看着后面陆陆续续又有一些人来排队了,心有余悸地说道:“幸亏来得早,晚点第一个就不是我了。”
男朋友不服气地道:“那个张潮,真有这么大魅力?我看你都魔怔了。”
梁笑笑“哼”了一声才道:“现在是他最困难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他支持,帮他度过难关……”
两人说了一阵话,又换两次班睡觉,很快就天亮了。
梁笑笑看着身后稀稀拉拉的队伍,和周围黑压压的记者,有点胆怯,但很快,能见到偶像的兴奋又吞没了其他情绪。
9点整,图书大厦的工作人员拉开了大门,梁笑笑深吸一口气,走了进去。记者也想涌入,但是被工作人员死死拦在外面。
只见《少年如你》《蜗居》《消失的爱人》三本小说已经被摆在大厅最中央的位置,封面是全新设计过的,统一黑白两色,对比鲜明,风格凌厉,似乎在诉说着某种被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激烈情绪。
张潮就站在这三本书后面,微笑地问道:“你是今天的第一个顾客你想挑哪一本?一个读者只能选一本哦。”
梁笑笑看着张潮,眼里满是星星,犹豫了好一会儿后才道:“我要一本《少年如你》。这是你的第一本小说,也是我最爱看的一本小说。”
张潮温言道:“好。”说罢拿起一本限量版的《少年如你》,递给了梁笑笑。旁边有工作人员轻声道:“这边付款。”
梁笑笑颤抖着手把488元支付给了收银,虽然有点心疼,但是为了偶像,这点钱算什么呢。
张潮拿起签字笔,问道:“你叫什么?我看你还是大学生?”
梁笑笑点点头道:“我叫梁笑笑,在燕理工读大三。”
张潮认真地在书的扉页签下了自己名字,还有给梁笑笑的祝福寄语。
然后又问道:“介意和我一起向记者们展示一下吗?”
梁笑笑又激动地说道:“好!”
张潮领着她到了门外,对记者道:“这就是限量版的第一个书友。梁同学,你把书展示给大家看。”
梁笑笑捧起书,高高举起,先展示了封面,又随手打开其中一页。
只看在朝阳和记者闪光灯的映照下,一道金光从书页中滑落出来,掉在地上,发出暗哑的“噗”声。
所有记者都看向地面那是一个长方形的金色薄片。
张潮俯身把薄片捡起来,高高举起,说道:“我们老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但是没人见过。这次我就想让大家见一见书里的黄金
每本限量版里,都有一片重20克的黄金!价值超过3000元!”
记者们都傻了,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反应,只能疯狂拍照。
第171章 优势在我!
“什么,张潮在书里夹了20克黄金?”王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啧”了一声,又问道:“这个会还要开下去吗?”
说罢,笑着看着会议室内的其他人,尤其是白晔。
白晔脸黑得能拧出汁,但是内心也慌了起来。张潮这么做的目的他虽然一时半会没有琢磨透,但肯定已经让前几天的攻击落了空。
而且他有种不好的预感,张潮的反击肯定不止这一点。
今天他特地被请来开作协内部的闭门小会,就是想做做他的工作,争取化解他和张潮之间的矛盾。
之所以先找白晔,正是因为大家都觉得他这次占了绝对的上风。等白晔的工作做通了,再找张潮,让他服个软。
就在10分钟前,白晔还一脸严肃地对众人道:“我和张潮之间,不是个人恩怨,是理念之争、是原则之争,说得更大点,是是非之争、黑白之争。”
“我知道你们很多人很重视张潮,但是原则问题不能退让,大是大非也不能模糊,黑白更不能混淆!”
一番话说得斩钉截铁,让在场的王、铁宁、姜子龙、叶欣等人都面露难色。
不过随着工作人员紧急汇报了“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个突发新闻,形势顿时变得不明朗起来。
看白晔不说话,王好心地提醒一句道:“这么下去对你很不利。小白,不如你这边让一步?”
白晔思来想去,觉得张潮这次也就是化解了“天价卖书”一个危机而已,前面的那些质疑他不也是束手无策?张潮现在就是用书里夹黄金来转移视线罢了。
何况自己QQ群有200个批评家、作家,张潮目前只有1个人,而且还声明了“不再自辩”这不就是缴枪投降吗?
优势在我!
听到王的话,白晔内心又有一阵无名火起,冷冷道:“我们让一步?怎么让?是文学批评研究会解散,还是《文学批评》杂志停刊?”
一句话把王堵得十分尴尬,只能闭嘴。
铁宁经验没有王丰富,但是她也很快想明白了关键,连忙劝道:“白老师,这话就说得过了。现在你让一让,张潮呢,我们好好做工作,他也让一让……”
白晔打断道:“那各位应该先找张潮。抱歉,我让不了!抱歉,先走了。”
说罢,就起身离开了会场。留下一众副主席无奈地互相对视了一眼。
姜子龙道:“小白这是气迷心,糊涂了。”
叶欣也道:“是啊,当局者迷嘛。张潮这么一来,可就把文学问题社会化了。唉,他怎么就执迷不悟呢!”
看到铁宁要说什么,王把手微微向下一按,示意她先别说话,道:“我看这次啊,谁也别和稀泥了。你们仔细想想,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老作家姜子龙第一个反应过来,“哈哈”一笑道:“好事,当然是好事!”
叶欣、铁宁也反应过来了,不约而同点头同意道:“好事,确实是好事。”
王道:“既然是好事,我们就要乐见其成。别忘了,我们叫‘作协’,不是‘批协’。想办法利用好这次张潮给我们创造出来的机会。”
铁宁犹豫道:“那白老师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