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仅仅是张潮对社会的臆想与捏造……】
……
张潮3月初时接到单英琪的电话,还没有把《文学争鸣》上的文章当成一回事。但是事情的发展很快就超乎他的想象,等他有些回过味儿来的时候,文学理论界对他已经颇有积毁销骨的架势了。
张潮不得不专门找时间重新看了一遍自己写的《蜗居》,越看越觉得迷糊,自己的小说无论哪方面都没有值得这么批判的出格描写啊。
就连其中人与人连接的部分,尺度也远远小于很多所谓的严肃文学作家的作品。
但事情还在恶化当中首先是《新芽》杂志的赵常田给他打了个电话,隐约表达了一下他对《青春派》这本杂志能否顺利出版的忧虑,因为他现在也面临着一些压力,具体是什么压力,不方便明说。
然后是春风社。3月20号,张潮迎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单英琪再次出现在他家的门口。依旧是风尘仆仆、疲惫不堪。
张潮赶忙把她迎了进来,给她倒了一杯水,开玩笑地问道:“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我最近可没有能卖的书。”
单英琪喝了口水,镇定了一下情绪,才道:“我要给你看个东西,看完你可别急。”
然后从包里掏出一叠纸递给了张潮。张潮接过来一看,第一行明晃晃的标题关于小说《蜗居》的修改意见汇总。
翻下来,一桩桩、一条条,都是对这本小说的内容提的修改意见,详细到了页码和行数,加起来有300多条,可以说是从头改到尾。
甚至有些章节直接就要求全部删除。
张潮只略翻了下,就放了下来,沉下脸道:“这是要按着我的脑袋改书?”
单英琪长叹一口气道:“我们社长昨天被叫去开了一个会,回来以后就给了我这份东西,让我赶紧来燕京找你商量。”
张潮道:“这是谁的意思?有关部门?”
单英琪这时面色变得古怪起来,道:“社长没有明说,但我敢肯定不是。社长说,对方的意思是如果你不按照这里的意见修改,那这本书很可能,很可能就没有下文了。”
张潮问道:“没有下文,什么意思?他们能禁止这本书出版?能耐这么大?”
单英琪道:“没有下文的办法有很多,不是只有走官方路线这一条的。还可以,还可以……比如把你这本书按照预计销量,把所有库存都买下来。不让它流通到市面上。
总之,他们办法多得很,具体到时候会怎么做,我们也不清楚。”
张潮愣了,他以前从未听说过这种操作。
单英琪道:“你按照这里面的意见修改,对方会给你一大笔奖励,具体多少,对方没说,可能不低于版税。”
张潮道:“那你们春风社的意思是?”
单英琪道:“我们现在的压力很大。对方好像开出了一个让我们社长很难拒绝的条件……”
第114章 宁为玉碎
张潮送单英琪出门的时候还是非常客气的,因为他知道这事与她无关,她也只是转述了社长对她的交代,本身没有进行劝说。
但是张潮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对方采用的手段可以说是比较高明的,明面上用文学批评来给自己施压,暗地里又通过出版社予以利诱。
对方提出买断《蜗居》所有库存,实际上就是让自己开价。这本小说的零售价格是26元,版税15%,刨去已经销空的首印,如果自己主动说一句“我觉得这本书能卖100万册”,那明天银行卡上可能就会多出200万。
甚至都不需要春风社把剩下50万册印出来。
但问题是对方确实没有给自己留下什么把柄听张潮不愿意修改以后,单英琪就把那份修改意见给收了起来。张潮倒有点后悔当时没有细看究竟要改哪些内容,不然可能会猜出一点端倪。
自己如果现在就开始叫天屈,无凭无据的,不仅相信的人很少,而且对方到时只要在市面上放出几万本《蜗居》,自己就真成了小丑了。
暗箭看来一时半会防不了,那就挡一挡对方的明枪那几篇文学批评。但是出发点不能是自己的作品不允许批评,哪怕是像现在这样彻底否定式的批评。
所以只能就事论事,文学恩怨文学了。
张潮回到书房,开始写下自己的第一篇战斗檄文《现实一种,还是一种现实与<文学争鸣>争鸣》
【我的批评者们,在指责我的狭隘、庸俗时,似乎从来看不见《蜗居》中的故事,正在现实中反复上演……】
【他们先用心挑选出了小说中的些许片段,然后精心裁剪掉了与这些片段关联的语境,然后再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呼:看,那有个坏人!】
【小说记录的不过是现实世界那无比丰富而细碎的侧影中的一片,而文学批评者却有意将之放大为作者对整个世界的看法……】
写着写着,张潮似乎找回了当年半夜偷摸去机房码字的激情,所以文字也愈发犀利
【这些批评确实让我深觉小说在反应现实时的无力,因为小说要讲逻辑,而现实则不需要。】
【在这些批评中,我看不到所谓“文学争鸣”,只能看到几台复读机在抱团取暖……】
敲下全文最后一个标点符号以后,张潮长出一口气,又检查了一遍,认为没有问题了,就决定发布到网络。
心浪博客下个月才能上线,所以只能登录一下久违的“博客中华”,用“午夜潮汐”的账号再战一场了!
【对不起,您的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或点击“找回密码”】
张潮:“……?”
自己的密码绝对不可能输错,前生今世自己的重要账号都是这个密码,所以哪怕自己已经两个月没有登录了,也不会记错。
再输入一次……
【对不起,您的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或点击“找回密码”】
这一次张潮心里隐隐有了不安的感觉。他点击了一下“找回密码”,结果提示变成了:
【系统错误,请稍后再试】
“靠!”张潮忍不住摔了一下鼠标。对方这手也伸得太长了,他也没有想到东方兴竟然这么没有骨气。他克制住自己打电话给东方兴痛骂一顿的冲动,反正打过去对方要么装傻,要么卖惨,自己现在没空陪着他玩这种兜圈子游戏。
既然博客平台被封禁了,那就试试纸媒平台。南国系虽然闹翻了,但是之前张潮在其他媒体那里也是结了一些善缘的,他相信这件事情,也足够具有话题性。
斟酌以后,张潮选择把文章中一些过分露骨的文字删除毕竟要考虑到纸媒的尺度然后发送给了《读书报》相熟的一个编辑。
《中华青年报》虽然影响更大,和张潮的关系也不错,但是毕竟不是专业文艺类报纸,所以《读书报》更加对口。
挂了电话以后,张潮内心的不安再次被放大了。他又尝试了两家报纸,但无一例外,都在第一时间被拒稿了。
《花城》和《青年文学》呢?先不说朱妍玲和李世栋是不是也被打过了招呼,但这俩一个双月刊、一个月刊,真刊登出来,黄花菜都凉了。
张潮想要不然发在自己的QQ空间好了他打开QQ研究了一下,好吧,这个功能还没有上线。
一张无形的大网,仿佛正死死罩在张潮的头上。
当天中午,《新芽》的赵常田给张潮打来了电话,语气十分遗憾地道:“我们杂志增设副刊的申请,又重新被上面收回去了,说要再研究决定。并且要求我们在研究结果出来以前,严格按照现有的栏目与规模组织稿件。”
张潮冷静地道:“没有任何回转的余地了吗?”
赵常田道:“本来早就已经批准了的,谁知道泼出去的水还能再收回来。唉,我其实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张潮,你到底惹到了谁?”
张潮无奈地道:“我要是知道就好了……现在只有一些模糊的猜测。”
赵常田道:“《青春派》创刊号的稿件和版面设计我都看了,写的真好啊……太可惜了。”
张潮截住赵常田的话头道:“赵编,只要这个副刊还有办的可能,那这些稿子就是《青春派》的。”
赵常田忙道:“好好,我明白,《新芽》不会截留的。”
张潮的心情糟糕透了。下午刚在燕大下了一节诗歌鉴赏课,他就被曹文宣叫去办公室。
办公室里,曹文宣斟酌了半天以后,才忧心忡忡地对张潮道:“恭喜你……”
张潮笑道:“曹老师,你这脸色可不像是恭喜我的样子。您直说吧,具体什么事?”
曹文宣叹了一口气道:“你知道IWP吗?中文名叫做‘国际写作计划’。”
这个张潮倒是有所耳闻,道:“是华裔作家聂华苓女士办的那个吧?邀请全世界的作家,到米国的爱荷华大学接受专业的写作训练和交流。我记得我燕师大那边的班主任于华就去过。
这个写作计划的影响力非常大。我应该还不够格吧?”
曹文宣点点头道:“是这个。IWP在全世界知名大学的文学院都有合作关系,我们燕大本身就有推荐的名额。如果,我是说如果,IWP今年邀请你去参加,你去吗?”
张潮犹豫了一下,问道:“什么时候?”
曹文宣道:“IWP一般都在每年的8月份开始,不过你要是去的话,可以下月初就动身。”
张潮一愣,道:“8月份上课,我为什么要这么早出发?我在燕京这边的课不用上了?”
曹文宣道:“参加这种活动,本身可以申请来抵不少课程的学分;燕师大那边本身就是写作课程,可以抵的学分更多。你到米国以后,会先让你上一个语言班,大概3-4个月,强化你的口语和听力,这样在IWP里也能比较好和老师、同学交流,不用太依赖翻译。”
说完,曹文宣又叹了一口气,愁眉苦脸的,一点也看不出为张潮高兴的样子。
张潮笑了起来,出离的愤怒反而让他变得更为冷静,他对曹文宣道:“参加IWP没有问题,但4月初就去米国,我不会同意。您也别为难,这个决定是我自己做的,和您无关。”
从燕大回到家以后,张潮打了个电话给单英琪,他知道她肯定还在燕京。果然,单英琪第一时间接起了电话。
张潮道:“有空吗?来一下我家吧。”
单英琪道:“你做决定了?好,我现在就去。”
不到半小时,单英琪就出现在张潮家的客厅里。张潮把一叠纸放在了单英琪的面前,道:“这是我们之间签署的《蜗居》出版协议。”
单英琪拿起来看了一眼,又放下来,点点头。
张潮把协议拿起来,当着单英琪的面,把它撕成了碎片。
单英琪愣住了,旋即反应过来,连忙道:“张潮,你不要冲动……”虽然她不知道张潮要干什么,但是巨大的不安感如潮水一样涌了出来。
张潮用不带丝毫感情的声音说道:“既然有人已经不要斯文了,那么我也没必要斯文。”
单英琪颤抖着声音道:“你要干什么?”
张潮道:“今天晚上,我就把《蜗居》的电子档文件挂到网上去,还会在各大论坛开它的连载,国内论坛删了我就去港岛论坛发;港岛论坛删了,我就去台湾论坛发。
另外我下午已经联系了港岛的明窗社,《蜗居》最快下个月就会在港岛出版。我和潘耀明社长说了,这本书我只要1%的象征性版税,意思一下。
既然有人觉得捂住我的嘴就可以不用丢人现眼,那他就要做好把人丢到全世界去的准备。”
单英琪难以置信地道:“你这等于在谋杀自己的声誉!你知道你要赔多少钱吗?”
张潮道:“那干出今天这些事的人,知道什么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吗?”
第115章 虎头蛇尾的封杀
单英琪几乎是尖叫着阻止张潮道:“你等等!”
她清楚这件事情一旦闹大,声誉真正被谋杀的不是张潮,而是春风社。
把张潮逼到赔钱也要把书免费公开给大众,无论春风社本身遇到了多大的压力,这么干只会让他们彻底失去作家的信任。
除非春风社以后只想出版《安徒生童话》和四大名著。
单英琪道:“我现在就打电话给社长,你等我。”
说罢就开始给韩钟良打电话,把张潮要做的事情汇报了一遍。不一会儿,单英琪就把电话递给了张潮。
张潮接过电话,只听到听筒里韩钟良用焦虑到冒火星的声音道:“张潮,给我2个,不,1个小时,1个小时后我给你答复。”
张潮沉声道:“好。等你1个小时。”
单英琪拿回手机,颓然坐在沙发上,仍旧心有余悸,对着张潮感叹道:“你怎么就这么敢……”
张潮耸耸肩,去给单英琪添了杯茶,然后道:“这不是敢不敢,而是我只能这么做。”
其实无论春风社做,就张潮个人来说,从韩钟良决定做这个“中间人”开始,他就对这个出版社失去信任了。现在张潮只想通过这个办法,撇掉春风社这个中间人,直接见到幕后是谁。
不然他做什么,都是对着空气挥拳。
这时候张潮家的门铃响了,张潮过去开了门,只见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站在门口,手里还拎着一个扁扁的盒子。
张潮惊讶道:“严……严教授,您怎么来了。”
来的正是燕大中文系的老系主任,严佳炎教授。之前张潮刚搬进来的时候,和他在电梯间有一面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