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36节

  东方兴继续劝道:“互联网是年轻人的天下,我找个传统杂志的编辑来,更不合适。我觉得你……”

  话未说完,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进来一个黄头发、黑眼珠,一看就是混血儿的年轻人,看也不看张潮,直接把一份文件拍到东方兴面前:“Boss,这份战略方案,你一定要通过!”

  东方兴有些尴尬,先向张潮介绍道:“这是我刚从美国请回来的首席运营官,COO,杰弗里黄,美国哈佛毕业的高材生。杰弗里,这位是……”

  张潮打断了东方兴的介绍,道:“你们先忙工作,我先回去了。”

  东方兴连忙拦下张潮,道:“都不是外人,一起听听。杰弗里,你接着说。”

  高材生也不客气,直接说道:“我看了近半年来的数据,觉得我们目前的流量结构非常不健康!我们太过于依赖这个叫‘午夜潮汐’的博客!

  如果我们‘博客中华’要进一步发展,成为真正的互联网门户,那么就必须‘去午夜潮汐化’!”

  张潮听到这里,“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东方兴正想阻止高材生说下去,张潮却抢先问道:“你讲得挺有道理的,但是‘去午夜潮汐’化以后,‘博客中华’的流量该怎么保证呢?”

  高材生虽然有些奇怪,但是还是接着说道:“首先不妨引进和‘午夜潮汐’定位相似的作者,分化他的流量……

  其次,我们还可以邀请一些当红明星来驻站。我们的专业度够了,话题度不够,有限的话题70%又都是那个‘午夜潮汐’的……

  明星过去比较依赖传统媒体给他们当传声筒,缺乏属于自己的发声渠道,但是在我们这里,他们可以畅所欲言,他们的粉丝也会……

  第三,我们还要细化频道……”

  张潮听得频频点头,觉得这个杰弗里黄还是有点水平的,按他说的这么搞的话,“博客中华”会完全偏离原来时空中的发展轨迹,但是很可能在后面与心浪博客的竞争中表现得更有战斗力些。

  等他说完,张潮竖起了大拇指,对高材生诚恳地夸道:“你他……真是个人才!”好险没把李云龙台词说全了。

  转头对东方兴道:“你捡到宝了!我觉得这个去‘午夜潮汐’化的战略,相当可行!抓紧实施!”

  东方兴以为张潮是在讽刺他,只能尴尬地苦笑。

  杰弗里黄感觉气氛有些尴尬,于是问道:“这位先生是……?”

  张潮主动站起身,与他重重握了一下手,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博客‘午夜潮汐’的作者,我叫张潮。很高兴认识你!”

  趁着高材生还在艰难消化眼前局面之际,张潮立即转身和东方兴告别道:“时间不早了,我晚上还有别的事,先走了。那个主编,我真做不了。”

  走到门口,又转身回来,笑道:“差点忘了,有一件事,还真想请你帮帮忙。”

  东方兴这才回过神来,忙道:“什么事?尽管说。”

  “我得在燕京读好几年书呢你要是有关系,帮我问问,有没有合适我住的房子,离燕大越近越好。两房、三房都行。”

  “你要租?”

  “不,我要买。”

第66章 青春文学阵线

  张潮要买房不是心血来潮。股票涨幅他不炒股所以不知道,但是房价涨幅只要会喘气的都知道。

  他今天路过房地产中介的时候,看到燕京目前房价最贵的东、西城区每平米是1万出头,海淀在7000左右,宣武、朝阳都在7500左右,算下来一套100平米左右的3居室,也就是70-100万。

  前一段时间他收到了花城社打给他的第二笔150万的版税,完全可以支付得起这笔开销。

  作为心理上的成年人,他还是比较习惯自己住的。而且独居也有利于自己的创作。

  不过他现在初来乍到,不太放心把这个事情交给中介,想着东方兴目前还在青华读博士,说不定有些关系,就拜托他了。

  从“博客中华”离开以后,已经是傍晚了。张潮没有再去找陆金波,而是找了个小饭馆吃了晚饭,然后就回了酒店。

  写完《你的名字》以后,除了几篇零星的杂评,他已经很久没有动笔了。今天看到燕京的房价,心有所感,觉得不如写个和房子、房价有关的小说吧。

  如今燕京主城区7000-1万的房价,已经让收入普遍在3万左右的市民阶层叫苦不迭。张潮心想,这还没到真涨价的时候呢……

  打开笔记本电脑,插上酒店的网线,先查了点资料,顺便回了一些邮件,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

  第二天一早,张潮先给陆金波打了个电话,告知自己要上门拜访,才前往呗榕文化在燕京的办公室。

  呗榕文化总部在杭城,但是在燕京也有办事处。陆金波最近恰好就在燕京。

  见面以后,张潮先讲了讲自己答应陆金波的那本杂评集的进度,道:“现在发在‘博客中华’和不同报纸上的已经有20多篇了,大概6万多字。我还攒了几篇稿子,也有2万多字。预计7月份能完成……”

  路金波笑道:“这个不着急。我想问问,《少年的巴比伦》和《你的名字》现在有人找你要单行本的出版权了吗?”

  张潮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实话实说,道:“《少年的巴比伦》太短了,还没有。《你的名字》花城社那边倒是……”

  陆金波急忙道:“你卖了?”

  张潮答道:“不,我没卖……我觉得出版这事还是见面谈比较好。”

  陆金波松了一口道:“你千万别卖!”

  张潮:“?”

  陆金波连忙解释道:“我是说,你别卖给别人,卖给我!”

  张潮问道:“这小说才发表不到一个月吧?怎么这么着急?”

  陆金波道:“你还不知道?这一期的《青年文学》卖疯了!他们杂志社的印刷机印冒烟了都……你知道你粉丝在网络上都怎么说的?”

  张潮:“?”

  陆金波憋着笑,捏着嗓子说道:“GG写了一部看得懂的小说呢!”

  张潮:“……”

  陆金波变本加厉道:“要看看你的粉丝QQ群里的聊天吗?我可一直潜伏在里面呢。”

  张潮连忙摆手表示拒绝。他可不想当场社死。

  陆金波哈哈大笑。

  不过《你的名字》版权的事张潮没有直接答应他,而是转移了话题:“你说的大事,到底是什么?”

  陆金波卖了关子,道:“你今晚没别的事吧?7点,我请客,丰泽园。咱们在那儿谈。我给你引荐几个朋友。”

  张潮也没有拒绝。

  接着也没有再谈版权的事,闲聊了一会,张潮就告辞了。

  下午张潮继续查阅资料,还特地跑了几家房地产中介门店,好好和中介们聊了聊,不过都机敏地只留了福海的那个号码。

  快到饭点时间,张潮打了个车到了丰泽园。丰泽园是燕京驰名已久的鲁菜饭馆,坐落于前门外珠市口西大街路北,建筑风格中西合璧。

  他们家的葱烧海参、干烧黄鱼、干炸丸子都是名菜。

  张潮报了陆金波的名字,被服务员引到了一个包间,是个十人位的大餐桌,路金波已经到了,还有几个张潮不认识的人正在和他聊天。

  一看张潮进来,陆金波连忙起身,向其他人介绍道:“这就是张潮,鼎鼎有名的‘午夜潮汐’就是他。”

  然后又对张潮道:“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些朋友都是作家,这位是庆杉哦,说笔名你就知道了,‘安尼宝贝’。”

  庆杉看起来气质颇冷,眉目清淡,向张潮微微点了点头。

  陆金波继续介绍道:

  “这位是杨红樱,杨姐,《女生日记》《男生日记》的作者。”

  “这是马千安,说名字你肯定不知道,说ID就懂了,‘安财神’,我的好朋友。”

  “这是石慷,《大腕》的编剧,自己也写小说。”

  “……”

  张潮一一打了招呼,然后找了一个空座坐了下来。其他几人显然和陆金波更熟悉些,聊得十分热络。张潮没有刻意搭话,只静静听着。

  不一会又来了两人,也都是作家。这样,十人的餐桌就几乎坐满了。

  陆金波看了看表,道:“来的差不多,迟到的咱们就不等了。服务员,开始走菜吧。”不一会儿,好酒好菜就流水一样上了席面。

  上菜间隙,石慷先开口了,他道:“你把大家约到这儿,有什么大事,赶紧说吧。”

  陆金波一口饮尽杯中酒,道:“那这样我就不卖关子了。这次和大家相聚,我就想做成一件事成立一个‘青春文学阵线’!

  大家的作品,覆盖的读者年龄段,基本从10岁11岁,到30岁35岁左右,是图书市场上最活跃、消费潜力最大的人群。

  但是之前大家的书都是东一家、西一家的出,没有形成一种合力,也就是品牌效应,实际销量都是打了折扣的。

  如果大家赏我这个脸,把版权集中到我这里,我帮着大家统一策划,把‘青春文学’这个最有消费力的市场给占领了,那就是共赢!

  我和大家,要么是朋友,要么是合作过,对于我的人品,大家应该心里有数。我保证,只要是在我这里出书,那么标准一定高过其他出版社!”

  一番话,让桌上所有人都沉默下来,都在消化陆金波的话。

  版权就是作家的命根子,谁也不会在这时候就拍胸脯答应。

  陆金波接着道:“如果我们今天不做这件事,那么就会被其他人抢先!我听说,郭小四已经在上海搞了一个作者团队,都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小姑娘,他们就准备把自己的作品品牌化。

  这是一个趋势!滚滚大潮,不可阻挡的趋势!”

  这让不少人,都心动了。

  但恐怕只有张潮注意到,陆金波反复强调的是“我”,而不是“呗榕文化”。

  这是,包间的门被推开了,一个穿着花花绿绿的赛车夹克、留一头飘逸长发、却显得十分疲惫的年轻人出现在门口:

  “不好意思,我来晚了,车队刚好有事!”

第67章 尴尬的韩涵

  张潮不得不承认,这小子从外型上来讲,确实出众,长发如果不那么油腻、肤色没有那么黑的话,这个年代娱乐圈出道应该没问题。

  陆金波特地起身走到门口,把他迎了进来,介绍道:“韩涵,现在在燕京玩赛车。”

  韩涵显得比较腼腆,向众人点点头,就入席坐下了。

  桌上立刻就有几人用玩味的眼光在张潮和韩涵之间来回巡视,显然是知道他们两个之间的“恩怨”。

  其实要不是今天遇上,张潮自己都快忘了小半年前和韩涵之间的交锋了。两人事后都忙得很,韩涵忙着赛车,张潮忙着写书,都没有再在媒体上提过对方。

  陆金波亲自往韩涵的杯子斟满了茶水他和张潮是桌上唯二不喝酒的人然后举起自己的酒杯,向韩涵和张潮各示了一下意,道:

  “韩涵,这位就是张潮。”

  韩涵愣了一下,他并没有见过张潮,于是抬眼看了下,发现张潮正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便有些局促。

  显然他从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会和自己骂过的人同在一张饭桌上,不知该如何应对。

  陆金波接着道:“桌上数你们二位年龄最接近。我知道你们之前有过一些小误会,但我觉得不是什么解不开的冤仇。

  我比你们大一点,彼此也都是朋友。我做这个东,就是希望你们能卖我一个面子,大家冤家宜解不宜结,喝了这杯酒,一笑泯恩仇。”

  韩涵似乎有些心动,已经把手搭在了杯子上。围坐的其他几人脸上也开始露出笑容,准备一起说点场面话。

  此时,张潮却开口了,他转头向陆金波,认真地问道:“陆总编,你觉得我像不像一条狗啊?”

  此话一出,陆金波和韩涵的脸色都变了。之前韩涵对着媒体骂张潮是“应试教育下的一条狗”,言犹在耳。

  张潮接着说道:“‘一笑泯恩仇’……我没记错的话,完整的句子是‘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我记得,我好像和韩先生既没有兄弟之情,也不曾共度劫难吧。”

  石慷是陆金波的好友,见张潮拂了陆金波的面子,就沉下脸来,说道:“小陆是好意你这个年轻人不要太气盛了!”

  张潮道:“不气盛还叫年轻人吗?”

  说罢就站起身,告辞道:“我明天一早还要去鲁院报到,就先回去了。谢谢陆总编款待,书稿我会尽快给你。”

  路过韩涵的座位时,看到这个年轻人脸上大写的尴尬,张潮失望又客气地道:“韩先生,我其实挺希望你人如其文的,可惜,可惜。”说罢离开了房间。

  石慷愤愤不平道:“这小子,太狂了……”

首节上一节36/26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