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249节

  而无论中日,男作家们则都有些“吃醋”,毕竟几位女士似乎对不在场的张潮更兴趣这点,激发了男性内心的竞争意识。

  熟悉文学史掌故的都知道大型的座谈会和采风活动,荷尔蒙指数也是偏高的。

  80年代初的一场文学研讨会就曾经有几位男作家因为争风吃醋而在火车站大打出手,最后通通被经验丰富的张贤亮扭倒在地,只能眼睁睁看着他和众人心中的白月光登上了列车……

  张潮在电视访谈里对着大江健三郎提出的「不在场主义」,也一度成为讨论的焦点,获得过新潮社新人奖、三岛由纪夫奖的中村文则就问道:“中国的年轻作家都像张潮桑这么有野心吗?

  能提出自己的理论,真是不得了的勇气呢!”

  这更是让现场的其他青年作家感到尴尬不已,张潮虽然「不在场」,但现场似乎有一双无形的眼睛,正笑眯眯地看着话题都围绕着他展开。

  这种情况下,现场唯一还能保持平常心的恐怕只有马伯慵、双学涛两人了,毕竟和张潮接触得够多,还不至于被光环迷晕了眼。

  双学涛就很直接地道:“「不在场主义」是张潮个人的文学见解,就我个人而言,还是喜欢把自己浸泡在蓝本里,体验到足够多强烈的情绪,才能形成足够强烈的写作冲动。

  写小说本质上是创造出一个世界上并没有的东西,只要这个虚构的核心足够强大,那么无论「在场」还是「不在场」,都足以让文本具有强大的洞察力。

  「不在场主义」终究是一家之见,不是创作的圭臬!”

  双学涛说完以后,日本作家都用吃惊的眼光看着他,心想这是谁的部将?竟如此勇猛!

  就连中国作家们也颇为诧异,心想双学涛这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张潮可是他老板!

  唯有双学涛眼观鼻、鼻观心,说完以后就坐回了座位上,心里浮现起张潮昨晚给他打的电话:

  “老双,明天你就使劲儿批我,越激烈越好……对,千万别客气……不会……不会我教你……”

  不过经过双学涛这么一“闹”,现场的话题终于从张潮身上挪开,大家都开始热烈聊起自己的文学理念来。

  而双学涛也成功引起了现场跟踪活动的记者的注意,在研讨会结束以后,特地留他下来做了一个小专访。

  第二天的《朝日新闻》的文化版块于是就出现了一篇报道《双学涛:来自黑水白山的凝望者》。

  同来的马伯慵同样备受关注,因为今年角川书店引进并出版了他的《风起陇西》,所以特地联系另一家大报纸《每日新闻》为马伯慵出了一个专访:《马伯慵:解构三国的鬼才》。

  就在其他中国作家都暗自妒忌他们两人的幸运的时候,张潮忽然给了所有人一个惊喜:

  他和角川书店将在「纪伊国屋书店」新宿本店,举行一场大规模的现场签售和读者讲座,届时会给所有人一次亮相的机会。

  这是让交流活动从纸上谈兵变成物理意义上的“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啊!

  张潮这是利用自己的“流量”,给所有人造势。虽然本着“文人”的清高,应该敬而远之的,但是一想到如果能借此把自己的作品打入日本市场,不少人还是非常心动。

  毕竟日本的图书售价远高于国内,而且有国际市场的话,还可以拉抬国内的销量,也能和出版社谈更高的版税。

  这都是白花花的银子,清高毕竟不能当饭吃。

  至于说张潮为什么突然这么“慷慨”起来,大家也没细想。

  这时候,邹光明过来提醒道:“张潮的签售快要结束了,后面是就是读者讲座,大家上楼做下准备吧。”

  「纪伊国屋书店」新宿本店有9层楼高,总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7楼有个比较大的活动中心,平时的展销、讲座等活动都在那里举行。

  众人上到7楼,进入活动中心,发现这里面积相当之大,有近300平米,已经坐满了热心的读者,不过并不吵杂,大部分人都只是安静地坐着。

  代表团的到来引发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几乎所有离代表团稍近的日本读者都起身行礼,倒是让不少人受宠若惊。

  还有一些人为他们的到来轻轻鼓掌。

  写出过《草样年华》的孙睿有些不解,小声问走在他身前的王震旭道:“张潮不是‘气死’了他们的市长吗?怎么对我们还这么客气?”

  王震旭无奈地解释道:“很多人并不喜欢石原,尤其是年轻人。张潮现在在日本年轻人的心里,就是‘酷’的象征……”

  孙睿恍然大悟地点点头。

  活动场地的前方被空出了一片地方,摆着三排椅子,面对着读者,就是给他们坐的。

  等所有人坐定以后,王震旭作为主持人走到话筒前对参加活动的读者道:“感谢大家的等待,张潮桑很快就会上来。

  现在坐在这里的是来自中国的年轻作家代表们。张潮桑是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绝无仅有的文学逸才,但广袤的中国大陆上,仍然有许多其他天才。

  张潮桑想借着这次机会,让他们与大家认识一下。”

  台下响起了整齐的掌声,不算热烈,但也绝不是那种礼貌性的鼓掌张潮的出现,成功让日本的读者对来自中国的作家感兴趣起来。

  王震旭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看到上面的内容,虽然不是第一次,但脸上仍然莫名红了一下。

  不过事到如今,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而坐在那里的年轻作家们,还不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

  “下面首先登场的是「钢铁与冰雪的默示录」,双学涛!他拥有东北凛冽风雪化作的钢铁意志,作品中的魔幻现实如末世启示般冷峻深邃……”

  本来还在下面吃瓜的双学涛听到翻译以后愣住了,这都什么中二病十级才能取的诨号,还“默示录”,你咋不说我是“启示录”呢?

  其他作家听到以后都没极力控制住笑容,还是马伯慵使劲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双学涛才如梦方醒般站了起来,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向台下的读者行了一礼。

  但没有想到日本读者却很吃这一套,看到他清瘦的身材和拉渣的胡子,爆发出一阵惊呼和掌声,听声音基本都是女性读者。

  双学涛坐下来后,众人还来不及打趣他,就听王震旭报出了下一个名字:

  “接下来是,「时空曲解的奇械师」,马伯慵!他创作的历史悬疑小说如精密机械,善于扭曲时空逻辑,精巧的结构如同一位手巧匠人的名作!”

  马伯慵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双学涛的嘴角咧开了。

  这就是笑容守恒定律笑容永远不会消失,它只会从一个人脸上,转移到另一个人脸上。

  这些轮到双学涛使劲儿捅了一下马伯慵,小声道:“奇械师,该你了!”

  马伯慵只好浑身僵硬地站了起来,给台下的读者们鞠了一躬,脸上的笑容同样比哭还难看。

  坐下以后,两人对视一眼:“原来张潮在这等着我们!”

  其他中国年轻作家们已经都感觉到了不妙,但是现在走肯定已经来不及了,只能让王震旭一个一个把他们叫起来“处刑”

  “「都市迷走的铁假面」,孙睿。他的作品永远在聚焦都市青年的迷茫,风格如戴面具般隐藏真实的自我,在钢铁丛林中游走、幻灭。”

  “「万卷楼的麒麟儿」,张佳玮。他博学多才如藏书楼化身,既精通文学,又精通体育,是罕见的全才!”

  “「高山灵魂的歌咏者」,李娟。她的散文如阿勒泰森林般纯净,赋予自然灵性咏叹的意象,只要读一遍,就能置身于天山的雪域、森林和草原之中。”

  “「泪腺爆破魔」,张嘉佳。他擅长撰写动人心弦的悲伤故事,能以文字击穿读者泪腺,是心灵防线的破坏者,看的时候务必准备好纸巾。”

  “「心灵深渊的探矿者」,鲁敏。这位女作家,最善于挖掘人性心理深层的矿脉,文字也拥有如同勘探者般冷静犀利的洞察力。”

  “「乡土的狂想曲」,李傻傻。他的作品不仅有乡土气息与青春躁动碰撞,还如癫狂诗篇般质朴而炽烈,可以触摸到土地的脉动。”

  “「梦幻匣镜的歌姬」,张悦然。其笔触如镜面折射少女心绪的幽微光影,匣中封存青春与梦境的碎片,兼具唯美与疏离感。”

  “「蜀山的百妖夜行者」,颜歌。她以四川方言魔幻叙事重构乡土,笔下市井宛如百妖游荡的异界,赋予魑魅魍魉以人间体温。”

  “「荒废都市的断章骑士」,弋舟。他用冷峻的笔触解剖现代人的精神荒原,如持笔为剑的独行骑士,在钢筋废墟中拾取灵魂的断裂诗篇。”

  ……

  台下的日本读者越听越好奇。今天来这里的中国年轻作家,都有一个颇为酷炫的外号,概括了他们的作品特色,让人有种忍不住想要马上读到的冲动。

  只有一点不太好:笑容都太过于勉强了。不过大概是腼腆的缘故?

  “卡哇伊斯耐~~~”一个看起来只有十七八岁的JK坐在第一排,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台上的年轻作家们已经是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虽然他们中不乏从小看日本动漫、影视剧长大的80后,早知道日本人取外号的中二毛病,但是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主角。

  这都什么大型社死现场!

  “麒麟儿”“铁假面”“断章骑士”“爆破魔”……这要是传回国内,怕不是要被自己的朋友们活活笑死。

  不行,活动结束以后,一定要订立攻守同盟,坚决不能传出去!

  不是所有人都不满意的,领队的邹光明,还有在台边观察读者反应的「角川书店」翻译文学总编辑野口峰雄都很高兴。

  前者没有被日本流行文化“污染”过,只觉得这些外号虽然夸张了点,但也算给日本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了,对中国文学“走出去”很有帮助。

  野口峰雄则详细记下了不同作家起身时读者反应的热烈程度,准备从中挑选几个,把作品翻译引进,趁着张潮热度没退,再大赚一笔。

  站在话筒前的王震旭后背都湿透了。

  如果目光可以化为实质的话,他早就被身后的“暗箭”射得千疮百孔了。

  就在这时,活动中心的大门被人推开了,所有人都回头看向门口,只见一个高大的男性身影背光而立,一时间竟然看不清样貌。

  只听他用中文朗声道:“还少了两个人

  「驾驭疾风的叛逆剑士」,韩涵!

  「幻影都市的傀儡师」,小四!”

  这时候大家才看清楚来人,正是今天的主角

  「帝国的执笔者」,张潮!

第368章 给日本文学上一课

  张潮是在场外听着王震旭介绍完所有人才进场的,带着心满意足的微笑。

  之前参加「世界文学里的东京」活动时,他听到主办方介绍自己是「帝国的执笔者」时那种脚趾头能抠出三室一厅的尴尬,必须让所有人都体验到。

  这些花名和介绍他昨晚可想了大半宿,还连夜对王震旭进行了威逼利诱。

  张潮在数百双眼睛的注视下,穿过人群,来到讲台前此时王震旭已经知趣的闪到一边,把舞台完全留给了张潮。

  张潮环顾了一下整个场地,除了读者以外,还有不少媒体记者也在。

  毕竟自己现在日本,尤其是东京,也算得上一个“明星”,一举一动都会见报。

  而见到心中偶像又站到了万众瞩目的聚光灯下,不少少女读者都纷纷开始尖叫起来起来,应援的横幅、灯牌也打了出来,现场一时间热闹非凡。

  张潮并没有阻止,而是静静等待了几分钟,喧嚣才渐渐平息下来。

  这时候他才缓缓开口道:“感谢大家!今天将是我在日本的最后一日。今晚,我就将搭乘飞机回到中国,能在离开前与自己读者见面,是我的荣幸!”

  话音刚落,现场就响起了一阵惊呼,来自他身后的代表团成员,包括领队邹光明在内,所有人都十分诧异。

  张潮的这个决定,没有和任何人说过。

  邹光明皱起了眉头,和身边的饭容教授对视一眼,两人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张潮确实谁也没有告诉。

  那就意味着接下来的行程,张潮将全程不再参与?

  两人内心都感受到了压力。邹光明甚至掏出手机,把此事立刻短信发给了国内的铁宁、王蒙等人。

  张潮不用看也知道自己身后发生了什么,但依旧不为所动,等王震旭把这几句话翻译后,轮到读者和记者发出惊呼了。

  大家都以为张潮会至少再待上一两个星期,不仅是因为中日文学交流活动,更是因为现在在日本国内,他几乎就是最炙手可热的文学明星。

  只要随便接几个专访、通告,他的出场费就能拿到手软。

  据说《文艺春秋》等杂志已经给张潮开出了一页稿纸10万日元的天价稿酬来约稿,随便张潮写点什么都行,照单全收。

  电视台开出的通告出场费则达到了300万日元,比日本要价最高的男明星都高。

  加上各地的签售活动带动的图书销量,如果张潮不要脸一点,在日本“赖”上一个月,赚走1亿日元恐怕不成问题。

  但他竟然就要这么离开……

  张潮等此起彼伏的惊呼、议论稍平静一些,才继续道:“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到任何地方,都是带着问题来的。等到问题得到解答了,自然就到了离开的时候。”

  一句话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一个前排的记者忍不住问道:“那你是带着什么问题来日本的呢?”

  张潮微笑着道:“我的新小说,到底能卖多少本?”

  现场哄堂大笑,这个显然是张潮在开玩笑,但偏偏又和他最近的所作所为相当契合。经过石原一事,他的新小说想不大卖都不成。

首节上一节249/26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