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正式从燕大计算机学院辞职,加入了“潮汐文化”,「我们上学的路」最早就是张潮拜托他做的。
今年3月初,「我们上学的路」网站的浏览量超过东方兴的「博客中华」,成为国内排名前十的博客类门户,只不过「我们上学的路」比较聚焦而已。
随着越来越多边远地区的「上学路」得到了基本的修缮,“潮汐文化”的品牌声誉之佳,也达到了高峰。
「我们上学的路」虽然是个要倒贴钱的项目,但是贴给它的钱,在其他方面被百倍甚至千倍地赚回来了。自从网站的影响力发酵以后,“潮汐文化”出去谈项目那叫一个顺利。
尤其是涉及到需要政府部门配合的,更是丝滑无比。许多人看到“潮汐文化”的人出来谈事,都喜欢先说一通自己关注了哪一条「上学的路」,捐了多少钱给孩子们修路。
事后大家一分析这个计划为什么会这么成功,才发现除了借了张潮与孙云霄论争的东风,更是因为张潮切中了国人最传统、最朴素的对慈善的认知修桥、铺路,功德无量。
一桩桩、一件件,让张潮几乎成了公司里的传说。尤其是去年10月份以后入职,还没有见过张潮的员工,只能在老员工的口口相传下,以及互联网的只鳞片爪来了解他。
现在,终于见到活的了!
前台的小姑娘,直到张潮的背影消失在黄杰夫办公室的门后,还舍不得收回恋恋不舍的目光:“他就是张潮啊?他怎么就是张潮呢?他就是张潮啊!”
自己设想了无数种与这种年轻老板的相遇情形,没想到竟然是这么经典的“误会-冒犯”开局。这不是巧了吗?
小姑娘偷偷从抽屉里抽出一本新出的小说《盛世独宠:倾城皇妃太高冷》这本开头,女主角不就是误会之下冒犯了微服私访的少年天子,然后被强娶回皇宫封了皇妃吗?
小姑娘想到张潮离开时那温和一笑,心就怦怦直跳:要是他,要是他……
张潮当然不知道自己的出现让多少人心潮澎湃,只是跟着黄杰夫转了一圈,和所有人打过招呼以后,就跟着他进了办公室。
办公室里还坐着两个人,看到黄杰夫带着张潮进来,也有点激动。他们这次来找黄杰夫谈合作,没想到竟然碰上了向来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张潮,算是意外之喜了。
黄杰夫介绍道:“这两位是贵州文化部门的同志,这次来,是想和我们谈谈电视专题片的策划和实施。这位是王处长,这位是李主任。”
两人连忙上前和张潮握了手,李主任还道:“我和您是缘悭一面,想不到过了4个月,在燕京见到了。”
张潮错愕道:“这从何说起?”
李主任解释道:“您在什雷村的消息一传出来,我们文宣部门的人连夜就赶去什雷村了,想不到最后还是没和您遇上。这是我们工作没做到位啊!要检讨!”
这倒让张潮不好意思了,道:“我去什雷村就是躲清静去的,你们人一多,我就怕,所以先走了。”
李主任连声道:“理解,理解。是我们没有考虑周全!要检讨!”
这客气地让张潮都不知道怎么接话了,只能道:“你们接着谈,我在旁边听着。商务上的事我不插手。”
然后就拉了一张办公椅到角落呆着去了。
黄杰夫等三人一看,也就重新坐到沙发上开始谈合作的事。不过李、王两个领导,总是谈着谈着,眼睛就往张潮这边瞟,似乎特别渴望张潮说点什么。
但是张潮仿佛看不见也听不见他们在谈什么,拿着手机在那里噼里啪啦地按着,也不知道是在发短信还是在回邮件。
还是在搞创作?听说张潮特别会利用碎片时间写作,所以才能年纪轻轻、著作等膝。
想到这里,李主任、王处长不禁肃然起敬!
其实张潮是在专心致志地打游戏在鹭岛期间,他专门把手机换成了水货的黑莓8800,刷完系统以后可以安装盖房子、贪吃蛇等经典游戏。
他就在玩盖房子游戏,已经一路叠到80多层了……
在这种气氛的驱使下,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合作意向,依旧是“潮汐文化”和“CCTV10”这个黄金组合出马,在今年7月份前,完成至少8集的贵州文化行旅专题片制作。
这样可以赶上暑假这波旅游热潮。
算起来时间已经很紧迫了,但是有「三晋风流」的成功经验,大家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
等婉拒了两人的晚饭邀约,送走二人后,时间也已经来到了傍晚。
张潮对黄杰夫道:“把大家都叫来吧,我有话说。”
黄杰夫知道张潮这种时候说的肯定不是小事,连忙就把马伯慵、双学涛、夏答等人叫了过来,并且让其他人提早下班了。
张潮看着聚集在客厅里,最早和他一起创业的年轻人,都已经有了截然不同于当年青涩气质的成熟与稳重,心中感慨万分。
就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张潮说出了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话:“现在,该是我离开的时候了。”
第289章 石头和徽章
一句话落在不同的人耳朵里,感受是不同的。
许蕊雅第一个反应过来,顿时泪眼朦胧,张嘴就要安慰张潮道:“不用担心……”
张潮一看情况不对,立马开口打断施法,道:“放心,没得绝症、不想自杀、不会坐牢……”
许蕊雅这才收了眼眶里的泪水,有些尴尬地道:“在美国,‘It's time for me to leave’有时候是……那什么的委婉表达。”
张潮佯装长出一口气道:“好家伙,差点给我送走。”
黄杰夫紧张地问道:“Boss,那你‘离开’的意思是……?”
张潮微笑道:“就是字面的意思我想把‘潮汐文化’交给你们,然后离开这里,开始一段新的生活或者旅程。”
张潮话音刚落,黄杰夫下意识地道:“不行,你不能……”随即又觉得自己太生硬,连忙放轻声音道:“你是说,像之前半年那样,不来公司,远程处理工作吗?”
黄杰夫话说完,几乎所有人都用充满期待的眼神看着张潮。大家都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张潮的“潮汐文化”会是什么样……
张潮注意到,只有马伯慵和双学涛的目光从错愕迅速变得平静,仿佛知道张潮最后的答案是什么,并且接受了这一点。
“到底是作家啊……”张潮心里暗叹。
但是这件事已经在他心中盘桓了几个月了,今天他把所有人叫到一起,那这个决定就不可能更改的。
张潮轻松地道:“不是。我说的‘离开’,是指完全脱离‘潮汐文化’的日常工作,包括两本杂志的主编,以及书本、电影、周边的策划。”
一句话浇灭了所有人残存的一点希望,大家面面相觑,巨大的震惊下,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过了许久,夏答才问道:“为什么这么突然?”
张潮道:“其实并不突然。去年下半年开始,我来公司就越来越少。到《你的名字》上映后,我本来就基本脱离了‘潮汐文化’的日常运营。
现在你们基本都能独当一面,行业里恐怕还敢小看大家的基本没有了吧?所以,我觉得现在脱离是最合适的时机。”
黄杰夫着急地道:“日常运营你是不用管,但是签约作家、宣传作品、市场营销、周边创意……哪一个我们都做得不如你!”
张潮道:“可这半年,大家不也这么做下来了吗?”
黄杰夫被张潮一句话堵的接不上话,只能气呼呼又蛮横地道:“不成,你不能离开!我可记得你说的话‘你是在为未来的乔治马丁、JK罗琳和鸟山明工作!’
你现在还不是乔治马丁、JK罗琳和鸟山明,你要完成你的承诺!”
张潮摊手道:“我又没说把自己的作品给其他公司,肯定还都是‘潮汐文化’的嘛,不要紧张。”
这时候许蕊雅轻声问了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我们能知道是为什么吗?”
张潮沉吟片刻,才答道:“创办‘潮汐文化’的初衷,其实特别简单我觉得我的书不止是版税或者稿费这点钱,它们应该还能值更多钱很俗气吧!”
办公室里的气氛有些压抑,并没有人笑出来。
张潮看着夏答,笑着道:“还记得你向我要《你的名字》的漫画改编版权的时候,我开的条件吗?你当时心里是怎么想我的?没关系,你大胆说。”
夏答虽然已经成熟干练许多,像一个瓷娃娃版的“女强人”了,但闻言还是脸色一红,扭扭捏捏地道:“我觉得你……就挺……精明的。”
想了半天,夏答终于找到了一个中性词来形容。
张潮“哈哈”笑道:“说得太客气了,应该说‘钻到钱眼里去’更合适吧?”
夏答连忙红着脸摇手道:“没有没有……那时候我又拿不出改编费用,你的条件已经很不错了。”
张潮逗了她一句道:“以后再有人让你签这么离谱的协议,你可要把合同摔到他的脸上去。”
夏答终于忍俊不禁,低头捂嘴笑了一声。
张潮这才环视众人道:“你们看,其实一开始我就是这么个人就想着多赚点钱!我也确实赚到了不少钱。”
这点大家倒没有什么异议。福布斯作家富豪排行榜每年都更新,张潮已经连续三年稳居第一,并且对第二名是断崖式领先。
这还只是计算了他在国内公开出版的各类图书的版税,因为张潮的版税在国内还是比较透明的。
而他在日本、美国的出版收益,因为协议的严格保密,所以除了他自己和黄杰夫,没有人知道具体赚了多少,只有人估计可能比国内要翻倍。
这还不算各类周边,以及“潮汐文化”公司的纯利润。目前“潮汐文化”还是属于他个人独资,理论上这些钱都是他的个人收入。
2006年开始,就有人讨论,再过几年,就该把张潮从作家排行榜挪出来,放到主榜里去排名了。
张潮接着道:“赚到不少钱以后,我又尝试着去做许多不一样的事办‘新理念作文大赛’、签约国内国外的作家、投资《你的名字》……
效果都还不错吧?”最后虽然用了询问的口吻,但是没有人回答,毕竟这是无需回答的问题。
张潮顿了顿,道:“但是无论这些事情多么成功,但我内心深处,最想做的还是一个作家。去年与华宜的那次‘碰撞’,看起来也许是我‘赢了’,但是整个过程也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疲劳。
我渐渐地发现,‘潮汐文化’发展得越快,规模越大,就会让我离创作越来越远。但是我又不想因为我个人的嗯,懒惰吧影响大家前进的动力。
因为我知道,现在每个人都干得挺好的。不光你们,‘潮汐文化’也寄托着许多签约作家的希望。‘潮汐文化’跑的越来越快,我却只想慢慢走。
这么一来,用不了多久,我就成了挡在‘潮汐文化’前面的石头了。”
张潮的话让大家都陷入了深思当中。张潮的性格,大家在几年的相处当中也非常熟悉了乐于开创,疲于奔命,厌于日常。
当“潮汐文化”的结构越来越完备以后,张潮的象征意义就逐渐大过于他在组织当中的实际存在。
这也是张潮半年没来,“潮汐文化”也能正常运转的原因。
随着张潮慢条斯理地解释,办公室里的诸位也渐渐开始接受张潮即将“离开”的事实这种离开,不是一刀两断,也不是一别两宽,而是张潮对大家的成全。
只是情感上还没有完全过去这个槛。
张潮先是看着黄杰夫道:“杰夫,你的梦想难道只是一直做这么一个文学代理公司,出出书、投投电影?”
黄杰夫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坦然道:“当然不是。‘潮汐文化’完全有可能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文化产品运营品牌。
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最多也就是5年或者6年,完全可以达到上市的标准。”
张潮笑着道:“我就知道你想做的是上市公司的CEO。”
黄杰夫挺了挺胸膛、昂了昂脑袋,说道:“不想把公司运作上市的CEO,不是好CEO。”
张潮问其他人道:“你们呢?”
办公室其他几位互相看了一眼,也没有撒谎,而是都点了点头。
毕竟大家都是20多岁、最大也不过30出头的年轻人,这些年看着中国一个又一个的商业奇迹在自己眼前发生,那么多年轻富豪接踵登台,怎么可能不动心?
而“潮汐文化”是他们最接近这样完成这样奇迹的一个平台。哪怕是马伯慵、双学涛这样的作家,想到“上市”“财富自由”这样的话,也难免眼热心跳。
今天既然张潮是开诚布公与大家聊天,那就没有隐瞒的必要。
张潮点点头道:“这就是我要‘离开’的原因。‘潮汐文化’虽然是我创立的,但我始终没有野心,也没有兴趣带领它走向杰夫和大家想要的方向。
我知道那里的风景很美好,但是一路上要面对的麻烦、要打的交道、要处理的琐事……实在太纷繁复杂了,让我望而生畏,只能当个‘逃兵’。
我知道自己在‘潮汐文化’中的分量就是因为知道,所以才不能留下来挡大家的路。现在我不离开,等再过几年,大家要搬开我往前走的时候,可就来不及了。”
一番话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这是张潮第一次说出自己对把“潮汐文化”运作上市没有兴趣,这既出乎意料,但细想又在情理之中。
出乎意料的是张潮明明才22岁,竟然对所有人都趋之若鹜的“上市”这种事毫不在意;情理之中,则是想到了张潮现在拥有的财富,“上市”好像确实难以激发他的动力。
如果真是这样,那张潮无论在之前表现出了多么惊人的营销能力,确实都不再适合以“领导者”的身份,再继续带领“潮汐文化”了。
这时候,从一开始就一直没说过话的马伯慵,这时候忽然开口道:“石头有很多种,不一定是挡路。还有压舱石,还有磨刀石,还有试金石,还有吸铁石……”
张潮乐了,连忙道:“是不是还有铺路石、垫脚石。”
众人这才都笑了起来。
马伯慵笑了一下,就收敛了神情,有些严肃地道:“你可以‘离开’,但不能‘脱离’。”
张潮笑着问道:“哦?老马,你说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