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兴打开电脑,开始写自己的第一份正式的商业计划书。
张潮并不知道自己在这份一百多页的计划书里,足足占据了三十页以上的篇幅。他只感觉自己快被各路媒体榨干了,就连睡觉都开始说梦话,吓了起夜的陈欢一跳。
不过寒假还是来了,张潮逃也似的离开了学校,也委托学校拒绝了所有采访要求。
张潮只觉得这是两世人生中,最漫长的一周。
第27章 兰婷的疑惑
三中高三放假已经是年二十八了。还有两天就是除夕。
张潮回到家以后,才算清静下来。虽然有好奇的亲戚上门,但是也都让父母打发走了。
张潮父母并没有把孩子当成自己在亲戚间扬眉吐气的工具。这也让张潮松了一口气。
回家的第二天早上,张潮就想和母亲讲去她单位用电脑写小说的事,不过刚吃过早饭,就有人敲他家的大门。
张潮打开门一看,竟然是兰婷,巧笑倩兮,俏生生地立在门笠下。
张潮很惊讶,问道:“你怎么知道我住这里?”
兰婷道:“和王老师打听的。本来想先给你家里打个电话,结果都是忙音。又怕你早出门,所以早早过来了。”
张潮不好意思地解释道:“这几天打电话的人太多了,我想清净一下,就让我妈把线拔了。”
这时候张潮母亲也出来了,看到是个青春秀丽的女同学在找张潮,忙道:“张潮,别让人站门口啊,快让同学进来坐。”
兰婷道:“不坐了,阿姨。我今天来找张潮有点事。”
接着问张潮道:“今天放假,我想向你请教一些事情,占用你一点时间,不知道你有没有空?”
张潮点点头道:“有空,你想问什么?”《少年如你》这个小说又不是网文,每天有固定的更新时间,所以早写一天半天,晚写一天半天,没什么。
兰婷说道:“你吃过早饭了吗?我们边走边说?”
张潮道:“好!”然后和父母招呼了一声,回屋换了鞋和外套,就和张婷出门了。
张潮母亲看着两人关门离去,又一直等两人的脚步声消失不见,才朝自己丈夫努努嘴:“喏,你儿子。”
张潮父亲一手拿着一份报纸,仔细看着上面一篇名为《一战成名:福海高三少年谱写文学传奇》的文章,一手拿着一个包子,不紧不慢地吃着,回道:“也是你儿子。”
张潮和兰婷慢慢走在小巷窄窄的石板路上。张潮家住的这一片是长福的老城区,全是各家各户的自建房,要不就是明清留下的祖屋。
白墙、乌瓦、青石板路,每户人家门口多多少少都留出一片空地做院子,用瓦盆、石臼和破了的水缸,填上土,种了各样的花草与观赏树。
福海地处南方,所以即使冬天了,也不乏绿意。
兰婷刚刚还落落大方,现在却有些不知该如何开口,但张潮也没有催问她,只是默默陪着她走着。
走过了两条巷子,兰婷才开口道:“没想到你家这一带这么有味道。”
张潮道:“是啊。这一片叫做‘登云路’,有登上青云之意。从南宋开始,这里就是长福县的县治所在,也是最繁华的地方。住这里姓张的、姓林的、姓黄的,历史上都中过不少进士,出过不少名人。”
兰婷看着眼前正经过的一座门墙高耸的明清老宅,门楣上挂着一块“进士第”的牌匾,大门刷着红漆,一边各有两个大字,分别是“兰芝”和“梅竹”。
兰婷道:“我从记事开始,就跟着我爸在外县读书。上了小学三年级,我爸调回长福,我才跟着回来。这里,我从来没有来过。”
张潮道:“县政府搬到胜利南路那边以后,县城的中心也逐渐转移到那边去了,登云路就慢慢安静下来了。这样也好,免了拆拆盖盖的。
有些地方和人一样,慢慢老去也挺好的。”
兰婷回头看看张潮,说道:“你现在说话都像在写文章。”
张潮哑然失笑,道:“以前不是有句老话叫‘我手写我口’吗?这有什么奇怪的。”
兰婷终于忍不住了,问道:“我,我这次就想问问你,你是怎么跨过那个门槛的?”
张潮一愣,道:“什么门槛?”
兰婷道:“就是学生作文和真正的文学创作之间的那道门槛。你初中时候得奖的作文我看过,你高中以后每次考试贴在年段展示栏里的作文我也看过,我觉得你确实比我强一点,但还是学生作文的范畴。
可是从你写那首《我是使爸妈衰老的诸多事件之一》开始,我就觉得你不一样了。那首诗就像不,就是一首真正的‘诗’。后来我又找来《南国周末》,看了你写的那三篇文章,那也不是一个普通学生能写出来的。
甚至,甚至比那些‘新理念作文大赛’得奖的学生,写得还要好。我想知道,你是怎么跨过那道门槛的?”
张潮心想:“那要多活二十年,多攒二十年的阅读和写作经验……”口头上当然不能这么说。他思考了好一阵,才说:“‘学生作文’和‘写作’之间,最大的区别还是动机。‘写作文’的动机,从本质上讲是为了应试。
只要是应试,就一定包含了某种标准。这个标准是由他人制定出来的,不是从写作者的本心中流露出来的。即使是提倡‘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的‘新理念作文大赛’,也有一个隐含的标准。”
“什么标准?”
“‘求新’。虽然文学一向是要求新求变的,像我们的新文化运动,整个国家的书面表达从文言文骤变为白话文。但这种变,不是基于一家之言,而是整个社会、整个民族有内在的驱动力。
而‘新理念作文大赛’,显然不具备引导变革的厚度和力量。所以在消耗了改开以来,一整代热爱文学的青少年的热情以后,这个大赛就陷入了从反套路到套路化的死循环当中。
因为真正的写作热情,是不可能用对比赛奖项和大学录取条件来维持的。如果要写作,就需要寻找内心深处,究竟有没有那种非写不可的强烈冲动……”
张潮就这样娓娓道来,兰婷就这样静静听着。
她原以为张潮会和她讲写作技巧、修辞手法这些,没想到讲的却是写作的动机。
是啊,我究竟为什么而写作?兰婷不禁在心中问自己。
两人聊着、走着,有时候就在巷口的拴马石上坐着,有时候则在县城小公园的秋千上荡着。
聊天的话题,也从写作,渐渐讲到了阅读,讲到了生活,讲到了学习……不知不觉,已经快中午了。
张潮抬手看看表,说道:“不早啦,我要回去了。下午还要去我妈单位。”
“去那儿干嘛?”
“我家里没电脑啊。用手写文章,活活累死。”
“那你跟我来。”兰婷说着,带着张潮往自己家走。长福县城小的很,不过十分钟就到胜利南路2号。
兰婷对张潮说:“你等着。”说罢跑着回了家。
五分钟后,气喘吁吁的兰婷又出现在张潮面前,手里拎着一个精致的小包。兰婷把包塞进张潮的手里,道:“这个借你。”
张潮一看,竟然是一台SONY的VAIO笔记本电脑。这款笔记本在2004年绝对是高端、轻薄、小巧的象征,售价应该在2万元以上。
第28章 韩涵的反击来了
张潮开玩笑道:“这太贵了,弄坏了我可赔不起。再说,我拿走了,你用什么?”
兰婷笑着说道:“电脑又不是饼干,哪能碰一下就坏。再说坏了,也不用你赔。这是我姑姑从香港带回来的,我几乎没用,因为家里还有一个台式机,屏幕更大,我习惯用台式机。”
张潮也没有矫情,从2024年回来的人,自然不会真把一台笔记本电脑当成什么奢侈品,给兰婷道了一声谢,就收下了。他确实需要这么一台笔记本,每天去老妈单位确实太麻烦了。
兰婷道:“应该是我谢谢你才对。解开了我内心很久以来的疑惑。原来,原来我以为的写作,并不是真正的写作。我也要寻找到内心的那份冲动才可以……”
张潮微笑看着兰婷,他似乎看到一个文学少女解开了某种封印,正走向一个全新的天地。
不到十二点,张潮就回了家。先向好奇的父母解释了一下兰婷的身份,和为什么找他出去。又解释了一下笔记本的事。
对兰婷借他笔记本,父母倒没有太多意见,就连一向心细的母亲也只交代了要注意,别弄坏了。这两周的诸多事情发生以后,张潮父母越来越当他是个大人。
倒是母亲对兰婷和自己儿子的关系感兴趣,问道:“那个兰婷和你什么关系?”
张潮白了一眼老妈,回答道:“什么关系?同学关系!”
而父亲则喃喃自语道:“姓兰?住胜利南路2号?”
有了笔记本电脑的加持,张潮码字的效率高了太多,一个下午就敲了近8000字。其中2000多字是写给“博客中华”的博文,剩下的则是小说《少年如你》。
审核博文过没有什么错别字以后,张潮跑去邻居家蹭了一下网络,把博客发了。顺便看了下自己博客的浏览量,已经发出来的六篇博客,点击量都超过了10万,其中最高的是第一篇,达到了30万。
而网络上关于他的讨论也越来越多。邮箱里又有近三十封未读邮件,基本全是各家媒体的采访邀请。
张潮筛选了一下,其中比较重要的几家媒体,回复过完春节假期以后详谈。不太重要的媒体,则回复可以进行邮件采访。同时婉拒了所有的电视采访邀约。
时机未到。
晚上吃完饭,张潮父亲默默把一份报纸放到张潮书桌上。张潮翻了翻,很快知道了原因,这份报纸刊登了一篇采访,标题是:
《韩涵回应“午夜潮汐”:决定当狗,就别吹牛X》
从标题到内容则一如既往地犀利。韩涵在采访中称张潮虽然是十八岁的年纪,说话却透着三四十岁中年人的油滑,毫无年轻人的锐气和叛逆,就是一条顺从于现行教育体制的狗;而这条狗,却狂妄地认定韩涵退学是失败的……
可以看出,韩涵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作为“八零后作家”中的“顶流”,韩涵这两年虽然沉迷于赛车,但在舆论场上仍然有巨大的能量。
他的每句话都会被许多年轻人奉为圭臬。
张潮那天对李烈关于韩涵问题的回应,其实是冒着风险的。自从韩涵新理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出道以后,十多年间,凡是和他骂战的,还没有能全身而退的。
但是张潮并不害怕。一来从“流量时代”重生到今天的他,比现在的韩涵更能把握媒体。二来,作为曾经的资深“韩粉”,他其实很了解韩涵现在的攻击性来自何处。
“韩涵退学是在一项挑战中无法胜任”这段回应,本身就是照抄了十几年后,韩涵本人的一则微博,是四十多岁的韩涵,点评十八岁的自己时的真实心声。
而关于自己的年少轻狂,他也在某次专访中,坦诚是因为“年轻的时候不受重视。每个人在不受重视的时候自然会放出一些狠话仅仅是这样而已。”
在张潮看来,韩涵的狂妄,更多是一种自我保护而已。
待到历经种种风波,韩涵也逐渐走向成熟,没有了当年的锋利,甚至都会公开表达对当年的反思了。
韩涵的反击在他的预料当中,但是他不准备马上就回应。不过有的人却等不及了。晚上八点来钟,东方兴就打了他家里的电话,开口就是:
“韩涵骂你了,你回不回应?我给你安排特别推荐!”
张潮答道:“我也刚刚看到,你别着急,我会回应的,但不是现在。”
东方兴有些失望,不过还是道:“别让等太久啊,等久了话题可就凉了……”
挂了电话,东方兴对着办公桌上,自己和某位互联网大牛的合影照片说道:“东方兴啊东方兴,你怎么这么堕落……都怪流量噌噌往上涨太让人上瘾了……”
张潮选择暂时沉默,不是没有想好如何回应,而是目前舆论还没有被完全炒热。
果然
就连南国系、光铭系的报纸也不例外。大家都在等着看年前最后一出戏。
晚些时候,更多人坐不住了。张婷老师也打来了电话,告诫张潮千万不要冲动回应,更不能像韩涵一样口吐芬芳,不然的话不仅他自己,学校的形象也会受损。
接着是兰婷打来了电话,和她在一起的还有宋诗语,不过他们俩表达的是对张潮的支持。
而张潮则让他们放心,自己既不会被韩涵打击到自信心,也不会被匆匆忙忙就回应,至于要怎么处理这个风波,他会有妥善的安排。
一来二去,就是一直克制着自己好奇心的张潮父亲都忍不住问道:“你到底怎么想的?”
张潮神秘地笑笑,道:“别急,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什么子弹,什么再飞一会儿,能不能好好说话!”
好吧,《让子弹飞》这部电影还要好几年才上映。
而张潮没想到的是,正在吃他瓜除了全国媒体,还有三中整个高三年级的同学。
之前张潮接受采访的时候,都是在学校的行政楼,加上校领导刻意封锁了消息,所以大家只知道张潮每天都神神秘秘的消失,也不上课,却对他具体做什么去了一无所知。
班级订的报纸又只有一种人民日报,所以也没有看到相关报道。
结果就是,当他们放假回家以后,一下就被铺天盖地的“张潮”给淹没了,甚至有学弟学妹找上门来,问他们关于张潮的种种八卦。
而韩涵的反击一出现,立刻也成为这些同学的焦点他们实在想看看,张潮能不能打赢这一仗。
可是年三十晚上,无论是在报纸上,还是在“午夜潮汐”这个博客号上,张潮都没有只言片语的回应。不免让很多人无论是支持他的,还是想看他笑话的人失望。
难道三篇雄文打倒“新理念作文大赛”的“午夜潮汐”,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