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家真出俩作家了?
来送支票的福海教育出版社的编辑刘伯平十分热情,对张卫国道:“张老师的书预售十分火爆,目前已经确定的销量就超过了30万册。
我们社长拍板决定在过年前,先把第一笔版税支付给您,也算是给您拜个年。图吉利,就取了个整数60万。后面根据销售情况,陆陆续续还有。”
张潮倒是很淡定,去厨房给众人沏茶。
张卫国镇定下来,把支票挪到桌子的一边,好让张潮把沏好的茶放在各人面前。刘伯平看到张潮给他端茶,不敢怠慢,半站起来接过了茶杯。
张潮送完茶后,就道:“你们聊,我回屋写会东西。”
刘伯平恋恋不舍地看着张潮的背影,直到视线被门隔断,才把注意力又放回张卫国身上。他也知道自己不太可能招揽到张潮。
但是人嘛,总归要有梦想,不然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张卫国也不以为意,反正肉烂在锅里,于是随口客气道:“怎么还麻烦你亲自来一趟,转账其实就行了。”
刘伯平连忙道:“不一样,支票嘛,更有仪式感。”
这年头知名作家拿版税花样很多,有些喜欢现金,有些喜欢支票,还有些喜欢让出版社兑换成美金、港币、英镑给自己。
当然刘伯平不是专门来送支票的,他还肩负着重大使命别让张卫国被其他出版社撬走了!
张潮虽然已经通知各个出版社过年期间不要打扰他们家,但是送钱上门总归不在这个行列。这优势其他出版社复制不来。
张卫国之所以这本书签给了福海教育出版社,而不是儿子张潮替他联系的其他具有全国性知名度的大社,主要还是校友关系。
闲聊了一会儿,刘伯平切入主题道:“新书正月初八上市,社长希望您接受一下采访,还有参加市里的签售。”
张卫国点点头,不过有些奇怪,问道:“这不是之前都商量好的吗?你们把行程发给我就行。学校元宵节过了才开学呢,有时间。”
刘伯平道:“嗯嗯……其实除了您,我们还希望宣传阵容更强大一点,最好,最好……”一边说着,一边眼睛瞟向了张潮的卧室。
张卫国道:“那你们最好直接问他,他这次回来能呆多久我们也不确定。你也知道,他比我们两个忙多了。”
刘伯平连连点头道:“那是,那是,那就到时候再说。”直接和张潮联系,这种事对他这样的普通编辑来说,还是比较有压力的。
随即话锋一转,问道:“这次《我教儿子写作》销量这么好,张老师有没有准备筹备新的作品?我们社长说了,只要是您写的,不管什么题材都行。”
张卫国眼睛一亮,问道:“真的?”
刘伯平看到他兴奋的神情,心里隐隐感觉有些不对劲,但还是硬着头皮道:“是啊,真的!”
……
张潮在房间里刷了半个小时劳模,连个日用品都没有刷出来,愤怒地关闭了游戏,心想重制版要再过十几年才出来,又感到无比忧伤。
还有「黑猴」「给他爱5」「大嫖客2」「老头环」……重生也不是什么都好,游戏胃口被养刁了以后,打开电脑真是一片荒芜。
就连看游戏比赛,也因为预知了结果,少了很多乐趣例如WEG第一赛季Moon全胜夺冠,SKY在WCG2005、2006实现两连冠。
自己当年可是守在电脑前一场不落地看完了转播,跟着整家网吧一起欢呼。这一世重生后,他连看的兴趣都没有了……
除了游戏,还有移动互联网和电子数码产品的落后,生生让张潮把网瘾给戒了。
上个月苹果公司刚刚发布了第一代iphone,堪称石破天惊,到处都在议论这个产品。什么「正面只有一个按键的极简设计」「夸张的3.5寸巨屏」「划时代的滑动触控」「用手指一捏就能缩小图片」……
看到这些新闻或者讨论串,张潮的内心不能说波澜不惊,只能讲毫无兴趣。
不过这手机热度实在太高了,就连黄杰夫都兴奋地给张潮打了个电话:“Boss,iphone上市了,我就去美国给大家都带一部吧。”
张潮只回答道:“你们用就好,我算了。对了,买iphone,不如买点苹果的股票……”
初代iphone只有2.5G网络,没有AppStore,甚至不能“复制-粘贴”,对他来说太鸡肋了。在张潮看来,iphone到4和4s这一代,对他来说才算得上具备“使用体验”。
在这之前,他还是更倾向使用黑莓系列,或者诺基亚的E系列商务机。不考虑可玩性,只从处理信息的效率角度讲,比前几代的iphone效率更高。
至于安卓机要想用得舒服一点,差不多要到5.0系统以后(4.4其实也还行)了。但是那时候安卓最大的乐趣其实是root以后刷机……现在的张潮对此实在没什么兴趣。
张潮终于发现自己重生以后时常感到空虚的重要原因许多曾经用来填充空闲时间的爱好,都成了过去式。重生前,自己喜欢和依赖的事物,还没有出现。
张潮心想,怎么其他那些穿越、重生的前辈,就能提前好多年把这些产品弄出来呢?看来这一行,还是得理科生来干才行……
正胡思乱想间,房门被敲响了,母亲在门口探个头道:“客人走了,你可以出来了。”
张潮知道这肯定是有事找自己商量,这才专门通知他一声,连忙收敛心思,来到客厅。只见老爸还在盯着那张支票发呆。
看到儿子出来,张卫国才回过神来,感叹道:“这写书是来钱快。我终于知道你之前为什么把那张20万的银行卡给我们了。”
张潮拿起支票瞅了一眼,又放回桌面,说道:“支票是支票,钱是钱。这张支票还要你拿着到银行去划转,不然钱到不了你的账户里。手续挺麻烦的,以后还是让他们直接转账吧。”
张卫国又摸了摸支票,然后递给老婆,道:“明天我们一起吧。”
张潮母亲小心翼翼地把支票收起来,满心喜悦地应了一声:“嗯!”
张卫国看老婆拿着支票回屋了,又问道:“家里第一次一口气进项这么多钱。……一般来说,账面上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都怎么办啊?就存着吗?”
张潮知道父母半辈子都是赚死工资的,虽然也知道很多理财手段,但都是适用于攒的小钱。张潮估计单单这本书父亲在未来一年内,收入不会少于200万。
这在2007年,对普通人来说,算是一笔巨款了。
最稳妥的,自然就是存在银行里吃利息。相信只要出版社再给老张同志转几笔版税,银行的经理就要拎着礼物上门拜访了。
张潮也不需要父母多能赚钱,现在他们就算完全躺平,钱也够花到老了。
但是在福海,民间标会实在太猖獗了,靠着朋友、乡亲、亲戚传播,简直无孔不入。别说你有钱,就是没钱也会很容易上当被撸走养老钱。
这次父亲的书大卖特卖的消息肯定瞒不了多久,迟早有人要上门套近乎。损失点钱不要紧,弄得父母不开心就不好了。
所以这钱不能存太多在手里,要给他们找一个稳妥的投资渠道。
他当然可以让父亲把这笔钱交给黄杰夫他去做投资。美国次贷危机在去年底、今年初已经展现苗头了,许多银行和金融机构都处于风暴前的恐慌当中,一个个都瑟瑟发抖,却又无能为力。
如果事情“顺利”发展,就在农历春节期间,大洋彼岸的银行就应该开始一个接一个的暴雷。全球金融市场要动荡到2009年才会消停一些。
只是这种钱对父母来说太“玄幻”了,恐怕一时半会也接受不了。
至于说股票、基金这些,就更费时费脑了,他也不想二老以后早九晚三、整日盯盘,心情被红线绿线所左右。
所以,路只剩下一条了
“买房吧!”张潮郑重无比地说道。
“嗯?”张卫国愣住了,他还以为张潮会让他买股票呢。现在股市牛的很,前年就开始一路蹭蹭往上涨,已经翻了好几番了。
张潮道:“买房最好。就去福海市区买,现在房价多少?”
张卫国回忆了半天,才道:“前段时间有个老同事在「东方名城」买了套房子,120平,60多万吧。比去年涨了不少呢!”
张潮斩钉截铁道:“买!坚决买!刚好这次到账了60万,明天你们去银行划转。后天咱们就去市区买一套。”
张卫国难以置信地道:“这么着急吗?我们也没想搬家啊,这儿住得挺好的。”
张潮忍不住翻了个白眼道:“谁让你们搬家了?买房了一定就要搬家?买完了,花几万块简单装修一下,铺个地板、刷个大白、通下水电,租出去不就行了。”
张卫国道:“这……合适吗?房价要是跌了怎么办?”
“是啊是啊,股市这么好,我都没让你爸投钱,就是怕跌了。”张潮母亲收好了支票,又回到了客厅,听到父子两人的对话,连忙插话道。
张潮耐心地解释道:“未来10年……13年,福海的房价只有涨的份,没有跌的份,放心买就好了。以后老爸的版税到一笔,你们就去买一套。
到的少,就买小一点;到的多,就买大一点。也别贷款,就全款买好了。”
张卫国很震惊:“13年?怎么还有零有整的,这么精确的吗?”
张潮呆滞了一下,才道:“别问为什么,信我的就对了。反正现在开始买房子就没错了!晚一天,就亏一点!”呃,这个原因实在不便明说啊。
见父母还犹豫不决,张潮给他们加了个猛料:“我在燕京已经买了9套房了,今年可能还要买个四合院。我都不怕,你们怕什么?”
这下张卫国和老婆彻底心动了,面面相觑了一下,最后下定决心道:“好,听你的!房子总比股票抗跌。股票能跌没了,房子还能跌没了不成?”
张潮这才满意地点点头,又补充了一句道:“你们就买市区的商品房,千万别买别墅,尤其是最近来我们长福的乡下、景区附近建的别墅。别说买,看都别去看一眼。
你们要想住‘豪宅’,等福海市区有了200平以上的平层,我给你们买一个。”
长福县的山水风景资源很丰富,这两年特别流行在临近公路的山里找块平地,盖个别墅区,忽悠有钱人来买,打的旗号是什么「负离子氧吧」「度假胜地」。
后来要么烂尾了,要么沦为二奶聚居区。真要买了,别提多膈应人了。
见父母懵懵懂懂地点了点头,张潮这才放下心来。
现在买房子除了投资简单、回报率高,让父母手头没有太多流动的现金,避免吃亏外,最主要的是,还能给他们退休以后找个事做。
规划好这一切,张潮才放心地上街瞎溜达去了。他回家以后来串门的亲戚、朋友明显增多,有些应接不暇、拙于应酬。
更别说不少七大姑八大姨看他今年22岁了,又没结婚,个个虎视眈眈,也不管他是不是单身,就要把手里的好姑娘往他这里塞。
所以他没事就出门,一般到饭点才回来。
何况今天还约了几个高中的老同学见面聊天。陈欢回来了,可以打场篮球;兰婷、宋诗语又能一起逛逛街。怎么着都比闷在家里强。
见到儿子出门离去,张卫国有些失神,一直等老婆叫了自己好几声,他才叹了口气道:“现在这个家,大事是得由他来做主了。”
张潮母亲骄傲地道:“那是。他可是咱儿子!聪明得很呢!你知道咱们这套房子现在值多少?”
张卫国好奇道:“多少?”
张潮母亲伸出4根指头晃了晃,道:“前两天10楼和我们一个户型的不是卖给别人了吗?我打听了,这个数。他们那个还是没装修的毛胚呢。”
张卫国诧异道:“合着我们住一年还能赚好几万?”
张潮母亲喜滋滋地道:“我也想清楚了,县里房子都这么能涨,市里总不能还不如县里吧?所以儿子说的对,咱们这钱就得买房子!后天腊月二十六,还没有放假,我们一起去市里看看去,合适就买下来!”
张卫国重重地“嗯”了一声,彻底放下心来。
且不说张潮在福海给自己父母的晚年生活未雨绸缪,远在燕京一处挂着“中国青少年教育研究会”的办公室内,一个圆脸浓眉的中年人,坐在办公桌后,正在聆听面前一个年轻人的汇报。
“什么?你确定张潮没有任何回应吗?”中年人有些不可思议。
年轻人显然有些紧张,不过还是很肯定地道:“确实没有。我查看了最近一周的各大报纸,也搜了各大网站。张潮最近一次公开对外发言,还是在《中国读书报》上的那封公开信,后面就没有其他消息了。”
中年人仍然有些不相信,道:“他那脾气,忍得住?”
年轻人小心翼翼地道:“会不会,会不会他没有看到您的那篇文章?《教育通讯》毕竟是专业刊物,社会面的影响力不大。”
中年人摇摇头,道:“你不了解。像张潮这种人,只要媒体上有对他任何一点风吹草动,有的是人给他通风报信。不存在他不知道这回事。”
年轻人迟疑了一下,道:“那,那会不会是他觉得不……”说到这里,他突然发现自己要失言了,连忙闭住了嘴。
中年人自嘲地笑了一下,道:“是不是想说张潮觉得无所谓、不在乎,所以就没有回应。”
年轻人不敢接话。
中年人挥了挥手,表示没关系,然后道:“他是文学界,我们是教育界。觉得无所谓很正常。”
年轻人道:“那怎么办?要过年了,现在大家的注意力都不在这上面。学校也放假了不然我们等开学再说?”
中年人想了想道:“这种事怎么能等呢?现在是‘新闻真空期’,咱们才有机会抢占阵地。张潮这种是非多的,过了年不知道又折腾啥去了,更不理了。”
年轻人为难道:“那怎么办?”
中年人突然想起来了什么,问道:“他爸爸最近是不是要出书?他还在电视里给打广告来着。”
年轻人点点头道:“是。叫什么《我教儿子写作文》真有点不要脸。前脚才骂完人家《哈佛女孩刘亦婷》,后脚自己就宣传上了。”
中年人一拍桌子,道:“就这个了!我批评他,他不回应。我批评他亲爹呢?他也不回应?”
年轻人愕然道:“这……这能行吗?这不是往死里得罪张潮吗?”
中年人满不在乎地道:“怕什么?就是要蹬鼻子上脸地刺激他!他搞文学的不在乎教育界,我搞教育的怕他文学界吗?
我马上联系《新燕京报》,来个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