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还是中影星美姓杨的副总小心翼翼地问道:“《夜宴》首映是在9月10号。怎么?你想……和华宜打个擂台?”
上影联合的刘副总也开口道:“《夜宴》是大片,我们早就签了排片协议。你这部动画电影虽然很优秀,但是引进电影的话,走程序都要一阵。”
金逸院线的肖副总也道:“小张,你和华宜之前不是合作得好好的吗,怎么就……?这种事情不好用来赌气。”
张潮洒然一笑道:“我又没疯,拿自己的钱和人赌气。这电影的受众群体是青少年,也有一定合家欢的市场,肯定放在国庆、中秋档期最合适吧。”
几位老总松了一口气,连忙点头道:“国庆最好,国庆最好!”
但是很快又反应过来了国庆档恰好是华宜另一部投资的电影《Baby计划》选择的档期。虽然香港的英皇才是《Baby计划》的主要投资方,但是华宜作为第二大投资商,也是真金白银地砸了几千万进去的。
关键是《Baby计划》是一部成龙大哥的动作喜剧,市场定位也是青少年和合家欢。这下让大家有点坐蜡。
中影星美的杨副总犹豫了一会儿才道:“《你的名字》虽然制作精良,你的小说也有很庞大的读者基础,但是毕竟是一部日本动画。
这几年能在国内取得良好票房的基本都是美国动画,像什么《玩具总动员》《冰河世纪》。一部日本动画,恐怕……”
张潮没有回应,而是回头用英语对新海城说了一句:“准备好了吗?”
新海城比了一个“OK”的手势。这时候小影厅里的日本片商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只剩下几个中国人和新海城这个导演。
影厅的灯光再次暗了下来,放映机再次打出一束光到荧幕上,再次出现了《你的名字》熟悉的片头。
几个院线老总都很诧异,张潮这是再放一遍让他们体会一下《你的名字》有多好吗?太幼稚了吧!但看在张潮面子上,还是耐心地坐下来。
不过随着影片的推进,他们很快发现了不同这一次放映的版本,虽然人物还是一样的,但是场景全部替换成了中国背景,人物对话也全部变成了普通话,就连字幕都是中文的。
333米的东京塔变成了405米的中央台广播电视塔;东京的摩天大楼群变成了燕京的CBD区;日本神社变成了中国的古寺……
就连里面出现的所有招牌、铭牌、广告,也都替换成了虚构的中国品牌和中文。
看得几条院线的老总目瞪口呆。整整20分钟过去,确定这种切换近乎“天衣无缝”以后,才有人用复杂和难以置信的口吻问道:“这……这不等于制作了两部动画?这投入也太大了。”
张潮微笑地解释道:“投入是不少,但是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新海城导演采用的是‘人物手绘’和‘背景CGI’结合的方式制作动画,给了我们很大的操作空间。
从一开始,我们就和角川书店协商好了,《你的名字》必须中、日两个版本同时制作。所以我们在人物的形象设计和与室内场景方面,尽量模糊两国区别。
文化差异主要还是通过大场景来展现。我们‘潮汐文化’全程参与了动画的制作过程,你们看到的所有国内场景都是我们去实地取景后CG化。同时我们还是整部动画的第二大投资方。
请问这样,还算是‘日本动画’吗?”
几位院线老总再次面面相觑,他们都是在电影行业浸淫多年的人物,自然能看出这部动画电影的潜力。国产动画上一次的辉煌还要追溯到1999年。
上美厂倾尽全厂之力,耗资1200万制作了一部《宝莲灯》,不仅邀请了许多当红明星和老戏骨来配音,还请到了COCO李玟和“情歌王子”张信哲演唱了主题曲。
可以说火爆一时了,但最终票房也不过2500万人民币,分完账上美厂还是亏了几百万,也不知道7年时间过去了,凭借DVD和电视台的长尾收益,收回成本没有。
从那以后,国产动画电影就不敢轻易“言战”了。
《你的名字》原著是中国人,制作过程有中国人参与,资金也有相当部分来自中国,甚至还有专门的中国版即使不是“国产动画”,算“中国动画”也没问题吧?
这样在宣传上能做的文章可就多了!
中影星美的杨副总一直严肃的脸色松弛下来,笑呵呵地道:“这样很好,很好。我们中影的操作空间就很大了。距离国庆还有将近2个月,完全来得及。”
其他人都纷纷点头。中影和华影是国内唯二拥有影片进口权力的影视公司,其中中影又是唯一一家具有“分账片”引进权的公司。
所以说一千道一万,能打动中影方面是最重要的。
接着张潮又抛出一个“诱饵”道:“大家也看到了,电影里出现的商品、招牌、海报……都是虚构的。
由于用了CGI技术,所以上面的文字和标志,都可以替换。我也想让动画和现实更贴近一些。”
众位老总一听,眼睛都有光了,不就是广告植入嘛,这个大家熟啊!肉眼可见地对张潮热情起来,纷纷拍胸脯表示一定要为中国动画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张潮这才放下心来。无论自己在文学界的名气有多大,但影视制作和发行毕竟是一个高度成熟、专业的产业,上下游的利益链条很长,谁也吃不下全部。
何况“潮汐文化”并不算业内公司,只有让渡一部分收益,才能获得更强有力的支持至少不被穿小鞋。
把影片、剧集制作出来,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悬崖》这么好的电视剧,还是郑小龙导演、王志玟主演,最后也是在市场上转了两三圈才被CCTV采购。
张潮对这点看得很开,从来没有幻想过国内的院线会因为《你的名字》制作精良,自己再“霸气侧漏”一下,院线就会自带干粮给自己宣传和排片。
张潮道:“排片的事就拜托各位了。商业上我不擅长,我会让国内的同事和大家继续沟通。”
有了具体的利益可以谈,大家自然是无有不可,纷纷松口赞美起《你的名字》,认为张潮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很有可能促进国内动画产业的发展。
张潮听了心里只能“呵呵”,国产动画的补贴政策什么时候取消或者降低力度,这个行业什么时候才会走向健康……
等等,有补贴?这茬自己怎么忘了。回去赶紧让双学涛查一查政策,不拿白不拿!
《你的名字》内部试映会就这么愉快地结束了,所有人都得到了想要的结果,算是皆大欢喜。
张潮又在日本呆了几天,先是和角川书店签了《大医》《刑警荣耀》两本书的代理协议,角川历彦高兴得嘴角都笑歪了。
之前《你的名字》和《消失的爱人》,在日本都长期呆在畅销书排行榜不低的位置。《你的名字》总销量已经超过了百万册,《消失的爱人》也超过了30万册。
对于角川书店这样一家处于近乎垄断地位的行业巨头来说,在原有的一亩三分地里作威作福不算本事,能打下新的江山才算有能耐。
两年前哥哥角川春树出狱以后,气势汹汹地要夺回角川书店的控制权,由于角川春树之前的成绩太耀眼,所以不少董事和中高层领导都在暗中支持他。
现在角川历彦凭借引进张潮这个异域的畅销书作家取得的巨大成功,证明了自己的眼光和魄力,立刻就震慑住了蠢蠢欲动的诸人,稳定了局面。
要是《你的名字》能票房大卖,那角川春树想要“王者归来”的想法恐怕就要彻底破灭了。所以他对张潮的热情超过了任何一个本土作家。
张潮是不管他们家的恩恩怨怨的,反正目前角川书店给的版税非常令他满意,自己也就懒得折腾了。
敲定和角川书店的合约后,张潮又跑了一趟集英社,现在“潮汐文化”在《周刊少年Jump》旗下连载的漫画有三本,但只有夏答的《长歌行》是在正刊,每周的调查排名属于中不溜那一批。
不至于大红大紫,但也不至于腰斩或者下放到增刊或者月刊等次级刊物去。
不过《长歌行》的周边意外地卖得不错,日本人对于“唐风”还是比较认可的,所以各种海报、手办、饰品等等衍生品,每年零七碎八地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额。
集英社社长谷山尚义亲自接待了张潮。作为日本最大的综合出版公司之一,集英社的业务当然不止有漫画,也有各类文学书籍,看着角川书店手里张潮的版权也是吧嗒吧嗒流口水,恨不得上去咬块肉下来。
对于谷山尚义的殷殷期盼,张潮倒也没有完全拒绝,而是对他推荐道:“听说你们日本人特别热爱三国?这不巧了吗,我公司有个作家,特别擅长写三国小说。
去年他写的一本《风起陇西》,卖得可好了……”
如此半玩半工作了一星期,张潮才回国。宋嘉一下飞机就直奔东北去了,张潮则收到了好消息通过中影方面的成功运作,《你的名字》中国版以最快速度进入了审核程序,预计8月下旬就能拿到引进的批文。
日本的首映时间定在了8月26日(真实时间……),从影片质量来看,即使不能像上一世那样爆种拿到250亿日元的本土票房,但是有小说打下的良好基础,口碑、票房双丰收应该没有问题。
到时候国内的引进批文下来,宣传方面恰好能流畅衔接,时间点掐得简直不要太完美!
与此同时,“三晋风流”专题片的第一批作家,已经完成全部的拍摄任务,回到了各自的家里,开始写“风流人物看三晋”系列散文。
张潮面对的,则是上百个小时的拍摄素材,头都大了。但是他不在剪辑室里,山西的同志们不干了,所以张潮这个“门外汉”也能去装模作样了十几天,直到粗剪片出来为止。
就在张潮在CCTV的剪辑室里“坐牢”期间,华宜迎来了自己在2006年的第一个高潮。
《夜宴》的首映虽然放在了9月10日,但是从8月中旬开始,就在广州、上海等地举行了点映,影片的导演冯晓刚,主演葛大爷、章子宜、周讯、黄小明、吴彦组……也都开始跑宣传,声势可谓浩大。
这部电影对华宜和导演冯晓刚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夜宴》如果能够取得成功,首先意味着导演冯晓刚踏入中国电影的“大片境”。之前中国只有张亿谋才真正在这个境界站稳了脚跟。
2005年,陈铠歌导演原先想通过一部《无极》冲击“大片境”,结果在网友们的恶评和开创了中国网络恶搞先河的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打击下,差点道心破碎。
如今他也只能算勉强站在“大片境”边缘,酝酿自己的下一部作品。
只有拍出一部从艺术到票房都合格的“大片”,才能在未来稳定地拿到高额的投资和丰厚的报酬。
而华宜也只有在市场上证明了自己不是只依赖“以小博大”的冯式喜剧,才能赢得资本的信任,踏出迈向上市的坚实脚步。
何况他们心里都还憋着一股劲新画面投资、张亿谋执导的大片《黄金甲》年底上映,从今年国产电影的投资规模来看看,年度票房冠亚军大概就在《夜宴》和《黄金甲》之间产生了。
所以《夜宴》这部电影,不容有失!
“张潮那边有动静吗?”上海点映结束以后,获得了满堂彩的王仲军没有露出太多高兴的表情,而是问了这么一句没头没脑的话。
只有弟弟王仲磊知道哥哥在担心什么,大咧咧地答道:“就听说他现在天天往CCTV跑,往楼里一钻天黑才出来。八成是傍上哪个主持人了……吧?”
王仲磊话没讲完,就被他哥哥一眼瞪回去了,连忙摆正姿态道:“丫前一阵去了日本,听说是想把他那个小说改编的动画电影引进来上映。
我看没戏!又是动画片,又是日本人搞的,国内了不起卖个几百万。”
听到王仲磊这么说,王仲军略微放心一些,只要张潮现在的注意力在别的地方就行,至于他是搞女主持,还是搞日本片,他并不关心。
这时候在一旁的冯晓刚开口了,他疑惑地道:“张潮那小子,因为什么要找我们麻烦啊?”
王仲军又瞪了一眼弟弟,不过还是得无奈地替他遮掩道:“年轻,狂呗……”
对张潮,王仲军是真没什么办法,白的骂不过他,黑的不敢动他;硬的他不吃,软的……自己凭什么服软啊?他好歹也是排第一的民营影视公司大老板,理亏也不能低头的。
事情只能僵在这里,双方谁也没有说破,只能见招拆招。
时间一晃就来到了8月底,《夜宴》剧组成功举行了一轮点映后,回到了燕京,筹备盛大的“全球首映礼”。
而这段时间,张潮方面传出来的唯一消息就是《你的名字》拿到了引进批文,并且将首映时间定在了9月30日。
这都是常规操作,华宜也不认为一部日本动画能威胁到自己的《Baby计划》。
但是事情,很快就发生了变化……
第242章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两章合一)
“怎么才这么点钱?”王仲军看着手下递过来的报告,皱起了眉头。
华宜海外事业部的总经理刘韬已经满头大汗,解释道:“主要是《夜宴》和日本新出的一个动画片撞档了……”
王仲军警觉地放下手中的报告,直勾勾地盯着刘韬,问道:“日本动画?什么动画?”
刘韬道:“就是……就是张潮小说改编的那个《你的名字》。它是今年日本出口电影里势头最猛的一部,好多片商看了样片以后,第一时间就付定金了。”
王仲军难以置信,问道:“一部动画片而已,怎么能影响《夜宴》?电影性质完全不同好不好。”
刘韬道:“主要是日本的制作公司,这次把价格压得很低。现在盗版太厉害了,所以大家都想在首映后尽快上线,档期也拉不开。各个地区同一时间的市场容量是有限的,片商的资金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也只能跟着压价。
像台湾的龙翔,买了《你的名字》以后,就不想买《夜宴》了,最后只肯出600万新台币……”
王仲军怒道:“600万新台币?打发要饭的吗?”600万新台币就是不到150万人民币。这还是和大陆没有语言障碍的台湾市场,才卖了这么点钱,其他地方可想而知。
《夜宴》的投资总额在1.2亿人民币左右,按照市场分成,加上各种补贴和长尾收益,至少要卖到3亿票房才能回本。
而在影厅数量和银幕块数没有爆发式增长的2006年,国内票房最乐观的估计也就是3亿左右,并且以往只有《泰坦尼克号》达到了,此外就是《英雄》的2.5亿。
再给华宜和冯晓刚一个胆子,他们也不敢把票房预估做到3亿。
所以《夜宴》的海外市场销售就是回本的关键。华宜的策略就是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在海外先卖个5000万-8000万,这样国内票房的压力就很小了。
最乐观的估计就是,海外销售额能把1.2亿的制作成本全部收回,那国内票房分成就是纯赚了。
以《夜宴》的影片素质,其实做到这点并不难。谁知道杀出来个《你的名字》,偏偏在分同一时间段和《夜宴》分蛋糕,又是文化输出非常强势的日本,这对于华宜来说算“天灾”了。
不过这还真和张潮没关系,因为《你的名字》的全球发行还是角川书店方面负责的。而且《你的名字》的制作和发行,也不可能因为张潮和华宜上个月出现的矛盾,就加速进行。
王仲军还没有幼稚到把这也归罪给张潮,只能叹了口气道:“恐怕真的是‘纯属巧合’了!刘韬,你再加把劲,现在拿着这不到3000万的金额,我们没法向董事会交差啊!”这已经是他这段时间不知第几次叹气了。
刘韬连连点头,但还是小心翼翼地问道:“那……那我们的价格再降降?”
王仲军眼里露出狠戾之色,沉声道:“降!只要对方给钱,我们就卖。不要在台湾、香港、马来西亚这些有华人的市场死磕了,去小国家试试。
东欧的、南美的、加勒比的,还有非洲,非洲国家愿意买我们也卖。2万美元、1万美元,5000美元都行!”
刘韬很久没有在这个老板夜里看到这么决绝的神色了,不敢多说,只能连连点头。
刘韬离开办公室以后,王仲军又沉思了一会儿,觉得这样被动防守是不行,俗话说:“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
既然《你的名字》已经确认要引进,而且大概率要上国庆档,和自己公司的《Baby计划》是直接的竞争对手,那么按照行业惯例,大家打打嘴仗,互相抬升一下热度,也不算过分吧?
也正好试探一下张潮的反应。只是不能做得太明显了想到这里,王仲军拿起手机,拨通了一个影评人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