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118节

  “我哪知道。早上9点多打电话让我跟进一下,我写完文章可不就中午12点左右发了吗。”

  这时冷不丁的,莲岳又开口了:“什么?拿钱办事?你们发文章有钱?”声音中满是疑惑和压抑着的愤怒。

  一下子所有人都沉默下来,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个人小小声地说道:“没拿钱谁头吃肿了招惹张潮啊?再说了,我不拿,刘主任怎么拿?刘主任不拿,卡尔森先生怎么拿?”

  “是啊,傻子才不拿钱白干活!”有人特别小声地嘀咕着。

  “刘主任说了,这是场大行动,美国、英国那边都配合着来。你知道《华盛顿邮报》发一篇多少钱?这个数……”

  说话的人肯定比了个手势,只是只闻其声的观众们不知道是什么手势,顿时好奇心就被放得更大了。

  “闭嘴吧你!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立刻有人大声呵斥道。

  “喊什么喊,你不也是卡尔森先生的合作伙伴吗?还有方老师你就不是了?我可在基金会的新年酒会上见过你。”被呵斥的那个显然有些不高兴,又爆了更多的料出来。

  “什么卡尔森,我不认识。如果你们不同意我统一代表大家发言,那就各自想想看怎么回应。现在在这里吵这么没有用!”方老师连忙否认并试图把话题拉回正轨。

  “装什么大瓣蒜?‘燕京春天’基金会你敢说自己不知道?别以为喝了几年洋墨水就高人一等!我和卡尔森先生也是单独见过面、喝过咖啡的!”

  “回应了有屁用?这次就来了张潮一个人,他老师一个没来。说好了要把张潮和他老师们一起扳倒,现在倒好,你们说怎么收场?”

  “我就说没有,他能奈我何?我反正就收了一篇的钱,你们收了多少,也没怎么得罪他。”

  就在众人七嘴八舌之际,莲岳颤抖着声音发问了:“我问你们,你们发一篇文章多少钱?”

  众人又沉默下来,这种报价谁会在别人面前说啊。

  “我去打个电话。”莲岳一边说着,一边脚步声渐渐远去,但还是远远听到一声:“……你不是说经费紧张吗?怎么就我没……”

  很快又是一阵急促、紧凑的脚步声,莲岳的声音重新变得清晰,但显得无比的惶恐。他对着众人喊道:“快!快!关麦克风!关麦克风!刚刚我们吵的全播出去了!”

  “什么?播出去了?”

  “这东西怎么关?”

  “这东西还要关?”

  “开关呢?”

  “王八蛋!”

  “这是偷袭!”

  “一群蠢……”

  一阵混乱后,伴随着一声尖利刺耳的麦克风啸叫,也不知道是谁把无线麦克风摔到了地上,后台的声音终于归于沉寂。

  导演一阵心疼,直播用的无线麦好贵的……

  而在现场的观众、工作人员、主持人,以及张潮,都陷入了沉默当中。

  其实从电视节目制作的角度讲,这算是一次严重的“直播事故”但是这次“直播事故”的效果太好了,信息量也太大了,直接把最有心理准备的张潮都给整不会了。

  张潮原本的计划是在镜头前通过设计好的一系列追问,把这些人要整倒他的计划抽丝剥茧地暴露出来,即使对方不承认,他也有信心能让大部分观众很大程度上相信。

  但是没想到啊没想到,因为对方有几人没上过电视,缺乏经验,然后加上工作人员的疏忽,最后来了个原地自爆,而且是爆得干干净净、渣都不剩那种。

  不过张潮倒是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卡尔森。之前不是听说美国政府取消了对IWP的资助计划,他也正式下岗了吗,怎么这么快又再就业了?

  没过一会儿,观众席上议论的声音越来越大,现场的工作人员都有些控制不住了。

  这时后台匆匆跑出来一个场务,满脸惊慌地来到导演身边,低声道:“方老师他们都走了,拦都拦不住……怎么办?”

  导演也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只好通过耳机向主持人汪玲玲传达了直播结束的命令。

  汪玲玲很快站到镜头前,用一种略带遗憾的语气对观众说道:“十分抱歉,我们刚刚收到消息,由于时间缘故,今天的直播只能到此为止。

  虽然结束得有些仓促,但是我们直播的目标也达成了,张潮同学证明了他的作品就是由自己创作了。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再见。”

  “再见”二字一出,直播的信号就被掐断了。CCTV10迅速切入了几个广告,然后就开始播放被延迟了十多分钟的《百家讲坛》。

  只见燕师大传媒学院的余丹老师,画着精致的妆容、穿着白色的职业装,雍容大气地站在百家讲坛那熟悉的讲台前,开始娓娓道来:

  “大家好,我是余丹。我们都在说,我们这个民族有一种美德是孝敬。但是,什么是真正的孝?可能每一个儿女都有自己的做法……”

  “子曰:是谓有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我们今天赡养老人,就是孝吗?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动物都会养自己的父母。所以如果只是让父母做到衣食无忧了,内心没有深刻的尊敬,这能叫做孝吗?”

  (说实话,我写的时候特地去看视频,看到这段都喷了。于老师真是上台就胡咧咧,自己是一点不备课啊……)

  但是刚刚看完张潮直播的观众,此刻都已经疲惫不堪,上厕所的上厕所、吃午饭的吃午饭、换台的换台,压根没有人关注《百家讲坛》来了个新讲师。

  余丹老师的荧屏首秀,打了一个哑炮。《百家讲坛》作为王牌栏目,这两年屡屡推出明星讲师,广告费也是水涨船高,隐隐已经成为全台的核心栏目。

  新专题、新讲师打了哑炮,本来应该要复盘分析的,但是现在CCTV10的领导却已经不太在乎了。两次以张潮为契机的直播,让这个以录播节目为主的频道尝到了甜头。

  这两次直播光是贴片广告都让频道赚得盆满钵满了!

  刚刚领导又听说张潮又在弄一个什么文化行旅专题片,这刚好契合了CCTV10主打文化教育的频道定位;此外还有最新一届“新理念作文大赛”的复赛这是不是也可以拿来直播?

  反正只要有张潮,那收视率肯定有保障。想到这里,台领导立刻就要派人和张潮谈节目和直播的事去了。

  有人欢喜有人愁,方老师狼狈地从演播厅逃出来以后,一时觉得天都塌了。

  他掏出手机,只见上面的未接电话足有20多个有妻子打来的,有司马北打来的,有卡尔森打来的……不用猜,都是提醒自己麦克风的事情。

  可是录节目前,所有人都在导演的提醒下,把手机关机,或者开了静音。当时又急匆匆的,谁也没掏出手机来看一眼。

  这是张潮和电视台的阴谋?像,但又不像。毕竟有人没关领口麦克风是小概率事件,张潮这么谨慎的性格不会把希望寄托在这上面。

  那就只能是天意了!

  方老师是个比较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并不相信有天意的存在。但是自从他两个月前开始针对张潮以来,就处处碰壁,今天更是彻底翻船。

  如果不是那几头猪……可是世界上没有如果。他都已经能想见此后面对的舆论风暴有多么可怕。

  想到这里,方老师匆匆打了个车就回到了家里。妻子一见他,连忙安抚道:“没事的,没事的。只要风头过了就好……”

  方老师烦躁地拨开妻子的手,走进房间,就开始收拾行李。

  妻子愣住了,问道:“你这是要去哪里?”

  方老师道:“你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吗?赶紧订两张机票,越早越好。”

  妻子道:“你有绿卡,可以说走就走。我还要去办签证呢,哪有这么快?何况报社那边还要请假,工作也要交接……”

  方老师不耐烦地道:“那就赶紧去办。或者我先走,你跟着再过来。”

  妻子这时也慌了起来,连忙道:“那我去找卡尔森,他应该能帮我早点搞定签证。”

  方老师冷笑道:“那你试着看现在还能不能打通他的电话。他现在估计都自身难保了!好了,赶紧帮我收拾行李。国内至少两三年我是不会回来了。”

  方老师有绿卡,但是其他人可没有,只能在国内等待被巨大的舆论风暴撕成碎片。

  果然,当天晚上,《光铭日报》旗下最有影响力的子品牌《新明晚报》就在首版刊发了一篇文章,标题为:《张潮“代笔门”竟是一场有组织的阴谋?》

  文章内容不仅回顾了直播的过程,还发出了如下疑问:

  【“燕京春天”基金会究竟是个什么组织?马主编、刘主任、伊莉莎,还有那位卡尔森究竟是何等人物?希望方老师、莲岳、南云等人能向公众说明真相。】

  【对话中提到要“扳倒张潮和他的老师”,这些人都是中国文坛的中坚力量,把他们“扳倒”了,我们的文化阵地必然出现空白那这片空白,将由谁来占领?】

  【如果不是这场直播发生了意外,我们还蒙在鼓里,以为质疑张潮有“代笔”只是一场文学领域的争论。笔者与广大读者一样,都没有想到这背后的明枪暗箭比台前的唇枪舌剑更为凶险刺激!】

  【我们也很好奇,方老师、莲岳等人的对话中,每发一篇文章都是有钱拿的。这笔钱,究竟有多少?】

  ……

  当天不少电视台的新闻,也报道了张潮今天的直播,对方老师等人出现的“重大失误”啧啧称奇。但是由于事出突然,还没有官方出面定调,所以都用语都颇为谨慎。

  而CCTV1则在晚上10点的《晚间新闻》栏目中用一条不到30秒的短新闻,主持人用非常平静客观的语气转述了事件的大致经过,但是随后点评中的几句话,则让不少人寒毛立了起来:

  “张潮‘代笔门’事件愈演愈烈,是否与境外势力的支持有联系,还有待查明……希望参与此次事件的博主、媒体人,尽快向大家说明情况,还张潮一个清白,也还大众一个真相同时,也给自己一个机会!”

  后“代笔门”时代的舆论大逃杀,正式拉开了帷幕!

第220章 各有各的死法

  “我错了!”

  让人意外的是,第一个公开面对媒体认错的,竟然是直播中很少发言,甚至在后台争吵中都没有说出什么敏感言论的媒体人平克。

  事发的当晚,网络上的好事者,已经根据现场每个人的发言声音,把“麦克风门”的每句话都匹配了对应的人,平克确实只在开始表明和方老师是第一次见面时说了一句话,没有参与吵架过程。

  平克早年是电台的主持人,是国内最早在通过电台播放崔健、唐朝、黑豹摇滚乐的先驱之一;后来又做过BBC中文台的特约记者、美国MTV电视台的中国区媒体顾问,还策划过不少唱片。

  近年来主要是从事播客工作。所以总体来说,离音乐圈近而离文学圈远。

  面对记者的采访,平克非常淡定地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我确实错了。我错就错在昨天就不该去CCTV参加这场直播,这是一场阴谋!”

  记者追问道:“阴谋?你是说张潮设计了一个阴谋来陷害你们吗?”

  平克连忙道:“当然不是,千万别误会。我是说我质疑张潮有‘代笔’这件事,整个就是一个阴谋。最开始我都没有关注过张潮,后来是以前一起为BBC工作的同事,在网上给我转发了莲岳的博客。

  我看完以后,觉得莲岳讲的有点道理。我虽然是一个音乐人,但出于一个文艺工作者对作品创作权的敏感和责任心,我忍不住写了一篇但要注意,我那篇文章并没有完全赞同莲岳的观点,我只是认为张潮需要向大众说明情况这很正常吧?

  但我仍然想向大家道个歉,说一声‘我错了!’我不该在没有求证的情况下,轻信别人的推论。今后我会谨守一个音乐人的本分……”

  记者仍不死心,继续问道:“那你现在对张潮是什么看法?”

  平克竖起来大拇指,用一种近乎夸张的语气说道:“张潮毫无疑问是国内不,应该说全世界范围内,涌现出来的最优秀的青年作家中的杰出代表!

  他在直播中不仅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也展现了自己的坦诚、睿智与机敏。如果有机会,我想邀请他来我的播客频道……”

  记者显然不想听这些,又转问道:“那你能向大家解释一下‘燕京春天’‘马主编’‘刘主任’‘伊莉莎’‘卡尔森’这些名字的含义吗?”

  平克慌忙摆了摆手道:“我说了,我是一个音乐人。这些传媒界或者文学界的人比较熟悉,比如昨天一起参加直播的那个前记者南风,他最了解!

  据我了解,南风现在在花城的天河开了一家叫做‘方块’酒吧,经常举办一些讲座活动。他现在应该已经回花城去了,你们可以去他酒吧里采访他。”

  很快,平克的采访就在电视台播出了。

  “丢累……”看到转播的南风骂着脏话,一把摔了遥控器。

  此时还是中午,他开的“方块酒吧”还没有开始营业,他一个人坐在吧台前喝着闷酒,看着电视。结果没一会儿,就看到平克在午间新闻上把自己卖了。

  南风一向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昨天在后台嚷嚷的最大声的,除了崩溃的莲岳之外,就是他了。他之所以有恃无恐,是因为他的性格就是不怕事大、就怕事不大。

  吧台桌上的手机震动起来,南风拿起来一看,不是记者,而是一个原来预订要在今晚来他酒吧开讲座的朋友,于是接了起来。但没一会儿,他就眉头紧锁,声音也大了起来:

  “什么?没空来了?是没空,还是没胆?”

  “……张潮再巴闭,那也是在燕京。我们花城还轮不到他撒野!”

  “……你不是号称‘百无禁忌’吗?我告诉你,今晚你讲座的票我可已经卖了!”

  “滚!以后我这里没你的份了!”

  南风烦躁地按了挂断键。别的酒吧表演靠的是驻场乐队拉人气,他这个酒吧则有两条财路,其中之一就是不定期请一些“意见人士”来讲点“电视台不让播的”,吸引周边的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来听。

  年轻人热爱键政,又喜欢刺激,所以每逢有讲座,他这里的就人满为患,一张入场券可以卖到20块钱,只送一扎啤酒。

  今晚这个朋友不来,让他很被动,但总不能真给人退钱。所以他又拨通了另一个朋友的电话:

  “……你今晚有空吗?老魏……老魏身体不舒服,来不了了……”

  “……你也没空?”

  “……好吧。”

  南风又忿忿地挂了电话。接着又拨通了两个朋友,无一例外都被拒绝了。

  这时,他才有些感到惶恐起来。昨天直播事故以后,他二话不说就直接回了花城躲风头,并且开启了“闭关”模式,既不接媒体朋友的电话,也不上网了解舆情。

首节上一节118/26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