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东东?夏天了还滑雪,假!”
“有钱了不起吗?你敢公布你的钱是怎么来的吗?”
渐渐的,“柒公子”的评论区变成了这样:
“哇!MM好酷,生活就应该这么潇洒!”
“那是卡地亚的定制珠宝吗?没有见过这个款式啊!”
“好羡慕哦!什么公子,明明是公主!”
而且已经有人开始比较自己和这个“柒公子”了:
“小四和柒公子谁更有钱?”
“肯定是柒公子啊!小四上次像宝一样晒出来的古奇限量版包包,柒公子随随便便拿来塞杂物。”
“小四的钱是自己赚的,这个柒公子肯定是富二代。”
“都是炫富,谁又比谁高级呢?”
看到最后,小四的危机感瞬间拉满。网络上炫富的人多了去了,而这个“柒公子”从ID到风格,都像是要压自己一头。
不光是数字相对,谁都知道小四是“男生女相”,这个“柒公子”明明是女的,为什么偏要叫“公子”?
而且好几个回帖,明显有人要拉着这个“柒公子”碰瓷自己。
一切一切,都让小四闻到某种舆论阴谋的味道,很熟悉,但是想不起来是谁……
(晚点还有一章)
第197章 群魔乱舞
张潮为了顺利毕业,再次闭关了,交代了除非工商部门上门取缔“午夜潮汐”,否则到六月他答辩完毕前,大小事务都不要打扰他。
“午夜潮汐”正式开始进入群龙无……群魔乱……群策群力的状态。
张潮虽然在日常运营上是个甩手掌柜,但是他对时代读者的口味把握,对作家作品的敏锐嗅觉,以及规划图书项目、利用媒体舆论的能力,年轻一代的作家里找不出第二个来。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压制了大家的才能。现在张潮闭关了,“午夜潮汐”的众人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发挥了。
首先是负责日常运营和商业开拓的黄杰夫,在张潮闭关的第二天,就飞到了美国。
黄杰夫这次来美国,主要是要和二十世纪福克斯影业谈《消失的爱人》的改编版权。
《消失的爱人》出版五个多月以来,由于其持续不断的话题性,以及作者张潮的“异域风情”,在美国本土的销量已经超过了100万册,在英国也有10万册的销量。
此外法语版、日语版、西班牙语版、意大利语版也陆续面世,销量也同样可喜。
这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小说一直是好莱坞的最爱。早在3月份,新线影业就曾经出价80万美金求购改编版权,但是被张潮一眼PASS。
后续又有二十世纪福克斯把价格抬高到了100万美元,但是张潮仍然没有松口。
直到最近,华纳兄弟表示出价不仅会高于100万美元,而且还可以提供其他优厚条件,比如更高的长线收益比例,甚至可以让张潮方面参与影片的投资。
这就是黄杰夫现在能坐在华纳副总裁之一的库尔特瑞德面前的原因。
库尔特瑞德年过花甲,是一个典型的白人精英,从头发到皮鞋,无处不打理得精致而干练,虽然并不显得盛气凌人,却也能让人感受到一种骨子里的矜持与骄傲。
见到黄杰夫,库尔特并没有聊收购版权的事,而是问起了黄杰夫在哈佛商学院的经历。黄杰夫便知道库尔特是自己某一届的“学长”了。
聊完学校的琐事,库尔特直言不讳地道:“杰弗里,我认为在中国公司的经历,让你的气质变得不同。”
黄杰夫看看自己的POLO衫,又看看库尔特一丝不苟的三件套西装,说道:“也许是受到我老板的影响……他从不在着装上要求我们。”
库尔特道:“你说的是张潮?我以为他只是一个幸运的天才作家而已。”
黄杰夫笑道:“你应该庆幸今天是我来和你谈,而不是他。我在中国见到太多小看他的大人物,最后无一例外,都吃了大亏。”
库尔特好奇道:“那我可能真想见识见识……好了,我们进入正题吧。对于《消失的爱人》,我可以出价120万美元收购改编版权。并且我们预计会投入不少于3000万美金的成本来制作……”
对于一部没有任何特效,主要戏份都在室内的现代悬疑电影来说,3000万美金的投资规模算不小不大。
但是黄杰夫显然不满意。好莱坞电影也是电影,故事、剧本固然重要,但是演员的卡司仍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3000万美金意味着很难请到具有票房保障作用的一线明星。
于是他断然拒绝道:“我们老板一向不是那种把版权一卖,就什么都不管的作家。他在中国的第一部改编电影,导演和主演都是业界一线。
如果你们真的重视《消失的爱人》,并且对它有信心的话,版权费用不少于200万美金。另外电影的男主角,我们认为汤姆克鲁斯很适合。如果他没有档期,布拉德皮特也不错……”
库尔特不顾仪态,瞪圆了双眼,难以置信地道:“你是疯了吗?”
黄杰夫耸耸肩,表示这就是自己的“底价”了。
就在黄杰夫与好莱坞巨头唇枪舌剑的时候,马伯慵在指导邢思媛小说和树立“柒公子”人设的道路上,也开始放飞自我了。
他的文学修养虽然不错,但是本人就是喜欢恶搞,脑洞也格外大。
随着《狂宠美娇娘:我的男友不好惹》书稿的渐渐成型,以及“柒公子”人设的不断丰满,他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恶趣味,悄悄注册了一个ID是“九格格”的账号。
“九格格”的风格和小四、柒公子又完全不同了。马伯慵以一种后现代主义的态度,开始解构小四引以为傲的青春伤痛文笔,高屋建瓴地指出了这种风格不仅可以模仿,甚至可以复刻。
比如他先总结了小四小说的高频用词:【放肆、明媚、忧伤、泪流满面、安静、无声、空旷、荒芜、纤细、单薄、疼痛、樱花、夏日、铁轨、幻觉、弧度、氤氲……】
又解析了小四小说的内容比例:【明媚是点缀,忧伤是主体,两者的比例应该保持在1:4.5到1:5.5之间。明媚过多,则像甜得油腻的劣质蛋糕;忧伤过多,又像放少了水的速溶咖啡……】
最近的更新,还附上了仿写的段落:
【在这无边无际的藏匿着隐秘寂寞的黑色潮水围绕之中,只有一块伫立在大海中间的弱小的浅灰色岛屿,我仰望着天空听着自己的心跳像冗长的钟摆一样,发出空洞却寂寞的回声。】
由于解构得实在太过于精确和犀利,“九格格”这个ID也迅速火了起来,关注人数更是节节攀升,很快到了数十万之众,相关内容也被各大论坛纷纷转载。
只是大家对“九格格”到底是黑是粉争论不休。
而在断断续续更新了两周以后,奇幻的一幕出现了不知就里,但与张潮、马伯慵都有合作的长江社通过博客后台发来了编辑邀约,希望“九格格”能尽快把完整版写出来,到时候长江社会结集出书
《写得像小四一样好!》
看着后台的约稿信,亲王陷入了漫长而纠结的沉思当中……
双学涛和夏答也没有闲着。
前者看完了刘慈欣发来的《三体》第一部分的连载稿以后发了疯,年轻的他,完全被大刘小说的宏大给折服了,现在一心一意琢磨要写个东北重工业基地末世风的科幻小说。
而夏答,则悄咪咪地开始招揽动画人才,为“午夜潮汐”的第一部自制动画开始做准备……
正所谓张潮闭关,群魔出洞……
第198章 他是违法了,还是违规了?
“曹老师,您觉得怎么样?”孔磬冬放下手上的一叠打印稿,询问旁边的曹文宣。1983年孔磬冬考入燕大的时候,曹文宣就已经是燕大中文系的讲师了,孔磬冬上过他的课,所以这个“老师”既称同事,也称师长。
曹文宣又看了一眼封面上大大的标题《用诗意的方式逃逸》,才道:“这篇论文从篇幅到理论深度,再到文字表达,都完全满足我们燕大中文系本科生的毕业要求,甚至还要超出。”
孔磬冬同意道:“正文32页,也就是3万字左右,作为本科毕业论文,会不会太多了?都到硕士论文的字数线了。”
曹文宣开了个玩笑道:“怎么,还打算给他一个硕士文凭不成?那是燕师大的活儿,小心于华找你拼命。”
孔磬冬咧嘴一笑,道:“您不觉得张潮在我们系就读两年,拿个本科证可惜了?”
曹文宣道:“你的意思是……?”
孔磬冬道:“这次他毕业以后,就完全满足我们现在创意写作研究生班的招生要求了嘛……”
曹文宣恍然大悟道:“诶,你这个想法有意思。不过张潮乐不乐意读两次‘作家班’啊?”
孔磬冬道:“燕师大那个‘作家班’是挂在‘文艺学’下面,我们这个又不一样……”
正当两人商量间,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燕大中文系的系主任温如敏走了进来,后面还跟着两个人。
曹文宣和孔磬冬忙起身打招呼,温如敏介绍道:“这位高等教育司的王主任,这位是学位管理与研究生司的刘主任,他们是专门为‘张潮’来的。”
曹文宣、孔磬冬对视一眼,都有种不妙的感觉,但还是与两人握了手。
温如敏道:“有人反映张潮在校期间的学习有问题。你们一个负责这次中国文学方向的本科答辩,一个是张潮的毕业论文导师,关于他的情况,你们和两位主任具体介绍。
不要紧张,我虽然没有亲自带过张潮的课,但我认为我们燕大的眼光不会错。你们聊吧。”
说罢转身就走了。燕大本身的行政级别就高,副部级;温如敏不仅是中文系系主任,还有燕大出版社总编辑等一系列头衔,他能亲自把两人领到这来,已经是某种表态了。
等温儒敏走了,四人才移步坐到了办公室的沙发上,孔磬冬先开口问道:“王主任、刘主任,能不能具体说一说张潮有什么问题?”
王主任道:“部里接到一些情况反映,说张潮在燕大、燕师大学习期间,不务正业,开设公司,在各种网络媒体上频繁出现,还参与电影、电视剧的制作。这些都和他学生的身份不符。”
刘主任接着道:“燕大和燕师大的课程要求本来就高,他同时读你们两个学校的两种不同学位,本身就是鲁院拿十几二十年的老文件钻了空子当然,这点现在就不计较了,我们后续也完善了政策。
但是他在校期间,出勤率是否达标,各门课程是否按照要求考核,学分修够了没有……这些我们都要和燕大,还有燕师大进行复核。”
王主任又道:“现在是毕业季,张潮的这些问题,是引起了多方面关注的。如果不能拿出一个有公信力的说法,对广大辛辛苦苦考上大学的同学,还有社会大众,都交代不了。”
孔磬冬大眼一瞪、小眼射出一道寒光,有些不满地道:“听二位的意思,已经认定我们燕大包庇纵容他了?”
王主任连忙安抚道:“当然不是,我们一方面是履行工作任务,另一方面也是为张潮考虑。他应该也不想被人指指点点地毕业吧?”
这时候曹文宣说话了:“饭要一口一口吃,问题也要一件一件说清楚,不能混着讲。首先是张潮在校期间创办公司的问题。他作为一个成年人,这是国家法律赋予他的权利;我们燕大的校纪校规里,也没有一条说学生不能开公司。
他一没有违法,二没有违规,怎么能说是不务正业呢?燕大、青华还有科大,那么多学计算机的学生都在开网站赚钱,他们是不是也不务正业?如果用这个来质疑张潮,那我建议你们发个通知,说大学生不准创业,否则不予毕业。”
王、刘二人没想到曹文宣这么强硬,一开口就能呛死人。
曹文宣不等两人说话,自顾自接着道:“第二个问题,张潮在媒体上的曝光率。如果是张潮多次、主动制造新闻,寻求媒体曝光,那可能有他不对的地方。
但是只要调查就知道,大部分时候,他都是被动卷入,然后被迫曝光。少有的几次‘主动曝光’,也都是新书发布之类的正面新闻。当然,我们还要再问一句他是违法了,还是违规了?”
王、刘二人讷讷不知如何回应。
这时候孔磬冬道:“关于出勤率、成绩考核,还有学分,教务处有详细的记录。张潮同学虽然请假比一般同学多了点,但是出勤率还远没有达到需要重修或者留级的地步。
他的作业完成质量也高于同学们的平均水平,相关记录,包括作业、试卷,都可以去查。至于他参与影视剧的制作不就是写剧本嘛那是拿了金鸡百花的最佳编剧奖的!
你们是不是忘了,张潮是中文系的学生!中文系的学生靠自己的文学创作拿了奖,你们不表扬,难道还要批评?”
这时候刘主任忍不住了,连忙解释道:“不是‘我们’,我们对张潮同学没有什么个人看法。我们也是正常走程序,有人反映问题,我们来调查落实这些问题是否属实。”
曹文宣斩钉截铁地道:“不管是谁反映的问题,他或者他们都是在污蔑我们燕大中文系的百年声誉。二位要的各种记录,我们后续会整理一份材料交给你们。
至于张潮能不能顺利毕业,是看他论文的质量和论文答辩的表现,我们不会受外界杂音的裹挟。”
孔磬冬嘿嘿笑道:“二位主任说的‘多方面的关注’,如果他们真的关注,不妨直接来我们燕大中文系调查,甚至可以直接找张潮对质嘛!”
半个小时后,曹文宣客客气气地把两个主任送出了办公室。
回来以后,曹文宣和孔磬冬脸上都没有了刚刚义正辞严的满满自信,而是挂上了担忧的神色。
曹文宣道:“这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啊。张潮最近又得罪谁了?”
孔磬冬也一脸茫然,好一会儿道:“他都‘闭关’几个星期,就昨天交论文出来跑了一圈……也没看到他上什么新闻啊。”
曹文宣琢磨了一下,对孔磬冬道:“你晚点给张潮打个电话,把情况大概说说。”
孔磬冬道:“燕师大于华那边……?”
曹文宣道:“他那个班重创作,张潮是用一个长篇小说交差。小说是具体的文学作品,张潮的写作能力又摆在那里,挑不出毛病来的。
学术论文就不一样了,横竖总是能挑出刺来的。所以如果对方有下一步的行动,肯定是围绕燕大的毕业答辩展开,所以要做好准备的,恰恰是我们。”
孔磬冬“哦”了一声,道:“明白了。”就出门打电话去了。
(晚点还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