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102节

  张潮满意地点头道:“老马,你有这个觉悟很好!这个作者还不太成熟,我觉得你来指导她是最好的。你脑洞大,思路活……”

  马伯慵张大了嘴巴,不知道该回应什么,只能无意识地道:“我……她……这怎么……”

  张潮道:“这本小说其实还有很大问题,我说,你记,按照这个思路来调整。”

  “首先是这个标题,《爱如潮水》,太平庸、太不起眼了,看到的人还以为是张信哲的歌呢。我建议要改,就叫做《狂宠美娇娘:我的男友不好惹》!”

  第一条意见出来,整个办公室听见的人都懵了,双学涛更是一个没拿稳,杯子都碰倒了。

  这还是那个满嘴文学理论、游走于严肃文学圈边缘、不时跳进跳出的青年作家张潮吗?

  张潮不以为意,只是催促马伯慵赶紧记下来,然后接着道:“这种小说要的就是‘无脑’的纯度。现在的纯度还不够高,比如这个包飞机的情节应该这么写

  思思看不上陈汐,不想和他呆在同一个空间里。于是陈汐就包了两架波音747,和思思一起飞到名古屋赏樱。

  为了让思思赏到最美的樱花,陈汐包下了名古屋所有的樱花园,赶走了所有其他游客……然后对思思说‘我要让全世界知道,这个鱼……花园被你承包了’……”

  一条条意见像流水一样从张潮嘴里说出来,越说越离奇,越说越离谱。

  马伯慵敲键盘敲得得手都酸了,脑子都麻了,好不容易才记完。看着眼前的记录,他难以置信地道:“……这,还是小说吗?”

  张潮道:“这怎么不是小说了?这何止是小说,这会在市场上开创一个全新的小说品类。”

  双学涛在一旁已经看完了稿件,犹豫了一会儿才道:“这,这好像和小四写的有点像。但是小四写的东西和这比起来,简直都能算现实主义巨著了!

  这样的作品真的会有人看吗?也太无脑了吧?”

  张潮道:“不仅有人看,而且它可能吃掉一大块小四的读者市场。小四的小说这几年明显做了市场下沉,以他自己理想中的奢华生活为核心,给那些物质不充裕的少男少女造梦……

  这个小说路子,在他之前的那个杂志里已经有所体现了。而这本小说,某种程度上,是提前把他这条路走到尽、走到绝。”

  双学涛担忧地道:“年轻人看了这种东西,不会受到不良影响吗?”

  张潮沉吟了一会才道:“一开始我也有这个担忧。但是昨晚我想了半天,觉得这种小说可能比小四的还是要好点。

  小四的文字和内容迷惑性更强,让一些读者真的以为这就是所谓的‘青春’。而这本小说,你觉得会有什么读者会认为它真的存在?”

  双学涛和马伯慵都摇摇头,马伯慵恍然大悟道:“所以你要把‘无脑’的纯度提高?”

  张潮道:“因为够‘无脑’,所以绝大部分读者读完一乐也就算了,纯粹就是本让智商休息的读物,影响反而不大。而且这种文学形式迟早会出现,和中世纪的骑士小说一样,时代的产物。”

  双学涛还是不放心:“这个作品还有作者,真的要让我们‘午夜潮汐’代理吗?”

  张潮连忙道:“这倒未必,我们代理的作品、作者,总体来说调性还是比较传统的,目前保持调性比扩大队伍更加重要。但是这肯定是很有潜力的市场,后续的收益,肯定会超乎你们的想象……

  学涛,你好好想想法律上怎么处理,既要保证我们的利益,又避免被人把她和我们直接联系起来。”

  接着又交代马伯慵道:“这本书的整体思路大概就是我刚刚讲的那些,你自己理一理,我过几天让这个作家联系你。”

  各人应诺而去。

  张潮走到一间空办公室里,掏出手机,打给了邢有天,道:“邢老板,你今天说的事,我想到了另一条路,就看您女儿愿不愿意走了……”

第188章 驻京办有请!

  邢有天听张潮噼里啪啦讲了一通,似懂非懂,不过仍然抓住了要点:“你说,媛媛有可能成为一个作家,还是挺有名那种?这,这可能吗?”

  作为老父亲,他对自己女儿的未来设想了无数条道路,但是当作家想都不敢想。

  张潮自信满满地道:“邢思媛的小说我看了,虽然和大家传统认识里的小说有点不一样。但是就是这种不一样,反而让她可以精准定位到自己的读者……”

  听到张潮又开始拽自己听不懂的词汇,邢有天连忙道:“好,好。文化界的事情我不懂,你来操办就好,我让媛媛给你打电话。

  不管成不成,咱都试一试。出本书要多少钱,200万够不够?”

  张潮:“……”然后道:“写书嘛,除了要花时间,就是个没本买卖。她要想摆脱继承天泉集团的命运,那就得成为一个货真价实的著名作家

  简单说,至少得让几十万人愿意花真金白银买她的书才行!不是她要掏200万出书,而是她能从一本书赚到200万才行!这样她才真的‘安全’了。”

  邢有天听了还是觉得怪不好意思的,连忙道:“哎呀,那怎么好意思,到时候我补贴一点吧。我们天泉集团也有几万号人……”

  张潮眼见这事和邢有天是说不清楚,于是道:“您还是邢思媛和我联系吧。”

  挂了电话后,邢有天依然如在梦中,既觉得张潮说的是天方夜谭,大概是要骗他点钱;但是又想到张潮连他在港岛的干净的1个亿都不要,区区几百万应该不会这么煞费苦心。

  最后还是把心一横,哪怕花个一两千万,能把女儿砸成个“著名作家”,那也值了!没成功就当买个教训!

  张潮则是非常感慨邢有天这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了。他想起上一世在深城遇到的一个小姑娘,家里是深城本地石岩那片的“村里人”。她自己家里早就盖起了2栋7层楼高的农民房收租用,村里的集体企业每年还有十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的分红。

  但是这个分红是有规矩的本村的成年人,未到一定年龄,必须有一份能给他们交社保的工作,才能领到分红。

  所以这个小姑娘虽然读书一般,但还是考了个会计证,找了一份工资很低但是有社保的工作干着,目的就是为了不丢掉村里的分红。

  一份早九晚五的正常工作,也让她维持了正常的社交圈子,避免成为有心人的围猎对象。

  而没有类似规矩的其他城中村业主,年轻一辈吸D、赌博,几年内把家里的几栋楼输光的都有。

  邢思媛目前面临的情况有些类似,她需要有一个体面的、正当的,最好还要有一定影响力的新身份,来摆脱她父亲的生意加诸其身的社交圈层。

  这样才能避免到最后只有“接班”一个人生选项。

  邢思媛的电话很快就打来了,她的声音充满了惊喜和雀跃:“张潮……老师,您真的觉得我写的小说可以出版?”

  张潮道:“虽然不太成熟,而且还有不少内容需要调整,但是一定会有读者爱看……我会让公司的马伯慵专门指导你写作。你们到时候加下QQ……”

  话没说完,邢思媛就喊道:“您您先别说,我们当面聊,我现在去机场……”

  张潮刚道:“你别急……”就只能听到话筒里传来的“嘟嘟”声了。

  电话是上午打的,人是下午到的。

  当邢思媛穿着一身布灵布灵的公主装,带着四五个大汉和十几个行李箱,出现在“午夜潮汐”的办公室里,马伯慵、双学涛、许蕊雅等人都懵了。

  邢思媛一进门就问道:“张潮老师呢?”

  张潮这时候早就溜了。临近中午他接到作协办公室那边一个电话,说山西驻京办的一个什么王主任,知道他最近去山西采风了,非要请他吃个饭。

  张潮本想推辞,忽然想到黄杰夫刚把合同拟好准备出发去山西找大刘签字。大刘后来就算很有名气和地位了,还是喜欢住在阳泉。

  自己在邢有天那儿可是见识过大晋的官儿有多厉害,这方面和SX省官方打好关系,也有利于后面和大刘的合作。大刘任职的娘子关电厂过几年就关闭了,说不定能帮他解决点问题。所以就答应下来,并且带上了黄杰夫。

  山西驻京办在景山那边,从潘家园开车过去,不堵也要半个小时。等张潮等人赶到,已经是快下午1点钟了。

  作协这边由值班的办公室刘时平主任作陪,山西驻京办出面的则是一个叫王寿国的主任。

  入席以后,几人先客套了一番,很快酒菜就流水一样上桌了栲栳、刀削面、揪片、太原焖羊肉、香酥鸭、红白过油肉……

  王寿国道:“我们山西菜,主打一个实在……”

  菜过三巡,酒过五味。众人的情绪也渐入佳境,王寿国这才问道:“不知道张同学去山西,看了哪些地方?”

  张潮斟酌了下才道:“我其实也是去会一个朋友,顺便看看风景。主要去了阳泉,娘子关,本来还想去云冈石窟、悬空寺、应县木塔其中一两个看看,但是临时有事先回来了。”

  王寿国听到张潮只去了个不太知名的景点,有些失望,不过还是道:“我们山西是表里山河、历史悠久,尤其古建筑,全国没有一个省能和我们相媲美。不知道张同学这次回来,有没有准备为我们山西写点东西?”

  张潮沉吟了一下,如实说道:“我最近都在忙毕业论文和毕业作品,写作量不小。在7月份以前,应该没有时间再写新作品了。

  不过等我毕业以后,倒是很愿意全国各地走一走、看一看,到时候也许会有一些新的写作灵感。”

  王寿国道:“现在的领导非常注意发展文化产业,就是不想让全国人民看到山西两个字就只想起煤炭。而且一个省也不能光挖煤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吧?

  所以前两年我们专门投入人力、物力,和央视合作拍摄了电视剧《乔家大院》,播出以后反响很好。现在那边已经成了热门旅游景点了。

  如果,我是说如果,像张潮同学这样有影响力的作家,能够写一部有关我们山西的作品,小说也好、散文也好,介绍介绍我们山西的风土人情、大好河山,那就最好不过了。

  政策方面我们也能给予一定的支持,到时候你想去哪儿看,我们都派专人专车一路负责……”

  张潮听完以后,顿了顿道:“如果是这样,你们找我,真是舍近求远了。”

  (晚点还有一章)

第189章 小小震撼

  张潮的话显然出乎这位王寿国主任的意料,他不解地看向作协的刘时平。

  刘时平琢磨了一下,说道:“山西当然是出过好作家,赵树理就不用说了。像李锐、曹乃谦、蒋韵等人,虽然都算是中坚力量,但一来以小说创作为主,二来……”不肯往下说了。

  张潮笑道:“坏人我来做好了,反正我也不认识他们。二来在大众读者心目中的知名度不够是吗?”

  刘时平尴尬地点了点头。

  张潮道:“一个省的风土人情要让其他地方的作家来介绍才能出名,对本土作家来说,其实是很打脸的一件事除非是像于秋雨、贾平娃这样的大家。”、

  王寿国恭维道:“你也一样。”

  张潮不客气的点点头道:“我不否认我现在也有这样的名气。但是我想问的是SX省的作家传统,真的断了吗?您既然说山西‘人杰地灵’,那就应该人与地互相成就。

  山西就推不出几个把表里山河写得让全国读者如痴如醉、情愿奔赴的年轻作家?”

  一番话说的王寿国和刘时平都沉默了。王寿国虽然是文化口出身,但不是作协这条线;刘时平早年还算个作家,如今行政岗位待久了,早就和创作一线有代沟了。

  张潮见两人都沉默不语,叹了口气道:“既然你们都不知道,那就让我来数一数SX省这些年出的优秀作家,基本都是40岁以下,而且写散文有水平的”

  “葛水平别笑,人真就叫这个名字女作家,大概40岁,在《黄河》等报纸、杂志,都开设了专栏;也在《人民文学》《上海文学》多次发表作品……”

  “李骏虎,男作家,现在才30出头吧。20岁就发表过文学作品了,后来去了《山西日报》做编辑,现在不知道还在不在那里……”

  “杨遥,男作家,也是30多岁吧。前几年就在《人民文学》《十月》《当代》上发表作品了,不过他小说写得比较多……”

  “闫文盛,男作家,才20多岁。在《人民文学》《花城》《钟山》都发表过作品,以散文为主,而且是系列散文……”

  “董俊英,笔名小岸,女作家,也才30出头。作品以小说为主,发表在《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上的不少,不过也有散文集……”

  ……

  张潮像报菜名一样,一口气说出了10多个山西的中青年作家的名字和创作特点,当场就把刘时平和王寿国给听傻了。

  等张潮说完,黄杰夫在旁边轻轻捅了捅张潮的腰,悄声道:“BOSS,你是不是忘了还有一个刘……”

  张潮瞪了黄杰夫一眼,转头道:“别管他我觉得适合写山西风土的青年作家,主要就是以上这些。”

  其实这是张潮这次去山西找大刘的时候,让公司里的人搜集的其中一份资料,列出了SX省近来比较有名的作家,姓名、年龄、性别、长居地、代表作……

  如果有合适又顺路的,张潮不排除上门和人谈约稿的可能,所以前几天张潮闲了都在看这份资料。

  但是刘时平和王寿国不知道啊,要知道今天中午的宴请是临时为之,约专题稿的话题也是才提起,张潮竟然就能把SX省的年轻作家如数家珍般罗列出来,简直荒谬。

  这种阅读量只能用恐怖如斯来形容了!

  震惊过后,王寿国小心翼翼地道:“张同学说的这些……这些……作家,很多我确实也是才听说。他们的知名度……”

  张潮道:“他们的知名度虽然也不够,但有两个优点第一,与老作家们相比,他们都处在创作的高峰期,人和文字都比较真诚;第二,他们还没有被供在作协或者文联里,还能与今天的山西紧密接触。”

  刘时平听到这“第二”,有点忿忿不平地想说什么,但想到张潮刚刚的表现,又自觉地闭嘴了。

  张潮继续道:“他们没知名度,老作家们就有吗?赵树理先生活过来倒有可能。把他们的创作智慧、创作力量调集到一起,出一个叫‘三晋风流’的文学系列,有小说、有诗歌、有散文,甚至可以有电影、电视剧剧本。

  只要出版的时候适当运作一下,影响力大大超过我一个人。”

  王寿国也被张潮描述的前景给迷住了,但是很快清醒过来,有些讪讪地道:“这个计划有点宏大。省里这块的预算,恐怕没有这么多……”

  张潮道:“出几本书才几个钱?何况还可以让你们省里经营有方的煤炭企业一起参与文化建设嘛!”

  王寿国一听眼睛就亮了,连声道:“对,对,他们有钱!”随即又道:“只是我还是担心……”

  张潮微微一笑,道:“担心文学系列的销量。我前面说了,确实要‘适当运作’这方面,我们‘午夜潮汐’的经验还是很丰富的……”

  这一顿饭,吃到下午3点多才结束,宾主尽欢。

  等张潮的车消失在视野里,王寿国才回头感慨地和刘时平道:“一个约稿,生生让他聊成了一个项目,这个张潮,哪像20出头……”

首节上一节102/26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