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浪子,怎么被天仙改造了? 第828节

  相比于老旧陈腐的朱大珂等人,无异于一股清流了。

  除了国内电影专业影评人和媒体的声援、解读,情绪化的粉丝们却不管这一套,在社交媒体上疯狂地发泄着怨念和不甘。

  “柏林影后输给《玫瑰人生》的玛丽昂歌迪亚?奥斯卡评委的眼睛是被好莱坞歌舞片的浮华闪瞎了吗?”

  “20岁演活张纯如,台词、眼神、爆发力全在线,结果输给一个‘唱跳演’三件套?奥斯卡以后改名叫‘歌舞奖’算了!”

  “科恩兄弟拿奖时主动拥抱洗衣机,刘易斯带头起立鼓掌,好莱坞左派用脚投票了!某些评委的偏见,挡不住电影本身的伟大!”

  这种场合怎么能少的了朱大珂?

  他像只蛆虫爬出下水道来聒噪,对路宽展开攻击。

  核心就是青年导演跪舔不成,转而回头打同情牌。

  《从“投诚奥斯卡”到“卖惨营销”》

  某导演团队耗费6000万美元投资和营销费,用《历史的天空》的“自我东方化”叙事讨好西方评委和白人救世主的配方,不正是奥斯卡最爱的“苦难奇观”吗?

  可惜这次玩砸了!哈维的公关、刘伊妃的影后冲奖,全是好莱坞式算计。

  如今没拿到最佳影片就装受害者,本质是下跪不成反咬“评委偏见”的酸葡萄心理!

  全场起立鼓掌?科恩兄弟尴尬拥抱?这些剧本式悲情太可笑!

  路宽早和好莱坞左派勾连,用反战标签包装政治投机,现在又煽动国内“文化受辱”情绪,把艺术失败扭曲成“西方打压”,让粉丝网暴评委。

  这哪是电影人?分明是操弄民粹的投机商!

  刘伊妃“啪!”得一拍桌子!

  力气之大,震得比弗利山庄豪宅主卧里昂贵的吊灯似乎都微微颤抖。

  她杏眼瞪得溜圆,两颊鼓得像只炸毛的小河豚,鼻尖皱起几道可爱的细纹,连带着右脸颊那颗若隐若现的小梨涡都气得微微发颤。

  “这个猪大珂死不死啊!每次都这么上赶着跳出来。”

  路老板被小女友突如其来的震怒吓了一跳,一脸好笑地看着她的冲冠一怒为洗衣机。

  刚想出言安慰,没想到对方话锋一转。

  “关键说的全都切中要害啊!什么借着泛亚电影学院垄断国内影坛、炒作奥斯卡惜败趁势进行话题营销,他简直太了解你了!”

  “还是坏蛋了解坏蛋呀!”

  “哈哈哈!”小刘看着洗衣机一脸呆滞的表情笑得上气不接下气,看着他佯怒逼近又举手投降:

  “诶诶诶,我错了我错了,我逗你的,别玩不起啊!”

  洗衣机难得重振夫纲:“错哪儿了?”

  小刘噘着红通通的嘴唇,刚刚那顿火锅给她上了一层鲜红的唇釉:“我怕你郁闷,故意调戏你一下,别生气嘛~~~”

  “我问你错哪儿了?!”

  “嗯。。。人家刚刚说话声音有点大了。”

  刘伊妃委屈巴巴地扑扇着大眼睛看着他,眼尾微垂,嘟起粉唇故做撒娇状。

  指尖无意识地绞着衣角,真丝布料被揉出细碎褶皱,说话时还带着点鼻音,尾音软软地上扬。

  洗衣机被她这副模样迷得色令智昏。

  看小刘今天伏低做小的姿态明显,胆子越发张狂,有些贼心不死地跃跃欲试:

  “我现在火气很大。”

  这梗两人在床第间嬉戏时就提起过,不过小女友是一百万分抗拒。

  除了正常的合乎人伦的男女之道,在意大利时被诱导着用手已经是她的极限了!

  拿这么下流的噱头试探我,你是想看看我花木兰一怒,血溅五步吗?

  刘伊妃眸底燃起两簇小火苗,白皙的脸颊瞬间涨得绯红,连耳尖都染上一层薄怒的粉色:“痴心妄想!你被外面那些骚。。。那些女人服侍惯了是不是?”

  “想屁吃呢!”

  洗衣机试探失败一脸无辜:“我说今天吃火锅上火啊,你想什么呢茜茜?”

  小刘听到这个称呼就来气,不搞涩涩不知道喊自己亲热点是吧?

  于是抡起拳头就打!

  反正她对洗衣机的大体格子有数,在床上跟畜生似的,等闲三五拳要不了他的命。

  打残?

  打残正好,以后能老老实实陪着自己。

  小花木兰边打边喝骂出声:“叫你火气大!叫你火气大!”

  “一天天的脑子里尽是这些下流玩意儿!”

  “刚吃了麻辣火锅,你信不信我辣死你个狗东西?”

  路老板敏锐地捕捉到某些华点,全力防守中瞬间又来了精神:“不信!我甘愿以身犯险!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小刘自知失言,也被自己逗笑了:“滚蛋吧你!”

  她锤得累了,反倒叫洗衣机得势便猖狂,三下五除二把小女友剥成了一只小白羊,性冲冲地扛进了浴室。

  不多时传来若有似无的猫叫声,黏腻地叫人抓心挠肝。

  打闹的水声和模糊的哼唱,氤氲着逐日甚笃的感情。

  洛杉矶窗外灯火依旧璀璨,而此刻浴室内湿漉漉的指尖相扣,比所有奖杯都更滚烫地印证着,那些镁光灯照不到的角落,才藏着最恒久的加冕礼。

  如果奥斯卡的惜败算是人生的一道坎,那这对刚刚定情了半年的青年男女,又彼此陪伴着度过了一道难关,正在更加真切地领略着生活的真谛。

  

  这厢的青年情侣春宵一度,国内的外的舆论还在进一步发酵。

  朱大珂有个观点是歪打正着了,也即“《历史的天空》奥斯卡惜败,现场全体起立声援”确实成了一桩大新闻。

  虽然不是刻意为之,但乏善可陈的这一届奥斯卡,北美的媒体记者们总要捕捉和炒作些噱头才是。

  加上编剧工会的罢工还没结束,整个北美都乱成了一锅粥。

  也是在这样的态势下,挟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影后,奥斯卡最佳男配、最佳导演的威势,《天空》在北美的排片骤升。

  不同年龄、族裔的影迷都走进了电影院,要看一看能让奥斯卡颁奖典礼全场为之声援的影片,究竟是个什么成色。

  电影2月8号在北美首映,首日票房只有550万,首周票房不足2300万;

  2月16号柏林影展擒熊,声势大涨,截止2月24号奥斯卡颁奖典礼当晚,第二周总票房狂飙至5500万;

  从2月25号起,配合着最佳男配、最佳导演,最主要是媒体炒作的噱头,《天空》的排片骤升。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很难讲新闻集团为首的主观恶意狙击、和其他影片客观角度的公关竞争,如果没有起效让《历史的天空》拿到最佳影片,实际对票房提升的效果和现在孰优孰劣。

  错进错出,这场寒酸的奥斯卡竟然成了年度最成功的“话题营销”,并且风暴还在继续。

  马不停蹄地,北平时间2008年2月27号晚上七点半,《历史的天空》全体剧组人员在金陵举行亚洲首映。

  同一时间,韩国的希杰娱乐、日笨的东宝株式会社、香江和东南亚的问界嘉禾组织的发行首映同步进行,今夜全亚洲都在关注这部闻名已久的佳作。

  对于日韩东南亚来讲,不少观众仍旧为灯塔国的文化霸权所俘。

  好莱坞巨咖们全体起立声援、北美大小报纸争相报道的《历史的天空》,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

  可以说,今天这场金陵城的《历史的天空》首映,是远比柏林影展、奥斯卡颁奖典礼更重要的仪式。

  因为它寄托了全体国民的情感,也唤醒和抚慰着七十年前这片土地上的亡魂。

  金陵城暮色渐沉,寒风裹挟着历史的低语掠过长江两岸,长江路的金陵人民大会堂前车水马龙。

  这座和帝都同名的大会堂始建于1936年,原名国民大会堂,是民国时期全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会堂之一。

  建筑风格融合中西元素,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外立面以斩假石装饰,门楼镶嵌“人民大会堂”金字。

  内部观众厅呈拱型穹顶,配备冷暖空调、自动表决器等当时的尖端设备,舞台面积达740平方米,可容纳近2500人。

  在历史上,这座建筑不仅是原国民政府召开“行宪国大”的场所,也是苏省、金陵市的政治文化中心,见证了许多重大历史时刻,如1949年渡江战役后的解放军会师大会。

  《历史的天空》在沉淀着岁月的大会堂举行首映,与影片主题形成深刻互文,能够从时空维度强化电影的现实冲击力。

  而今天金陵的所有影院,在同一时间会上映这部市民们翘首以待很久的历史巨作,注定要成为不眠之夜。

  目光可及,《历史的天空》主创团队路宽、刘得华、汉克斯等身着深色西装,摩尔、刘伊妃、张纯如等人身穿素色礼服,正在红毯尽头“迎宾”。

  剧组没有邀请争奇斗艳的各路明星,事实上柏林金熊、影后、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名头已经是震天响。

  加上路宽、刘伊妃、汉克斯等人的号召力,不再需要普通商业电影的巨星捧场、点缀。

  今天邀请的首映式嘉宾们都是谁?

  国内外记者们的镜头记录了震撼的场面

  苏省抗战史学会周会长正与日苯“和平之船”组织代表森田孝一交谈。

  森田手持中日双语横幅“历史不容篡改”面对镜头沉声道:“我们带来了五百名日笨人士的联名信,要求日苯政府正视电影和张作家的书籍揭示的暴行史实,很抱歉!”

  他还带来了日苯反战老兵三谷翔的亲笔信,对影片和张纯如作家致以最高的敬意。

  去年,88岁高龄的三谷翔捐出了自己几乎所有的家产和二战照片,在金陵理工大学门前下跪谢罪。

  紧接着,十余位身着旧式军装、胸前挂满勋章的老兵在志愿者搀扶下缓步前行。

  最年长者已94岁,拄拐的手微微发颤,但腰背挺直如松,有市民自发献花,老兵们以军礼回应,现场掌声雷动。

  《金陵晚报》记者抓拍到一位老兵凝视大会堂门楣的瞬间,老人接受采访时有些哽咽:“1937年,我在这儿杀过鬼子。。。”

  幸存者夏淑琴老人携孙女走在红毯中央,双手微微颤抖着,枯瘦的指节紧紧攥着那本泛黄的《金陵大屠杀》,书脊上的折痕像是岁月刻下的伤疤。

  她佝偻的背脊在藏青色棉袄下显得格外单薄,但眼神却如炬,那是历经浩劫后仍未熄灭的火光。

  孙女搀扶着她,能感受到老人每一步的沉重,仿佛脚下不是红毯,而是1937年冬天金陵城的血与雪。

  张纯如第一个走出来,紧紧地拥抱着这位十年前采访过的幸存老人。

  夏淑琴一看见她就泣不成声,紧紧地攥着女作家的手不放,却一句话也讲不出来。

  央视记者王志眼眶泛红地面对镜头,在新闻频道直播这场首映式的现场实况。

  同一时间的苏省卫视和十三太保地方台、旅游卫视转播:

  “观众朋友们,这里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我是记者王志。此刻,我们正在金陵大会堂,见证一部注定载入史册的电影《历史的天空》亚洲首映式。”

  画面切至张纯如与夏淑琴相拥的特写。

  王志深吸一口气:“大家看到的这一幕,是历史与现实的交汇。”

  “十年前,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为撰写《金陵大屠杀》一书,采访了幸存者夏淑琴老人。而今天,当改编自张纯如著作的电影首映时,这位86岁的老人攥着泛黄的原著,在红毯上与张纯如重逢。”

  “夏淑琴老人此刻的沉默,胜过千言万语。1937年冬天,她全家罹难,自己身中三刀侥幸存活。。。这本被她紧握的书,第137页就记录着她全家的遭遇。”

  镜头扫过观众席,抗战老兵集体起立敬礼,幸存者后代举起遇难亲人的照片。

  即便电影还未开场,能够眼眶保持没有湿润的人也已经很少了。

  影片首映前没有再安排采访一类的商业活动,随着嘉宾们纷纷入座,影片即将正式开场。

首节上一节828/107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