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浪子,怎么被天仙改造了? 第1058节

  有底气、格局的大公司,一般都不吝于向来宾展现自己的谦逊,或者说,当黄小名、段毅宏等相对年轻的演员正式踏入这座大厦时,他们的心情是完全不同的。

  这是从2001年开始就崭露头角、2004年堪堪登顶国内电影制作巅峰,此后就一直称王称霸的存在。

  对于圈内包括演员、灯光、摄影等所有电影业工作链条上的从业者而言,这座大厦代表的就是业界顶级水平和逼格。

  大家经常能听到一些有趣的传闻。

  譬如问界大厦食堂饭菜的质量之高、环境之好,甚至有时候区里领导开大会都会商量临时借用聚餐,这体现的是问界体系同上层、基层机关的良好关系;

  譬如每到晚上九、十点钟,附近的出租车都会争先恐后地在大楼底下齐聚排队,因为从2005年开始,问界就开始给员工提供免费晚餐和加班打车费报销的福利;

  譬如问界严密的安保制度,特别是智界合署办公之后,有着多项专利的技术部门实行了RFID工卡+指纹双认证、USB禁用、水印追踪系统等等。

  特别是一个大数据研发部门,有着十几名外籍员工,是现在公司里最神秘的所在。

  黄小名等人踏入问界大厦,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出了七层电梯。

  看到“莅临指导”这样的谦辞,反倒叫他们以更加谨慎的姿态来面对今天这次会面。

  和路宽这位国际知名导演的第一次工作会面。

  黄小名、段毅宏等人还没进入会议室,就听到李幼兵宽厚沉稳的嗓音。

  拖在最后的段毅宏情不自禁地看了眼手机,离约好的9点甚至还差10分钟,自己几人这算是被动迟到了。

  “李老师,《惊天动地》拍得怎么样?”

  李幼兵怀里抱着茶杯,一看茶垢就是老家伙式儿了:“主旋律嘛,按部就班地拍,只是再重温一次地动山摇,叫人感慨啊!”

  这说的是地震题材的纪念电影,今年年初开始拍摄,准备在2009年5月12号一周年时上映。

  李幼兵饰演抗震救灾前线总指挥梁志东中将。

  路宽和李幼兵很早就认识,因为这一世的问界在2004年就筹拍了《亮剑》,彼时也是靠这部作品打响了旅游卫视黄金档的名头。

  黄小名三人面面相觑,有些拘谨地刚想敲门,身后传来一个雀跃的女声。

  “你们站这儿干嘛?进去呀?”

  几人回头,是挺着大肚子的刘伊妃跟周讯,两人刚刚在问界食堂吃完早饭。

  “伊妃啊!你都这样了还到处跑啊?”黄小名看得有些惊悚,他面前的少女不但肚子比《让子弹飞》首映时大了些,似乎身高都长了点。

  这是因为孕期分泌的松弛素会使骨盆韧带和脊柱关节松弛,导致椎间隙轻微增宽,从而暂时增加身高。

  现在穿着平底鞋的刘伊妃,真实身高在173左右,加上女孩腿长的视觉效果,看得黄小名有些压抑。

  此刻的他和彼时的杰仑心理活动类似,身材中等的男星在刘伊妃身边,高大伟岸的形象很难塑造得出来。

  段毅宏在黄小名的介绍下和两人问好,小刘一本正经道:“我现在活动地点严格受限,只有家里、公司、医院,别的地方我也去不了啊。”

  “你们上午搞剧本围读,当然要来凑凑热闹,怎么说我也是通读过剧本的呢,兴许能帮上点儿小忙。”

  周讯揶揄:“读了也没用,现在角色是我的了。”

  “不过有柏林影后给咱们配戏读旁白,这个咖位还是拉满了,哈哈。”

  众人谈笑了两句,一起走进会议室。

  李幼兵、辛柏青、路宽三人回头,后者起身笑道:“欢迎啊,大家。”

  段毅宏在三年前的《士兵突击》里就见过路宽,只是没有太多接触,关于这位天才导演的印象,都是从王保强等人嘴里听到的。

  他面色有些拘谨:“不好意思路导,我们迟到了。”

  “你们早到了,现在还不到九点。”路宽笑道:“下次还是卡着时间来,别像李幼兵老师这样,早早就过来聊剧本,搞得我早饭都没吃好。”

  “哈哈哈!”

  李幼兵:?我的意大利炮呢?

  这位老戏骨知道他在玩笑,也知道这是给几位首次合作的男演员放松情绪。

  这个场景叫他想起了1985年,27岁的自己第一次参演电影《死证》时的异常紧张。

  眼前这几位青年演员虽然已经不是嫩雏,但毕竟面对这样的大导演,心里还是有些发怵。

  诚然,这和路老板在业界的权势有关。

  但对于段毅宏、冯远争、辛柏青这类喜欢钻研的优秀演员而言,他们固然因为路宽的权势而忐忑,但更因他对表演的严苛追求、对电影艺术的极致雕琢而心生敬畏。

  他们知道,眼前这位还未到三十岁的导演,在专业上是国内最顶尖的存在。

  面对他妙到毫巅的镜头把控、近乎偏执的细节要求,这些平日里以“戏痴”著称的演员也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容不得丝毫含糊。

  人已到齐,几位演员在会议室里依次坐开,这就是《球状闪电》的主演阵容了。

  年龄和形象契合度不用多谈,在艺德和演技上也是国内适龄演员中最顶级的存在。

  但作为商业片来讲,《球状闪电》存在一个很明显的问题:

  四年前的《异域》都有莱昂纳多打底,这次的全华班阵容,顶多加上影帝刘易斯等电影中外国角色的客串,如何保证全球票房?

  这就涉及到科幻电影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显著性改变,即对传统“巨星依赖”路径的颠覆,转而通过独特的商业属性构建逻辑。

  譬如导演的号召力、技术革新和世界观叙事为核心驱动力等等。

  就像是卡梅隆《阿凡达》的主演萨姆沃辛顿、佐伊索尔达娜等任,虽有一定知名度,但远非一线巨星。

  萨姆后来好歹还有《血战钢锯岭》这样的作品,但索尔达娜这位女主,国内观众就算看过很多次电影,也很难记得住她的名字。

  因为卡车司机的选角逻辑是演员服务于角色:

  通过动作捕捉技术,演员的表演被转化为纳美人的形象,演员个人特征被大幅弱化,观众记住的是“蓝皮肤战士”而非演员本人。

  《球状闪电》亦是如此。

  但同《阿凡达》不同的是,《球闪》是通过对科幻概念的构造、宏大世界观的展开,以及深入电影内核的民族叙事来实现的。

  虽然刘慈心的《三体》才写到第一部,甚至这一世是在北平奥运会的点火仪式中收到了“升维、降维”的启发,但《球闪》是完全可以作为《三体》系列的前传而存在的。

  因此,卡梅隆通过技术手段消解演员存在感;

  而路宽则通过思想性命题、世界观构建,让角色成为意识形态容器,殊途同归地实现“去巨星化”的科幻表达。

  他需要的是能够完美展现人物特性的优秀演员,一起去创作出一部瑰丽、壮美的科幻巨制。

  像《异域》中小李子一类的偏流量代表,在选角逻辑上是要居于次要位置的,当然莱昂纳多本身演技也并不差,只是被那张脸抢了风头。

  “好,大家应该都读过原著和剧本了。”路宽拿起写着密密麻麻小字的纸稿,“各位都是专业演员,经验丰富,特别是李老师,已经从业快三十年了。”

  “我认为不能拿普通演员的要求来对待大家,所以今天这个剧本围读,我想换一种方式。”

  包括刘伊妃在内,所有人都有些懵逼地抬头看着这位青年导演,无端地有些紧张起来。

  毕业多少年了,又有这种熟悉的感觉了。

  那些年写不完的人物小传,做不完的人物观察,排不完的毕业大戏,还有来自学院派老师们的严厉训斥。

  李幼兵笑道:“我就知道这次来对了,这还没开拍就很有意思嘛!”

  “路导,你提要求吧?”

  路老板笑道:“纽约的斯特拉学派有一种给戏剧演员上课的方式,叫做角色审判会,特别是针对剧情冲突、人物关系较为复杂的影视和戏剧片段。”

  角色审判会?

  这是连潜心钻研表演的格派传人刘伊妃都没听过的名词,遑论其他人了。

  路老板解释道:“首先,请大家言简意赅地叙述自己的人物姓名、生平、性格特点,就像是法庭陈述。”

  “紧接着,我会以‘法官’身份,逐一质问你们所饰演的角色,你们必须以角色的立场回答,不能跳出人物逻辑。”

  “其他和被审判者有重大互动和冲突的角色,可以作为陪审团协助审判,深挖问题。”

  “被审判者回答错误、犹豫,或者偏离角色内核,就算有罪。”

  刘伊妃看热闹不嫌事大:“有罪的是不是有惩罚呀?”

  “惩罚啊?惩罚简单,晚上聚个餐,表现最差的掏钱就是了,或者多喝两杯酒也行。”

  路老板笑道:“李老师好酒,我是知道的,就看有没有人能陪好他了。”

  众人皆笑,不过面色都不大轻松,除了李幼兵有些超然、周讯比较淡定外,谁不想在这位顶级导演面前好好表现?

  角色也是互相存在竞争关系的,都是优秀演员,在专业上没有说谁会轻易服气。

  唯一可能演技稍弱的黄小名,当年也是正儿八经科班出身的学院派,何况这次提前很久就通读了剧本和原著,精心准备过。

  “给大家五分钟时间思考一下。”

  随着导演的指令,室内陷入沉寂,只有沙沙的翻页声。

  球状闪电是电影中的核心命题,是一种超自然现象,但学者和军事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捕获和研究它。

  严格来说,《球状闪电》没有男主角,只有女主角,但故事是从男主角的人生际遇开始的

  男主陈光,在少年时目睹父母被神秘的球状闪电化为灰烬,从而决定毕生追寻其奥秘。

  成年后的陈博士加入军方“球闪”研究项目,结识了偏执的天才女军官林云。

  林云坚信球状闪电可作为新型武器,甚至不惜用活体目标如动物、战俘进行实验,陈光无法认同林云的价值观,选择退出。

  在整个过程中,他结识了教授张彬、林云的未婚夫江星辰、林云的父亲林峰等人,不断地窥见“球闪”的奥秘和深层次的科学伦理。

  最终在外敌入侵的灾祸面前,当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的危机

  林云选择将自己作为实验对象,主动让球状闪电击中自己,从而使自身坍缩为“量子态,击退了来犯的敌人。

  而这一切和陈光的研究为敌军所用脱不开关系。

  也正是在此时,他才看懂了这位偏执、天才、疯狂、冷漠却又热血的爱国女军官。

  。。。

  比任何人都最早通读过剧本的刘伊妃,心情轻松地看着会议室里一字排开的各位演员,有一种保送生看别人考研的闲适。

  挨虐了这么多年,终于也能看看别人被洗衣机严格要求了,还有点儿小爽呢!

  “好,开始吧,不要说我们都知道的东西,讲一些深埋在你的角色心底的渴望、诉求、精神桎梏。”

  “我先来吧。”辛柏青举手。

  “我是陈光,十四岁生日那晚,球状闪电在我面前把父母烧成两堆灰。从此我成了它的‘猎犬’,但当我发现林云想把它变成武器时,我才明白:我追逐的从来不是复仇,而是不想让更多人变成我这样的孤儿。”

  儿时的创伤驱动了陈光的科研使命,但剧烈的科学伦理的撕扯和战争的凶险,也让他体现出了人物懦弱的一面。

  周讯斟酌道:

  “我是林云,军衔少校。我的母亲死于敌人的生物武器,所以我毕生追求‘以战止战’的终极武器,球状闪电宏聚变带来的后果,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战争本就是筛选,只有活下来的人才有资格谈代价。重要的是,我在守护我的国家。”

  林云是这部电影的题眼。

  她是用极端理性包裹着儿时创伤的偏执狂、武器专家,甘愿背负罪孽,是极致的鹰派人物。

  男女主角打了样儿,也是最复杂的两个角色得以阐述,剩下的演员相对简单许多。

  黄小名正色道:“我是江星辰,‘珠峰号’航母的舰长,也是林云的未婚夫,我具有中国传统军人的责任感,和林云‘以毁灭换和平’的激进有别,但我的牺牲,也是推动林云自我观察成为量子态的导火索。”

  江星辰戏份不多,但他是典型的中国“藏锋者”的典范,以谦和包裹力量,以牺牲警示疯狂,和林云产生了强烈对比。

  与此相类的还有李幼兵扮演的林峰,他的总结言简意赅,又无比凝练。

  “我亲手把女儿培养成武器专家,又亲手签下对她的逮捕令,军装之下,没有父亲。”

首节上一节1058/107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