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谋子一时间顾不得跟刘伊妃多交流,赶紧把自己涌泉般的思路阐述了一番。
“待会这个镜头,我要你给我预留视线匹配剪辑的空间。”
“先保持视线固定在教材上的近景特写,等小路的剪影在书本上形成光影遮挡时,再通过眼神调度完成从书本到人物的视线转移。”
他这才来得及转向刘伊妃:“伊妃,你懂我意思吧?到时候要注意找镜头,给你的侧脸。”
“你的这个驼峰鼻是非常有特色的,完全可以和女主的性格形成呼应。”
“然后!”
“这样通过明暗对比的视觉符号,既能强化特殊年代的情感压抑,又能用遮挡转场,自然带出静秋的羞怯心理,堪称娓娓道来了。”
张一谋兴奋地看着小师弟:“小路,你看呢?”
路老板笑道:“挺好,不过我有个建议。”
“给教材特写的时候,用浅景深突出文字虚化效果,等阴影投射时再做焦点转换到面部微表情。”
“嘿!”这回不但张一谋了,连近前的赵小钉也听得直拍大腿。
剩余的摄影和场务等其他工作人员看得有些愣神。
不是他们不叫好,是以他们的段位一时间还理解不了这个设计的妙处。
刘伊妃有些似懂非懂地看着老公,后者显然也没有同她解释卖弄的心思,只是看着张一谋又看了一遍回放。
这几乎是老谋子职业生涯的头一遭了。
本来是按部就班地保了一条,请演员看回放以资鼓励。
结果先是被女演员自己推翻了一条,接着男演员兼大导演又提了个提议。
再回头看刚刚这一条,就有些“上不了台面”了。
路老板的话是什么什么意思呢?
什么叫“浅景深突出文字虚化,等阴影投射时再做焦点转换?”
用大白话讲,这相当于让观众先戴上“老花镜”。
按照刘伊妃的设计,镜头给到书本和她的特写时,让字迹变得朦胧柔软,就像透过晨雾看远方的路标。
在这种情况下,观众投射在大银幕上的注意力,很自然地会被推向画面中唯一清晰的元素
静秋低垂的睫毛或紧绷的嘴角,还有张一谋觉得她很特别的驼峰鼻。
用这样的方式来吸引观众的视线,如同黑暗剧场里唯一的光束追随着芭蕾舞者的足尖,比单纯给特写效果要好得多。
紧接着,当阴影笼罩书本时,摄影机如同悄悄移动的显微镜,把观众视线从“观察道具“引导到“解剖情绪”。
这个时候再去看刘伊妃的微表情,看她的羞怯、朦胧、慌乱,后者的表演会在大银幕上产生绝佳的爆破力。
她眼里的情绪,会像滴入清水的墨汁,在观众心里晕染开层层涟漪。
两位参与度极高的男女主角又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在导演沉稳的“Action”中再次进入了70年代。
老谋子目不转睛地看着监视器,他想看看这位柏林影后究竟会怎么演这一条。
一切照常,在设计的阴影笼罩书本后,她猛得抬头,瞳孔微缩,既有警惕,更有向往。
“给,你的本子。”
“哦。”
路宽把笔记本递给她,少女接物时手臂僵硬地伸直,指尖仅用第一指节轻触本子边缘。
前者无意间擦过她手指时,她先是脖颈后仰,随即强迫自己镇定,但颧骨肌肉轻微抽动,充分展现了家道中落的知识分子女儿“想保持体面,又难掩慌乱”的矛盾。
“咔!完美!完美!”
张一谋心生感慨,盛名之下无虚士,再是政治正确的题材去拿到的柏林影后,也难掩女演员自己的光芒。
张纯如是她转型的第一个角色,但难度尚且还没这么大。
静秋虽然年龄贴近,可需要塑造的细节就太多太多了。
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没有被心理阴影笼罩过的人,很难给出这种突然被纯爱“烫到”的感觉。
两位主演又看了一条回放,路老板笑着点出她一处很有趣的小改变:“上一条你被碰到以后是蜷了蜷手指,这次把手都缩回去了。”
“还可以吗?”
“不错,但也要把握度,过犹不及的。”
毕竟这才是刚刚接触,人物的陌生感和怯懦心理算是支撑得起这种表演,再往后就不能着墨太多。
最开心的当属张一谋了:“这电影拍到这个地步,我觉得就有些享受了,真希望能多拍几个月,哈哈!”
刘伊妃莞尔,心道你要是把剧情改成男女主亲热有孕了,确实能多拍几个月。
老谋子又看了一遍回放,仍旧觉得这两分钟的镜头精彩:“伊妃,你刚刚这个思路是怎么来的?”
小刘凝眉道:“《日出》的第三幕里,有一场当方达生站在窗前时,陈白露停留在对方阴影覆盖的区域内的场景。”
“我当时就在想,如果在电影中,是不是能用光暗交替暗示角色对救赎既渴望又畏惧的矛盾心理?”
“刚刚的静秋亦然,她被老三高大的身形挡住,投射下一片阴影,阴影代表的是她暂时还不敢触碰的爱情,更深层次的,是时代带给她的威压。”
张一谋和赵小钉等人听得半晌无言,老谋子长叹了一口气摸了摸自己的寸头,转头对闺女张沫道:
“伊妃虽然小你几岁,但她的拍戏经验、敬业精神和对剧本的理解已经很到位了,沫儿,你们姐俩没事多交流、多亲近。”
老头当然是望女成凤的,可又不好叫她追着已为人夫的路宽取经求道,这也是暗示张沫
他们俩都在场的时候你就厚着脸皮凑上去嘛!
他看在你老爹的面子上也不会藏私的咯!
张沫也还算机灵:“知道了张导,我跟茜茜会多学习的。”
小刘听得直摆手:“别别别!我们一起聊聊电影就可以,学习什么的,你还是找路宽吧,哈哈。”
有个路老板这样的制片人坐镇,有不分你我、彼此尊重的导演、演员的切磋琢磨,剧组的气氛实在太好。
有这样开放的创作环境和在同一层次的路宽和张一谋的会商,这一世的《山楂树》将会在细节和内核上继续加强。
也包括了小刘的积极参与,好的演员是永远能给导演提供灵感源泉的。
《教父》中,马龙白兰度自创的在嘴里塞棉球,以及设计的逗猫动作,成为了柯里昂的标志性符号,给了科波拉更多启发;
《黑天鹅》中,娜塔莉波特曼提出用指甲撕裂的痛感表现妮娜的精神崩溃,并自行设计舞蹈动作中的抽搐细节,都属此列。
一连几天的拍摄都非常顺利,张一谋循序渐进地安排了两人由浅入深的感情戏份,主创团队在拍摄中也碰撞出了更多灵感。
直到十月初,电影中饰演村长的赵苯山、饰演李主任、也是小刘北电班主任的王敬松等人进组,剧组才更加热闹了起来。
第484章 真相浮出水面?
这一世《山楂树之恋》的演职员,因为提前两年拍摄以及路宽参与其中的影响,有过部分调整。
在主要角色中:
扮演村长的李雪建老师因为处于术后恢复期,替换成做了交易的苯山大爷。
后者在《落叶归根》里的演技出色,或者说资深喜剧演员的基本功和表现能力一向不凡。
小刘的北电班主任王敬松,在电影中饰演的李主任是静秋所在学校的行政领导,属于推动时代背景的符号化配角,代表正治审查制度对个人生活的干预。
除了刘伊妃外戏份较多的女配魏红,由问界女艺人童丽娅扮演,她的异域容貌,也给了这个角色更多的背景创设空间。
背景设定为乡村青年的长林,由王保强饰演,9月底《人在途》已经杀青,他不日即将进组。
除此之外,原片中饰演老三父亲的孙海阴,和饰演魏红母亲的吕丽贫两个难绷的货色悉数更换。
老三父亲请了鲍安客串,魏红母亲请了宋春丽出演。
(从左到右:王敬松/宋春丽/鲍安)
演员阵容调整至此,国内最强流量女星刘伊妃已在阵中,也是新生代女演员中的佼佼者;
半个流量“男星”洗衣机蹭着老婆的人气充数,但业务能力尤其能打,导、演俱佳;
再加上包括溪美娟在内的、路宽和张一谋沟通下另行调整的这几位老戏骨,可以说《山楂树之恋》的整体阵容,要流量有流量,要实力有实力。
可能对于童丽娅来说会比较煎熬一些,但她的戏份毕竟不多,饰演的是静秋的一个意外怀孕又被抛弃的女同学。
10月3号下午,赵苯山和王敬松两位首先进组,童丽娅也早早进组学习,其他演员因为小刘的戏份被前置,暂时还没有到场。
晚上收工后,为迎接几位新演员的到来,也是也犒劳连轴转了一周的团队,剧组特地在包下的远山宾馆搞了一出露天烧烤聚餐。
副导演张沫下午接到通知,就带着几个场务小伙儿,从村里老乡处采购了食材。
刘晓丽现在很关心闺女的饮食状况,要在补充足够营养的前提下,避免太早地“珠圆玉润”起来,不然纤细的静秋就演不了了。
晚上七点,宾馆工作人员和剧组已经开始烧烤大业,老母亲细心地逐个查看了一番,从村里采购的原生态、无污染食材看起来确实不错。
食材清单全透着鄂西山区的时令特色:
老乡家散养的土猪肉切成薄片,肥瘦相间,烤得滋滋冒油;
溪水里现捞的鲫鱼用盐和山花椒简单腌制,鱼皮焦脆时最鲜嫩;
竹篮里堆着刚从菜地摘的紫皮茄子、青椒和玉米棒子,还沾着露水,最受欢迎的是村长家自制的熏腊肠,用松枝和橘皮熏制,油脂在炭火上迸出松木香。
优质食材配上最简单的烹饪方法,再配上当地的古法菜籽油,香味直往大伙的鼻子里窜。
刘晓丽在楼下转了一圈回到宾馆房间给女儿拿坎肩儿,正碰上两人换了衣服准备出门。
老母亲喜笑颜开:“要我说,在这儿养胎也不一定就比北平差。”
“白天你们俩开心工作,吃的都是无公害的食材,这边环境还没有污染,茜茜这一周下来我看气色比以前还要好。”
路宽笑道:“奥运结束以后帝都的空气质量确实下降比较多,前几天跟庄旭打电话,还提到问界大厦办公室窗沿每天都一层灰。”
他轻轻搂住老婆:“小刘从小在鄂省这片土地长大,现在也算是孩子体验一下她妈妈儿时的空气和环境了。”
刘晓丽把羊绒坎肩抖开给闺女披上:“可不是嘛!这满山的野山楂树,这清凌凌的溪水,养人!”
“快下楼,我好饿!今天稍微吃多一点,犒劳犒劳自己和肚子里的娃!”刘伊妃已经有些迫不及待。
远山宾馆的院子里已经热闹起来了。
小刘眼尖,挽着路宽朝02级表本班的王敬松走过去:“王老师,你来啦?”
额前秃了一块的王敬松闻言回头:“哎呀,伊妃啊!好久没见到你了,是不是把老师都忘啦?”
说起来,这位目前担任北电表演学院副院长的“猴皮筋选手”,时隔三年再次看到小刘,已经有些恍如隔世的错觉了。
三年前的“伊妃事变”震惊内娱,王敬松随即接到了这位女学生的电话,言及要提前毕业赴美。
他自然是尽心尽力地操作,也在后者的答辩仪式上看见了这对年轻夫妻彼时的“交锋”,现在看来更像是小年轻的互动。
仅仅三年,恋爱结婚、柏林影后、首富夫人,这样的变化在外人看来的确太过不可思议。
“王老师,你生日我都给你发短信的好不好,有点儿冤枉人了吧?”
“哈哈,开个玩笑。”王敬松又转向她身边的男子,同他握手寒暄:“路导,这次终于有合作的机会了,幸会啊!”
路老板客气道:“王老师多指导小刘,她虽然毕业了,但业务上还有进步空间。”
“害!我还能指导她什么啊?我们该教的在学校就传授完了,下面都是看孩子们自己的天赋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