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印度当老爷 第303节

  “你有和他们交谈?”

  “是,哈尔维人都渴望有自己的代表,渴望荣耀和应有的权力。”

  “令人惊讶,”罗恩感叹,“北方邦有这么多哈尔维,却没诞生相应的政党。”

  “主人,种姓政权的前提是必须有足够的向心力。”穆纳轻声道。

  罗恩转头看他,接着笑了。

  “穆纳,已经是一名合格的社会观察员,不是那种半吊子。”

  “我我还有很多没搞懂。”穆纳有些脸红。

  主人竟然说他不是那种半吊子!天哪,这是穆纳得到的最好的称赞。

  “不着急,我们最不缺的就是时间。”罗恩手指轻敲桌面,“哈尔维为什么没有向心力?”

  “我猜是土地。”

  “土地?”

  “是,落后种姓只能扎根于土地、扎根于农村,他们出生在这里,生长在这里,也死在这里。土地是他们的全部,却也束缚住了他们。”

  “因为土地不属于他们,他们只是地主的附庸,没有话语权。”

  “是,他们一辈子能接触到的大人物只有地主,那是一堵墙。”

  罗恩懂了,哈尔维这样的落后种姓缺少和上层政治沟通的纽带,他们被困住了。

  生活在这里的普通人,如果遇到困难,只有两个求助方向。

  一个是地主,但在北方邦,除非走投无路,否则没人愿意去求地主。

  卡纳村的两只禽兽就是前车之鉴,他们会搞得你家破人亡。

  另一条路就是求助于自身的种姓组织,如果有的话。

  亚达夫之所以能在北方邦崛起,就是他们以群落为单位,都有自己的互助组织。

  当政府的垂直管理,难以深入基层的时候,种姓内部的组织就完成了平替。

  于是当有穆拉亚姆.亚达夫这样的政治强人出现后,整个种姓的话语权、政治代权,就会飞速提升。

  奈何北方邦只有一个亚达夫,其他落后种姓再没成功蜕变过。

  不是说其他种姓没有政党,而是没有影响力较大的种姓政党,全都是在小打小闹。

  哈尔维也是这样,他们被土地困住了,大多数人都是文盲,谈什么政党。

  “让哈尔维凝聚出向心力的办法,只有两个。”罗恩脑袋里大致有了想法。

  “什么办法?”穆纳好奇。

  “解放土地,或者打通他们和上层的联系。”

  解放土地穆纳眼神瞬间暗淡,那不可能。

  英国人来了,这个问题没解决。独立后,赫努努上台,同样没解决。

  印度没有割命,也永远不会有割命。

  至于打通联系上层的政治纽带,穆纳看向自己的主人。

  “再来说说其他落后种姓吧。”罗恩突然带过话题。

  “库尔米、洛迪、拉杰巴尔、莫里亚相对好一点,他们有人参与政治,只是没亚达夫那么有影响力。”

  “这些都是普凡查区的落后种姓?”

  “是,但不仅限于东部,北方邦其他地方也有这些种姓聚集,包括哈尔维。”

  北方邦很大,偏偏地处恒河平原,天然适合族群迁徙。

  几千年下来,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的种姓,早就扩散到各处。

  以哈尔维为例,除了普凡查区外,在北方邦的洛希尔坎德地区,野猪的后脖子,也有大量的哈尔维聚居。

  那里是低洼冲积区,盛产甘蔗,自然也不缺少“制糖的人”。

  只是东安遮罗,也就是查凡普区低种姓最多,这里也因此被称为污秽之地。

  疯狂的东部为什么犯罪率最高?因为充斥着大量的低种姓、贱民,很多人走投无路之下,干脆做起无本买卖。

  “这些种姓,你多出面和他们联系,适当的时候可以暗示苏尔水泥厂的工作机会。”

  “是,主人。”穆纳振奋精神。

  “选举呢,那两个党派斗的怎样?”

  “天天唱对台戏,但也仅此而已。”

  罗恩点点头,大致了解了北方邦的这段时间的政治格局。

  他刚回来一周,临近年底,还没来得及去拜访各路神魔。

  北方邦的大选预计在明年三月,还有四个月不到的时间。

  外面社会党,也就是亚达夫的党派,正和玛雅瓦蒂的大众社会党展开激烈角逐。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苏尔的崛起,尤其是苏尔水泥厂和矿场的诞生。

  亚达夫在政绩上有了极其光鲜的一笔,他没有因为勒克瑙的“宾馆事件”,而直接垮台。

  按照正常的历史进度,爆发“宾馆事件”后,亚达夫和玛雅瓦蒂彻底决裂。

  原本双方组成的联合政府,于当天就宣布解散,亚达夫五年一届的首席部长还没当满就匆匆下台。

  结果被罗恩的蝴蝶翅膀一扇,“宾馆事件”虽然未能避免,但亚达夫竟然撑了下来。

  没办法,苏尔水泥厂、矿场、勒克瑙的苏尔电器,太长脸了。

  足足贡献了几万个工作岗位,解决了北方邦5%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

  很多人认可亚达夫所作出的贡献,所以他的政治班底没彻底崩塌。

  不过亚达夫的情况依旧十分不妙,没有了大众社会党的(BSP)的支持,他的联合政府摇摇欲坠。

  偏偏印人党在边上暗戳戳的拱火,亚达夫即使能撑到明年,下次大选也危险了。

  是的,印人党在北方邦也有政党势力,只是目前还不占优势罢了。

  他们选择和玛雅瓦蒂的大众社会党联合,准备推翻亚达夫的统治。

  所以亚达夫现在的麻烦很大,罗恩刚刚回来的第二天,他就迫不及待的发出邀请。

  罗恩以规划水泥厂的战略发展为由,拖了几天。

  一方面是印人党给他打了电话,另一方面他也想先了解北方邦的政治情况。

  穆纳最近之所以频繁的往外跑,就是因为得到了罗恩的命令。

  基层最能反映选举的趋势,他们的手里的票决定能为自己捞多少好处。

  也只有穷人才投票,富人们更喜欢交易。

  越是贫穷的地方,选举越容易成为热潮,这是一种病。

  印度有三大疾病:伤寒、霍乱和选举热,最后一种尤为厉害。

  得了这种病的人,会不停地对那些他们没有发言权的事情高谈阔论。

  穆纳在普凡查区逛了一圈,到处都在讨论明年的选举。

  社会党人的对手大众社会党,这次似乎强大了不少。

  他们制作了小册子四处发散,并在公共汽车和货车上用麦克风大声地宣讲。

  社会党(SP)也不甘寂寞,哪里有大众社会党(BSP),哪里就会有对垒的擂台。

  大概清楚什么情况后,罗恩也决定去见见那些牛鬼蛇神了。

第318章 庞然大物

  苏尔水泥厂变化很大,大到罗恩刚回来时,都驻足观看了很久。

  去年他离开时,这里只有一座送料塔、回转窑,现在足足有四座。

  庞大的生产线像巨兽一样并排匍匐在原野里,气势磅礴。

  原来这一片只能算是中小型工厂,现在却发展成了工业群落。

  周边更多的土地被征用,有三百多英亩,遍布混凝土丛林。

  六层高的办公楼已经装修完毕,漂亮的像新德里的房子。

  工厂西边还新建了六七栋员工楼,清一色的水泥楼房,上千工人都住在那儿。

  很多人当初搬进员工楼的时候,吃惊的不敢迈动脚步,这房子对他们来说已经好的和宫殿一样。

  北方邦农民原来住什么样的地方?你说那是猪圈也没差。

  工人们感恩戴德,每天早上起来除了向三千六百万神明祈祷,现在还多了一个苏尔老爷。

  当然只有那些最忠心、最勤快、最听话的人才能搬进员工楼,其他人依然要回到自己窝棚一样的家。

  还有那些从镇上、城里来的,有学识的年轻人,有资格分配宿舍。他们是技术人员,天然就比其他工人高一等。

  在北方邦,只是一座工厂,都要根据岗位不同分出三六九等来。

  在最开始的时候,那些苦力工人甚至要给某个工头交份子钱。

  后来罗恩及时制止了这一现象,开玩笑,名与器不可假他人之手。

  在这里,只有苏尔家才是绝对的权威,才有资格决定工人的收入。

  你看看,现在工人们看到罗恩,那恨不得匍匐在地的姿态,就是效果。

  “现在工厂的产能有多少?”罗恩正在厂区视察这里的生产。

  “我们这一年又上了三条三十万吨线,现在水泥的年产量超过百万吨。”技术总监高尔回答。

  “不错,北方邦的水泥市场缺口很大,明年还要继续扩张。”

  现在苏尔水泥厂基本已经能够做到一天三千吨的产量,对比去年直接翻了十倍。

  他的建材公司当之无愧成了东部最大的制造业集群,连带米尔扎布尔这一片乡下都有了集市。

  是的,就在工厂员工楼边上,距离西边的恒河支流不远,一条崭新的集市诞生了。

  最初是米尔扎布尔镇上的小贩在这里聚集,之后人越来越多,吸引更多的商人前来。

  为了占据固定的摊位,精明的小商人干脆就地起房子充当店铺,依河而建。

  边上就是水泥厂,便宜又好用。

  就这样,一间间店铺像蘑菇一样噗噗的往外冒。

  甚至有人开始造楼房,俨然一副安家的架势。

  没办法,在北方邦的乡下,苏尔水泥厂的工人绝对是高消费人群。

  普通工人的薪资已经涨到500-1000卢比,技术工人更是有好几千。

首节上一节303/31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