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印度当老爷 第244节

  拉詹矜持的举手打招呼,这种被全场注目的感觉太爽了。

  他们不是普通人,是大人物、是精英。

  这种来自高端社交圈的认可,足以让任何人飘飘然。

  蒙娜丽莎以舞姿回应了拉詹的打赏,她脱掉最外面的纱丽,露出光滑、洁白的后背。

  在大家的鼓噪声中,她整个人跪在舞台上。上下半身以不同的速率扭动,她的肚脐是中轴线,她的长发如飞瀑。

  这个年轻的印度女孩以动物般的原始张力舞蹈着,这种张力在小小的舞台上拉扯她身体的每一部分:她的双腿、腰臀、胸部、手臂、嘴唇、头发和眼睛。

  她的美带着野性,拉詹欲罢不能。

  很快他就把盘子上的花环全部送了出去,整个贵宾厅都在为他欢呼。

  拉詹的衬衫已经湿透,他太激动、太兴奋了。

  “今晚的节目不错吧?”罗恩笑眯眯的问。

  “哇!我人生中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真的,苏尔。”

  “做人嘛,最重要的是开心。”

  “说的没错,很棒。”拉詹的视线还停留在舞台上。

  “咳”罗恩轻咳一声。

  “哦对了,”拉詹回过神,“你说有一笔款子要去迪拜。”

  “是,你知道的,我名下有家旅行社。”

  “多少?需要走特批?”

  “这么多。”罗恩比划了下手指。

  “三千万?”

  “三亿。”

  拉詹眼神顿住,那野性的舞姿也不能吸引他。

  “老兄,你这是打算做什么?”

  “苏尔电视机知道吧。”

  “当然,你们的广告已经传遍全印度。”

  “它太受欢迎,以至于我们的所有备料都被提前用清,现在需要紧急进口一批。”

  “所以这是用于境外交易?”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拉詹没有傻到问为什么不走审批流程,印度政府当然会给予某些企业境外使用卢比的权限。

  不过那都有限额,而且手续极为麻烦,更何况3亿卢比这么大的额度。

  他猜的没错,罗恩确实不适合走明面上的这条路。

  因为那是和东大的贸易,印度政府现在对东边的邻居还比较敏感。

  对于两国关系,印度国内的氛围,也颇为微妙。

  总的来说,就是没人主动去找东大做生意。

  两个人口体量超过十亿的大国,还是邻居。他们相互之间的贸易额却只有一亿美元不到,这太不同寻常了。

  顾及舆论,以及三哥敏感的神经,他只能偷偷的来。

  “有点麻烦。”拉詹皱眉。

  “对于你来说是小事。”罗恩看向舞台,又瞄了眼一旁的卢卡。

  很快衣着清凉的蒙娜丽莎跳着舞步走过来,她就站在拉詹面前继续跳。

  长腿、白皙的胳膊,若有若无的划过他的后背、胸口、脖子.

  拉詹一瞬间忘了回答罗恩的问题,他气喘吁吁。

  边上有凑热闹的人过来,他们递给蒙娜丽莎纸条。

  那上面可能写的是号码,或是金额,只为一亲芳泽。

  “OK,OK,”拉詹急得挥手阻挡,“没问题,苏尔,没问题!”

  “蒙娜丽莎小姐很喜欢你。”罗恩大笑。

  瞧,搞定一位银行行长其实很简单。

  罗恩和卢卡默契的相视一笑,蓝宝石比皇宫管用。

  在这里,你的弱点会被放大,一个舞女就能轻易左右你的决定。

  不要心疼那些打赏的“花环”,因为作为老板,卢卡是要拿抽成的。

  花环是他提供的,转了一圈又回去了,什么都没变。

  但拉詹的情绪价值得到了满足,大家皆大欢喜。

  妥了,3亿卢比,近一千万美元。

  罗恩可以干很多事,比如再买几条生产线。

  乘胜追击,扩大规模才是王道。

  距离苏尔电器上市已经过去一周,该好好盘点收获了。

  嗯,NEC那里可能也有来找麻烦。

第260章 狗大户

  只短短十天,苏尔电器提前备货的3万台电视机,就被抢购一空。

  销售的火爆程度不仅让新闻媒体争相报道,就连苏尔电器自己都吓了一跳。

  公司的很多管理人员想过产品会很受欢迎,但没想到会卖的这么快。

  四千卢比的家用电器绝对算是大件,结果卖起来就跟卖糖水一样,顾客都不带眨眼睛的。

  其中有一半的销量,还都是孟买这里贡献。

  作为印度最发达的城市,也是消费之都,孟买的很多商场直接来苏尔电器门口提货。

  从产线上下来的电视机刚包装好,还没进入仓库就被拉走,完完全全的供不应求。

  很多急切的消费者因为抢不到货,甚至去黑市加价买。

  印度的黑市什么都卖,越抢手的东西,就越有人倒腾。

  那些小贩连夜在商场门口排队,或是对一些小批发商威逼利诱,以期拿到更多的货源。

  原本商场里标价3999卢比的苏尔电视机,被他们喊到6000卢比。

  有人买吗?当然!

  六千卢比也比另外两家本土品牌,便宜一大截啊。

  眼瞅着商场里的货根本抢不到,有些心急的人就会去黑市买。

  贵就贵一点,谁让苏尔电视机看起来高档又漂亮呢。

  那些黑市商人为了制造更大抢购恐慌,他们还派人散布谣言,有说苏尔电视机即将断货、有说工厂遇到问题暂时要停产、有说苏尔被抓起来了

  总之各种小道消息五花八门,别说这种谣言还很有效果,有些大经销商都忍不住打电话来探听消息。

  最后罗恩不得不亲自站出来对媒体记者澄清,苏尔电器的产能马上就将实现飞跃式的提升,大家不必恐慌。

  消息报道出去后,风波总算平息。

  不仅仅苏尔电器的管理层,就连罗恩自己都小瞧了这场史上最空前的营销广告,所造成的轰动效应。

  它先利用悬念来引导舆论,接着慢慢发酵成社会热点,引起整个印度次大陆的讨论。

  在最高潮的时候,它又用最华丽的姿态揭晓答案,全称海报、热气球、电视.

  印度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种营销手段,它让每一个参与讨论的人,都成为广告的宣发人员,无死角的向整个社会渗透。

  不过最重要的是苏尔电视机的价格,对得起那句广告词。

  人人都买得起,多么美好的愿景。

  罗恩做到了,他把印度电视机的价格打到了历史最低。

  媒体歌颂他,民众称赞他,就连马邦部长也称,“苏尔先生为印度的电子工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这波啊,这波属实是名利双收。

  3万台电视机,罗恩此时正在办公室里忙着数钱。

  “孟买这里的回款已经全部到账了?”

  “是,他们为了拿到货,全部付的是现金,一次性结清。”财务哈鲁斯回答。

  “不错,利润有多少?”

  “总计5400万卢比,孟买的3000万已经入账,其他地区会在下个月内结清。”

  十天的时间,净赚5400万卢比,很不错。

  果然,还是这种高端家电赚钱。

  得卖多少台水空调和电风扇才能有这么多的利润?完全不能比。

  “车间那里怎么说?”罗恩又问生产主管。

  “新订的7万套显像管已经到货一半,剩下的这个月内也会全部抵达。”

  “新车间的进度也盯一下,我们要趁胜追击。”

  “是。”生产主管阿尼斯恭恭敬敬的答应。

  没错,苏尔园区里新的厂房正在拔地而起。

  它们就在黑白电视机生产线的隔壁,罗恩准备打造一个产业集群。

  嗯,这件事阿希什在负责。

  “东大呢,我们订购的八条生产线什么时候到?”

  “老板,这次我们买的太多,可能要花点时间。不过已经有两条启运,本月就会开始安装,剩下的也会在半年内逐步交付。”

  阿希什最近也忙的脚不沾地,新房已经装修好了,却来不及搬进去。

  罗恩的胃口很大,一次性要买八条生产线。算上现有的两条,那就是十条黑白电视机生产线。

  当接到印度这里的订单后,东大都快笑歪了嘴。

  他们正寻求产业升级,准备淘汰落后的黑白电视机生产线。

  这些破烂货很难处理,农村市场也有饱和的时候。

  没等他们犯愁,突然冒出来个印度狗大户,妙啊。

首节上一节244/31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