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民国当全能型人才 第159节

  所以,他张起峻的这一番辛苦努力,还是卓有成效的,于公来说,对中医的继承发展是有功劳的,于私来说,他为自己打开的这一波知名度,对他发展医药产业必将带来一波红利!

  但这一波论战交游研讨看病等种种活动搞下来,张起峻真的很累,且他的焦虑症又有些加重的迹象。

  时已进入腊月下旬,快过年了。

  北平已经一片过年的气氛了,他也要带著王允卿和杨拉玉回鹿滩市了。

  这天腊月二十四了,下午,他终于抽出了一个空儿能和韩金兰亲热一下了,

  这既是给他自己治疗焦虑症,也是安抚一下韩金兰。

  还是窗子上糊著白油纸的小屋,然而已经不是鹿滩市皮毛产品销售店后大院里的那个小屋,是北平二进四合院里的一间小屋了。

  韩金兰的一对儿女已经让他托人帮忙安排在附近一所由私垫改成的新式小学中读书了,十岁的两个小家伙,准备过两年就上新式中学了。

  “三小姐和拉玉呢?”韩金兰有些担心,王允卿和杨拉玉如今可还在北平,

  也住在这处四合院里,别被撞见了。

  “没事儿,撞见就撞见吧,撞见了我就跟她们说明白好了。”张起峻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道。

  “别””,”韩金兰慌忙道,“那你回家里就不得安宁了,三小姐也会恨死我的!”

  “她俩去跟王宝琴和鲜灵芝约见一些京剧名角了,准备拉一些名角为皮毛产品打GG。估计得一下午的。”张起峻道,“没事儿。”

  一场酣畅淋漓的多花样体育锻炼进行完,张起峻正喝著药,一边心情轻松愉悦地给韩金兰叮嘱著随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就听到院子里传来打听他的声音。

  他放出感知一察看,却发现是三个穿长衫的容貌清翼的人在打听他,一个三十多岁,一个看上去四十多岁,一个看上去五十多岁。

  不过他只认识那个三十多岁的人一一孔伯华,他曾经去拜访过他的,故此认识。

  “姐,来重要客人了,你赶紧带人给我备茶,备酒菜!茶要顶好的,酒菜档次也要高!”

  张起峻给韩金兰叮嘱一声,自己赶紧迎出去了。

第292章 我们今天想来见贤思齐呢

  “前辈!”张起峻一迎出去就对孔伯华尊敬而亲热地招呼道。

  “哈哈,天才张拿来!今天特地带两个朋友来访阁下!幸运啊,今天阁下竟然没出去!”孔伯华爽朗地大笑道。

  “哈哈,在下今天掐指一算,要有贵人来访,所以就静候在家里了!”张起峻笑著和孔伯华握过手,又转向另外两个一齐打量著他的中年人,“伯华兄,请问这两位是?”

  “这位,财政部要员萧兄萧龙友,同时也是名动京城的大医家!这位,魔都文学家、翻译家兼大医家恽兄恽铁樵!”孔伯华介绍道。

  “不敢当!不敢当!哪里是啥要员,小秘书一个!还有,也不是啥大医家,

  刚刚学会能给人瞧瞧病而已!”萧龙友赶紧摆手道,“伯华如此介绍,真让在下汗颜!”

  恽铁谯也摆手道:“伯华这介绍折煞人也!拿来兄弟,我只是主编过一本《小说月报》,并没有什么自己的出色作品!翻译过几本小说,如今已经不干这些了,专门学著给人瞧病!”

  张起峻却脸色一肃,规规整整地给萧龙友和恽铁谯鞠了一躬:“原来是两位前辈!”

  这两位和孔佰华可都是他前世仰之弥高的中医界近现代泰斗级人物!

  萧龙友如今五十多岁,一生博学多才,能诗能文,能写能画,尤擅书法,于仕途上也颇有成就,曾做过两任知县,如今更是在财政部高就,任机要秘书。

  可他醉心医道,从小自学,二十多岁时与另一名中医深入霍乱流行之地救死扶伤,控制了疫情的蔓延,从而传出医名,后在仕途中依旧对医道勤学不辍,广泛阅读中医书籍,做下的心得笔记都积稿盈尺,现虽任公职,也给人看病,他府上的求诊者络绎不绝,已然成为北平名医!

  原历史轨迹,他将在六年后弃官从医,和孔伯华自筹资金创办北平国医学院,大时代后他还将出任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为中医界培养出不少人才,

  可谓是为祖国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恽铁谯在中医史上的贡献,某种程度上比萧龙友更大!

  他出生于中医世家,从小饱读医书,考取功名后几经周折,却走上了文学道路,主编《小说月报》(树人先生的第一篇小说《怀旧》就是他发掘出来给发表的,可称得上树人先生的伯乐),他还翻译过不少外国小说,成为翻译名家。

  后其三个儿子都相继天折于伤寒,眼看第四子也将天折在伤寒上,请来医生也治不了,他索性尝试著自救儿子,一副麻黄汤让第四子转危为安,从此弃文从医!

  他对中医的最大贡献,除了作为一代名医救死扶伤,就是他于今年发表的现代中医史上著名的《群经见智录》!

  而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把中医的脏腑给虚化了!

  这个时代,中医的五脏六腑因为和西医解剖学意义上的脏腑对应不上,从而成为余云等人驳斥中医不科学,提倡废止中医的最大证据!

  恽铁谯在《群经见智录》指出,“《内经》之五脏非血肉之五脏,乃四时之五脏”,这就是著名的脏腑虚化论!

  意即,我们中医讲的脏腑,和你们西医说的脏腑不是一码事!我们中医说的脾,不是你们西医说的脾!义们中医说的肾,不是你们西医说的肾!

  这就在理论上给中医披上了一身铁马甲,一劳永逸地解除了废中医派凭借解剖学意义上的脏腑观对中医的攻击!可以说为中医的存续立下了汗马功劳!

  也为中医人在脏腑论上不为西医解剖学上的脏腑观所惑,立下了一道篱笆!

  直到后世,中医的脏腑和西医的脏腑不是一回事,这已经成为每个中医人初学中医时的一个必先分清的概念!

  所以,恽铁谯对中医得以存续的贡献是巨大的!

  对萧龙友和恽铁谯这样两位前辈人物,张起峻自然是非常尊敬了!

  “哎呀,使不得使不得!学无先后,贤者为师!起峻虽然年龄小,但博学多才,兼通中西,我们今天来还想来见贤思齐呢,起峻切不可过于拘执礼节,折煞我们了!”

  萧龙友赶紧伸手去扶一把张起峻道,说得态度诚恳,语气肯切。

  恽铁谯在一边也伸手扶了一把张起峻,道:“起峻何必如此拘礼,搞得我们都浑身不自在了!你可是真正的大才,你对我们这样,我们岂不是还得给你回拜过去啊!”

  张起峻赶紧摆手:“哪里哪里,在下只有一点儿小才,哪比得过三位前辈!

  尊敬三位前辈是在下的本分!”

  他这说的是心里话,他是从医学和信息更发达的后世过来,站在历史的高度上,站在各位前辈的肩膀上看问题,自然就显得年少才高,眼前这三位却是站在历史的局限中就做出如今的成绩来,两相比较,高低立见,他张起峻比起人家这三位可是差多了!

  “天才张拿来,过于谦虚就是骄傲了!咱们今天只论医学高低,不论年龄资历,起峻还是不要这么多礼了!”孔伯华在一边道。

  一番谦让寒暄,张起峻伸手把三人邀请到自己在这处四合院里住的房间里,

  四人围坐在一张方桌四边,等待上茶和上酒菜的时间里就聊了起来。

  “起峻,你的那篇《中医西医之我见》写得好啊,和铁谯兄的《群经见智录》合成双璧,为我中医在理论上狼狼反击了那些废中医派!”萧龙友真诚地夸赞张起峻道,“的确啊,科学就一种探索世界的方法来说是正确的,可不代表用这种方法探索出来的一切结论都是正确的!

  所以,科学是科学,西医是西医,西医很多东西并不一定就是科学的。他价想凭借西医的所谓的科学性来排斥我们中医理论是要不得的!

  既然我们中医能凭著传承几千年的这套理论来治病,那我们的中医就必然有它的科学性!

  只是如今的科学还不发达,还不能找到人体里的经络,不能理解人体里的气血原理,焉知未来的科学就不能证明我们中医理论在更高科学纬度上的正确性?

  可笑那些提倡废止中医的人,他们才接触了科学这个词几天,就忙著要用科学的名义来废止我们中医,真正的可笑!

  废医存药,理论都没有了,拿什么来辨证用药?真正的可笑可怜又可悲!”

  恽铁谯赞同道:“就是嘛,他们还说所谓的可证伪性是科学的标尺,说我们中医太过虚无缥缈,不可证伪,所以就是不科学的!

  可据我看,可证伪性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上看就是个伪命题!

  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科学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想证伪简直是扯淡!

  就说我们人体中的经络,在多少年的治病实践中证明它是存在的,可西医解剖中找不到,就说它是不存在的!

  那为什么我们根据人体经络来针灸用药就能发挥作用呢?你如今的科学怎么解释这个问题?

  所以这个问题还得等待科学继续发展,等科学发展到一定高度上再来评判这件事,仅仅凭借一个解剖就判定经络不存在简直是扯淡!”

  茶还没上来,四人就已经聊得火热,大家都是中医人,都对中医能否存续有著极大的关切,都想要做些什么来挽救中医的危亡,这就决定了四人一凑在一起就有了说不完的共同话题。

第293章 为筹建北平中医专门学校添一把火

  上了酒菜,四人也不攀酒,只是随著谈兴小酌。

  席间谈到了施今墨、汪逢春两位,他们和萧龙友、孔伯华如今处于北平名医中的第一方阵,家里门庭若市,看一次病一般诊金是一块大洋。

  然后四人又谈到了奉天张锡纯、赣省陆普笙、杨如侯、粤省刘蔚楚,这四人如今并称为海内四大名医,而张锡纯又和慈张生甫、嘉定张山雷,被誉为海内名医三张。

  不过正如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医道造诣只要达到一定高度,各家名医临床看病各有所长,却也不能说谁在临床看病中就一定比谁强。

  岂不闻偏方气死名医啊。

  作为一个医生,真正能在历史中留下巨大声望的,不仅得具有很高的临床看病医术,更得在医界做出巨大责献,比如出过什么著作,做出过什么惠及后世医学界的重大贡献。

  就国内近现代著名中医中,真正被后世公推为近现代中医学史上第一人的还得是张锡纯。

  作为国内中西医汇通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于1909年发表过被后世医学界广泛推崇的临床医学名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于1916年创办了国内第一家中医院,原历史中,他还将于四年后(1926年)在海津创办中西汇通医社,在11

  年后(1933年)还将在海津创办“国医函授学校”,他为中医忙碌了一辈子,也对推动中医的存续和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而如今和他齐名的那些医生,在后世医学界的声望,尚且不及如今活跃在魔都医学界的丁甘仁。

  现年56岁的丁甘仁,因在1907年和西医约翰比赛治疗伤寒病中获胜而一战成名,于五年前(1917年)在魔都创办中医专门学校(上海中医药大学前身),于三年前(1919年)又创办了魔都女子中医专门学校!在十分艰难困苦中为国内培养出不少中医人才!

  而且他本人经方时方并用治疗急症热症,开中医学术界伤寒、温病统一之先河,对后世中医学界的影响很大!

  可惜太过忙碌损寿,原历史中,他比张锡纯还早去世7年,于四年后(1926

  年)就去世了。

  而这丁甘仁,却是在座恽铁谯的同乡和好友,他办两所中医学校,也得到过恽铁谯等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我以为当今救中医之关键,创办中医院尚在其次,为国内培养大量中医人才才是关键!泽周兄(丁甘仁字)为此已经在魔都创办了两所中医专门学校,但就全国来说,中医教学力量还是太过单薄,萧兄,孔兄,莫如你们北平也创办一所中医专门学校,如此一来,南北形成呼应,必能壮大中医声势!”

  恽铁谯和大家碰一杯,看著萧龙友和孔伯华道。

  萧龙友和孔伯华一齐皱起了眉来,这个想法他们早已有了,可办一所医学校哪有那么简单!

  如今北平因为经费紧缺关闭了一家内城官医院后,还有一所外城官医院,这家医院以中医为主,兼设有西医。

  学校方面,西医如今在北平有一家国立北平医学专门学校,可北平还没有一所中医学校!

  人家西医办学校有政府支持,中医没有政府支持啊,民办的话,太难了!

  除了筹资艰难外,凑齐教师也难!

  “铁谯兄,办一所中医专门学校,非是不想,实是太过艰难啊,萧兄为此在政府那边多次呼吁了,可偏偏得不到重视。

  而民办的话,经费难以解决,教师队伍也难以组织啊。

  咱们中医,历来门户之见就很重,帚自珍,不愿向外人传授医术医技。

  这要办一所学校,去哪里找经费?去哪里找教师?这不是说说就能办成的!”孔伯华皱眉道。

  啪,萧龙友轻拍了一把桌子气愤道:“如今中医已经到了如此危亡的地步,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作为每一个中医同仁,都应该打破门户之见,戮力同心地为拯救中医而努力!

  如今中医只有奋起直追,赶上世界先进医学水平,以供世界同用,成为世界的新医学,才能立于世界医学之林!

  唉,政府指望不上,只能我们想办法自筹资金自筹教师办学了!“

  张起峻心里一动,原历史中,萧龙友和孔伯华是在八年后的1930年建北平国医学院的,如果他给添一把火的话,说不定能早办几年?

  若他真能帮助这两位早办起几年中医学校来,于公来说,对中医的存续继承有极大的好处,于私来说,对他的药厂生产的中成药打入北平应该也会有所助益的.

  “两位前辈若真想创办中医专门学校,在下倒可以筹集一部分资金入股,不知两位前辈意下如何?”张起峻举杯对萧龙友和孔伯华道。

  三人听了一齐看向张起峻,萧龙友问道:“不知起峻能入股多少资金?”

  张起峻沉吟一下道:“多了不敢说,两年内筹集起两万大洋应该还是力所能及的。”

  孔伯华道:“两万大洋很不少了,可””,起峻,这办学校却未必能赚钱,

  甚至亏钱都说不定的,而且,大估计是要亏钱的”

  “这我知道,”张起峻点头道,原历史中,萧龙友和孔伯华就没少往学校里倒贴钱,“我也没图在这上面赚钱,不过我本人办著一个药厂,如能借此把我的中成药打入北平市场,也算赚了。”

首节上一节159/16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