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学霸 第65节

  半晌薛松才听到对面用不太确定的语气问道:“那个……薛老师啊,您认真的?我审师兄的论文,这不太好吧?真的,我是无所谓,您的要求我肯定听,但师兄那边面子挂不住咋办?”

  听了这话薛松笑了,说道:“他?面子?他还要什么面子?他但凡要一点面子,就不会写出这篇东西了!还好他先给我审核,如果这么投出去,还挂我的名字,我枪毙他的心都有了!

  差不多两个月啊,就交了这么个东西给我,还谈面子?我现在都怀疑他这个硕士是兼职的!总之这事交给你了。至于你的论文问题不大,我会帮你投出去的。别的你不用管了,等着论文发表就行。”

  说完,薛松压根不给乔喻说话的机会,再次直接挂了电话。

  然后坐回到座位上,当目光放到电脑上的论文时,越想越气,甚至突然有些不舍得这么好的苗子了。

  他就算未来还能带一百个博士生出来,可能都不如带一个乔喻这样的学生。

  不过想到他自己的事儿都扛不住……

  于是在心底叹了口气,正打算点开邮箱,直接投稿,突然眼睛又放到了手机上。

  坐在那里仔细思考了片刻后,薛松拿起了手机,找出了一个电话。

  通讯录这个号码代表着华夏数学界当代最顶尖最杰出的学术领袖之一。虽然伴随在他身上也有一些争议,但其在华夏数学界的重要性摆在那里。

  近乎完美达到了薛松帮乔喻选定导师的要求。

  他能有这个号码,还是因为受邀成为了小里巴巴数学竞赛的评卷人之一,这位大佬则在大赛组委会挂名。两人有幸见过一次,才留了号码。

  通讯录界面找到了田言真院士的名字,薛松又犹豫了很久,才毅然决然的点击了拨号键。

  好人就要做到底,如果能让乔喻现在就被重视,未来的变数能少很多。而且打个电话试试又不会少块肉,最多也就是不接而已。

  薛松心里想着,让他没想到的是,他这边提示音才响了三声,电话就接通了,比刚刚乔喻那小子接电话还快。

  “喂,我是田言真……”实锤了,大佬并没有存他的号码。会接他电话,大概因为这个号码属于很私密不对外公开那种。

  “田教授,您好,我是余江大学的薛松。”

  “哦,薛教授,你好,有事吗?”

  “是这样的,您还记得今年小里巴巴数学竞赛数论赛道那个乔喻吗?”

  “那个初中生?哈哈,当然记得,我几个学生都专门把采访他的视频发给我看了,很有意思的一个孩子。”

  听到对面传来了笑声,薛松感觉更有戏了。

  这说明大佬对乔喻有了印象。

  乔喻的采访视频,薛松也看过,当时只觉得这小家伙,是真有些得意忘形了,他还真没想到,田言真的学生也关注到了,还不止一个发给了导师。

  当然以这位大佬在学术界的地位,他口中的学生,大概率不是正在读的学生。许多已经是华夏各大知名高校的教授,或者研究所的研究员。

  平时跟老师沟通分享些趣闻还挺正常的。

  薛松又想起来,田言真还担任过麻省理工学院跟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恰好乔喻的访谈里这两所学校都提了,这大概也是乔喻的采访视频被学生分享过去的原因。

  这么想来乔喻的运气还真挺不错,属于无心插柳了。

  于是立刻趁热打铁道:“对,就是他,这孩子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不过他最近在没有任何人指导的情况下,几乎全靠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一篇论文,而且论文质量让我很受震撼。”

  “哦?高中阶段就已经介入科研了?独立完成了一篇论文?还是自行选题?”

  果然,大佬也是会好奇的,但提出的疑问也的确直指问题核心。

  薛松立刻开口说道:“说到选题其实还有个故事,就是不知道您那边忙不忙,这说起来会耽误些时间。”

  “你说来听听。”

  薛松立刻将自己在代数数论论坛上发的方程,然后被乔喻解出来的事情复述了一遍,讲的很简练,毕竟大佬愿意听,并不代表就愿意花费很长时间去听。

  说完后,薛松才补充道:“这个事当时论坛上很多教授也都知道,还有不少教授在打乔喻的主意。我就单纯想着他的解法可以当一篇论文完成,对了,那还是八月份的事情。

  今天中午他才把论文发给我。我也是刚刚才看完,感觉没什么能帮他修改的了,打算就这样在通讯作者栏属个名就直接帮他投。”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几乎已经是明示了。

  如果大佬还是不感兴趣,薛松也不会再多说什么了。

  不过想来论文真的发表之后,如果田言真记起来今天这通电话,大概还是会去瞅上一眼。

  那他这通电话就不算白打了。

  对面没让他失望,沉吟了一秒钟后,语气缓和的说道:“这样啊,那要是你跟那个小家伙都不介意的话,把论文发给我看一眼?不过我对数论方向的研究也很浅,想来也提不出什么太有用的意见。”

  “田教授,您太谦虚了。乔喻那孩子要知道您愿意指点他,指不准现在能高兴疯了。嗯,那我现在就转发给您?”

  “行,对了,你知道我的私人邮箱吗?”

  “只知道您公开的那个学校邮箱。”

  “哦,那个邮箱主要是研究中心的秘书在负责,这样等会我短信发给你吧。”

  “好的,麻烦您了田教授。”

  “薛教授客气。”

  ……

  挂了电话,果然没一会,薛松就收到了田言真发来的短信,给了他一个私人邮箱账号。

  薛松便直接把乔喻发来的邮件转发了过去。

  这也是薛松要求乔喻论文必须用邮件发送的原因了。通过正规邮箱发送的论文上面有明确的时间跟痕迹,能够最大程度保证论文作者的利益。

  当然最重要的是,以这位大佬的江湖地位,也不会觊觎乔喻的这篇论文就是了。

  将论文转发给田言真之后,薛松又在电脑上调出工具,把乔喻的论文转化为了PDF格式,但并没有投递。

  虽然两人都知道他把论文发过去的真实目的,但既然已经求人家指点了,再对面大佬回消息之前,论文最好还是先不发。

  一个基本的礼貌问题。

  主要是也不急于这一天两天的。

  马上就国庆了,幸运的是,除了对面的驻华单位外,国外那些期刊编辑社不过华夏的国庆节。

  ……

  华夏,星城,星铁一中。

  时间倒回大概十分钟前,乔喻听着电话里的忙音发了好一阵呆。

  帮师兄修改论文?还要给出审核意见?这个师兄的称呼怎么就强加在他头上了?

  好吧,虽然乔喻的确没当过老师,但根据常理,这难道不是导师的任务?

  而且那篇论文有修改的必要吗?明明应该直接重写吧?

  乔喻很想据理力争,但老薛那边直接把电话挂了,完全不给他发挥的机会。

  这就很不讲道理了。

  要知道他的理由可是很充分。

  众所周知,法理上未成年人是不能打童工的,那些游戏工作室这块都卡的很死。

  理论上说,审核论文也是一份工作,所以这难道不算是雇佣童工么?老薛是不是忘记他还没成年了?

  再说了,垃圾就应该被丢进垃圾桶,丢给他算怎么个事儿?

  他又不是开垃圾回收中心的?

  气抖冷!

  总之,这事儿槽点太多,让乔喻连打篮球都没了心情,随口跟队友打了声招呼,然后跑到教学楼的厕所里洗了把脸,就跑回了自己的自习室。

  之前论文已经被他删了,还好邮箱附件里的原稿没删,乔喻又给重新下载到了电脑上。

  这次他不再是朝圣,而是开始用批判的眼光去重新审视这篇师兄的论文。

  就这?还是所谓的师兄?之前还对这位秦师兄有些感恩的心,此刻瞬间没了。

  脑子里瞬间冒出一堆极为尖锐的问题。

  都读研究生了,这论文写的怎么连高中生都不如?一大把年纪都喂了狗吧?这大学到底都学了些啥?研究生考试是怎么过的国家线?复试又是怎么过的?老薛是不是饿了?什么学生都收?

  完了,这下是更看不进去了,连摘要跟引言都写成了一坨,这哪里是让他修改?是让他帮着重写吧!

  真的,就看了这么一小会儿,乔喻感觉肚子都看饿了。

  只能说审核这种论文,太需要能量了。

  算了,先吃饭去!

  拿起饭卡朝着食堂冲锋的时候,乔喻脑子里已经打定了主意。

  改是不可能认真改的,否则那跟重写一遍有什么区别,他最多把个人感觉有问题的地方全部提出来,然后随便给点评审意见,就原路给丢回去。

  开什么玩笑?他还是个孩子!

  是的,只要没到十八岁,就算全世界都不把他当一个孩子了,乔喻觉得他也有必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看待!有句话说的好:出门在外,身份可都是自己给的!

  感谢雪路枫情的打赏鼓励!

第90章 大佬的注意力

  90.

  京城,燕北大学校园内的京城国际数学中心,收到薛松转发的邮件后,田言真看了眼时间。

  已经是下午五点二十了。

  不过也还早。离吃饭还有一个小时,正好今天没什么事,田言真便顺手把乔喻的论文下载到电脑上,然后打印了出来。

  田言真其实一直都对薛松有印象。毕竟他曾经也是普林斯顿的教授,回到华夏之后在燕北大学担任过副校长,当时主要负责的就是外事方面的工作。

  所以一直跟普林斯顿的许多数学教授都保持着联系。其中也包括薛松的导师朱尔巴尔加瓦。

  薛松回国的时候,朱尔巴尔加瓦还跟田言真聊起过他这个学生。

  薛松导师对他的评价并不算特别高,但也不低。大概也就是中规中矩的样子,这才是当时他会给薛松留下一个私人号码的原因,刚刚也愿意听薛松说那么多的原因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两人之间还有点小渊源。而且鉴于朱尔巴尔加瓦在世界数学界的地位,哪怕只是个普通的评价,也足以说明薛松起码是个人才。

  不过田言真还真没想到薛松打给他的第一个电话会是为了那个乔喻。

  也正如薛松判断的那样,乔喻还真不算已经被正式纳入了这些顶级大佬的视线。

  竞赛厉害,的确代表了有数学方面的天赋。但能不能坚持下来,能不能在学术方向上有发展,还真不好说。

  大佬们这辈子见识过的年轻天才太多了,比如每年的IMO都能筛选出一批来。

  但真正在数学上有所建树的,微乎其微。像彼得舒尔茨那样惊才绝艳的数学天才,西方这么多年也就出了那么一个。而且即便是年纪轻轻就已经拿到了几乎所有的数学奖项,但彼得舒尔茨也还没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证明自己。

  这个时代的数学已经被无数智力超绝的前辈们,从原本的小湖泊拓展成了一片汪洋。随便一个细分领域,可能就需要一个天才终其一生去研究,能否往前推进一点,都得看运气。

  这一点其实从如今全球论文泛滥的情况就能看出来。

  论文是一年比一年发表的多了,但要说数学对比上个世纪有什么重大的进步?还真不好说。

  克雷研究所为了致敬当年希尔伯特在巴黎世界数学家大会提出的那二十三个问题,在千禧年也提出了七个数学难题。现在二十四年过去了,除了庞家莱猜想被佩雷尔曼在2003年解决了之外,其他问题都还悬而未决。

  哪怕是七个问题中的四色猜想,早在上个世纪已经被人用计算机辅助证明,但现在数学界依然没有拿出一套完整的逻辑推理形成的结论。

  这当然不是因为现代人智商在退化,事实上,人类整个群体随着科技发展,物资的极大丰富,平均智商也是在不断提升。

  长时间出不了能够震惊世界的大成果无非是现在数学科研想出成绩越来越难了。各种新兴交叉学科的出现,又大幅度分散了科研人员的精力。

首节上一节65/1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