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刚回到国内就打算登门再次谢谢李俞。
“谢就不用说了,帮我看看这个剧本吧。”李俞把他新写的剧本递了过去。
国师对李俞的高产量很是佩服。
李俞在洛圣都拍《芭比》,他在米国南部的几个州拍《绿皮书》,他和李俞在米国并没有见面。
不过他对李俞的情况是了解的。
李俞才回国半个月左右吧,又整了一个剧本出来?
惊讶之余,他接过剧本点了点头:“我先看看……贼?”
没错,这个剧本的名字只有一个字,就叫贼。
剧情的简介国师只是看了一眼,就知道李俞这个剧本取材自唐代的黄巢。
因为国师对黄巢这个人物有一定的了解,十多年前他拍的那部《满城尽带黄金甲》,电影的名字就是取自黄巢的一句诗。
那部电影是根据一部叫《雷雨》的小说改编来的,讲的是五代十国一个皇帝的故事。
虽然和黄巢没有直接关系,但国师整的满城菊花和亮瞎眼的满城金甲就是参考了黄巢的《不第后赋菊》。
看完故事的简介,国师都愣了一下,难道李俞也要学他整满城尽带黄金甲?
问题来了,为什么剧本的名字叫《贼》呢?
如果说黄巢是贼的话,确实也说得通,一个落榜书生,还是盐贩子起事造反了,可不贼吗?
国师还发现,李俞估计是为了避免争议,干脆把故事背景架空了,虚构了一个夏国,把黄巢的名字改为黄潮。
国师直呼内行,他经常这么玩。
《黄金甲》是架空,《影》也是架空,《影》的原型是一个叫《三国:荆州》的剧本,国师在这个剧本的基础上进行改编。
还有上一世的《满江红》也是架空,只是整得特别拧巴。
简而言之,国师拍历史大片很喜欢搞架空那一套。
往下看剧本,国师发现黄潮的故事线和历史上的黄巢基本一样。
多次落榜,对大夏朝廷很失望,多年后起找准机会兵造反,打进夏国都城长安,把皇室贵胄、三品以上的达官贵人、士家门阀全杀了一遍。
看这一段时,国师觉得这剧情很爽很解气。
那些门阀垄断上升通道,居然出现过一个家族在夏国出过十七个宰相的奇观。
那些人该杀,黄潮杀得好。
这个时候,剧情的走向和历史上不一样了。
在夏国朝廷那边,李俞安排了一个平叛大元帅陈阔川。
有了架空这个先入为主的概念,国师没觉得出现一个架空人物有什么不妥。
这很合理,如果不进行改编,李俞干嘛架空呢?
可是,国师越看越觉得李俞虚构的出陈阔川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总觉得他在哪里听过这个人的故事。
还有更重磅的东西,刚开始看这个剧本时,国师以为李俞说的贼是指黄巢。
看到陈阔川登场后,他细思极恐,因为到底谁才是贼,他已经分不清了。
第652章 爱而不得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在《贼》里的夏国平叛大元帅陈阔川,如果让一般的编剧来写,肯定是一个正面人物。
在剧本的前面,李俞把黄潮干的好事和坏事都写出来了。
好事,把门阀屠杀干净,让门阀体会了乱世百姓的滋味的。
坏事,他杀了更多的无辜百姓。
黄潮是符合贼这个定义的。
按理说,这个时候应该出现一个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英雄人物。
这个英雄人物理所应当是陈阔川,因为他是平叛大元帅。
可是剧本里的故事不是这样的。
夏国朝廷和陈阔川把黄潮和起义军称为无恶不作、烧杀抢掠的贼,恨不得把最邪恶的词汇都往他们的身上贴。
当陈阔川手下的大将指挥士兵包围了一座起义军的城池时。
他们向城内的起义军承诺,只要开城投降就能免死。
已经断粮的起义军信了他们的话,天真的以为开了城门就能活命。
结果放下武器开城门后,等来的是乱箭的射杀。
数千人的降军被杀光。
陈阔川和麾下大将们的说法是兵不厌诈,起义军都是贼,贼就得全部杀光。
让他们活命,还得拨一部分军粮养活他们。
杀光他们,不仅省下了军粮,还多了几千颗脑袋换赏钱。
国师眉头一皱,他觉得又讽刺又真实。
明明是夏国的正义之师,干的居然是言而无信的事。
要么不允许人家投降,把人家全部干掉。
既然允许人家投降,还承诺了人家投降的条件,等人家开城门后又出尔反尔,这是什么虫豸行为?
不过类似的情节在《投名状》等电影里出现过,效果还是不错的。
当国师以为这已经很黑暗时,没想到真正的黑暗还在后面。
杀降对于夏国‘正义之师’来说只是小儿科,杀良冒功,借老乡人头领军功成为普遍现象。
攻破坚固的东都洛阳城时,陈阔川认为城中的老百姓居然帮助黄潮的贼军守城,于是下令屠城。
沿街死尸不计其数,未成年的孩童被当游戏杀害,破城三日不封刀。
三日内夜晚火光不息,城内连一颗完整的树都找不到了,十万以上的无辜百姓死在屠刀下,护城河的水都成了赤红色。
“李导,你确定这是正义之师吗?我怎么觉得他们比起义军更残暴。”国师都震惊了。
“我可不是瞎编的,虽然这是一个架空故事,但里面的故事都是真实存在的,只是糅合了古代多个朝代的故事罢了。”李俞认真的道。
历史上曾国藩的军队打进金陵城里,屠城的过程比李俞写的剧本更残忍。
为了让电影顺利上映,李俞已经‘美化’过了。
一整个剧本看下来,国师终于明白为什么剧名叫《贼》了。
因为电影里出现的所有人物,除了无辜百姓外,全部都是贼。
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失败的贼死了,胜利的贼把自己包装成千古完人,栋梁之材。
剧本的结局真的让人细思极恐,看完鸡皮疙瘩都会冒出来。
“李导,冒昧的问一句,你这个剧本是给我写的吗?我就喜欢这种架空历史的类型。”国师的眼睛都冒光了。
他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就想拍成这个剧本的样子,他想通过电影告诉大家帝王家的无情,结果剧本拖了后腿,人们印象最深的除了亮瞎眼的黄金铠甲就是满城的白面馒头。
如果这个剧本让他拍的话,他可以接受不改剧本的要求,和拍《满江红》的时候一样,只做好导演的本职工作。
“想啥呢?这个剧本我要自己拍,你的《封神2》筹划了那么久,再不拍投资人观众都得催你。”李俞用一句话把国师从幻想拉回现实。
李俞又不是职业编剧,给别人写剧本是他的副业。
哪能每一个剧本写出来都给别人拍呢?
别忘了,他的主业是导演,他也是要拍电影的。
国师被李俞拒绝后有点失望。
一个这么好的剧本,居然与他无关。
最过分的是,李俞还让他看了这个剧本。
不看还好,眼不见心不烦。
看了却无法把剧本拍出来,弄得他心里痒痒。
“李导,你不把这个剧本给我拍,为什么要让我看呢?看到一件很喜欢的东西却无法得到是非常痛苦的。”国师吐槽说。
“我都没痛苦,你怎么能说痛苦呢?你们的最新电影票房都把我吊打了。我已经很久没认真拍过一部冲票房的商业电影了。”李俞说。
《头号玩家》不一样,拍这部电影,从一开始李俞就不是奔著高票房去的。
他只是想用这部电影打开国内的科幻市场。
结果这部电影让藤导的神作《魔都堡垒》提前亮相了,差点把华国科幻之门关上,还好有孔达善的《宇宙探索编辑部》扳回一城,让《魔都堡垒》成为彻头彻尾的笑话。
“这么说,你这一回又是奔著破纪录去的?”国师好奇问。
“你太看得起我了,如果票房第一是三十多亿,我还能想一下,五十多亿,很难很难的好吧。”李俞摇了摇头说。
以目前的华国电影市场规模,没有遇到天时地利人和三合一的气运想冲到五十亿几乎不可能。
还是那句话,不是每个人都是气运之子。
“听说陈导现在拍的那部电影剧本是你写的?”国师又刺探情报。
“是我写的,他不是公开说过吗?”李俞回答。
“剧本的质量到底怎么样?跟《贼》比起来如何?”
虽然陈楷鸽吹得天花乱坠,但国师还是想听一听李俞怎么说。
李俞想了想,如实回道:“我的《贼》可能得继续修改,这只是初稿而已,不是最终的版本,所以就不要跟我的《贼》比了。
就拿《满江红》比吧,比较直观,我觉得如果拍好了,是可以略胜《满江红》的。
《满江红》说到底,架空后故事的结局和历史上已经不一样了,秦桧被杀了,有点理想爽片的味道。陈导那个剧本在深度和内涵这块会更强。”
国师心里咯噔一下,觉得再这么下去,一路此消彼长,说不定陈楷鸽真的能追上来把他干翻。
看来他也得努力整一两部好的片子了。
第653章 东宫
除了感叹自己必须得整几部好片子外,国师还注意到了李俞那装逼到极致的凡尔赛发言。
《贼》在李俞这里居然只是初始版本。
真的太凡了,颇有一种298都这样了,998不得起飞的味道。
把国师送走后,李俞继续打磨《贼》的剧本。
这部电影他必须要好好拍,就算不能夺回国内票房第一的宝座,成绩也不能太差。
不然他这个曾经创造过多次历史记录的导演会成为过去式。
在李俞继续打磨新剧本的日子里,他又接到一份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