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小乡村,养车成村中首富 第326节

  “今天现场后面的一些善后工作,也有老王一部分人情。”董明珠越看于大为越是感触良多。

  当初她本以为于大为这副魁梧雄壮的样子,脑子肯定不灵光,谁曾想在芦河那种穷乡僻壤,硬生生让他挣了个不错的家产。

  当然这份小小的家业,还入不了她董明珠的法眼,跟万强如今的势力更是没办法比,但在她认识的年轻一辈里,不靠老子打下的江山,而白手起家的,也就只有于大为一个人。

  没错,在董明珠看来,于大为已经算是白手起家了,未来就要看他能把家底攒的多厚,做的多大。

  随后几个人又闲聊了几句,于大为因为要带大爷大娘去酒店休息,也就没多停留。

  之后的两天,于大为发现于大富跟王桂芝的感情升温的很快,临走时还不忘感谢一下于大为,十万块钱也会尽快还上。

  于大为倒是无所谓,上辈子他还欠了不少人情债,如今权当还了。

  回去以后,在一个晚上,于大为坐在厂区小砖房的炕头,给一个人打去了电话。

第501章 我又开始养车了

  “喂,我是你大哥。”于大为靠在炕头,双脚插进热乎的褥子里,享受着火炕带来的暖意。

  “大,大哥?”电话那头还有些惊讶,除了这个惊讶的声音之外,还有一个人起床的声音。

  “嗯。”于大为点点头,从身后窗台端起茶缸子喝了口茶水,语气平淡的再次开口:“你后天不是要结婚嘛,我白天给你打了十万块钱到存折里,这钱好好去弄个会场,弄几个好菜,自己再买套像样的西服,还有别忘了给弟妹买三金啥的。”

  “进了老于家的门儿就是老于家的人儿,别亏了人家。”于大为说完,嗓子有点干,又喝了口水。

  电话那头沉默良久,这才传出十分复杂的声音:“哥,你,你咋知道我后天结婚呢?”

  “秘密。行了,不聊了,挂了。”于大为说完便直接把手机挂断了。

  电话那头是自己的亲弟弟,于大盛。

  这小子毕业后就有女朋友了,而且还是一个国营单位的小厂长。

  或许是因为感觉自己一无所有,在女孩面前直不起来腰,便偷偷用自己攒的钱,跟借的钱,和于大富合伙弄了个鱼塘。

  结局嘛比较惨淡,于大富那边就不说了,于大盛这边还好,鱼塘属于他这一部分欠的钱,是自己那位厂长弟妹掏空了家底儿还上的。

  原打算二人年底,把父母爹妈全叫来,幸福的弄一场婚礼,如今也只能请几个朋友简单的弄一场。

  关于上辈子老弟的情况,于大为能记着的也只有对方结婚的日子,对亲弟弟于大盛来说,那是一场很没有尊严的婚礼。

  是一个失败者的婚礼。

  于大为帮助了堂弟于大富,哪有不帮自家亲弟弟的道理。

  “没有叫父母,不只是怕被爸妈骂吧,或许也因为此时此刻,他已经姓汪也有关系,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于大为瞎琢磨了一下,他也不是很清楚于大盛到底是怎么想的。

  总之,于大为做了身为一奶同胞应该做的就够了。

  在弟弟真的身处于绝望低谷的时候,在不影响自己生活的前提下,量力的帮他一把。

  这个事情之后的没几天,于老蔫就收到了于大盛的来信,信上说的便是结婚这件事情,也说了不叫父母过来的苦衷,最后是让老姑,老姑父坐了父母的位置。

  于大为那天看到父亲读完信以后,好像又苍老了许多,或许是在为当年想办法给孩子脱离农村户口后悔,又或许后悔让于大盛离开家去那么远的地方。

  可农村就是这样,想要让孩子有出息,投奔亲戚是唯一的选择,当然如果自己的孩子天生天赋异禀,学习能力特别差,靠考学考出去也不是不行。

  但这样天赋异禀的孩子,又能有多少呢?

  时间在冬天的一场场飞雪中划过,转眼来到第二年开春。

  小白又一次离开了老家,去往亚克城收着他那五百亩地,顺便看看于大民是如何种西瓜的。

  韩静凡跟何慧慧在镇子上开的补习班,又加上了个小饭桌的功能,每天更忙了,而且位置也扩建了。

  从原来的一层楼,最后租下了整个主干道的一栋三层楼,一层小方桌,二层补习班,三层兴趣班。

  让于大为意外的是,韩静凡这次投资竟然没让于大为花钱,他事后问过自家媳妇儿,结果媳妇儿朝他笑眯眯的说了一句,“她有钱。”

  于大为也没多想,只当是何慧慧的补习班这两年赚了不少钱。

  这俩人今年又招了好几个女孩子,当补课班和兴趣班的老师,还有小方桌专门做饭的女厨师。

  于大为估摸着,这两年赚的钱可能都投进去了。

  最近因为韩静凡的一些个写作朋友要来东北采风,何慧慧便主动请缨,拉着她们去小白那里旅游去了。

  于大为看到来的女孩子里面,有几个长的很标致的,已经偷偷跟韩静凡打了招呼,让她去小白那边以后努努力。

  大家如今都是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小白就算为了他爹妈也该上点心了。

  之后的日子依旧在按部就班,于大为的车队再次扩张,跟八局的合作从黑省到冀州以北,目前有三个合作单位在进行合作。

  接下来八局这边的政策偏柔和,也没有互相竞争的机制,反而是想要把很多工程机械转卖给他们这几个合作商。

  三个合作商之一的其中一个,在跟于大为以及另外一个人吃饭的时候开玩笑的说,“八局这个做法就是把你养肥了,然后开始帮他们消化不要的垃圾。”

  但就算是在八局眼里的垃圾,也是别人眼里的宝贝。

  要不是地域划分出来了,其他两个人估计都得做到互相挣钱的地步。

  只有于大为不怎么需要这些旧的机械设备。

  因为他现在有专门的二手设备贩卖源头,不仅仅是国内的几家工程机械厂家售后跟于大为都认识。

  甚至一些国外的品牌代理商,也找过于大为,让于大为去消化在他们那边卖不出价格的工程机械。

  不论是勾机,推土机,铲车,压路机,还是各种其他类型的特种机械,于大为都收。

  收完了以后拿到凡凡修理厂这边开始维修、翻新、贩卖,收入十分可观。

  相对的,于大为下面维修的工人也越来越多,各种司机也在不停的招聘,人员成本肉眼可见的增加!

  还好,一切都是正向的,这个时代确实是只要能吃苦,就能从地上捡钱的时代。

  按照于大为的估算,2000年,他手里所有的资产,包括各种车,厂子,股份等等应该能摸到千万左右。

  于大为就是打算在2000年左右,将油城G301国道旁边那块地皮给买下来。

  按照他的估计,这会儿开发区各地方地皮都炒的比较狠,二舅跟自己说过,他最近买了两次地皮,吃了两次暗亏。

  但2000左右油城的政策会偏移到老城区开发上,那时候就是自己出手在开发区买地皮的机会。

  如果能压到一平米300块的话,33亩地就是六百多万。

  现在开发区一平米450,很快就会到500左右的价格,于大为可不想这个时候当冤大头,尤其还是工业用地,价格可能还会更高一些也说不定。

  就在于大为还在疯狂积累原始资本,为以后跳跃阶级努力的时候,快到夏天的一个电话,打乱了于大为的节奏。

  “老板!有你电话!”老纪从于大为的小砖瓦房里走出来,急急忙忙的朝配件部门前的于大为大喊。

  “来啦来啦!”于大为一口吃掉家里拿过来的第一茬灯笼柿子,小步朝小砖房的地方跑,临走时还不忘朝边算账边吃柿子的大凤嘱咐,“你给我留几个,别全吃了哦!”

  “知道啦!”大凤十分无语的朝自家大哥翻了个白眼。

  这柿子明明是老爸给她摘的,让她补充维生素的,结果反倒是被大哥吃去了大半。

  不过大凤也不是很得意园子里的灯笼柿子就是了,吃就吃吧。

  这几年她一直跟着大哥管理厂子,手里攒了十几个,还差两万三凑够二十个,她就准备先还大哥一半,剩下的那一半,大凤还是很有信心在五年之内还上的。

  如今她负责的配件越卖越好,而且已经签了东三省总代,很快他们代理的几个汽车品牌,以及工程机械品牌配件,就会入驻到东三省各个地方。

  当然这些事情,主要还是交给梁老板负责,他现在拿了黑省的经销权,顺便帮着大哥找辽省跟吉省的合伙人。

  而关于省代下面的市级代理的问题,那就是几个省代自己负责。

  于凤负责是保证大家按照每个季度的计划,完成对应的销量,主抓的也是东三省的这三个省代,包括协助他们做一些优惠活动,以及一些配件的质量分析,产品分析等等。

  这也是于大为这几年帮助于凤找到的身份定位,毕竟是个女孩子,做一些抛头露面的事情不太好,把产品的东西弄明白,也让别人都明白,像个产品讲师一样就很好。

  “喂,您哪位?”

  于大为小跑到房子里以后,从旁边拉过来一张凳子,随后一屁股坐在了上面,这才拿起红色的电话听筒询问起来。

  “于哥是我,张怀瑾。”电话那边传出了富有磁性的男人声音。

  “怀瑾?!哇小子有多长时间不联系我了,最近忙啥呢。”于大为有些意外这个家伙会给自己打电话。

  自从前几年拜托对方转运一下自己的配件以后,好像就逢年过节的时候,他会偶尔给于大为这边打个电话。

  刚开始的时候,这小子的电话还是挺勤的,知道于凤就在自己厂子里上班,也不给她打电话,就给自己打,顺便询问一下于凤最近的情况啥的。

  于大为刚要确定这是一个痴情种,结果后来电话越来越少,最后甚至就没再打电话了。

  今天这个电话打过来,属实让于大为感觉有点猝不及防。

  “嘿嘿,哥,其实我又开始养车了。”

第502章 张怀瑾的变化

  “养车哦,也行,把车养好其实吃穿肯定是不愁的。”于大为想了想,又笑着说,“有啥养车,修车不太懂的,随时找我。”

  “哥,这次真是有个挺重要的事情找你,我虽然在京都这边也有认识的同行,但都不算特别熟络,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哥你最靠谱。”电话那头讲述了一下京都的情况,语气带有几分犹豫。

  于大为从电话里听出张怀瑾这小子要说的事情不小,他下意识坐正,表情也带着几分严肃开口:“说说啥事儿。”

  “是这样的,我两周以前在一个项目经理那边听到甘省那边有大动作,要植树,要弄防风林,这个事情你要你做了官家那边会给你补贴,而且还能签长期协议。”

  于大为听张怀瑾这么说,脑海里隐约记起曾经甘省那边在90年代就开始治理沙尘,而防沙从那开始,基本成了每一个甘省人民刻在基因里的行为。

  每一代治沙人都在荒漠里不辞辛苦的去植树造林。

  印象里,好像在二零几几年的时候来着,甘省那边一代代治沙人付出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有一颗一颗绿色的植物生根在甘肃沙漠边缘地带,以及不断朝内部延伸。

  再加上那些年极端恶劣天气的不断影响,最终形成了一片全新的绿洲。

  当然从土质上来说,跟黑土地什么都能种还有些差距,但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大部分植被基本都能在那边全新的绿洲生存。

  可以说,华夏大地真不是很早以前就物产丰富,而是每一华夏儿女刻在骨子里的种田基因,改变了这片华夏大地。

  “官方补贴的价格是多少?种植的作物需要我们自己买,还是直接从官家那边申请?”于大为比较关心这两点问题。

  “作物都是官家提供,咱们申请就行,补贴的话,目前来说比较可观……”张怀瑾随后详细的讲解了一下甘省那边对于防沙造林的政策。

  于大为这才知道,张怀瑾要做的这个防沙项目是在官方的雇佣下,先开辟出一条在荒漠的道路,而想要形成道路,就必须要在道路两侧形成防沙带。

  这个项目的主要工作就是做防沙带的植树造林。

  其中需要用到的挖掘机以小履带轮挖为主,也就是微型挖掘机,这种挖掘机于大为这里没有,张怀瑾那里也只有三辆。

  但整个项目要进行为期十年的扩展建设,需要的勾机足足三十辆,跟以往的修路项目不同的是,这个项目只要满足工程设备数量足够,就可以竞标第一阶段的防沙带工程。

  而张怀瑾盯上的就这个,他想从养车的事情跳到防沙带的后期工程项目上去,一方面是因为利益,另一方面他解释,自己去过祁连山南北荒漠考察过,地方条件确实恶劣。

  于大为感觉这小子说话的态度很真诚,心中也不禁琢磨起来这件事情的可行性。

  “于哥,这个项目现在京都这边大佬盯上的人很多,而且这种活儿大的建筑公司看不上,所以便宜了我们这一些散户,如果努努力挺过第一阶段,后面第二阶段会很轻松。”张怀瑾说。

  “所以你是想让我跟你和你做防风林的第一个阶段项目吗?”于大为反问,右手的食指下意识的在桌子上有节奏的敲打,“不过怀瑾啊,我手里面小勾机一个没有,就算是咱们俩合作也达不到弄三十台的程度。”

  “那这就不好办了,我听说京都有个哥们已经去谈项目的路上。”电话那头张怀瑾叹了口气,“错失了一百万啊。”

  “多少?!”于大为立马支棱了起来。

  “一百万,这还是项目一年第一段的雇佣价格,第二段招标的数额更大,不过要投入进去的也不少。”张怀瑾又说。

首节上一节326/36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