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师 第462节

  清池县政府对此是高度重视,立刻召开常委会议。在会上县高官提出,清池应该张然的东风,打造影视文化产业,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在会上县领导一致决定成为专门的工作小组,协助电影拍摄,并很快把这件事上报给了雒阳市政府。

  雒阳市政府在接到清池县的上报后也是高度重视,紧急召开了常委会,在会上通过了一项决议,成立专门的“《太阳,你好!》在雒拍摄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市委宣传部长担任组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市高官指出,要尽可能提供一切支持,要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的职能,保证电影的拍摄,要当成政治任务来抓。

  会议结束后,市委指派市委宣传部长赶赴临安,向世纪巅峰表达了雒阳的热忱。同时市委办公室下发文件,要求清池县要迅速成立“协拍办”,成员由财政局长、公安局长、气象局长等职能部门首长充任。

  清池县在接到市委的通知后发现市里面竟然比自己还重视,立刻将服务好张然当成县里的头等大事来抓,迅速成了“电影《太阳,你好!》清池拍摄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协调、宣传、安全保卫、后勤四个工作组,从全县各职能部门抽调专人充任,还专门申请了一笔50万的专项经费。

  在市县政府的鼎力协助之下,霍廷霄和美术组可以说是要人有人,要钱有钱,场景的改造和搭建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霍廷霄一直对政府方面强调电影在清池取景的事一定要保密,不能泄露任何消息,政府方面也非常注意保密的问题。

  但就在置景工作全力推进之时,张然将在清池取景的消息还是被人捅到了网上;而且还把清池县政府发的红头文件传到了网上。

  张然新片的动态一直非常受关注,无论媒体还是观众都很想了解有关电影的资讯和动态。但张然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一直没有消息传出来。现在电影即将开机的消息被捅出来,立刻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众多记者疯狂往清池县赶。

  与此同时,网友们对张然的新片也是议论纷纷,《太阳,你好!》这个名字引发了很多猜测。

  “世纪巅峰已经说了,张然新片是3D电影,电影的名字又叫《太阳,你好!》,肯定是跟太阳有关的科幻片。我记得刘慈欣的小说《中国太阳》在世纪巅峰手里,张然拍的可能是这篇小说。”

  “我也喜欢刘慈欣的《中国太阳》,当初读的时候备受鼓舞。我一直觉得刘慈欣的小说特别适合张然,刘慈欣小说中的人物都有点理想主义,而张然也有点理想主义,只有他才让才能拍出小说中人物的气质!”

  “可张然他们是在农村去拍的耶,《中国太阳》农村戏很少吧,我感觉是不是要拍《乡村教师》啊!”

  在张然新片将在清池拍摄的消息曝光后,清池当地不少网友赶到老树坡村,拍了不少片场的照片发到网上。这引起了不少当地网友的担心,纷纷劝阻他们不要再曝光了:“为了清池,就不要在这里发照片,要是张然生气不来,那就可惜了!”

  “对啊,《金陵十三钗》的几个演员就因为暴露了电影的信息被开除了,你们现在把片场的照片发出来,万一张然不来了呢!”

  “赶紧删了吧,不要把好事变成坏事了!”

  与此同时,闻风而动的影迷纷纷从北平、魔都等地赶了过来,清池街头出现了很多操着标准普通话的外地人,出租车、三轮车生意比以往好了很多。很多外地的乘客跳上车后说的都是相同的话:“去张然拍戏的地方!”

  以往市政府和县政府的宣传部是门庭冷落的地方,很少有人往这边跑。但在张然将在清池拍摄电影的消息曝光后,市里、县里的大小领导纷纷万宣传部跑,希望张然来了之后,宣传部能够安排时间让他们进入电影的拍摄现场,以期能和张然说上话。

  杨英是清池县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是张然的铁杆粉丝。在知道张然要到清池来拍电影的消息后,她简直激动坏了,没想到自己有机会见到偶像。在知道县里成立了协拍办之后,她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己要到协拍办去。于是,她就找到了县委组织部,要求加入协拍办。结果,她被县委组织部领导骂了一顿:“你以为协拍办是想进就能进的吗?”

  杨英理直气壮地道:“武部长,你知道张然生日是哪天?是什么血型?喜欢什么类型的人,讨厌什么类型的人?喜欢什么事,讨厌什么事吗?这些你们都知道吗?如果你们连张然的基本爱好都不知道,又怎么能把接待工作做好呢?可这些我都非常清楚!”

  组织部部长愣住了,接待贵宾的时候肯定是越了解对方,越容易把事情做好,否则你可能把人家都得罪了都不知道为什么。他盯着杨芳道:“你真的知道?”

  杨英拿出手机,点给领导看:“我是张然吧13级会员!我是张然的老粉,粉了他十年了,他的各种信息和爱好我了如指掌!”

  领导见杨英这么说,知道她所言不假,就道:“我一会儿给你们局长打个招呼,最近这段时间你到协拍办来工作!不过你是政府工作人员,要注意自己的形象!”

  杨英听到自己真的加入协拍办了,简直乐开了花:“我一定会把工作做好的!”

  由于张然将在清池拍戏的消息走漏,而且是县政府的工作人员泄露的。尽管当事人已经受到了处罚,但清池县政府还是有些忐忑不安,担心张然一怒之下不到清池拍了。好在五天之后,张然的一条微博让大家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张然在微博里写道:“最近几天关于我的新片的消息很多,大家都很关心这部电影的进展。其实电影已经在临安拍了将近一个月了,接下来我们剧组将会赶赴清池,拍摄一部分外景戏!”

  为了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县政府专门下文,要求做好剧组拍摄期间的保密工作,政府工作人员不得在现场拍照、摄像,也不允许将任何拍摄的信息透露给媒体。

  两天之后,张然带着《年月日》剧组的几位主创飞抵雒阳,剧组大部队没有开过来,要等雒阳这边的准备工作差不多了才会过来。早已接到消息的雒阳市长以及部分领导第一时间赶到机场,迎接张然和剧组的到来,显得非常热情。

  王珞丹看着被政府官网簇拥着的张然,看着政府官员热烈的脸,心里颇为感慨,张老师虽然还是那个张老师,都没怎么变,但他现在真的是大人物了!

  赵飞和剧组主创没有在雒阳多作停留,直接奔清池县去了。实拍和在虚拟摄影棚拍摄差别很大,很多在虚拟摄影棚中使用的器材,在实拍中没法使用。比如3D摄影机是两台摄影机组装起来,而且还有支架和其他一些器材,因此比较笨重,用肩膀扛会比较困。在虚拟摄影棚拍摄用的是类似工业机器手臂的蜘蛛系统,但实拍环节中就没法使用,只能用无人机来操作。由于用的设备不同,因此需要对设备进行一些调试。

  张然和张婧初没有急着前往清池,市政府这么热情,而且为协助电影拍摄花了这么多心思,怎么着也得给别人面子。他们被安排在了雒阳最好的酒店,稍事休息后,在酒店会议中心跟雒阳市高官、以及市里的主要领导进行了简单的会谈。

  市高官对张然和《太阳,你好!》剧组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向张然介绍了这两年雒阳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旅游业发展的形势。他指出,雒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世纪巅峰是享誉国际的影视文化公司,双方是有广泛的合作基础,希望与世纪巅峰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随着世纪巅峰急速成长,以及十年内兴建8到10家主题公园计划的推出,张然几乎每到一个城市,只要当地的政府知道张然来了,基本上都会邀请跟他见面,希望世纪巅峰能够到当地投资,甚至希望世纪巅峰的主题公园能落户。

  这样的会谈多了,张然应付起来就经验十足,他首先对雒阳市政府对自己电影的支持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世纪巅峰在文旅投资研发及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情况,紧接着他表示,雒阳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世纪巅峰也希望进入雒阳,公司将加大项目落户雒阳的前期准备工作,积极做好规划和评估,争取早日落户。

  当天下午,张然和张婧初在市高官和市长的陪同下,对雒阳旅游文化产业进行考察。副市长在现场结合展板材料作汇报,详细介绍了规划情况、片区重点景区及区位交通等情况。

  听取汇报之后,张然感觉雒阳不愧是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文化资源太丰富了,确实是个值得投资的地方。当然投资这种事,不可能一拍脑门就投了,肯定会有专门的团队进行调研和评估。

  张然和张婧初在雒阳呆了两天,对当地的一些旅游文化项目进行了考察,同时与协拍办进行了沟通。两天之后,他们在市委宣传部长亲自陪同下,还有两辆警车开道,浩浩荡荡前往清池县。

第974章 开拍

  抵达清池,在酒店安顿下来之后,张然与县里的领导见了个面,然后在县长的陪同下,直奔老树坡村。老树坡村在半山腰上,没有公路,车辆开不上去,只能停在山下。为了方便剧组车辆的停放,县政府在山下专门开辟一块临时停车场。

  在停车场的入口,张然看到了几个被拦在外面的记者。县协拍办的负责人告诉张然,县政府专门请了几十个村民当保安,同时还配备了警察以及武警保驾,不让外人进行,确定电影的拍摄信息不外泄。负责人还告诉张然,县政府还给剧组提供了一批穿着“保洁”字样服装的女性工作人员,为剧组搬运各种物品和提供清洁打杂服务。

  张然和县领导顺着山路走了十多分钟,来到了老树坡村。

  几个月前张然到老树坡村的时候,这里的房子门窗都是用石头堵上的,而且有很多房子的墙壁和屋顶都破了。现在堵塞门窗的石块已经撤走,墙壁和房顶的洞都已经补上了。很多房子都是翻新过,不过在翻新之后美术部分又进行了做旧,根本看不出翻新的痕迹。

  《年月日》正式开拍这天,剧组的大巴,以及灯光、服装、道具等大型箱式货车排成长队,由警车开道,浩浩荡荡开往老树坡村。

  张然他们抵达山脚的停车场的时候,外面围着里三层外三层的群众,附近的村民骑着摩托车、自行车,甚至开着拖拉机赶了过来,都想看看电影是怎么拍的。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等着报道的记者,以及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影迷。不过执勤的警察和保安非常负责,将这些人统统拦在了外面,根本不让他们进。

  剧组的车辆停好之后,工作人员迅速在老树坡村外面搭建了一个蓝色帐篷作为剧组的大本营,然后将各种设备从山下往大本营搬,紧接着开始调试设备;剧组其他部门也都忙碌起来,为电影正式拍摄做准备。

  今天要拍的戏是电影的第一场戏,也就是祭天的戏。这场戏会从空中、地面,不同的角度进行拍摄,需要动用无人机。到达片场之后,三位无人机操作员对无人机仔细检查之后,打开遥控器,让无人机慢慢升空,开始对飞机的进行各种测试。

  无人机发出的轰鸣声引起了围观群众的注意,大家都看到了空中“怪玩意”,热烈的议论起来:“哎呀,那是什么?是不是飞碟啊?”

  “瞎说,飞碟那是外星人的玩意儿,剧组怎么可能有飞碟嘛!”

  “对啊,应该是模型飞碟,是用来拍电影的道具!”

  现场记者也不认识无人机,他们跟围观群众的看法差不多,认为是电影中的道具,心想张然的新片果然是科幻片,于是很多记者在心中把新闻的标题都拟定好了,叫“张然新片清池开拍,片场惊现神秘飞行器”。

  群众演员很快换好衣服,在周小西的带领下,来到了村头的祭坛。这次周小西对群众的选择下足了功夫,把附近十几个村的村民都筛选了一遍,一个村子只选了十几个,老老少少都有,但选的都是比较瘦、比较黑的。

  副导演郭帆站在祭坛上,手执喇叭大声道:“大家静一静,听张导给我们讲一下戏!”

  张然知道对这些没有演过戏的群众演员来说,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放松,和颜悦色地道:“我们这部戏讲的是大旱,以前发生大旱就要祭天,或者说祭龙王。要在村头搭上祭台,摆上供品,摆上两个水缸,把一只狗捆在两缸之间,让狗头仰着天,对着太阳狂烈地叫!一般来说,叫过几天,就会下雨了!你们就演参加祭天的村民,要做的就是跟李雪建老师一起祭天!到时候你们听李雪建老师的口令就行了,他叫你们跪下,大家就跪下!他叫大家磕头,大家就磕头!”

  张然看着众多的群众演员道:“这场戏很简单,跟我们平常祭祖差不多,大家听李雪建老师的口令,跟着他一起做就是了!有个地方我稍微提醒一下,今天的拍摄我们会动用无人机!”说到这里,张然指了一下空中的无人机:“无人机的声音比较大,等会而正式演的时候,大家千万不要去看无人机,你们一看的话就穿帮了,就要重来。”

  很快化好妆换好衣服的李雪建赶了过来,民俗专家也赶了过来。大旱祭天有专门的流程,张然不懂这个,剧组也没人懂。为了真实的再现祭天的情景,剧组专门找来了民俗专家,并将人请到了剧组,以确保祭祀流程的准确性。

  在民俗专家的指导下,李雪建带着群众演员开始排练。李雪建站在祭坛的中央,说着祭天的词语,然后带头下跪,磕头……

  时间很快到了九点半,拍摄的准备工作做得差不多了,只剩下光线的问题了。

  这场是祭天的戏,一定要在烈日当空的情况下进行拍摄,一定要有明晃晃的太阳,一定要有非常强烈的光线,让观众一看就感觉特别热。

  拍摄这场戏,时间太早不行,光线不够强烈;太晚也不行,如果到了11点半,就是顶光时间了,太阳在头顶,就拍不到太阳了。最理想的拍摄时间就是10点到11点这个时间段,以及下午2半到3点。如果不是这个时间段,那效果就会差一些。

  在摄影棚里拍摄,剧组可以根据剧情需要布置光线,但实景拍摄就没有办法,所以电影拍摄很多时候要靠天吃饭。

  张然和张婧初、以及赵飞他们坐在剧组的“大本营”聊天,杨英急匆匆走了进来,激动地道:“导演,省宣传部王部长来探班了!”

  听到省宣传部长前来探班,张然有些无奈的摇摇头。在地方上取景拍戏,这种事总是避免不了的,很耽误时间,但你不能不见,毕竟剧组也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

  张然从帐篷里出来,没走多远就看到一群官员模样的人正往这边走,其中部分官员他见过,是市里和县里的领导。那群官员也看到张然,面带笑容的走了过来。

  “王部长,我给您介绍一下。”看到张然过来,市委宣传部部长笑着向身边的官员介绍道:“这位就是享誉国际的张然导演!”又向张然介绍道:“张导,这位是省宣传部部长王建国同志。”

  看到张然,王建国笑呵呵地伸出手,热情地道:“张导,你好!很高兴见到你,我可是你的忠实影迷啊!这次冒昧前来,希望没有打搅你们拍摄工作!”

  张然见对方如此客气,就笑着道:“王部长客气了!剧组拍摄的准备工作做得差不多了,现在正在等太阳,差不多要10点才能开拍,现在都是闲着的。”

  双方进行了简单交流,说了一通套话。王建国表示,张然的电影能够在清池取景,对清池,以及雒阳提升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是最好的宣传;并要求市里和县里要全力配合,做好服务。张然自然对政府部门对电影的支持表示了感谢,同时表示自己以及世纪巅峰一定会还会再到这边取景,为当地打造文化产业贡献力量。

  套话说完,王建国将随行的工作人员叫了过来,先把一箱土特产递给张然,又抱了一箱矿泉水递给张然,他告诉张然,知道剧组拍摄很辛苦,就给大家带了一点土特产和矿泉水。张然向王建国表示了感谢,然后让剧组工作人员把礼物分发给大家。

  张然带王建国一行在片场参观一下,然后带着他们来到了“大本营”。张然简单介绍了3D拍摄的流程,然后把李雪建、王珞丹以及其他几个演员叫到了帐篷中,并作了个简单的介绍,随后又介绍了《年月日》这部戏的内容和拍摄要求。

  到这个时候王建国才知道张然拍的并不是科幻片,而是一部“中国版的老人与海”。当然,只要是张然的电影,不管是什么题材,海内外媒体和观众的关注都不会少。

  时间很快到了10点,最理想的拍摄时间到了。剧组各个部门各就各位,开始作拍摄前的最后准备,十几个烟火师用早已准备好的设备,在现场放烟。

  烟雾是电影经常使用的一种工具,用好烟雾效果,不仅可以营造氛围,还能较好地体现灯光的光束和染色效果,提升光线的层次感,增强所拍摄画面的透视关系。黑泽明就是使用烟雾的大师,特别爱使用烟雾营造气氛。

  张然受黑泽明影响也比较爱使用烟雾,在他的电影中总是少不了烟雾的存在;而《年月日》是他用烟雾用得最多的一部电影。

  《年月日》使用烟雾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一个因为电影采用的是60帧拍摄,而60帧拍摄会让电影画面更流畅,3D效果更好,但也带来了一个问题,画面过于清晰会损失电影的质感。彼得杰克逊拍摄《霍比特人》采取了48帧,但很多观众反应像电视剧而不像电影。在现场释放烟雾会增加空气中的颗粒物,能够柔和画面,增加电影的质感。

  另外一个原因,电影讲的是大旱,要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到大旱带来的灼热感,除了大量使用逆光之外,另一个办法就是布置隐隐约约的烟雾效果。平常人们形容阳光猛烈,会说地都被晒冒烟了。在片场布置淡淡的烟雾,配合猛烈的阳光,给人的感觉好像地面被晒冒烟了,那种灼热的氛围一下就出来了!

  王建国闻到烟火师释放的烟雾带着淡淡的咖啡香气,有些好奇:“我以前去其他剧组探过班,也见过放烟,其他剧组放的烟比较难闻,你们这个烟雾竟然是香的,而且还是咖啡的味道!”

  张婧初解释道:“我们放的烟雾是用咖啡豆混合食用油蒸发出来,国内的剧组一般都是用烟饼,味道比较难闻,演员闻久了会觉得嗓子疼。张然比较体谅演员,用了咖啡豆和食用油,不会对演员的身体造成伤害,就是成本比较高,一小时造价要好几千块钱。”

  等到烟雾渐渐淡去,只能隐隐约约看到的时候,张然拿起了步话机,大声道:“各组准备,下面我们开始实拍!”

第975章 艺术家

  祭坛上,摆着一个香案,上面烟雾缭绕,瓜果供品一应俱全。香案的前面摆着两个水缸,上面画着龙王,缸里面盛满了水。台下站着一百多群众演员,穿着破旧的白褂子,或者小衫,是民国时期农民盛夏时节的标准装束。

  李雪建站稳祭坛中央,用苍凉的声音喊道:“龙王爷,显灵吧!龙王爷,显灵吧!龙王爷,你发发慈悲,给下点雨吧……”

  监视器后面,张然指着画面,轻声道:“有人看镜头了,这个镜头穿帮了!”不过张然没有喊停,任由演员们继续往下演,剧组用的是数字摄影机,不存在浪费胶片的问题。

  李雪建念完祭词,双手举手,手心向天,大声喊道:“跪下!”说完,他带头跪在地上,而他身后的演员以及群众演员也纷纷在了地上。

  群众演员下跪时稀稀拉拉的,显得比较凌乱,自然难让张然满意:“不行,太乱了!”

  “一叩首!”李雪建大喊的同时,俯身向下,双手按住地面,头磕在地上。周围的演员和群众演员都俯身向下,行叩首大礼……

  叩首礼结束之后,张然终于喊了停,然后他把监视器的内容调出来给到场的领导看。李雪建的表演一如既往的出色,挑不出什么毛病,但群众演员的问题就比较多,各种问题都有,连王建国他们都发现了不少穿帮的地方。

  看完回放,张然又让王建国他们带上3D眼镜,感受3D效果。地面两个机位的3D效果一般,但三个无人机拍摄的航拍镜头3D效果就特别明显,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也让到场的领导赞不绝口。

  看过3D效果后,张然走到祭坛,将群众演员叫了过来:“刚才的镜头没有过,因为有人在看空中的无人机,还有人在笑。你们想想,现在是大旱,已经干了好几天了,大家祭天求雨,你们觉得这种时候会东张西望,能够笑得出来吗?大家一定不要东张西望,也不要笑。你们就看着李雪建老师!按照他的口令来!我们重来一遍!”

  剧组迅速就位,拍摄重新开始,但拍摄的结果依然无法让张然满意。

  “不行,还是有人东张西望的!”

  “有一团烟雾没散尽,空中有一团比较清晰的烟雾会比较奇怪!”

  “还是不行,下跪和叩首的动作比较乱!”

  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剧组一共拍了十一遍。一直拍到11点过3分,祭天的镜头终于达到了张然想要的效果,表演、画面、3D效果都挑不出毛病了。

  张然从大本营出来,走到祭坛的中间,笑容满面地道:“刚才的镜头过了,大家演得很好!我们今天上午的拍摄节结束了!你们的第一次拍电影的第一个镜头圆满完成!大家鼓掌!”

  说完,张然带头鼓掌。在他的带动下剧组工作人员跟着鼓起掌来。群众演员见张然他们都在鼓掌,也跟着鼓掌。他们都格外兴奋,能够得到张然这样的大导演肯定,让拍摄带来的一点点疲惫感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掌声过后,张然宣布道:“现在收工!大家都去食堂!准备吃午饭了!”

  张然从祭坛回到剧组的大本营,跟王建国他们聊了几句。他看看时间,又看了看其他到场的领导,笑道:“已经快11点半了,是吃中午饭的时候了。各位领导,要不你们就在剧组将就一顿?”

  县里一位领导马上道:“这里离县城不远,就四十多分钟的路程,还是去县里吃吧!张导,你跟我们一起到县里吃吧!”

  张然轻轻摇头:“从这里到县城,来回要两个多小时,加上吃饭差不多要3,4个小时。我们这个戏对光线的要求特别高,今天这场戏的光线只能是上午10点到11点,以及下午2半到3点半这两个时间段。其他时间段,就达不到我要的效果,我要抢时间,没办法跟你们进城去!”

  王建国是冲着张然来的,希望跟张然有更多的交流,就道:“我还没有吃过剧组的盒饭,今天机会难得,我们就在剧组体验一下,尝尝剧组的盒饭怎么样!”

  王建国要在剧组吃盒饭,到场的其他领导自然不会反对,都点头说好。他们纷纷向张然表示:“张导,那我们就叨扰了!”

  张然的剧组在吃这点上比较重视,跟好莱坞剧组比较接近。不管剧组在什么地方拍戏,生活制片都会搭建一个食堂,保证大家吃饭的时候能够坐在食堂里吃饭,不用蹲在地上,也不用风餐露宿。这次到老树坡村拍戏,村子在半山腰,又不通公路,就将食堂搭在山脚。

  张然他们走进食堂的时候,里面已经坐满了用餐的工作人员和群众演员。张然告诉众领导,食堂为了提高效率提供两种选择,两荤两素的盒饭,以及现场打的四菜一汤。

  张然和张婧初拿起餐盘打了四菜一汤,李雪建则拿了一个专门为他定制的盒饭;而王建国他们有的拿餐盘打菜,也有人直接拿盒饭。打好菜后,众人来到了主创就餐区,找了个空位坐下。

  王建国扫了一眼,发现李雪建的盒饭跟其他人不一样,饭只有很小一团,他的四个菜全是白水煮的,白水煮肉、白水煮鱼、白水煮白菜、白水煮青菜,不由问道:“雪建同志,你的菜怎么全是白水煮的?”

  李雪建哈哈笑道:“从这两天起,我要开始减肥了。”

首节上一节462/5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