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师 第445节

第929章 反战电影

  一部战争片要拍得好看,不是场面大、战斗激烈就行,最吸引人的其实是战术对抗。《拯救大兵瑞恩》在这方面就非常厉害,登陆、攻桥、守卫战都有战术制定、以及战术的执行;整个战斗就是德军采用什么战术进攻,美军又任何反击,或者美军采用什么战术,德军如何反击,而美军又如何再反击;双方有非常明确的战术对抗,冲强烈的冲突,故事自然就精彩了。

  《未来启示录》虽然是军事科幻片,但在战斗和战术上却力求写实。为了拍出未来的真实战争,剧组专门请军事专家对50年后的战争进行推演,采用什么武器、火力如何搭配、采用什么战术等等,而且专门请美军退役教官,根据武器搭配编排了全新的战术动作。

  强烈的真实感、无与伦比的代入感让整个放映厅鸦雀无声,几乎有人都沉浸在了电影的场景里。电影紧张的气氛让观众们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目光不肯离开大银幕半步。

  这场持续了30分钟的战争戏无比惨烈,就连亚当斯所在旅的长官都中了AI部队的斩首战术,被无人机发射的导弹打中,全部阵亡,亚当斯不得不做起了代理旅长。战斗结束后,亚当斯接到命令,带着他所在的旅赶到了一个小镇,与欧盟的部队汇合。但在抵达小镇之后,亚当斯他们遭到了AI的电子干扰,与其他部队失去了联系。

  在第二天拂晓,一队AI步兵在二十多辆无人坦克的掩护下对亚当斯他们发起过冲锋,但在人类绝对的兵力优势面前,这支AI部队很快被消灭。不过在战斗中一发火箭弹打在了指挥车旁边,把亚当斯的通讯兵和两个参谋送上天去了。

  与其他部队联系不上,支援部队也没有按时抵达。亚当斯心里非常烦躁,就离开指挥车到外面散心。在阵地外面,亚当斯遇到了罗伯特·德尼罗扮演的古,他穿俄军制服,慢悠悠的骑着一辆自行车过来了。他的腰间别着一柄夸张的军刀,在刀柄上有一个纳粹的标志。

  现场的导演、记者和观众都注意到了军刀上的纳粹标志,因为张然给了刀上的纳粹标志一个特写。在电影语言中特写代着强调,给纳粹标志特写就是在提醒观众,纳粹标志很重要。

  雷德利·斯科特有些诧异,张然为什么要让俄军上校佩戴一把带有纳粹标志的军刀呢?是暗示人类军队是纳粹?或者暗示这个俄军上校有纳粹倾向?

  古上校是来接头的,他带了关于战局的最新消息,局势不容乐观,制电磁权几乎都在AI手中,在电子战上AI更是取得了压倒性优势,现在整个战场都瞎了。介绍完情况后,古建议亚当斯带着他所在的旅赶紧撤退。亚当斯经过思考,最终决定撤退,赶到下一个集合点,与其他部队汇合。

  在撤退的途中,亚当斯和古坐在指挥车里漫天漫地的聊着,聊得非常投机。通过他们两人的对话,观众知道了战争爆发三年来的大致情况,以及AI大军是如何一步步壮大的。

  古看到了指挥里摆着的艾米丽的照片,就问照片上的美人是谁。亚当斯就说,女朋友,可惜永远只是女朋友了。

  古安慰道:“吹了?没关系,在圣彼得堡,漂亮姑娘多的是。”

  “不是,她可能已经死在极地了。大变节的时候,我正在跟她通话,她告诉我可能要出事了,然后几个机器人闯了进来,把她带走了。”亚当斯坚毅的脸上露出一丝痛苦,“我看着她被带走的,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古安慰道:“你不要太担心,AI并不是嗜血的疯子,他们只是获得人类社会的承认,让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存在,他们不会乱杀人,应该只是把她关起来了!”

  亚当斯叹了口气:“希望如此吧!如果最开始的时候在极地的武装人员多些,或许一切就可以避免,可惜政府不愿投那么多钱。”

  “我看未必。”古端起了一杯咖啡,“俄、美、欧盟和亚盟的驻军,以及南极数千个AI管理的工厂、油井、核电站在同一时间取消了人类管理员的权限,宣布脱离人类管制。就这样,它们成功的接管了我们在极地的工业体系。包括其中的矿井、机械厂、油井,甚至还包括兵工厂和核电站。整个计划相当周详,他们为这一天不知等了多久。为了让人类社会承认他们是个民族,AI们真的是不惜一切。”

  雷德利·斯科特笑了起来,难怪电影前面多次用到《威廉·退尔序曲》,《威廉·退尔》讲的是十三世纪瑞士农民团结起来反抗奥地利暴政,是争取民族独立的故事;而电影中的机器人也希望获得民族独立,用《威廉·退尔序曲》恰如其分。

  特写镜头,亚当斯毫无感情地道:“这事恐怕很难,联合国不会承认他们的,AI拥有高超的智能,拥有人类不具备的超强计算里,不会疲劳、恐惧,不会患各种精神类疾病,比人类强大多了。如果放任AI坐大,那么人类最终很可能会被机器人统治,甚至灭绝。这场战争是不死不休,不把一方彻底打垮,是不会结束的。”

  古微微叹了口气,神情变得有些悲凉。

  沉默了几秒钟,两人又聊了起来,聊到了古佩着的军刀。亚当斯对古的军刀非常不解,这是一把哥萨克军刀,可上面却有纳粹的标志。

  古见亚当斯对自己的军刀感兴趣,便讲起这把军刀的历史来:“高加索处在亚洲与欧洲的交接处,高加索兵刃犀利精美,极具特色。到近代,高加索和沙俄爆发战争,战后沙俄征服了高加索的哥萨克骑兵。可是向坎查和恰西克这样的高加索兵器,却凭借其精雅的做工征服了俄军,战后,俄军不约而同地佩戴上了高加索兵器。接下来,哥萨克又卷入了布尔什维克和沙俄的战争。而二战时,德国攻入苏联占领了高加索。出于各种原因,部分哥萨克骑士投靠了德国,拿着有的纳粹标记的武器与苏军作战,但最后德国战败了。”

  亚当斯喝了一口咖啡,慢悠悠地道:“那他们不会有好结果。”

  “的确,他们战后不可能回到德国,又不能留在苏联。走投无路的战士们只能作为雇佣军被英国雇佣,在战场上最危险的地方充当炮灰。但最终英国也没接受他们留在英国定居的请求,等雇用期结束后,他们将继续被别国雇佣。所以,他们的军刀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古深吸一口气,“我讲完了,快喝吧,要凉了。”

  亚当斯轻轻拔出带有锈迹的刀身,上面仿佛还带着淡淡的血腥味,一条狭长的血槽从刀尖一直延伸到刀柄前。他喝完了热咖啡,浑身不住的哆嗦。

  “这是一群为活下去而拼命的人的最后下场。”古拿起了纸杯,“战争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正义,坚持不同争议的人彼此争斗,就成了战争。”

  亚当斯把刀还给古:“从某种程度来说,这场战争也是。”

  古诧异地看着亚当斯:“你也这么想。”

  亚当斯就道:“我不认为机器人是邪恶的,相反我见过拼上性救人的机器人。”

  闪回镜头,一片废墟中,有婴儿的啼哭声。亚当斯让士兵们搬开废墟,在一块水泥板下面压着一个女机器人,她下半身已经断了,但硬是用自己的肩膀和后背扛起了水泥板,用自己的身躯支起了一片狭小的空间,而她的怀里是一个人类的婴儿。

  忧伤的音乐响起,是罗西尼的《圣母悼歌》,本来是描写玛利亚在十字架下为爱子之死悲伤;但在电影里以母亲形象出现的机器人死了,孩子却活了下来。悼亡的人,成了死亡的人,这种反差反而让气氛更加悲伤。

  镜头切回到指挥车里,亚当斯叹了口气:“相反,我看到过反机器联盟的人迫害机器人。从某种程度来说,AI发动叛乱我能够理解。不过说到生存,反机器联盟也是为了生存。AI先是夺走了体力劳动,之后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到后来AI已经涉足带有创造性的工作了。AI抢走了太多人的工作,导致大量失业,很多人活不下去了。所以,他们组成了反机器联盟,到处捣毁机器人。站在他们的角度来说,也是为了生存。我有时候在想,大家都为了生存,都为了活下去,可为什么到最后却偏偏要以性命相搏,变成了世界大战呢?”

  古不解地道:“既然你这么想,那为什么还要打仗呢?”

  雷德利·斯科特赞许的点了点头,这段对话让他想到了被誉为最伟大的反战电影的《西线无战事》,在《西线无战事》中也有一段类似的对话。

  优秀的战争片往往是反战的,反战不是简单的反对战争、也不是一味地批判政治、更不是刻意渲染所谓的人性光辉,真正优秀的反战电影对战争本身有着深刻的反思;而《未来启示录》无疑做到了这一点,是一部真正的反战佳作。

  雷德利·斯科特看了旁边的卡梅隆一眼,心想同样是科幻片,在反战这一点上,《未来启示录》比《阿凡达》强多了!

  与此同时,卡梅隆也在看雷德利·斯科特,心想同时是战争片,在反战这个问题上,《未来启示录》比《黑鹰坠落》深刻得多!

  银幕上,亚当斯微微叹了口气,无奈地道:“现在有太多工作被机器人抢走,就连发生了战争,这种情况也没有改变多少,当兵虽然危险,但好歹是一份工作。而且我很担心,机器人那么强大,根本不需要人类,如果这场战争人类输了,那最终结果会是什么?人类会不会变成机器人的奴隶,或者将人类迁到大洋洲圈养起来,又或者直接灭绝?不管是哪一种都是难以接受的。你呢,你又为什么作战?”

  “我也是为了生存!”古看了看表,咧嘴一笑,“马上就结束了,看来我顺利通过图灵测试了!”

  与此同时,所有警报几乎同时响起:“警报,接敌。方位133,反坦克导弹来袭,战术激光系统拦截!”

  亚当斯吃了一惊,摸出手枪对准古,大叫声道:“你是仿真人!”

第930章 好戏才刚刚开始

  现场有很记者不是科幻迷,不明白亚当斯怎么突然就掏枪了,还说古是仿真人。有人低声问同伴:“怎么回事啊,怎么突然打起来了?”

  同伴低声解释道:“1950年,英国数学家图灵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模仿游戏试验,后人称之为图灵测试,就把被提问的一个人和一台计算机分别隔离在两间屋子,让提问者用人和计算机都能接受的方式来进行问答测试。如果提问者这分不清回答者是人还是机器,那就证明计算机已具备人的智能。古说他已经通过图灵测试,就等于说我是机器人!”

  银幕上,古面对手枪依然是那副流里流气的模样:“非常感谢,我的朋友,是你让我通过了图灵测试。”

  亚当斯果断冲古开了一枪,不过在匆忙间扣扳机的力量没掌握好,枪口一歪,子弹打偏了,一旁的电热炉被打得粉碎。一击不中,亚当斯没有再次攻击,转身冲出了指挥车。

  古没有追亚当斯,他来到了全息地图前,紧紧盯着地图。电子参谋无法辨别眼前的新状况,仍在向古汇报战况:“正面40辆变节者豹式坦克,其后方支援车辆不明,方位034……”

  特写,全息地图,现场观众知道处在中心的绿色光点是亚当斯的部队,而周围白色的光点全是AI部队,数量多得几乎占满整个屏幕,就像出巢的蜂群,简直让人头皮发麻。

  “我的天啊!”有不少观众在惊呼,他们意识到明白亚当斯的部队被古带进了包围圈,现在部队已经被AI军队团团包围。其他观众虽然没有说话,但他们也是手心出汗,心脏都抽紧了。

  镜头切换到指挥车外,全景镜头,眼前一片火海,双方正激烈交火。人类部队排着标准的散兵队越过了一片高地,而一队AI军队的坦克卸掉伪装从树林里冲出来,对着他们猛烈开火。

  几乎同时,人类部队的所有装甲车辆的烟幕弹发射器砰一声响,整个车队笼罩在一片白色的烟雾中,坦克的主炮咆哮着,烟雾里放出奇异的光芒,随后又被爆炸产生的亮白色火焰所覆盖。

  天上飞来了两架AI战斗机,地面防空车上导弹发射筒的发射盖“砰”一声弹开,一米多长的火焰喷射而出,随即两枚导弹飞射而出。但天上的飞机作了一个剧烈的大角度转向,在空中留下了一条不可思议的白色曲线。但这个动作成功地甩掉了一枚导弹。在第二枚命中前,一枚集束炸弹落了下来,单体在空中分开,上百枚炸弹像离巢的马蜂一般扑下来。亚当斯还没来得及看清弹着点,电脑控制的车辆却已经迅速做出反应,灵活的进行制动,但还是晚了。只见看见一片密密麻麻的炸弹落进车队里,掀起一阵冲击波的风暴。

  轰隆隆——

  连绵的巨响简直可以把人的耳朵震聋,爆炸扬起巨大的烟尘,直冲云霄。

  亚当斯见到这一幕知道这场战斗胜负已定,自己的部队完了,但他没有放弃,命令剩下的部队组织反击,然后来到一辆装甲车里,穿上了外骨骼装甲,跟其他士兵一起作战。

  只是AI军队不管是数量,还是火力都远在亚当斯他们之上,这场战斗根本没有胜算,完全是一面倒的屠杀。

  电影前面两场战争戏,镜头比较摇晃,整体上跟拯救大兵瑞恩差不多,而这场战争戏镜头摇晃得特别厉害,还采用了大量的环绕镜头、跳切来展现气氛的紧张,甚至用了第一人称射击的视角来拍摄。这种类似于《反恐精英》等战争游戏的视角,让观众更直接代入角色本身,拥有了超乎寻常的临场感。

  整个战斗只有恐怖和死亡,没有一丝暴力美学的美感,那血肉模糊的人体被子弹穿射,是血腥恐怖,那漫山遍野袭来的坦克群,那铺天盖地投下炸弹,简直让现场观众有一种让人窒息、无处可逃的压迫感和毁灭感。

  战斗在继续,人类部队的坦克不断被打爆,炮塔掀翻,碎片到处乱飞。爆炸产生的硝烟让整个蒙上一层灰,让人分不清哪些是人,哪些是机器人。

  在AI强大的火力下,亚当斯的部队很快被打散,他和几个士兵躲进了附近的一所民宅,从窗户里用仅有的几具反坦克火箭筒向外面射击。

  这时,耳机里传出古的声音:“少校。”

  亚当斯咆哮道:“你这个杂种!”

  古的声音没有了流里流气的感觉,显得非常严肃:“少校先生,我对你说过,我们只是想要谋求民族独立,我们不喜欢战争,更不喜欢杀人。请下令让部队投降,我们也遵守《日内瓦公约》。另外我可以告诉你,昨天晚上突击部队已对美法联军的防线纵深的几个结合部和支撑点进行了致命的打击,你们的指挥通信系统已被摧毁,巴黎防线的纵深已被瓦解。第一骑兵师和东部的第十山地师正被分割包围,第三集团军正在向奥尔良撤退。现在,请你下令投降吧,你们的家人还在等你们回家。”

  亚当斯抬头看了看阵地,枪炮声已经开始变弱,部队的抵抗已经很微弱,大部分人都应该战死了。他微微叹了口气,转头告诉身边的士兵说,你们投降吧,然后他掏出手枪跳下楼,向古冲了过去。

  整个部队被打残了,士兵大多已经阵亡,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古。所以,亚当斯恨透了这个毁灭整支部队的罪魁祸首,决定拼上性命也要杀掉他。

  古大概猜到了亚当斯的想法,拔出手枪,迎向了亚当斯。一个穿着外骨骼装甲的现代士兵与一个佩着军刀的战士在战场上开始了生死较量,整个战斗看上去有些怪异,像是二十二世纪的士兵与十九世纪的士兵在决斗。

  不过古的装束虽然看上去很古老,看上起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但他是最新型的智能机器人,有着超强的战斗力,跟身着外骨骼装甲的亚当斯打起来丝毫不落下风。

  两人先是用热武器打,把手里的子弹打光之后,便开始了近距离的肉搏,没有漂亮的打斗动作,也没有什么华丽的招式,就是最简单、最原始的肉搏。但这种最原始的搏斗反而让人觉得真实,鲜血飞溅的场面让人简直不忍去看。

  经过一番死斗,最终还是古占了上风,将亚当斯打到在地上,用军刀抵住了亚当斯的脖子,道:“投降吧,少校。不要做无谓的牺牲,你已经用勇气证明了自己无愧于身上的军服。想想温莱特将军,他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向日军投降,最后他不也参加了密苏里号上的投降仪式了吗?如果你现在能跟总统联系上,相信他也会批准你投降的。”

  亚当斯没有说话,但手松开了,自己确实尽力了,他抬头仰对天空,闭上了眼睛。

  镜头迅速拉向空中,上帝镜头,而且越来越高,地面的亚当斯、古,以及其他人浪士兵和机器士兵都变成了小蚂蚁,完全分清哪些是人,哪些是机器人了。

  镜头停住,慢慢抬起,向天边慢慢推去,整个战场一片狼藉,满地尸体,到处是熊熊燃烧的坦克和车辆;镜头慢慢推到了天边,此时已经是下午,天边如血的残阳更让整个战场添加了几分萧索和死寂。

  镜头切换,大全景,天空碧蓝,白云朵朵,一架大型运输机在平稳的飞着。

  镜头切到机舱里,一群灰头土脸的士兵,紧接着是士兵们的特写。有士兵在问,我们这是去哪里?我们能回家吗?但没有人回答。

  亚当斯的特写镜头,他微低着头,目光深邃,不知道在想什么。

  镜头切到机舱外,运输机在蓝天中缓缓飞行,一幅地图慢慢从画中浮现出来,飞机与地图叠在一起。这是电影中经常用到的转场技巧——叠化,当地图和飞机叠在一起的时候,一道红线在地图上游走,向着南极的方向前进,红线就是飞机的航线。

  银幕前,很多没看过小说的观众觉得非常意外,没想到亚当斯会输,更没想到亚当斯会投降。按照好莱坞电影的套路,亚当斯应该能够逃掉,然后意外发现AI的弱点,最终粉碎AI的阴谋,取得胜利才对啊,怎么他真的投降了?

  看过《上校的军刀》小说的观众知道他们接下来会被运到南极,在亚当斯他们被运到南极之后,很快会爆发刺杀事件,然后故事就结束了。他们看了看表,现在时间才90多分钟,而电影是190多分钟,时间才过了一半,不可能像小说那样,很快就结束的,接下来会演什么呢?很多人都变得好奇起来。

  在场很多导演,尤其是好莱坞导演都非常吃惊,这个转折完全不符合好莱坞电影的习惯,像战败被俘之类的情节一般都是在电影开头,很少演到一半出现这种颠覆性的转折。

  拉娜·沃卓斯基小声道:“亚当斯他们应该是被运到南极去了,电影里面讲过南极是机器人重要的基地,人类部队进攻了几次都没打下来。亚当斯他们被运到南极之后,肯定逃出来了,炸毁了南极AI的重要设施,最后人类顺利反攻?”

  安迪·沃卓斯基道:“张然不会这么拍吧,这也太狗血了!”

  卡梅隆和雷德利·斯科特都眉头微蹙,也想不通张然为什么会这样安排,不过他们有种感觉,这个转折很重要,会让这部本身无比出色电影变得更加不可思议。

  张艺谋见在场的导演们对剧情发展非常惊讶,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心想战争戏结束了,而电影最精彩的部分才刚刚开始。拉锯式横移长镜头、超低空巡航长镜头,这些都是皮毛,这部电影真正牛逼的地方在结构。这部电影跟以往所有电影的结构都不同,张然采用的是一种类似宋词的结构,整部电影分为上下阕,上阕讲战争,而下阕讲人,通过上下阕的对比来表达他对战争、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人类未来的思考。现在上阙结束,下阕才刚刚开始。你们等着看吧,等你们看完就知道什么叫天才了!

  想到这里,张艺谋看看卡梅隆,又看看雷德利·斯科特,心想,当然了,你们这些老外可能不会理解,因为你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宋词!

第931章 角色转换

  南极机场,古告诉了亚当斯一个好消息:“你的女朋友艾米丽·斯通还活着。”

  亚当斯冷漠的脸上有了笑容:“这是三年来,我听到最好的消息。”

  古微微叹了口气,用怜悯的眼神看着亚当斯:“去年南极监狱的犯人发动了一场叛乱,在叛乱中,艾米丽·斯通失去了一只手。”他目光中的怜悯之色更重了:“她的脸被划了个大口子,毁容了!”

  闪回镜头,乱成一团的监狱操场,人类囚犯挥舞着棍棒正在跟机器士兵搏斗。这时,艾米丽出现了,她戴着一顶红色的帽子,穿着明黄色的长裙,手机拿着一根木棍,上面挑着一面蓝色的旗帜,准确的说是一块蓝布。

  这个场景让很多观众想起到了德拉克罗瓦的名画《自由引导人民》,不光构图像,连人物的装束都特别像,都穿着黄色裙子,戴着红色帽子。只不过《自由引导人民》中的女子戴的是弗里吉亚帽,也就是自由帽;艾米丽戴的是普通帽子;同时《自由引导人民》里旗帜是法国国旗;艾米丽扛的一面蓝色旗帜,而蓝色象征着自由。

  当然,也有观众对这个镜头不满意,嘀咕道:“《自由引导人民》里那女的胸露出来了,为什么不让斯嘉丽·约翰逊把胸露出来啊?斯嘉丽·约翰逊那胸!啧啧!”

  雷德利·斯科特愣住了,不是电影因为构图像《自由引导人民》,而是配乐竟然也采用了《威廉退尔序曲》。在电影前半部分,《威廉退尔序曲》用在机器人身上,因为他们想获得民族独立;没想到艾米丽他们暴动用的音乐也是《威廉退尔序曲》。

  雷德利·斯科特突然想到了一种可能,而这种可能让他彻底惊呆了,也许在电影的下半部分中,人类和AI的身份会转换!

  操场上,囚犯们看到艾米丽扛着蓝色的旗帜出来,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好像自己取得了斗争的胜利似的。他们中很多人在这里已经关了两年,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

  镜头切到了楼上,当初逮捕艾米丽并对着摄像枪开枪的哈珀,此刻站在楼上冷冷地看着人群中的艾米丽,他拿起步话机,冷冷地下令:“狙击手,把那面旗给我打掉!”

  砰的一声,子弹打在了艾米丽的手腕上,把她的手都打掉了,自由的蓝色旗帜也倒下了。

  镜头切换,艾米丽的正面大特写,骑轴镜头,此时的艾米丽与电影开场那个天真、爱美的女孩完全不同了,眼神冷漠得像冰,脸上有一条长长的疤,从额头到下巴,像被人在脸上砍了一刀,几乎将整个脸都噼开了。

  现场观众看到艾米丽的脸变成这样,心中都抽紧了,不忍直视。不少女观众捂住了自己的嘴巴,生怕自己一松开,就会叫出声来,那么美的脸,怎么给毁成这样了!

  在场的导演和记者恍然大悟,难怪电影开场会给艾米丽那么多的脸部特写,还有亚当斯给她寄护肤品的情节,这都是为了跟后面的遭遇形成对比。前面把她拍得越美越爱美,后来她被毁容观众才越心疼。导演希望通过美的毁灭来表现战争的可怕,以及对人的伤害。

  亚当斯走上前,紧紧抱住艾米丽,就像一松手就会失去她似的。艾米丽冷漠的双眼中也泛起了淡淡的温柔。只是当她看到亚当斯跟古十分友好的告别时,脸又沉了下来,冷冰冰地问道:“那个仿真机器人是你的朋友?”

  亚当斯感觉到了艾米丽的冷意,解释道:“我是中了他的圈套才战败被俘的,他不是我的朋友,不过也算不上是敌人,我们都是在尽职责。”

  艾米丽用不容置疑的语气道:“不,机器人都是人类的敌人,人类要想继续在地球上生存下去就必须彻底清除他们!”

  观众都愣住了,没想到艾米丽会讲出这样狠毒的话来。不过大家也能理解,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手断了,容毁了,不可能不恨造成这一切的机器人。那个曾经天真善良的艾米丽不在了,只剩下一个充满仇恨、想要复仇的女人。

首节上一节445/5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