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师 第401节

  3月23日,奥巴马在白宫签署了医疗保险改革法案,使这一法案成为法律,为持续一年多的激烈医改争论画上了一个句点。

  随着奥巴马全力推动的医改法案尘埃落定,《纸牌屋》的粉丝们先是目瞪口呆,随即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再次将《纸牌屋》送上了Fly和脸书的热搜榜的榜首。

  “真的跟《纸牌屋》一样,医改法案通过了!天啊,这部剧太神奇了,简直就像预言家一样。戏里面的内容跟现实中发生的简直一模一样!”

  “医改法案真的通过了,哈哈哈!一定是弗兰克出手了!”

  “上帝啊,这部戏太神奇了,简直就像是预言,这部戏真的太神奇了!”

  甚至不少网友跑到的奥巴马的Fly帐号下面留言:“总统先生,你的弗兰克是谁?”、“奥巴马,这次的医改法案能够通过是不是弗兰克在帮你?”、“弗兰克真的出手了吗?”、“告诉弗兰克,我爱死他了!”……

  让人意外的是,在不久之后奥巴马竟然专门对此发了一条Fly。最近几个月奥巴马因为医改法案的问题深受国徽困扰,他在Fly上道:“我喜欢史派西扮演的弗兰克,他能够摆平很多事情,如果现实也是如此就好了,我需要这样的弗兰克!”

  奥巴马不光是美国总统,还是Fly粉丝排名第三的顶级大V,有3452万粉丝,这条信息一发出来,顿时引发了巨大的关注。美国各大论坛和门户网站,以及社交媒体都炸锅了,所有人都在传播这个惊人的消息!

  《纸牌屋》的粉丝更是激动得尖叫,原来奥巴马也看《纸牌屋》,这个剧连总统都说好!

第820章 大数据火了

  随着《纸牌屋》在网络上爆红,媒体开始进行大规模报道。

  《时代》周刊著名撰稿人詹姆斯·波尼沃泽克认为:“美国重拍版《纸牌屋》比BBC版黑暗许多,但在精神上BBC版一脉相承,这是一群饿狼控制下的白宫西翼,看过甚至会让人们睡不着觉。”

  《华盛顿邮报》记者汉克·斯特福尔认为:“剧中党派的腐败无疑是最吸引观众的,观众乐于看到,这些擦枪走火的细节在电视剧中呈现。现实中,国会的那些宏伟的计划和美妙的蓝图总是那么不可信,所以HBO的剧集《副总统》中所展现的政治混乱和个人欲望的膨胀才更像人们眼中的华盛顿。《纸牌屋》让观众喝彩的人物或场景并非只是夸张的虚构,灵魂人物安德伍德以及和他一样邪恶的妻子克莱尔,并不仅仅是莎士比亚似的戏剧舞台上艺术化的角色。观众面对大人物安德伍德的所作所为,就好像在被他一次次侮辱。就算你不想喜欢它,但你内心某些暗藏的部分真的会喜欢它。”

  英国《每日邮报》给出了“《纸牌屋》就是我们时代的莎士比亚”的大标题,文章中写道:“看《纸牌屋》的时候,我们最初可能不会觉得弗兰克可悲。他掌握权势,能得到他想要的一切。然而,我们不时能发现他的可怜之处政治的东风能将一个政客吹到云端,也可以将他吹入深渊。”

  《好莱坞报道者》断言:“《纸牌屋》制作精良,演员表演出色,史派西和怀特将格外受到推崇,相信在今年的艾美奖角逐中《纸牌屋》将大放光彩!”

  让《纸牌屋》成为话题的不仅是它的剧情,还有一次将整季13集全部推出的模式,在奈飞上,观众可以一口气将它看完,也可以自己安排观看进度。

  《洛杉矶时报》认为:“以往美剧习惯于给观众定时喂食的做法,看完一集后需要耐心等待上一星期,一季结束后需要等待来年再有新的一季。但互联网改变了用户的习惯,如今人们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这是全新一代的观众,是点播的一代,而《纸牌屋》正是为这代人度身打造的第一部作品。”

  《俄勒冈人报》的专栏作家劳拉·迪伦是最早追捧《纸牌屋》的观众之一,她最初控制打算每周看一两集,第二周她生病卧床,忍不住把剩下的戏全部看完,大呼过瘾。迪伦在她的专栏中写道:“我很久没有看过这么好的剧本、表演和导演了。”

  《洛杉矶时报》认为:“以《纸牌屋》为标志,奈飞在电视行业带来了场革命:一次推出一整季剧集,而且不插播广告。他们打破了我们过去15年对电视剧的固有印象。很快,观众在固定的时间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看电视剧的日子就要成为回忆了。到时候我们会记得《纸牌屋》和奈飞,因为转变正是从此开始的。”

  与此同时,大数据这个概念也彻底红了,《纸牌屋》是第一部完全绕过了传统的广播电视网和有线电视网组成的电视生态系统的剧集,也是第一部在创作阶段使用了“大数据”算法的电视剧。基于冰冷数据的文艺创作迸发出如此强大的张力,这部剧从多个角度来说都具有开创性意义。

  《纸牌屋》打开了影视生产应用大数据的阀门,使奈飞成为数据革命的代表。无论是《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还是《经济学人》,这些严肃媒体都刊登文章,为奈飞的成功大唱赞歌,为新时代的到来欢呼。

  奈飞赌赢《纸牌屋》背后的秘密武器:大数据分析!——《纽约时报》

  奈飞开发大数据分析软件,《纸牌屋》引领电视节目新革命!——《洛杉矶时报》

  奈飞是如何用大数据捧火《纸牌屋》的!——《经济学人》

  未卜先知的神器:关于大数据的观察与思考!——《商业内幕》

  《纸牌屋》的大数据力量:巫术一般的精准营销——《时代》

  《纸牌屋》和大数据:让奈飞“翻身”的两个关键词!——《新闻周刊》

  美国《福布斯》杂志更是宣称:“有了大数据,影视剧的创作者能做到比观众更了解观众,传统的电视剧制作业对收视率捉摸不定后知后觉,而视频网站作为电视剧制作新军,却靠着数据分析,预知了收视率。HBO、ABC必须小心了,奈飞会动摇美国传统电视产业,传统电视产业的变革即将从《纸牌屋》开始。”

  《纸牌屋》迅速蹿红,让大数据在影视业受到大力推崇,被誉为电视剧行业通过互联网挖掘用户行为数据分析结果的第一次战略应用。大数据的应用被看成是影视制作业的一次革新,它让影视作品变得更加可测、可衡量;同时也引发了部分人对艺术创作的担忧,他们认为,在影视作品中引入大数据,会让艺术变得像算术一样机械,从而丧失作品的生命力。

  作为奈飞在流媒体上最重要的对手,亚马逊很快公布了自己的自制剧计划,宣布在明年将推出至少6部自制剧,以扩大自身在流媒体播放服务领域中的占有率;与此同时,微软也宣布将推出自制剧,而且有报道称,谷歌、苹果和英特尔也在考虑开发类似否认产品。

  各个电视台也坐不住了,HBO已放话出来,将于明年4月份推出独立流媒体服务,到时全新制作的中世纪史诗奇幻剧《权利的游戏》将首次亮相;其他电视台也在暗中谋划自己的流媒体服务。

  美国的大数据热度很快传到了中国,引发了业界的热议,并引得一堆互联网公司跟风。

  优酷CEO古泳锵表示,通过对大数据分析,优酷筹划将一个播放量特别大的商业微电影拍成电影;盛大文学CEO侯晓强表示,盛大将签约一批编剧成立编剧公司,这些编剧将依据大数据,以全新的模式来创作剧本。

  一股关于《纸牌屋》,关于大数据的旋风开始在全球蔓延!

  4月1日,吃过中午饭,张然带着剧组主创和乔斯·威廉姆斯来到外景地,讨论战争戏拍摄的问题。战争戏很危险,搞不好会死人,在拍摄之前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张然必须把自己的要求先提出来,让威廉姆斯了解机位,了解要什么样的效果。这样,威廉姆斯才能根据现场条件、被爆物体的性质以及爆破点附近的物体,来测定需要何种威力的爆炸装置,并计算出爆破范围以及演员的安全距离;然后威廉姆斯会在炸点用多个道具进行试爆,验证安全距离是否准确,在确保拍摄效果的情况下,设计出最安全的演员逃跑路线及时间,并对炸点进行标注以提醒演员。

  战争片从风格上来说,大致可以分两种,苏式战争片和美式战争片。苏联的战争电影,以全景式拍摄比较多,特点是画面广阔,场面宏大,气势磅礴,人物众多,时空跨度较大,代表作是《战争与和平》,以及《解放》;美国战争片表现表现个人英雄主义比较多,刻画人性,营造细节,突出主体形象,揉和英雄主义的叙事、激烈的动作场面和复杂的视听语言技巧,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代表作就是《拯救大兵瑞恩》。

  张然对《未来启示录》的要求是整体风格接近苏式战争片,要像《战争与和平》那样气势磅礴,有很诗意、很美的长镜头,同时又要有《拯救大兵瑞恩》的惨烈,通过人物的血肉横飞、撕心裂肺惨叫让观众感受到战争对生命的摧残。

  由于《未来启示录》长镜头比较多,炸点也特别多,最多的一个镜头有将近300个炸点;而且这些镜头中地面有士兵,有机器人,空中有无人机,武装直升机,后期还要加许许多多的特效进去,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镜头之复杂,简直超乎想象。

  用乔斯·威廉姆斯的话来说,这是他这辈子拍过的,炸点最多,也是最复杂的一部戏!

  正跟威廉姆斯聊着,张然手机突然响了,是安蒂奥科的电话。他知道奈飞今年第一季度的详细数据出炉了,给威廉姆斯他们说了声,走到一边接通了电话。

  在听到安蒂奥科报出的数据后,张然简直惊呆了:“今年一季度新增用户1157万?我没听错吧,这怎么可能!”

  张然真的被这个数据吓到了,他记得上一世奈飞在推出《纸牌屋》的那个季度,美国国内增加了300万用户,海外增加了100万用户,总共400万;没想到这回《纸牌屋》推出后,新增用户竟然是上一世的三倍,其中3月份新增用户竟然超过了900万!

  这才一个季度啊,增加的用户比上一世一年还多,简直不可思议!

  安蒂奥科笑着恭维道:“是真的,都是你的功劳,是你坚持让编剧把教育法案改成医改法案,才有这样轰动效果的。奥巴马医疗改革法案在国内是全民关注,而我们这部戏剧情和现实中发生的一切又特别像,就引发了全国性的关注,成为现象级热门剧,创造了奇迹!”

  张然当初让编剧改剧本就是希望蹭奥巴马医改法案的热度,但他做梦都没想到效果竟然会这么好,这效果也太好了吧!明年美国有啥大事呢?对,本拉登死了!要不要再蹭一回热度呢?还是算了,热度蹭多了难免会引人怀疑!他轻笑道:“等到月底,今年第一季度的财报公布之后,奈飞的估值肯定会跟坐火箭似的往上飙升!”

  安蒂奥科信心十足地道:“本来以来奈飞的估值差不多要半年,甚至一年才能拉回到原来的水平,现在看来可能三个月就可能做到。”

  张然微笑道:“危机彻底解除了,这下我可以安安心心的拍《未来启示录》了!”

  安蒂奥科问道:“《未来启示录》什么时候开机呢?”

  张然就道:“正在做最后的准备,我们计划4月15号正式开机!”

  两人又聊了几句闲话,张然挂掉了电话。他长长舒了一口气,露出笑容,奈飞的问题彻底解决了,这下自己能够安安的拍《未来启示录》了。他走到威廉姆斯身边,拿起故事板,指着画面道:“乔斯,这个镜头我是这么考虑的……”

第821章 开机

  田野上到场是弹坑,一串坦克的残骸就停在路边,集成板、内存电路、机器人视觉处理器洒得满地都是,在太阳下闪着光。靠近小镇的一边,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到场都是人类士兵的尸体,地上洒满各种物品,帆布包,破啤酒瓶,还有香烟、防毒面具、装防毒面具的桶和弹药包。

  尸体旁还有些零散的纸片,有家信、情书、漂亮姑娘的照片。其中一张合影上面有四个年轻的士兵,身上穿着外骨骼装甲,后面站着一排受他们指挥的机器人士兵,一共八具,看得出这是一个班的士兵。

  张然站在一辆未来风格的指挥车旁边给身穿军装的马特·达蒙说戏;另外一边,第一副导演正在给群众演员说戏,告诉他们一会儿马特达蒙过来他们该怎么做;不远处,威廉姆斯带着烟火团队正在用咖啡豆和进口食用油等材料的混合机制作烟雾效果;灯光、摄影,以及其他各组的工作人员也都在忙自己的工作。

  由于是咖啡豆混合食用油制造出来的烟雾,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几个国内工作人员感叹道,太奢侈了,那种食用油烧一个小时就要上万块,咖啡豆50公斤就要1万元,现在制造一个小时的烟雾,就相当于国内战争片整部戏的烟雾费用。

  忙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准备工作做好了,拍摄就随着之展开。今天主要拍亚当斯少校觉得指挥车太闷,出去走走,遇到古上校的一场戏。

  马特达蒙虽然是第一次跟张然合作,但他在拍摄之前他做足了准备,再加上今天的戏本身也没什么难度,一连四个镜头都是一次就过;接下来要拍的,就是马特达蒙扮演的亚当斯与罗伯特·德尼罗扮演的古上校相遇的一场戏了。

  拍摄很快开始,摄影机镜头里,马特达蒙一脸的错愕,他看到一个穿这俄军制服的军官,慢悠悠的骑着一辆自行车过来了。这位军官的腰间别着一柄夸张的军刀,这让他看上去像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骑兵队长。那人骑着车,在一片弹坑前停下。

  马特·达蒙赶紧伏在一旁,观察着那个苏军军官的动静。只见那家伙把自行车停在一边,蹲在一辆被击毁的运兵车前拾起一块烧焦的电路板。马特达蒙举起自己的手枪,叫道:“不许动。”

  罗伯特·德尼罗一怔,随后露出一个奇怪的微笑:“你是第一骑兵师的人吧?刚才我为了找你们,把整个镇都翻遍了,可出了一袋咖啡和这辆破车以外,什么都没找到。”

  马特·达蒙十分警惕,后退了一步,喝道:“这里是美军防区!把手举起来,放到脑后!”

  罗伯特·德尼罗从自己的上衣口袋了取出证件,向马特达蒙扔过来:“我是友军!”他胸口挺了挺,傲然道:“上面没通知你有一个出色的俄军上校要来吗?”

  马特达蒙接住证件,拿在手里翻看。罗伯特·德尼罗指了指马特达蒙手中的枪,若无其事地问:“能不能把你手里拿东西拿开。走了火要上军事法庭的。”

  马特·达蒙非常谨慎,他得到通知,AI现在已经掌握了制造仿真人技术,冷冷地道:“我怎么知道这东西不是假的?”

  罗伯特·德尼罗提醒道:“你可以到认证机上去试试。但要快点,我不习惯被枪指着。”

  马特达蒙缴了罗伯特·德尼罗的枪,押着他就要往阵地走。

  “等一下。”罗伯特·德尼罗扶起旁边的自行车,笑嘻嘻地道,“不要自行车吗?要知道他能让你减掉多余的肥肉,还能制造家庭气氛。”

  马特达蒙觉得这家伙实在太聒噪了:“闭上嘴,等确认身份后你想说多少都行。”

  罗伯特·德尼罗耸耸肩膀,道:“那就好,这里刚刚交战,是吗?”

  马特达蒙道:“那是三个小时前。”

  罗伯特·德尼罗撇了撇嘴,不屑地道:“看来AI指挥官也会犯错误,这里至少躺着一个连。”

  马特·达蒙远远的看了一眼指挥车:“我们的损失也不少。”

  张然非常满意,马特达蒙展现了亚当斯的谨慎,而罗伯特·德尼罗将看上去流里流气的俄军上校演活了。罗伯特·德尼罗最近几年烂片不断,连粉丝都恳请他停止接烂片。现在那个伟大演员又回来了!张然站起来,喊了声“停”,冲着两人大声鼓掌,道:“这场戏棒极了!”

  在确认声音与画面都没问题后,张然宣布这个镜头过了。剧组工作人员都动了起来,各司其职,开始为下一个镜头做准备,剧组再一次有条不紊地运转起来。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未来启示录》拍摄进行得非常顺利,“亚当斯与古上校相遇后,听从了古的建议,带着部队撤退”这场戏顺利拍完了。

  这天晚上,张然正和导演组商议明天的拍摄计划,威廉姆斯过来告诉张然,第一场战争戏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好,可以正式开拍了。

  《未来启示录》战争戏比较多,其中有几个特别复杂的长镜头,光是准备工作差不多就要一周的时间。而战争戏是不能凑合的,一凑合就可能要出人命。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的团长我的团》在拍摄战争戏时假炮弹爆炸,烟火师不幸身亡,两位助手受伤;《高粱红了》在拍摄战争场面时突发爆炸,导致朱亚文、王挺等四位演员受伤入院,其中王挺的伤势被医院鉴定为:双臂深二度烧伤;面部二度烧伤。

  战争戏说起来好像很简单,在地上挖个洞,在火药埋上,然后引爆就可以了。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果你不知道放多大药量、挖多大坑、冲击波能产生多大威力等等问题,那制造出来的炸点就很可能会出事。所以,在拍爆破戏之前,最重要的是做测试,先在炸点进行2到3次试爆,根据石块泥土的散落范围,取平均值,从而确定好演员的位置。这样才能避免爆破威力过大,导致演员受伤。

  一般而言,一场战争戏会经历测绘、试爆、走位,以及防范四个步骤,但国内一些剧组为了节约成本,往往不允许烟火师搞试爆,也没有相应的防御措施,此外,国内真正有资质的烟火师非常少,只有二三十个,其他很多都是跟人学了一点爆破知识就做烟火师了,专业素质低,交出的活儿多是凑合,因此,国内剧组相关事故频发。

  张然他们接下来要拍的戏就是亚当斯和古说到的那场战斗,一个机器人步兵连在二十多辆无人坦克的掩护下向亚当斯少校他们发起过冲锋的一场戏,其中第一个镜头是个长镜头。这个镜头从半空开始,最开始贴近机器人部队冲锋,镜头慢慢向亚当斯他们推过去,最后在亚当斯他们的阵地停住。

  这个镜头是《未来启示录》最难拍的几个镜头之一,不光是镜头长,人物众多,调度复杂,无人机要飞几千米远,而在于无人机要超低空穿越炸点,炸起来的泥土以及粉尘将有可能让飞无人机失去控制,甚至是坠毁。

  不过张然坚持要这个效果,炸点在地面爆炸,火光冲天,尘土飞扬,而摄影机的镜头就在漫天火光和尘土中穿过,就像炸弹就你的身前爆炸,那种身临其境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是普通镜头无法比拟的。

  这场戏非常难拍,不但对无人机的稳定性和操作便捷性要求极高,而且镜头运动和飞行轨迹也必须跟地面的演员完美的配合,否则就很难达到效果。为了拍好这场戏,张然找来了美国著名航拍团队Flying Cam,从瑞典无人机制造商Intuitive Aerial公司订购订购了十台最新款的无人机,又从RED公司定制了二十台还没有上市的red epic摄影机,其中十台安装在了无人机上。

  第二天早上,张然到了拍摄现场,放眼望去,地面一两公里的范围内插上了上百面小红旗,他知道每面小红旗就代表一个炸点,接下来演员们就要根据导演和烟火师的安排,开始走位,让他们看着红旗试跑十几次,等到他们把位置记熟了,再把红旗拔了实拍。

  好莱坞的爆破戏很多用的是气爆,先在地上挖坑,放进气囊,上面覆盖泥土,用气把泥土炸得很开,看上去气势不错,气爆不使用炸药,因此也没有火光,对演员的伤害很小,拍摄近景或者演员密集的时候往往会用到气爆,《拯救大兵瑞恩》海滩上的戏都是气爆。

  张然他们这场戏的炸点有用气爆的,也有用炸药的,因为用气爆无法将泥土炸到五六米高,其中几个火焰冲天的炸点更是混了汽油,这些是真火真爆,是有杀伤力的,所以每分、每秒、每厘米的距离都要精确,做到精益求精,避免伤害到演员。

  拍戏这场战争需要的真坦克和道具坦克都到了,扮演士兵的爱尔兰士兵也早早到了,他们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神采,一幅跃跃欲试的模样。

  张然把士兵们叫了过来,拿着喇叭,神情严肃地道:“先生们,在你们身后有一百多个炸点,其中有部分炸点是真炸药,在不同的时间爆破,如果有一个人走错道或差那么一秒,就有可能发生极大的危险。所以,等会在排练的时候,一定要听工作人员的安排,要记清楚你们的位置,这不是开玩笑,这是为你们的家人负责,也是为你们自己负责!”

  原来嘻嘻哈哈的士兵们顿时笑不出来,神情都有些紧张了。

  张然唱完白脸,该威廉姆斯这个红脸登场了,他看着士兵们,轻松地道:“先生们,你们也不用太紧张。我从事烟火特效工作快三十年了,参与《拯救大兵瑞恩》、《兄弟连》等大家非常熟悉的战争片,从来没有出过意外,相信这次也不会。不过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大家一定要听我和导演的安排,记住你们身边的炸点,只要按照我们设定的路线前行,就绝对不会有任何问题!”

  等威廉姆斯讲完,张然开始给这些士兵分组,给他们划分区域,分块给他们安排任务,该做什么动作,该往哪里跑,该在什么地方倒下,然后让他们在烟火师的带领下进行排练。

第822章 准备

  群众演员走位一般是副导演的工作,但现在要拍的是长镜头,群众演员不是人肉背景,每一个人怎么走,做什么动作都有具体要求的,张然只能自己来,并亲自为他们示范表演动作和走位。

  张然给扮演机器人的士兵讲完,又给负责进攻的坦克手讲戏。这些坦克是剧组向爱尔兰军方租的,一共租了十辆坦克,五辆装甲车,包括驾驶员在内,每辆坦克一小时的使用费为1000美元。租十五辆,每天8小时的话,一天是12万,十天就是120万,真的非常烧钱。

  不过张然相信这个花费是值得的,只要能够把自己的构想拍出来,电影带给观众的视觉冲击不会比第一次看《拯救大兵瑞恩》差。

  其实这些坦克和装甲车并不会真正出现在电影最后的画面中,毕竟50年后的战争不可能出现2010年的坦克。在实拍的时候,这些坦克都会盖上绿布,到了后期会被特效师抠掉。之所以用这些坦克,是为了给特效师后期加特效定位,要是画面中没有定位的东西告诉特效师,坦克该怎么加,位置在哪里,那做出来的特效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陈凯歌的《无极》是个特别明显的例子,里面奔牛戏的那些牛简直是悬在空中奔跑,这就是前期没有在现场布置假牛来定位,到了后期特效师就没法弄。做特效不光是后期做,前期特效辅助特别重要,尤其是张然他们这部戏双方作战是有战术的,只有在把前期准备做充足,到了后期才能够做出逼真的效果来。

  给机器人一方讲完,张然来到片场另外一头,给人类士兵和坦克讲该怎么走位。给他们讲完,张然又把马特达蒙和几个主要演员叫了过来,给他们单独讲戏。

  讲完戏后,各组演员在副导演,以及烟火师的带领下,按照区域各自进行排练;而这个时候张然、威廉姆斯和特效团队开始跟无人机操控师进行沟通,告诉他们该怎么飞,在哪里会有炸点,会是什么效果,而自己想要的又是什么样的画面。

  一番沟通之后,无人机操控师将无人机升到了空中,开始按照张然他们的要求进行试拍。这个无人飞行机跟用来打仗的无人机模样上差别很大,看起来像一只八爪鱼,准确的叫法是多轴航拍飞行器,国产的大疆无人机就是这种。

  整个上午,剧组就在分组演练都度过了;到了下午剧组开始进行合练。

首节上一节401/5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