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师 第400节

  不过这个面子张然肯定得给,自己还要在这里拍戏呢,跟政府搞好关系很重要,就道:“感谢奎因市长的邀请,我期待跟他见面!”

  在这之后,张然跟塞蒙·帕利聊了一阵爱尔兰电影,探讨了双方合作的可能。等到谈完,时间已经接近中午了,张然就邀请塞蒙·帕利共进午餐。

  在午餐之后,张然回到房间休息了一阵,然后让马蒂·博文带自己去军营。从3月1号开始,剧组的演员就开始在都柏林城郊的一个军营进行训练。只有马特·达蒙是个例外,由于他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要出席奥斯卡的活动,知道在参加完奥斯卡颁奖礼他才与剧组汇合,开始进行训练。

  《未来启示录》是一部科幻片,不过张然希望这部电影呈现出来的效果要真实,至少要看起来像那么回事。这是一部军事科幻片,里面有两场非常重要的战争戏。既然是战争戏,就涉及到军队的火力配备,士兵战术多方面的问题。要是每人抱着一只激光器进行无脑冲锋,也不是不可以,但那不是张然想要的电影。

  男主角所在的部队是美军骑兵第一师,就拿现在的骑兵第一师来说,一个机械化步兵排有三个班,配4辆M2布莱德雷战斗车,配三套标枪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每个排三个班,每个班9人。每个班有两个战斗小组,每个火力小组四个人,一个火力组长,一个机枪射手,一个掷弹手,一个步枪手,每个班配一套标枪反坦克导弹。

  不过《未来启示录》的故事发生在50年后,里面的第一骑兵师人员配置跟现在完全不同,整个部队是人类士兵和机器士兵混编,每个班由四名人类士兵和八具机器人组成,人类士兵穿戴外骨骼和两具机器人组成一个战斗小组,一个班四个战斗小组。

  由于部队是人与机器人的混编,火力怎么搭配,士兵作战采用什么战术等问题都需要考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剧组找了些退役的美军军官和军事专家,组建了一支二十人组成的军事顾问团。为了雇佣这些专家剧组花了一大笔钱,不过这些钱没有白花,军事顾问团根据电影的设置,将军事装备、战术战法进行细致地研究,最终设计出了人与机器人协同作战的战术,战斗小组在进攻的时候两名机器士兵在前,人类士兵在后,呈三角进攻队形。其中重型机器人负责进攻,轻型机器人负责掩护,人类士兵是整个战斗小组的核心,负责指挥,并进行支援。此外,军事顾问团还设计了一套能够使用的战术动作和手语信号。

  这些都是军事顾问团设计出来的东西,不管演员,还是协助拍摄的爱尔兰士兵都不会,要在电影中将这些呈现出来,肯定得对进行专门的训练。

  前往军营的途中,马蒂·博文告诉张然,为配合《未来启示录》的拍摄,爱尔兰军方调了一个营的兵力,配合张然他们进行拍摄,并在训练营专门划了一个区域方便剧组的演员,以及参演的士兵进行训练。

  通过卫兵的检查,进入军营后,张然很快就看到剧组的演员了。他们的穿戴实在太显眼了,穿的是外骨骼战斗护甲。此时,他们正和参演的爱尔兰士兵混合在一起进行训练。现在整个团队分成三个连,每个连三分之二的士兵都穿着普通军装,剩下的则穿着外骨骼战斗护甲。

  这些外骨骼装甲看上去是全金属的,实际上是工业光魔用一种特殊材料制成的,比想象的要轻很多,整套装甲只有25公斤重。《未来启示录》是动作片,有奔跑、跳跃、攀爬和战斗情节,必须要保证这套服装能够让演员行动自如,演员可以整天穿着它进行表演,否则这个戏就没法拍了。

  现在士兵们在训练场演练的正是军事顾问团设计的进攻战术,战斗队形呈倒三角形,穿外骨骼的士兵在后,穿普通军装的士兵在前。不过等到实拍的时候,这些穿普通军装的士兵会穿上绿色的服装,这样,在后期的时候把他们抠掉,换成两种不同型号的战斗机器人,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就能够清楚的看到在未来军队是怎么作战的。

  训练场上,演员们都很认真,不管是马特达蒙这样的巨星,还是无名的小演员,都在认真进行训练,那认真的态度和真正的士兵看起来没有任何区别。

  远远的看了几分钟,张然走过去,跟负责训练的总教官戴维斯打了招呼,问了问训练的情况。

  戴维斯是前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尉,倒不是张然对爱尔兰军队的训练不信任,而是电影中的骑兵第一师的战术,战术动作,以及手语信号是戴维斯参与设计的,只能由他来进行训练。

  戴维斯告诉张然,早上演员主要是进行体能训练,像训练真正的士兵那样去训练他们,让他们像真正的士兵那样去思考和行动,这是张然对他提出了要求;下午演员们穿着装甲进行战术训练,进行单兵演练,比如移动、隐蔽,此外三人战斗小组还要进行战术演练,怎么配合,怎么协同作战。

  张然注意到戴维斯说话的时候嘴角带着一丝笑意,整个人看起来很得意,心想,这么多好莱坞明星被他呼来喝去的训练,戴维斯应该觉得很爽。

  跟张然交流了几分钟,戴维斯继续操练马特达蒙他们去了;而张然一直在训练场的四周不住的走来走去,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看哪个角度呈现出来的效果最好。

  一直练到下午五点,戴维斯才宣布今天的训练到此结束。

  扮演机器人的士兵情况不错,而穿戴外骨骼训练的士兵,全瘫在地上了,其中二十多个演员哼哼唧唧,像中弹了似的。

  张然走了过去,笑呵呵地问道:“先生们,你们感觉怎么样?”

  看到张然,演员都坐了起来,跟他打招呼。

  马特达蒙笑着道:“感觉还好,就是这个装甲有点重。”

  张然耸耸肩膀,道:“我们这个戏的装甲算轻的了。去年我们公司拍了一部戏叫《明日边缘》,里面也是外骨骼,也都是实物。不过他们那种外骨骼比较笨重,其中男款将近60公斤重,女款也有40公斤,女主角艾米莉·布朗特第一次穿上盔甲的时候直接都哭了,觉得太恐怖了,这么重的东西穿在身上怎么演戏啊!”

  听到这里,在场的演员和士兵们都们都幸灾乐祸的笑了起来,原来有人比自己还惨啊!

  张然继续道:“为了适应那套装甲,汤姆克鲁斯他们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训练,让自己能够穿着那套笨重的装甲演戏,最后他们都喜欢上了自己的装甲,没事的时候在剧组穿着装甲走来走去,觉得特别酷。我们相信你们以后也会爱上自己的盔甲,就像爱你们的老婆!”

  其中有个士兵拍了拍自己的装甲,得意洋洋地道:“这是我老婆斯嘉丽,你们谁也不准动我老婆,否则我就杀了他!”

  众人一阵大笑,有人更是吹起了口哨。

  有个士兵满是期待地看着张然,问道:“张先生,斯嘉丽·约翰逊什么时候过来啊?”

  张然发现好多士兵都满是期待看着自己,不由笑了,看来斯嘉丽·约翰逊很受这些士兵的欢迎嘛,不过这不奇怪,她本身就是以性感形象而闻名的,就道:“前面的战争戏没她的份,要等到战争戏差不多拍完的时候,她才会进组。不过我保证,你们一定会见到她的。”

  士兵们都笑了,纷纷都鼓起掌来,他们确实很想见斯嘉丽·约翰逊。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张然忙得跟打仗似的,为电影的开机作最后的冲刺;就在这个时候,奈飞精心准备的大戏《纸牌屋》正式推出了。

第818章 纸牌屋上线

  美国电视剧市场相当成熟,任何剧集想要获得成功,宣传都是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冰与火之歌》这样拥有庞大原作粉丝的剧集,每季照样要砸1500万的宣传费。

  对奈飞来说更是如此,《纸牌屋》关系着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甚至关系着公司的生死存亡,因此,奈飞不敢有丝毫的大意,准备了2000万宣传费。

  其实从2009年年底,奈飞就开始对《纸牌屋》进行宣传,当时的宣传点主要在导演大卫·芬奇,主演凯文·史派西和罗宾·怀特身上。

  进入2010年之后,《纸牌屋》主要的宣传点就在“大数据”上了,告诉大家这是一部拍什么、谁来拍、谁来演、怎么播,由数千万观众的客观喜好统计决定的电视剧。

  到了2月中旬,奈飞开始疯狂烧钱了,报纸、杂志、甚至电视台,各种能上的广告都上了,大卫芬奇和两位主演,也受了多家媒体的专访,为《纸牌屋》上线造势。

  奈飞还买通枪手发表文章炮轰周播模式,制作时间太短难以保障品质;演员一直得待命,很难吸引凯文史派西这样的演员参与;而奈飞一次性拍完,一次性播放,更符合互联网时代观众的需求,将会赢得更多观众的支持。与此同时,奈飞让另外一批枪手对这个观点进行反驳,列举了周播的种种好处。双方你来我往,煞有介事的打起了嘴仗,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经过三轮宣传与轰炸,《纸牌屋》不但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连很多平常不怎么看电视剧的观众都知道了这部戏,甚至整个付费电视产业的每位从业人员都在密切关注《纸牌屋》的播出情况。

  美国科技资讯网站SAI编辑乔希·卢格尔在3月9号刊登长篇分析文章,认为对于奈飞即将提供的原创剧集《纸牌屋》,整个美国付费电视产业目前都持观望态度;如果奈飞取得成功,付费电视产业也会采取相应跟进措施。

  如果奈飞发行《纸牌屋》并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成功,那么情况又将变得完全不同。奈飞在自己的1亿美元投资打水漂之后,很可能不愿意也没有能力在近期内再来一次类似赌注。另一方面,对于《纸牌屋》的失败,整个付费电视产业将欢呼雀跃,然后认为此事表明,传统付费电视生态系统有其合理性。他们将大谈该生态系统的独特运作方式和投资价值等等。或许他们的这种说法也并无错误。

  3月13日是周六,也是《纸牌屋》正式上线的日子。上午8点45分,奈飞高层就齐聚一堂,坐在会议室里等待《纸牌屋》上线后观众的反应。所有人的神情都比较凝重,尽管大家对《纸牌屋》的质量有信心,宣传又做得很好,但一个剧能不能火,有时候真的很难说。

  最近两个月,在高盛的操纵下,华尔街对奈飞的估值一路狂跌,从300亿美元跌到了80亿美元。如果不是世纪巅峰高层果断引国资入股,并把顶峰娱乐未来五年45%的电影股份卖给三大广电集团,那世纪巅峰的处境就危险了,有破产的风险。

  现在尽管破产的风险已经不大,但公司想继续发展就需要更多资金,而估值越高能够融到的资金也就越多。如果估值起不来,融资就很困难,公司的发展就必然受阻。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奈飞都必须尽快将公司估值拉起来。

  所有的宝都压在了《纸牌屋》身上,最终结果如何就看今天的表现了!

  会议室墙壁上,巨型显示屏的倒计时数字飞速变化着。当倒计时数字显示为零的时候,《纸牌屋》正式上线,与此同时,显示屏上出现了一组新的数字,而这组数字正以肉眼难以看清的速度滚动,正是《纸牌屋》的观看人数。

  洛杉矶的一间公寓里,迈尔斯坐在电脑前,一边悠闲的喝着咖啡,一边在Fly上看各种好玩的消息。他是一个普通上班族,平时工作很辛苦,周末的时候不是很爱外出,基本上都窝在家里上网和看电视。

  迈尔斯是芬奇的忠实粉丝,也是奈飞的忠实用户,他看过BBC版《纸牌屋》,那确实是一部很经典的电视剧,不过他对芬奇和凯文史派西的组合有信心,相信他们联手能够打造出一套超过BBC版本的电视剧来。

  在Fly上逛了一阵,再看时间,迈尔斯发现时间已经是9点过5分了,赶紧点开奈飞,点开《纸牌屋》,专心致志地看起来。

  《纸牌屋》的男主角公弗兰克的出场令人印象深刻,邻居的狗撞成了重伤,濒临死亡,在这个时候弗兰克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将狗杀死了。这场戏充分显示了弗兰克的做事作风立场:残忍,果断,决绝,对无用之物毫不怜悯。

  迈尔斯非常吃惊,觉得弗兰克太可怕了。美国人和动物的关系比较密切,很多都把猫狗作为家庭成员来对待,杀猫杀狗在他们看来很残忍。

  在很多美国电影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节,灾难的发生时候,一只猫或者一只狗从楼上掉下来,男主角会冲过去把它接住。这个情节叫作救猫咪,布莱克·斯奈德那本很有名的编剧书《救猫咪》就是根据这个取名的。

  电视剧在继续播出,这天晚上弗兰克心情大好,因为加勒特在总统大选中获胜,作为主要功臣,弗兰克要升官了。庆功宴上弗兰克的镜头旁白用不屑的语气介绍了三个全国最重量级的人物,总统,副总统,和总统的女幕僚长,当然,也含蓄地介绍了自已的党鞭职务功能,最后一句低调指出自已要“退休”了,去当国务卿了。

  不过弗兰克错了,加勒特并没有遵守当初的承诺,希望弗兰克继续在国会服务。心情郁闷的弗兰克深夜回到家,一直在担心的卡莱尔看到丈夫沮丧的表情。卡莱尔对丈夫的表现非常不满,讽刺几句后上楼回卧室。听到身后踢翻茶几的声音,卡莱尔知道丈夫已经振作起来。清晨,一宿未睡的弗兰克终于想好自己该怎么做了。退一步,不仅海阔天空,更能统览全局,先对即将被任命的新国务卿迈克尔·科恩下手,并找一个能被控制的人替代。曾经反对过加勒特的凯瑟琳·杜兰特成为弗兰克心里最佳人选……

  五十分钟转瞬即逝,当字幕在显示屏上滚过时,迈尔斯轻轻呼了口气,不愧是芬奇的作品,实在太精彩了。他往后一仰,靠在椅子上,意犹未尽地道:“这么快就结束了啊!也太快了吧!要等下周才能继续看了!”

  迈尔斯靠在椅子上思考《纸牌屋》的剧情,大卫芬奇的戏向来以高智商著称,在很多细微的地方往往埋有伏笔,因此,他得好好想想,免得漏过了其中一些重要线索。

  只是想着想着迈尔斯突然意识到事情不对,脸上先是错愕,紧接着变成了狂喜,喃喃地道:“不对啊,奈飞说过他们不会一周播一集,而是一次性将十三集全部放到网上啊,也就是说,我不用等到下周才看第二集了,我现在就可以看!”

  迈尔斯顿时激动了,从椅子上弹了起来,抓起鼠标猛点了两下,定睛一看,果然十三集都传到了网络上。他再次用鼠标点了点,《纸牌屋》第二集开始播放。迈尔斯无比激动,先是对着显示屏吹了一声口哨,紧接着冲显示屏用力鼓掌,嘴里大声叫道:“真的不用等到下一周了!可以一次性看个够!爽!太爽了!奈飞万岁!HBO,福克斯统统去死!”

  奈飞会议室,显示屏的上数字已经达到297,也就是说在这将近哟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有297万观众观看了《纸牌屋》第一集。

  这个数字比预估要好不少,奈飞的目标是在《纸牌屋》上一个小时内观看第一集的观众达要到200万。现在看到这个数字,奈飞几位高层的脸上都有了笑容。

  安蒂奥科的更是喜笑颜开,悬着的心,终于稳稳的落在了地上。《纸牌屋》上线不到一个小时,观众就达到了297万,这个数字比预计的200万高了将近50%。当然,这个成绩和电视台的热门剧相比根本不算什么,但奈飞跟电视台不同,电视台的播放的剧集观众只能定时看,而奈飞的用户不需要定时观看,他们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只要有电脑和手机就能够观看,294万用户,绝对不会是最终的数字,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事实也是如此,显示屏的数字还在变化,观看《纸牌屋》的用户在不断增加。

  安蒂奥科相信,一天之后这个数字将会超过500万,甚至是600万,这个数字即使放在各个电视台也可以算是热门电视剧了。毋庸置疑《纸牌屋》成功了,奈飞也成功了。HBO独霸全球这么多年,也该让位了。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就像当年HBO带领有线台打败公共台一样,现在奈飞也该带领流媒体取代有线台了!

  又过了几分钟,奈飞数据分析中心的工作人员,拿着一份数据跑了进来:“先生,详细数据出炉了!”

  安蒂奥科接过数据仔细看了看,随即长长舒了口气,微笑宣布道:“先生们,截至十点,在《纸牌屋》上线一个小时候内,有303万观众看了第一集。其中有187万观众已经看完第一集,有143万观众在看完第一集的五分钟之内,选择了继续观看第二集,比例高达76%。这说明观众是接受我们这个一次看完模式的,他们喜欢看完一集马上看下一集!”

  奈飞高层欣喜若狂,站了起来,笑容满面地鼓掌:“我们一次性放出全部剧集是对的,这将改变了人们的看剧习惯。观众不再是等更新,一周看一集,而变成了一口气看很多集!”

  “观众想一次看到更多内容,HBO他们很难做到,那么我们就有了击败他们的可能!”

  “未来属于互联网,我们赢得了未来,相信‘大数据’很快会变成互联网界的热门词语!”

  安蒂奥科的目光在众人的脸上缓缓扫过,豪情万丈的宣布:“从今天开始奈飞将不在是影视产业链的最下游,我们站在了产业链的顶端,电视台垄断一切时代过去了!”

第819章 奥巴马也追剧

  在《纸牌屋》上线八个小时之后,安蒂奥科拿到了一份新的数据,在这八个小时中,有411万观众观看了纸牌屋第一集,有334万观众看完了前两集,有45万观众将整部戏一口气看完。

  在听到这个数据后,会议室中再次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每个人都喜笑颜开,甚至连空气中都弥散着欢乐的气息。

  安蒂奥科下意识的摸出了口袋里的手机,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张然,但手机掏出来后才意识到张然正在爱尔兰,而爱尔兰跟美国东部相差6个小时,爱尔兰现在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了,这个时候张然恐怕已经休息。还是等到明天,等《纸牌屋》二十四小时数据出炉后,再把结果告诉张然比较好。

  想到这里,安蒂奥科将手机重新塞了回去,然后舒服的靠在椅子上,手指在桌面敲了敲,冲奈飞的管理层轻轻一笑,道:“先生们,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伟大胜利,今天晚上我们好好喝一杯!”

  这天晚上,网络上到处都是关于《纸牌屋》的讨论,有讨论剧情、有讨论演员,讨论奈飞这种一次性看完的模式,还有不少人向自己的好友热情的推荐这部戏。

  “我一口气把13集都看完了,奈飞这种模式太爽了!我爱张,我爱奈飞,我爱这部戏!等第二季播出的时候,我一定会提前做好准备。我建议还没有看《纸牌屋》的人,你们在看这部戏之前要提前准备好能量饮料、水、巧克力饼干,以及增强免疫力的维他命冲剂,这部戏真的让你欲罢不能!”

  “我从第一集就被吸引了,真不愧是大卫·芬奇,除去中间某集关于弗兰克的背景阐述以及弗兰克亲自出手杀人以外,全季的政治主线一直保持着高度紧凑,不仅是节奏控制的出色,气氛烘托的到位,史派西的表演也是精妙绝伦。只是最后纸已包不住火,不知道第二季,弗拉克该如何应对!”

  “这部戏太神奇了,故事里面讲的事情现实中也正在发生。这部戏将总统上任后实行医改法案改革,而现在奥巴马也正在进行医疗改革。看完这部戏,你就知道最近发生什么了。《纸牌屋》里医改法案通过了,现实中奥巴马的法案能够通过吗?”

  第二天吃过中午饭,张然跟罗伯特·德尼罗在一家路边咖啡馆聊天。

  罗伯特·德尼罗穿着俄军军装,手里拿着一只雪茄,用带明显俄国口音的英语跟张然不住的说着话。他手里的雪茄并没有点燃,只是时不时叼在嘴里,寻找找古上校的感觉。但凡只要看过《未来启示录》剧本,再看眼前一副玩世不恭状态的德尼罗,没有哪个会说不像,都觉得他简直就像小说中走出来的。

  两人正聊得开心,张然手机响了,拿起一看,是安蒂奥科,他知道应该是奈飞的首日数据出来来,赶紧接通了电话,笑着问道:“约翰,《纸牌屋》首日数据应该还好吧?”

  安蒂奥科声音有些激动:“是的,数据非常好。根据我们的统计,在24小时之内有537万的用户观看《纸牌屋》的第一集,有421万用户看了前两集。有52万用户在一天之内将13集内容全部看完。甚至有个用户连续看完13集,整个过程只停顿了3分钟,特别疯狂。”

  张然对这个数据非常满意,本来就是一部精品剧,又砸了2000万美元作宣传,没有不火的由,轻笑道:“第一季13集差不多七个小时,竟然只停顿了三分钟,他一整天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吗?这也太强了!”笑过之后,他建议道:“观众花七个小时一个气把整个剧看完,说明我们这个戏非常吸引人!我觉得你们可以把这个观众找出来,送他一份小礼物,并以此也为噱头宣传一把。刚才你说,有52万用户在一天之内把这部戏看完了。这个人群相当庞大,那么我们就把‘《纸牌屋》狂看’送上Fly和脸书的热门话题榜,营造出《纸牌屋》好看得不得了,一看就停不下来的氛围!”

  安蒂奥科眼前一亮,马上道:“这个主意棒极了,我这就找人来做!”

  张然最关心的还是新增用户,问道:“新增用户有多少?”

  安蒂奥科就道:“这个月新增了135万用户,在《纸牌屋》发布后的24小时中,增加了22万用户!”

  张然对这个增速比较满意,鼓励道:“你们做得很好。最近奥巴马医改法案的事非常热,关注度非常高,这对我们是最好的宣传,一定要利用好。”

  安蒂奥科回答道:“我们会做好的!”

  在医疗改革法案这一点上,安蒂奥科对张然真的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纸牌屋》前几集最重要的情节是新总统上任后,推行教育改革,并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风波,最终在弗兰克的推动下,教育改革法案顺利通过了。张然在看过剧本之后,就建议将教育法案改成医改法案。张然是老板,他要求改剧本那肯定得改,为此编剧鲍尔·威利蒙颇有微词。

  等到《纸牌屋》拍出来之后,奥巴马也开始全力推动医疗改革了。去年11月7日,众议院以220票赞成、215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医改法案,参议院也在12月24日投票通过全面医疗改革法案。在此之后,两院一直在就医疗改革法案的内容进行讨论。

  不过到了今年1月19日,风云突变。在马萨诸塞州国会参议员特别选举中,反对医改的共和党候选人斯科特·布朗获胜,参议院民主党失去绝对多数地位,医改法案通过的前景蒙上阴影,两院讨论法案统一文本的进程也陷入僵局。为此,奥巴马不得不亲自出马,以参议院版本法案为基础推出首份详细的白宫版医改提案,力图挽救医改计划。

  到了这个时候,不管是安蒂奥科,还是编剧鲍尔·威利蒙都对张然心服口服。他们意识到张然这个建议有多牛了,奥巴马的医改法案关系到很多美国人的切身利益,可以说是举国关注,他们都相信《纸牌屋》在播出后,肯定能够引发巨大的关注。

  事情的发展正如大家预料的那样,靠着医改法案这个话题,《纸牌屋》很快就引发了巨大的关注。《纸牌屋》里的医改和现实中的医改特别像,民主党想要推进医疗改革,而共和党反对医疗改革,甚至有不少观众觉得坚决反对医改的斯科特·布朗,特别像《纸牌屋》中的唐纳德·布莱斯。但凡看过《纸牌屋》的观众都觉得这个剧特别神奇,太真实了,写个戏的人简直就像在白宫待过。

  很多人都相信《纸牌屋》肯定有白宫的专业人士参与,否则不可能把这个戏写得这么真实。他们上网一查,原来这部剧的操刀人鲍尔·威利蒙不但精通美国政治,还曾担任过希拉里等人的助理。众人这才恍然大悟,难怪故事会这么真实。

  在《纸牌屋》粉丝和奈飞公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网络上关于《纸牌屋》,关于医改法案的讨论越来越多,越来越热,一连三天“纸牌屋”和“医改法案”都占据了Fly和脸书热搜榜的前两位。

  “现在奥巴马的医改法案遇到了麻烦,遇到了一个唐纳德·布莱斯,现在他需要一个能够干掉唐纳德的弗兰克!”

  “奥巴马的医改法案为什么通不过?嘿!朋友,你应该去看看《纸牌屋》,这个戏跟现在奥巴马遇到的情况简直一模一样,看完之后你就明白了!”

  “《纸牌屋》里医改法案最终通过了,现实中的医改法案能够通过吗?”

  “如果奥巴马有一个弗兰克,那一定能够通过,但奥巴马有弗兰克吗?我不知道,所以,这个问题我实在无法回答!”

  《纸牌屋》是政治惊悚剧,比较阴暗,比较烧脑,很多人都不好这一口。不过随着《纸牌屋》的大热,很多对政治惊悚剧不感兴趣的观众都产生兴趣了,这个戏真的有那么好看?真的有那么神?很多人原本对《纸牌屋》不感兴趣的观众,都忍不住想看看到底怎么样,奈飞的包月用户开始急速攀升。

  在《纸牌屋》播出五天后,也就是3月18日,在这天美国众议院民主党领袖公布了最终版本医改法案。

  3月2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白宫,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国会众议院投票通过医疗改革法案发表讲话。在同一天,美国国会众议院对医改法案进行投票,最终以220票对211票的结果通过了法案。

首节上一节400/5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