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师 第353节

  在张然跟阿齐瓦交流的过程中,马特·达蒙一直静静地听着,并不插话,时不时点头,时不时低头沉思。

  张然拉马特·达蒙过来是提建议的,自然不会让他闲着,就道:“你有什么建议吗?”

  马特·达蒙沉吟,道:“很多电影在这个时候会安排重要角色死亡,让古看着他慢慢死去,看着他眼中的光芒慢慢黯淡,让古的内心受到冲击,然后他问亚当斯为什么?”

  阿齐瓦鼓掌道:“我的第二稿就是让亚当斯与妻子在监狱重逢,亚当斯的妻子在监狱已经关了三年,对AI非常痛恨,非常讨厌古。但在关键时刻,她为救古死去了,因此古内心受到了很多的冲击。不过罗宾觉得太刻意、太煽情,他想要一种孤独感,因此,坚决不让亚当斯与妻子重逢!”

  张然见马特·达蒙诧异的看着自己,摊开双手解释道:“我希望展现出一种孤独感,我觉得我们每个人内心其实都是孤独的,人类是孤独的,机器人是孤独的。我们每个人做的很多选择,甚至包括人类的探索和前进,本质上是想要摆脱孤独!科技的发展表面上看似乎让人们沟通更容易了,但实际上却加重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反而更孤独了。因此,我希望展现的未来世界是冰冷,缺乏人性的柔软。”

  阿齐瓦劝道:“亚当斯与妻子重逢并不会影响这一表达,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没有别的解决方案,如果不这么做,在逻辑上就存在巨大缺陷,如果整个故事都说不通,故事不可信,那其他的一切都没有意义了。我觉得我们可以先按这个路走,如果将来有了更好的主意,那我们再改就是了!”

  张然沉吟了下,看向马特·达蒙,问道:“你的看法呢!”

  马特·达蒙耸耸肩膀,道:“我同意,而且一部电影如果没有女人戏,会不好看,从商业考虑,我认为应该让亚当斯和妻子在监狱重逢。”他冲张然挤挤眼睛道:“斯嘉丽可是个尤物,观众一定希望我跟她来段热辣的感情戏!”

  张然哈哈笑道:“观众是希望自己跟斯嘉丽来段热辣的床戏!”他打了个响指道:“我同意你们的建议,好了,讨论下一个问题!”

第708章 面试

  对电影剧本张然倒不是太担心,如果阿齐瓦·高斯曼不行,再找个编剧来写就是了,在好莱坞有足够多的优秀编剧,他不信这个故事改不好。

  张然真正担心的还是多声部蒙太奇和整体式场面调度应用的问题,这两种技法对任何导演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因此他需要足够优秀的帮手。他这次到美国来,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电影选主创人员。

  其实在完成剧本第一稿剧本后,张然就和罗伯·弗雷曼,以及其他制片人拟定了一个名单,邀请好莱坞最顶级的电影主创加盟。每个职位他们定了十个备选,这些人都是奥斯卡的提名者,甚至是获奖者。

  顶峰娱乐在美国有些名气,参与制作过不少电影,大部分主创人员愿意参与进来,再加上张然在艺术圈有些名气,对很多人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对主创的面试在顶峰娱乐圣莫尼卡总部的一间办公室进行,由于面试对象都有头有脸的人物,不可能向选演员那样,一堆人在办公室外排着队等待面试;剧组跟每个人约好时间,大家见面聊聊,看看是不是能合作。

  上午八点二十分,张然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罗伯·弗雷曼在里面等着了。

  张然跟罗伯·弗雷曼打了个招呼,在沙发上坐下,拿去桌上的面试资料慢慢看起来。

  等下要面试的是约翰·迈尔,这位在好莱坞可以说是大名鼎鼎,到现在为止他获得了4次奥斯卡提名,其中两次获奖,其中包括跟章子怡合作的《艺伎回忆录》。除此之外,他还担任过《X战警》、《通缉令》等特效大片的艺术指导。

  像约翰·迈尔这样大名鼎鼎的人物参加面试,在好莱坞倒是挺常见的,很多人甚至会坐飞机飞到另外一座城市参加面试,然后再飞回去;在国内就不行,不要说拿奥斯卡,就是有个金鸡奖提名,你就不能面试他了。你说我们面试一下,他马上就会说,你看不起我啊,你连我都不知道啊!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好莱坞电影已经变成完备的工业体系,有大量优秀的主创,在这个体系中任何人都可以替换;而国内优秀的制作人员太少,你要换一个人,水平可能就不一样了,不过张然相信随着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加快,这种情况会逐步改善。

  正想着,办公室门被推开了,张然回过神来,抬头打量着眼前的面试者。五十来岁,整个人胖乎乎的,看上去是个很和善,很好相处的人。张然低头看了下手中的资料,是约翰·迈尔没错。

  张然赶紧站起来,尽管约翰·迈尔是来面试的,但人家成就摆在那里,他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十分客气地道:“迈尔先生,你好!请坐吧,我们坐下聊聊!”

  等约翰·迈尔坐下后,罗伯·弗雷曼招手叫来秘书,给他端来了一杯咖啡。

  张然看着约翰·迈尔,笑着道:“我看过你很多作品,《艺伎回忆录》、《芝加哥》、《伊丽莎白》等等,每一部都是杰作,强烈而唯美的视觉效果深深地震撼了我,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约翰·迈尔笑着道:“听到你这么说我很开心,我看过你所有电影,你是一位极具创造力的导演,很期待跟你的合作。我参加过很多面试,但从来没有这么紧张过,我看了《洛杉矶时报》的采访,很喜欢你的想法,如果争取不到这个片子我会特别难过。”

  听到约翰·迈尔这么说,张然心里有点小得意:“你参与的电影艺术风格看上去差别很大,但不知道怎么的,我总觉得有一点爱德华·霍普的感觉,你是不是喜欢他的画?”

  爱德华·霍普是美国特别重要的一位画家,他的绘画影响了很多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拍《银翼杀手》的时候就将爱德华·霍普的名画《夜鹰》的照片拿给艺术指导看,告诉他这就是自己想要的意境。希区柯克更是爱德华·霍普的铁杆粉丝,他在电影中模仿爱德华·霍普画作的镜头特别多。

  约翰·迈尔心中暗暗吃惊,这个年轻人的感觉太敏锐了,这都能看出来?他点头道:“是的,我很喜欢他的画,他的画整个场景出奇寂静,光线很明亮,但明亮之下厚重的阴影笼罩着悲哀的气息,我们总是能够感觉到一种很重的失落感和孤独感。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有孤独和失落的时候,所以看他的画,总是能够感同身受!”

  张然是希区柯克的粉丝,也喜欢爱德华·霍普的画,就道:“我觉得霍普的画不光是在描绘整个城市的孤独,而是整个人类的孤独。我觉得人是孤独的,但我觉得尽管我们都很孤独,但我们每个人都是可以获得救赎的!”

  约翰·迈尔笑了起来:“我忘了是哪个评论家说的,他说张然的电影其实都是悲剧,却又不让人绝望,他总是会留下希望,而那希望会让我们觉得温暖,这是他的电影最动人的地方!”

  张然哈哈笑道:“那我一定要看看这篇文章,他说得太对了!”

  张然跟约翰·迈尔聊了足足一个小时,基本上都在聊美术,聊现实主义,聊未来主义等等,两人可以说是想谈甚欢,完全不像是在面试,而像老朋友在闲聊。

  在约翰·迈尔离开后,罗伯·弗雷曼问道:“感觉怎么样?你好像很喜欢他。”

  张然微微点头道:“是的,我跟他聊的时候发现,跟他似乎有一种天生的默契,他对美术对对很多东西有跟我相同的看法,他可以很好的帮我完成这部电影,不过先不急着定,等所有人见完再说,也许还有更适合的!”

  大概又过了半个小时,第二位面试者走进了办公室,是丹特·费雷蒂。丹特在业界的影响力丝毫不逊约翰·迈尔,到现在为止他获得了七次奥斯卡提名,其中获奖两次,最近几年更是成了马丁·斯科塞斯的御用艺术指导。

  寒暄过后,丹特微笑着道:“马丁说,你将在这部电影中挑战多声部蒙太奇和整体式场面调度,我觉得这可真酷啊!这两种技术快三十年没在电影中出现了!而且我以前也没有做过科幻片,特别想尝试一些新的挑战。”

  张然哈哈笑道:“我对此很期待,不过我唯一担心的是马丁会生气!”

  在接下来几天,张然面试了很多优秀的主创人员,这些参与面试的人都是杰出的艺术家,每个都大名鼎鼎,让其中任何一个来做都不会差,肯定是一流的水准。之所以要面试这么多人,张然是希望从中找到跟自己有默契,或者有感觉的人,只有这么才能帮自己完成对着两种技巧的试验。

  就在张然忙着面试之时,万众瞩目的《暮光之城》在北美正式上映。

  北美主流媒体对《暮光之城》大都摇头摆手、唉声叹气:“对原著读者而言或许足够,但对影迷来说,本片的刺激程度和吸引力明显不够”、“在B级恐怖片与青春言情剧的中间地带游走,结果是四不像加半途而废”、“尝试具象地表现女性的欲望,可惜导演缺乏相应的控制力与洞察力”、“面向青少层的温柔也可以解释为:剧情陈腐不紧张、特技廉价不惊人、化妆效果滑稽、镜头语言乏味”。恶评声中,《暮光之城》的烂番茄新鲜度只有可怜的54,MTC评分只有57。

  尽管主流媒体恶评不断,却无法阻止少女们对《暮光之城》的疯狂,整个北美无数影迷观众涌入电影院,掀起了观影的狂潮,不少电影院的售票厅里年轻的女孩们排起了长队。

  在首日票房出炉后,罗伯·弗雷曼激动地问张然:“罗宾,你知道《暮光之城》的首日票房有多少?”

  张然知道《暮光之城》票房很高,但到底多高,他哪里还记得,沉吟道:“应该超过3000万了吧?”

  罗伯·弗雷曼激动地道:“3995万,在今年已经上映的电影中仅次于《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和《夺宝奇兵4》,超过了《钢铁侠》!”

  张然也有些吃惊,哈哈笑道:“看来我们运气不错,开发出了一个卖座系列!”

  在首日大爆的基础上,《暮光之城》在周六、周日继续做令人惊叹的表现,继续疯狂。

  很快,首周票房出炉,《暮光之城》在3345家院线以21689美元的单馆成绩,喷涌出7255万美元的震撼成绩,将上星期的状元《007:大破量子危机》与新片迪尼斯3D动画《明星狗》虐成了狗。

  《暮光之城》首周7255万的成绩,排在影史11月份首映成绩的第四位,仅次于《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哈利波特与密室》;在2008年的首周票房中排名第四位,仅次于《蝙蝠侠:暗夜骑士》、《夺宝奇兵4》、《钢铁侠》;并超越了《范海辛》高居吸血鬼电影代首映成绩的第一名。

  受《暮光之城》的影响,《007:大破量子危机》票房狂跌59.4%;由约翰·特拉沃尔塔配音的迪士尼动画片《天才明星狗》,媒体评价颇佳,迪士尼预期首周票房能够达到4000万,但在《暮光之城》的冲击下,只收获了可怜的2700万。

  自从《哈利波特》票房全球大爆后,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都在寻找“第二个《哈利波特》系列”,但不管《龙骑士》、《黄金罗盘》尽皆惨败,六大接连失手,谁也没想到这个大馅饼尽然砸在了名不见经传的顶峰娱乐身上。

  唯一能够让六大感到安慰的是按《暮光之城》3天的放映情况来看,电影跌幅明显,后劲肯定不佳。因此,电影的长线票房要想突破2亿美元,难度不小。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果,主要是观影人群比较单一。据统计,首周三天为该片贡献票房的观众,女性占了75%,25岁以上的观众占了45%。也就是说,《暮光之城》全靠女观众撑场。

  对顶峰娱乐来说,即使《暮光之城》现在直接下线都大赚特赚了,哪会去思考跌幅问题,整个公司现在都陷入了狂欢。不过狂欢之余,顶峰娱乐也没忘记在第一时间宣布《暮光之城》的续集《新月》正式启动。

第709章 工业光魔

  张然的面工作进行了将近一个月,终于将《未来启示录》的主创敲定。

  艺术指导张然最终选择了约翰·迈尔,剪辑师选择了凭借《谍影重重3》拿下奥斯卡的克里斯托弗·劳瑟,服装设计是凭借《艺伎回忆录》拿下奥斯卡的柯琳·阿特伍德等等,整个幕后主创团队绝对可以亮瞎无数人的眼睛,有十一位曾获奥斯卡奖的主创携旗下团队协助张然完成影片的幕后创作,整个团队共有二十一个奥斯卡奖提名。

  在幕后主创团队敲定之后,张然没有休息,带着艺术指导约翰·迈尔马不停蹄的来到了旧金山充满田园气息的普西迪公园的一座小山上。

  从车上下来,张然看到了工业光魔的标志,而在入口处,他看到了矗立着一尊尤达大师雕塑,似乎在同来往的员工和游客致意。雕像背后是一组内部相连、光线充足的翻新建筑。这些建筑是孕育世界知名特效大片的温房,是探索未来技术发展的实验室,更是一个致敬公司自身历史与电影作品的博物馆。

  没错,这里就是举世闻名的好莱坞特效公司工业光魔的总部,是被无数影迷、极客、宅男奉为电影圣地的地方。

  工业光魔原本是为了完成乔治·卢卡斯为《星球大战》成立的特效部门,但在随后的三十多年中,工业光魔一直以来都是电影特效业的开创者和绝对王者。甚至有人说过,现代电影特效史就是工业光魔的发展史。即使现在有彼得·杰克逊的维塔数码的强势崛起,但工业光魔的王者地位也无可动摇。

  迄今为止,工业光魔共获得过15座奥斯卡小金人,无数在世界范围内耳熟能详的优秀影片都出自他们之手,《侏罗纪公园》、《哈利波特》、《加勒比海盗》、《变形金刚》等等。

  今天张然过来,是找工业光魔谈《未来启示录》的特效问题的。尽管张然自己开有特效公司天工重彩,但公司的实力还不够强,做一般的特效绰绰有余,但想要真实呈现五十年后的战争几乎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张然只能向工业光魔求助。

  工业光魔在战争和科幻特效上有丰富的经验,《星河战队》、《世界大战》等军事科幻都是他们的手笔,而且工业光魔与其说特效公司,倒不如说是美国西海岸电影产业基地的一个技术研发与应用中心,许多计算机图形图像领域的最新技术都是最早由工业光魔用于电影制作。以《加勒比海盗》为例,工业光魔为了制作逼真的海水和漩涡,邀请了一大批物理学、数学和海洋方面的专家,甚至不惜租用卫星,对太平洋海域进行了长达一年的遥感测量,得到了极为丰富的数据,对于模拟海洋的汹涌波涛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实张然最近向多所大学进行大笔捐赠,就是向卢卡斯和工业光魔学习,与大学的图形实验室搞好关系,为自己的特效公司储备技术和人才。

  张然和约翰·迈尔刚走进大楼,前台小姐就笑脸迎人:“欢迎来到工业光魔,有什么能帮你们的吗?”

  张然冲她笑了笑,道:“我是张然,我与丹尼斯·穆伦约先生约好了,谈特效的事!”

  前台小姐拿起了电话,确认了一下,随即向张然和约翰·迈尔笑了笑,道:“请跟我来。”

  张然和约翰·迈尔赶紧跟了上去。

  前台带着张然和约翰·迈尔来到一间办公室前,敲了敲门,等到“请进”的声音响起,她推开了房门,笑道:“穆伦先生,张先生来了。”说完她便回去前台了。

  丹尼斯·穆伦六十来岁,头顶秃得比较厉害,穿着黑色T恤,蓝色的衬衣。他正坐在电脑后面看电影的镜头,看到张然他们,便微笑地起身走了过来,招呼道:“罗宾,约翰,你们来了!请坐!”

  在电影特效行业丹尼斯·穆伦是神级的存在,获得过九次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还有七次提名,他1999年成为第一位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留名的特效艺术家,也是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詹姆斯卡梅隆的御用特效总监。不过他现在年纪比较很大,精力不如从前,主要负责工业光魔的管理工作,很少直接做视觉总监了。

  张然很喜欢丹尼斯·穆伦的风格,希望由他做自己的特效总监,为此张然专门拜托斯科塞斯,才请动这位大神。

  等张然他们坐下后,丹尼斯·穆伦让助手让他们端来了咖啡,然后拨通了电话,让整个特效团队的人都过来。

  几分钟后,几个特效主管到了,丹尼斯·穆伦开始为张然作介绍:“这是约翰·诺尔,《未来启示录》的特效将由我和约翰总体把控。这是我们公司的视觉特效总监罗素·厄尔,将由他负责拍摄现场跟组并进行管理;这是本·斯诺,将由他管理镜头制作。”他又把张然向几位特效总监介绍道:“这是罗宾张,就是那个想向科波拉挑战,想在银幕上重现多声部蒙太奇和整体式场面调度的疯狂年轻人!”

  张然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而其他人则一阵大笑,他们参与这部电影,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冲着这一点来的,参与一部挑战多声部蒙太奇和整体式场面调度的电影,那太酷了!

  张然赶紧和几位特效总监握手,这几位也都是特效行业的大拿,其中约翰·诺尔最牛,不但为《星战前传》《加勒比海盗》《环太平洋》等影片制作特效,拿到了奥斯卡;而且在1987年,他利用业余时间与弟弟共同开发了一款图片处理软件,而那款软件就是如今风靡全球的Photoshop。

  简单寒暄后,大家开始聊剧本。

  特效想要做得好,前期与导演的沟通非常重要,首先从剧本开始入手,然后才是美术、特效化妆依次介入沟通,接下来摄影、灯光以及选景、置景等陆续展开,也就是说,沟通剧本是第一步的。

  张然他们现在手里的剧本是阿齐瓦·高斯曼刚刚完成不久的第四稿剧本,对这一稿张然还是不太满意,主要就是第三幕的问题。不过对整部电影来说,第三幕其实相对比较容易拍,而真正难处理的是第二幕,也就是两场战争戏。

  张然开始谈自己对《未来启示录》的要求:“这是科幻战争片肯定要有很多视觉效果,画面壮丽,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激烈场面,到处都在爆炸,导弹在空中盘旋,留下浓重的烟迹遍布四周,非常炫酷,但同时我又希望换看起来很真实,就像《拯救大兵瑞恩》那样,很惨烈,但很真实!我不希望里面的人物拿着很先进的武器,作战方式却很落后。比如《星河战队》里面的人类都能够进行星际旅行了,但作战方式却是二战式的。当然,那部电影导演是故意这么做的,故意做成二战感觉,为了讽刺军国主义。我们这部电影不一样,我要的是一部现代战争风格的电影,要非常真实,越真实越能够触及人心!”

  约翰·诺尔沉吟道:“你是希望电影的整体风格写实,连作战方式都写实。”

  张然点头道:“是的,我希望电影写实,激光枪之类的肯定不能出现。整个故事是第1骑兵师下属的一支部队,那这支部队的火力是如何配备的,枪是什么样?坦克是什么样?装甲车是什么样?这些不能太离谱。除此之外,这支部队有机器人士兵,就设计到人和机器人协同作战,那么他们改如何配合,战术是什么?我不希望电影中的士兵时无脑冲锋,应该有比较明确的战术。这个战术未必是真的,但至少要看起来像是真的。我希望观众看完电影之后,会觉得几十年后人类军队作战应该就是这样,甚至军事专家看完也会觉得未来的战争方式可能就是这样!”

  约翰·诺尔彻底明白了:“你是想真实的呈现一场五十年后的战争!”

  张然笑道:“是的,这就是我想要的!”

  丹尼斯·穆伦道:“做五十年后的东西,而且还要真实,这对我们是一个挑战,这不光是技术上的问题,还是观念问题,我觉得可能需要邀请一些军事专家为我们提供建议!”

  张然挠了挠头道:“是这样,我们的电影剧本没有通过国防部审查,我也不打算按国防部的要求来修改,请军事专家会不会有困难?”

  丹尼斯·穆伦笑着道:“这个不会,《独立日》也遭到了五角大楼的拒绝,被拒绝的原因很搞笑,说阻止外星人的所有行为都是普通市民行动的结果,军方明显表现出来的是无知和无能,但电影还是有军事方面的专家提供帮助!”

  张然松了口气道:“那就好!”

  这时,一直默默翻着剧本的罗素·厄尔抬头问道:“第三幕里中国的万年炎帝号撞击太阳,那个创意很好,场景视觉冲击力也特别强,为什么不给镜头?一笔带过是不是太可惜了?”

  《未来启示录》里人类在与机器人的战争中处于下风,危急时刻,中国在水星附近的科研飞船“万年炎帝”号撞击太阳,激起巨大的太阳电磁暴,使整个地球陷入全频带阻塞干扰,消除了机器人的电子优势。中国军队利用这个时机成功进行反击,而美军俄军也都相继展开了反击。

  其实这个情节取自刘慈欣的小说《全频段阻塞干扰》,当然小说版权也在张然手中。不过《全频段阻塞干扰》想要搬上银幕非常困难,拍个《朝鲜战争》都担心友邦惊诧,拍中国和美国打起来的电影,那根本不可能过审,改成大战机器人才有一线可能。

  张然摇了摇头道:“这是为续集埋的线,隐约提一下就可以了!”

  接下来,众人就五十年后的作战方式是什么样子展开了讨论。尽管张然要求写实,但大家还是提出了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甚至有人提出,现在美国军方在研究外骨骼机器衣技术,据说五角大楼专门拨款邀请专业研究机构进行开发,在五十年后,这种技术应该已经比较成熟,已经装备军队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开始为电影出谋划策。

第710章 前期筹备

  军事专家为《未来启示录》提供了不少有意思地建议,比如他们认为50年后,士兵作战都不再使用手榴弹,发射筒和弹道发射器是最有效的方式,因为榴弹杀伤半径太大,可能会达到40米,用手扔的话,不但会炸死敌人,连自己也会跟着嗝屁。

  不过军事专家之间经常会有不同意见,甚至有完全相反的意见,比如有专家认为五十年后人类士兵装备的都是机械外骨骼,这种辅助单兵作战的穿戴式设备,能够增强单兵作战能力,可以输出更大的动力。但有专家就觉得这纯粹扯淡,这种外骨骼装备没卵用,五十年后机器人技术那么发达,直接让机器人突击不就行了,上什么人类士兵啊!双方各执一词,差点没打起来。

  为了解决外骨骼的问题,工业光魔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请来了外骨骼外面的专家,伯克利在04年的时候发布了一款下肢外骨骼(BLEEX),BLEEX采取人体行走动作充电的方案,电源可维持20小时,最大负载可达45kg,现在他们正在研究新一代产品。

  在听到张然他们的疑问后,伯克利的专家认为实用的机械外骨骼在20年内一定能实现,然后他们发挥想象构思了下五十年后的机械外骨骼,他们认为会是一种重量相对较轻并且超强机动性,能大幅度提高穿着者的力量的装备。

  综合各方意见后,张然对这个问题拍板了。

  电影《未来启示录》中部分士兵穿有机械外骨骼,但这种机械外骨骼不像游戏中那么夸张,只是增强力量并不能直接增强速度和防护,增加士兵防御力的是一种新型的防弹衣系统。这种防弹系统是在凯夫拉材料基础上结合最新的纳米技术开发出来的新一代防弹衣,能够实现全身防护。机械外骨骼系统加上防弹衣系统,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张然是个喜欢用数字技术的导演,如果是以往他肯定CG用得飞起,但这次为了营造电影的真实感,他要求能够实拍的都尽量实拍。机械外骨骼也是如此,主要依靠真实物理模型来表现,演员们都将穿戴机械外骨骼进行表演,后期再由视效团队进行复制和增强。

首节上一节353/5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