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师 第352节

  于飞鸿一脸的恨铁不成钢:“你可真信任他啊!”

  张婧初笑嘻嘻地道:“对啊,我真的了解他,知道他是什么人,他也了解我,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

  于飞鸿看着张婧初神情坚定的双眼,突然生出一丝艳羡来,自己蹉跎半生,却没能遇到这样值得信任的人。

  就在于飞鸿心生感慨之时,张婧初叫了起来:“张然发微博了!”她伸手捅了捅于飞鸿的胳膊:“飞鸿姐,你快看!”

  于飞鸿伸过脖子一看,张然果然发微博了,而且一发就是两条。

  第一条:“昨天到纽约选角,顺道请在纽约接受训练的范彬彬吃了顿饭,没想到闹出这么大动静。最近几个月针对范彬彬的传言比较多,今天我帮她澄清一下,最近她一直在纽约接受训练,为新片作准备。是一部好莱坞大片,男主角是好莱坞最顶级的巨星,比基努·里维斯还要牛哦!”

  第二条:“我也在筹备一部科幻大片,男二号已经敲定罗伯特·德尼罗,女演员也跟斯嘉丽·约翰逊谈了,目前男主角正在洽谈中。可以告诉大家的是,男主角会是好莱坞一线巨星,2000万俱乐部的。这部电影是由《科幻世界》上的小说改编的,大家猜猜是哪部小说,不过猜对了没奖,哈哈哈!”

  张然两条微博发出来后,网友们都有点傻眼了,范彬彬在纽约是为新戏作准备?而且还要跟好莱坞最顶级巨星合作?

  如果这话要是其他人说的,网友们肯定会认为范彬彬又炒作了,但这话是张然说的啊,张然在美国是有电影公司的,而且跟福克斯有良好的合作,不可能是假的。

  “哇靠!范彬彬这女人也太厉害了吧,抱大腿都抱进好莱坞了!周公子那么出色,张婧初那么优秀,她们都没进好莱坞,范彬彬竟然进去了!这还有没有天理,有没有王法!”

  “什么叫抱大腿?你们是嫉妒我家冰冰长得漂亮!我家冰冰长得那么漂亮,演技又那么好,打进好莱坞是理所当然的!这次的合作对象好莱坞顶级巨星,比基努·里维斯还要牛哦,气死你们这些黑子!”

  “你说范彬彬长得漂亮,我认了!但你说范彬彬演技好,确定自己不是在说梦话?”

  “我哪里说梦话了?我家彬彬有金马奖最佳女配角提名,百花奖影后,还有柏林电影节影后提名!难道你们比金马奖评委水平还高,比柏林电影节评委还懂表演?”

  “吹,继续吹!柏林电影节影后根本没有提名一说,所有入围影片的女演员都能够参与影后的评选!”

  国内一线女星现在的格局是章子怡、赵微、周讯、徐婧蕾四位花旦,再加上张婧初,她们五个处于第一集团,号称四旦一初,或者五朵金花;紧随其后的是李彬彬和范彬彬,她们两个名气都不小,但就作品和地位而言,和张婧初她们五个相比有明显差距。

  这回在听到范彬彬要跟好莱坞顶级巨星合作的消息后,范彬彬粉丝立刻有了翻身做主的感觉,马上宣称现在内地女星的格局是“四旦一初双冰”,试图让范彬彬跟张婧初他们并列。

  张婧初他们的粉丝自然不乐意了,范彬彬唯一能够拿出的角色就是金锁,凭啥和我家并列?太不要脸了吧!

  双方粉丝先是争执,然后变成了撕逼,最终演变成了疯狂的骂战;就在双方撕逼的同时,众多科幻迷以及众多的影迷都在讨论张然要拍的这部科幻电影到底是哪部小说改编的。

  “我觉得应该是《七重外壳》,张然好像很喜欢这篇小说。如果是这篇小说改编的就好了,小说里面女主角是要脱光光的,斯嘉丽·约翰逊脱光光,我靠,想想都激动啊!”

  “《七重外壳》没有哪个重要角色是老头子啊,请罗伯特·德尼罗这种巨星演戏,不可能让他打酱油吧!我觉得可能是大刘的《流浪地球》,要不然就是何夕的《异域》!”

  “《流浪地球》和《异域》男主角都是中国人,可能性不大,我觉得罗伯特·德尼罗痞痞的,跟《上校的军刀》里的古上校很像,最有可能的是《上校的军刀》吧!”

  在网友们热议的同时,国内媒体也开始大幅报道,“张然重拾科幻题材,牵手好莱坞巨星”、“范彬彬合作好莱坞巨星,中国女星引好莱坞关注”等等,各种夸张的标题不一而足。

  张然重拾科幻题材,将与罗伯特·德尼罗、斯嘉丽·约翰逊合作的消息不但在国内掀起热潮,国外媒体也都大幅报道,连《综艺》跟《好莱坞报道者》都给足了版面。

  奥运会开幕式惊艳了太多人,大家都对张然回归大银幕后的首部作品非常期待。

  不得不说,张然借势炒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观众的胃口都被吊起来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张然没有再透露任何与电影有关的信息,但他依然连续占据了两次媒体版面,因为他先是向MIT实验室捐了3000万,接下来又向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视觉实验室捐了3000万。

  当然,他张然在美国捐款在国内引来了不少骂声,“为什么要捐给美国”、“为什么不捐给国内贫困儿童”等等,不过张然之前在国内已经捐了3亿美元,因此大部分网友还是表示了理解。

  结束对斯坦福的捐赠后,张然准备前往洛杉矶,回向母校进行捐赠。在机场换了登机牌,还有半个多小时才登机,张然就拿着一份报纸慢慢翻着。

  这时候,手机忽然响了起来,张然伸手拿过一看,是罗伯·弗雷曼打来的,立刻接通道:“你好,罗伯。”

  罗伯·弗雷曼打了声招呼后,直接道:“马特·达蒙已经答应出演《上校的军刀》,他对跟你的合作,跟罗伯特·德尼罗的合作都非常期待,但同时还有一个坏消息!”

  “坏消息?”张然皱了皱眉头,坐直身子问道:“不会是剧本没能通过国防部的审查吧?”

  罗伯·弗雷曼嗯了声,道:“是的,国防部提出了多处修改意见,除非我们按照他们的要求修改剧本,否则他们将拒绝为我们提供帮助。”

第706章 未来启示录

  这确实是个坏消息,《上校的军刀》战争戏很多,需要动用的军事装备特别多,如果国防部不帮忙,全部自己来做,电影成本会大幅上升,制作周期也会拉长!

  张然呼了一口气道:“理由是什么?”

  罗伯·弗雷曼无奈地道:“他们认为电影的美军形象比较负面,很难起到宣传教育的效果,还有他们让我们改掉解放军的部分。”

  美国军方喜欢《变形金刚》这种美军看起了很牛逼,能够展现美军为正义而战,展示美国军方高科技的电影。迈克尔贝说过:“为什么军方让我们使用他们的人员装备呢?因为他们在我拍摄的影片里看起来有上佳表现。”

  张然觉得《上校的军刀》里的美军形象已经够正面的了,要按美国国防部的要求来拍,那完全成美军的政治宣传片了,他肯定不会这么做;至于删掉解放军部分,那更不可能了,这可是他为续集埋的一根线,这个一改,续集就没了,就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只能自己拍!”

  罗伯·弗雷曼声音很严肃:“如果全部使用特效,电影成本会急剧上涨,可能会超过2.5亿美元,甚至更高,风险非常大,你是不是重新考虑一下?”

  张然语气不容置疑道:“不需要,这部电影对我很重要,就是三亿美元我也会拍。”

  罗伯·弗雷曼倒不担心亏钱,这部电影不是顶峰娱乐投资,整个费用都是张然个人掏腰包,顶峰娱乐只是协助拍摄并进行发行。既然张然下定决心要拍,罗伯·弗雷曼自然没法多说,就道:“好的,就按你的要求来办!”

  挂掉电话,张然长长呼了一口气,却不想看到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向自己走了过来,是个华人,头发花白,看自己的目光带着一丝惊喜。他皱了皱眉,意识到自己是被认出来了。

  老人在张然身前不远的地方站定,露出温厚的笑容,问道:“你是张然导演吧!”

  对方年纪在哪里摆着,坐着说话不妥,张然便站了起来:“是的,有什么能帮你吗?”

  “不用起来,你坐!”老人见张然起身,示意他坐下,“我没事。奥运开幕式我看了,觉得特别好,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作为中国人我真的特别自豪和喜悦,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向你鞠个躬吧!”

  说完,老人冲张然深深鞠了一躬,道了声“打搅了”,转身离开了。

  张然直到老人的背影消失才回过神来,内心被一种前所未有的骄傲和欣慰填满,他真的觉得自己,以及整个开幕式团队,两年多来的辛苦真的没有白费。

  两天之后,UCLA校方宣布,学校收到了一笔2亿美元的捐款,这是学校迄今为止接到的金额最大的个人捐赠,这笔捐赠来自于学校的毕业生张然。学校表示,捐款中2000万美元将用于资助学校电影学院亚裔和非洲裔学生,8000万用于建造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电影学院教学楼,另外1亿美元用于资助学校的其他事业。

  学校还宣布,鉴于张然在北平奥运会开幕式的出色表现以及对电影语言更新作出的贡献,将授予张然名誉博士学位。明年5月,UCLA将举行隆重的学位颁授典礼,届时张然将与世界各地的杰出人士一同领此殊荣。

  两年前,卢卡斯向南加大捐赠了1.75亿美元,那是南加大收到的最大一笔个人捐赠,捐款中7500万美元用于建造面积达1.27万平方米的电影学院教学楼;现在张然捐的钱更多,UCLA电影学院修建的教学楼也更大,很多人都猜测张然是在跟卢卡斯和南加大较劲。

  接受《洛杉矶时报》专访时,张然面对记者格伦·威普的这问题,回答道:“没有和卢卡斯先生比的意思,我也没法和他比,他构建了一个世界,三十多年无数人都沉醉其间,也包括我!之所以向学校捐款,是因为前几天在聚会上遇到了贾森·雷特曼,他向我炫耀,最近几年的同城大战,南加大总是胜利者。我很生气,怎么能让南加大如此猖狂,我觉得捐一笔钱,为师弟师妹们创造更好的条件,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的锻炼机会,让他们干掉南加大!”

  格伦·威普听到这话,将双手举起,大喊:“干掉南加大!干掉南加大!”他见张然神情有些疑惑,哈哈大笑道:“我也是ULCA毕业的!比你矮两届,我看过你和南加大的较量,简直酷毙了!你是我们的英雄!”

  “原来我们是校友啊,你怎么不早说!”张然顿时笑了起来,“不过说真的,我捐赠真正想做的是推动电影教育,重振电影产业,现在电影发展处在瓶颈期,整个行业面临很多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电影要想继续向前发展,我认为只能寄希望于新技术了,我的捐款都是希望促进这两方面的发展!”

  聊了一阵关于捐赠的问题后,很快谈到了张然的新电影,格伦显得很期待:“罗宾,说说你的新电影吧,在见识了奥运会开幕式的绚烂后,大家对你的新电影都非常期待。听说罗伯特·德尼罗、斯嘉丽·约翰逊都会出演你的新电影?”

  张然轻轻地一笑,道:“不只是罗伯特·德尼罗和斯嘉丽·约翰逊,马特·达蒙在看过剧本后,也答应出演男主角了。只是最近几天在忙其他的事,还没有跟他见面。这是一部反思战争、反思科技,探讨人为什么为人的科幻电影。电影筹备周期很长,要一年半,甚至更久之后才能开拍,在这部电影正式开拍之前,我会拍一部相对比较简单的剧情片,所以这部剧情片才是我接下来要拍的新电影!”

  在筹备大片的间隙,拍摄一些个人风格、实验性比较强小片是很常见的事,格伦不由问道:“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部剧情片吗?是实验性比较强的电影吗?”

  张然点头道:“可以这么说吧,那部科幻片对我来说说个挑战,所以有些东西,我想在这部电影中进行一下尝试,这是一部华语电影,是部具有黑色气质的电影。”

  对华语片,格伦没有太大的兴趣,读者也不会关心,简单问了两个问题之后,话题回到了科幻片上:“我们还是谈谈那部科幻片吧,那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

  张然沉吟了下,抬头道:“十多年前,《终结者2》上映的时候,我是第一时间到电影院去看的,电影开篇是未来,人类和机器人交战,当时我看傻了,觉得可真酷啊!看完电影,我就在想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多年,就是为什么不拍一部人类跟机器人进行战争的电影呢?为什么不拍机器人对人类发动进攻的审判日呢?”

  格伦叫了起来:“哦,上帝啊!我也在这么想过,特别是《终结者3》出来后,我就在想时候不要在追杀了,是时候拍审判日了。现在《终结者4》已结开始制作了,不过好像也不是讲审判日的。抱歉,我是《终结者》的粉丝,说到这个话题就激动了,你继续!”

  张然轻笑一声:“直到自己做了导演我才明白,要拍人类跟AI进行战争需要很高的技术,需要大笔的资金,对投资人来说风险太大了。去年年初,《科幻世界》主编把一篇小说发给了我,看完小说之后,我非常震惊,小说讲的就是人类与AI的战争,故事非常精彩。当时我就在想,这就是我想要故事,是我等待多年的故事,我要把他拍出来!”

  格伦双眼一亮,追问道:“我可不可以这么理解,这部电影是《终结者》的未来战争版!”

  “可以这么说,故事描述世界跟《终结者》里的审判日有些相似,但电影跟《终结者》实际上没有任何关联!”张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不过他对此并不满足,“拍这部电影,除了受《终结者》影响,我还想向《战争启示录》致敬,如果可能,我希望把这部电影拍成未来启示录!”他眼睛突然一亮:“不错,电影的名字就叫《未来启示录》!”

  格伦叫道:“这听起来很酷,这一定是部很棒的电影!”

  接下来,张然谈了很多关于自己对电影,对艺术的看法,但对电影《未来启示录》的故事没有多透露。

  《洛杉矶时报》的专访很快就发了出来,标题有点唬人“《终结者》+《战争启示录》=张然的新电影”。文章发出来后,这部叫《未来启示录》的科幻电影立刻引起了影迷们的关注,尤其是科幻迷的高度关注。

  不过《终结者》是经典科幻片,《战争启示录》是经典战争片,两者是风马牛不相及,风格差别非常大,大家实在无法想想,《未来启示录》到底会是部什么样的电影。

  评论界也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美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大卫·波德维尔在博客里写道:“张然是个喜欢对视听语言进行探索的导演,他在《飞行家》中对横移、逆光的处理,让整部电影产生了令人震惊艺术效果。在这之后他似乎遇到了一些麻烦,《三个傻瓜》很平庸,评论界给出的评价都不高。而接下来的《唐山大地震》我们再次看到了他的创造力,他用近乎写实的手法告诉好莱坞,嘿,伙计们,灾难片可以这么拍!

  我想在经历了《飞行家》的成功与《三个傻瓜》的失落后,张然正在寻找一个新世界,或者更准确滴说,一片新天地。张然说,我喜欢在电影上冒险,它是我拍电影的动力。冒险永远是我的星火,也是我的电影有点危险的原因。这句话代表了张然的思想,也可以由此明白他为什么能拍出《飞行家》、《唐山大地震》和未来我们可以期待的佳作。”

  在文章的最后大卫评价道:“《战争启示录》是一部伟大的电影,也是科波拉最后的辉煌。现在张然想要向科波拉致敬,拍《未来启示录》,他是否会像科波拉那样,整个艺术生命被终结呢?在这个电影越来越快餐化的时代,张然是少数坚持对电影语言进行探索的导演,我希望他能够有好运!”

第707章 改剧本

  比弗利山庄,张然戴着墨镜,走进了一家明亮的咖啡馆。

  咖啡馆里客人不多,张然走进店内,便看到穿外黑色外套,坐在靠窗位置的阿齐瓦·高斯曼,面前是热气腾腾,芳香四溢的咖啡。阿齐瓦·高斯曼是多部知名电影的编剧,包括《我是传奇》、《达芬奇密码》、《天使与魔鬼》等,在2003年他凭借电影《美丽心灵》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现在他是《未来启示录》的编剧。

  张然笑着伸出手道:“高斯曼先生,让你久等了!”

  今年年初,阿齐瓦跟张然在洛杉矶见过面,之后为剧本的事通过多次电话,很客气的跟张然握了握手:“我也刚到不久,坐下聊谈吧!”

  落座之后,张然四下看了看,又看了看时间,道:“马特·达蒙还没到,不过也应该要来了!”

  张然见阿齐瓦有些诧异,解释了下,昨天他跟马特·达蒙聊角色的时候,发现马特·达蒙挺有想法,就建议马特·达蒙也一起参与剧本的讨论;而马特·达蒙爽快的答应了。

  阿齐瓦点了点头,这部戏本来就很难写,张然对剧本的要求又特别高,到现在为止他写了三稿剧本,张然都不满意,而马特·达蒙拿过奥斯卡最佳编剧奖,有他参与讨论,也许能够尽快解决剧本的问题。

  两人聊了一阵,咖啡馆大门被推开,一个戴着棒球帽的男子走了进来。他抬头看了眼,径直向张然他们所在的位置走了过来:“抱歉,我来晚了!”

  张然站起身,向马特·达蒙介绍道:“这位是阿齐瓦·高斯曼,这位是……”

  马特·达蒙和阿齐瓦相视一笑:“我们认识,我们都是编剧工会的成员!”

  张然一怔,也笑了起来:“原来如此,那坐下聊吧!”

  三个人彼此都认识,也没有什么可客套的,坐下就聊了起来。

  《上校的军刀》是个中篇小说,故事发生在机器人发动反抗人类的战争“大变节日”后的第三年,在欧洲战场,第一骑兵师的少校亚当斯和他的部队遇到了被派来的接头的俄罗斯人,佩着恰克西军刀的古罗夫上校。亚当斯对古很警惕,因为AI制造了一批仿真人充当间谍。不过随着故事的推进,亚当斯很快打消了怀疑,古的行为和举止怎么看都不像机器人。亚当斯很快为自己的判断付出了代价,他和部队被古带进了包围圈,全军覆没,而他也成为了俘虏,被送到了南极的监狱。

  几个月后古突然找到了亚当斯,告诉了他一个惊人的消息,由于战事不利,AI不打算跟人类纠缠下去了,AI的首脑打算直接整个碳基生物圈,建立纯硅基智能的社会。不过古觉得这不对,打算在AI高层会议时候行刺诺顿,阻止这个疯狂的计划。

  会议那天,列席的会议的成员都不准佩带武器,但古却带着军刀出现在了会议室,没人认为他身上的恰西克军刀是武器,只是认为那是艺术品,然后古毅然拔刀。

  《上校的军刀》是中篇小说,内容比较短,单靠小说的内容撑不起一部电影,要改编成电影,肯定需要增加大量的内容。

  张然他们现在的剧本是标准的三幕剧,第一幕,主要通过亚当斯和妻子展现未来世界,展现机器人反叛的全过程;第二幕,是大变节三年后,亚当斯与古在战场上的相遇;第三幕是亚当斯在监狱生活,以及他对古的影响,正是在他的影响下,古对人,对生命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才有了对诺顿的刺杀。

  张然跟阿齐瓦聊过很多次,但并没有向马特·达蒙阐述过自己对整部戏的看法,因此他首先从导演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理念:“人与机器人冲突的故事并不新鲜,自从1920年捷克剧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其科幻戏剧《罗素姆万能机器人》中提出机器人这个概念后,人类可能被机器人所毁灭的巨大担忧就降临了。八十多年来,在未来机器人向人类发出挑战,甚至毁灭人类,取而代之的科幻作品汗牛充栋。

  我不希望只是拍一部人与机器人战争的视觉大片,我希望在这类电影传统的思考,就是‘如果科技获得了主观意识,人是否就陷入灭亡的危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思考到底什么是人,到底什么是人性?

  此外,这个故事表面是人与机器人的故事,但很有现实意义,现在整个世界战争不断,宗教问题,种族问题越来严重,从某种程度来说,人和机器人之间的冲突也是种族冲突。因此,我希望大家能够从电影中看到现实,希望可以让观众产生不同的思索。”

  马特·达蒙点头道:“科波拉先生曾经说过,好的战争片都是反战的,而《未来启示录》在反战这一点做得特别好,很有警示性,会是一部很有意义的电影!”

  张然开始讲自己对剧本不满意的地方:“这一稿剧本在细节上更丰富了,但我觉得有点刻板和僵硬,缺乏那种自然而然的感觉,人物情感不突出!另外,第三幕还是偏弱,戏不够,最大的问题还是古最后选择行刺在逻辑上的说服力不够。前几天我在纽约跟罗伯特·德尼罗谈剧本的时候,他也是同样的看法,觉得古的转变有点生硬。”

  阿齐瓦·高斯曼和马特·达蒙都微微点头,古是AI,他背叛自己的种族,必须要有足够的铺垫,有足够理由作支撑让他的行为可信,否则整个故事就会显得很虚假。

  小说回避了这个问题,在小说中亚当斯问道:“你为什么背叛自己的种族?为什么要这样做?你认为AI不该替代人类吗?难道你没有AI的自我意识吗?”

  古回答是:“不清楚,我只知道不能用核武器,那是底线。我觉得不能过于考虑自己。智能,不会是自我意识这样用逻辑就能推理的,事实上我认为,自我意识不过是长期生存竞争中产生的一种高级反应。并不算是纯粹的智能。智能会有一些更复杂、更具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东西,一些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但确实存在的东西。”

  这段话放在小说中可以,放在电影中不行,这样的说辞无法让观众信服,大家会觉得古上校的行动不合逻辑。如果大家觉得人物行动不合逻辑,就会觉得整个故事虚假。

  就拿《金陵十三钗》来说,对于贝尔的转变电影是有铺垫的,但观众看完,很多人还是觉得贝尔转变太快,从混蛋一下就变成英雄了。

  从混蛋转变成英雄尚且会引来这么大的质疑,让机器人背叛自己的种族,没有足够强悍的理由,绝对无法让观众信服。

  其实好莱坞大片很多都存在逻辑缺陷,比如《独立日》里,击败外星人靠的是电脑病毒,难道外星人也用二进制的计算机程序?难道外星人没有杀毒软件?不过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不拉低外星人的智商,不给人类开挂,以人类的力量怎么可能打得过外星人。

  正因为很多电影在逻辑上存在各种瑕疵,因此,好莱坞大片在烂番茄和MTC上的评分往往很低,经常被影评人骂出翔。当然,对好莱坞大片来说,目的就是赚钱,影评人评价不高,根本不重要。

  不过张然并不想拍一部单纯的特效大片,更不会觉得只要票房大卖就行。

  阿齐瓦对此的处理办法是,让亚当斯在监狱中救了古罗夫一次,并因此受了重伤。古问亚当斯,我们不是敌人吗?你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救我?亚当斯说,这就是我们人和你们AI的区别吧!古说,我不明白。亚当斯说,其实我也不知道,如果我想到你是AI,是人类的敌人,那我肯定不会救你。但当时我根本没想那么多,只是本能的感觉到有人遇到了危险,我必须救他。本能,你明白吗?善良就说人的一种本能。我想你的电子脑袋是不会明白什么叫善良的。

  张然觉得这个改法不错,但还不够好,这个情节说服力不够强。

首节上一节352/5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