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师 第33节

  张然让胡君和张婧初来到宾馆的门口,让他们走了两遍戏,把表演的区域确定下来。摄影助理则根据演员的走位,在地上贴上了胶布,做好了记号,这对演员是一个提示,免得演员演着演着走到镜头外面去了。

  紧接着,胡君和张婧初被带到表演区域之外,由张然给他们详细分析角色在这场戏的动机、心理状态和表演要求等等,就是平常所说的讲戏。

  与此同时,掌机员带领摄影组按照摄影师陈庆华的要求摆放摄影机,铺排轨道,排练运动;而陈庆华自己则与灯光师合作,开始布光。

  电影布光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需要测光表测光的亮度,需要测光的色温,只有光线的各项参数准确才能拍出最好的画面来。因此布光是所有部门中最慢的,耗费的时间最多,正常状况下布置一个全景大概需要45分钟,布置一个特写镜头也要15分钟。

  在灯光师忙碌的同时,其他部门也没闲着,录音助理则开始为有台词的演员安装无线话筒;美工人员会与掌机员合作,按照摄影机的镜头所见范围清理场地,添置、整理道具;副导演则布置作为人肉背景的群众演员走位,增加真实感和气氛渲染。

  剧组要拍的一场戏是室外戏,时间是在下午,张然要求阳光必须照在演员的脸上,给人一种阳光明媚的感觉,这样能够与故事的阴森形成一种反差。

  不过现在是早上,太阳也还没出来,因此灯光师必须模拟下午的太阳,进行布光。

  等布光大致完成,副导演让演员重新回到演区,张然开始指导演员在表演区域内进行排练。

  这时的排练主要是对表演的细节进行调整,讲明演员在接下来要表演的一个场景或镜头中用何种情绪、眼神、表情、语气来表演,大部分导演会提出明确的表演要求或为演员讲述角色的真实状态,而部分演员出身的导演如姜文会不给演员太多条条框框任其自由发挥,极少数特别擅长指导演员表演的导演如李安会直接做出示范建议。

  排练对《时间囚徒》剧组来说来非常重要,因为剧组的资金有限,而电影的胶片非常贵,一卷1800,只能拍4分钟,因此必须得节约。张然可不敢像王家卫那样,一个镜头拍5,60遍,然后从其中选一个自己觉得最好的。有钱任性的人才敢这么玩,张然玩不起。

  胡君和张婧初认真进行着排练,十分专注:“你看到那盏路灯了吗?”

  “看到了,怎么了?”

  “它一直在那儿吗?”

  “当然,它一直在那儿!”

  “停一下!”张然叫住了两人的表演,笑着道,“军哥你台词太棒了,不愧是演了十年话剧的演员,节奏、轻重、停顿都是完美无瑕,有空给我们班学生上节课,怎么样?”

  胡君赶紧摆手:“别别,你让我演戏没问题,让我讲课还是算了。我哪儿会讲啊,上了讲台估计嘴都张不开。”

  “太谦虚了!”张然笑了笑,看着张婧初说道,“婧初,你这句台词重音没对。曹林问你看到路灯一直在那儿吗,你说,当然,它一直在那儿!重音应该在‘一直’上,而不是‘它’,这是逻辑重音,强调的是时间,不是路灯。你应该这么说,当然,它一直在那儿!你重新试试!”

  “当然,它一直在那儿!”张婧初重新念了一遍,重音放在了“一直”上。

  “没错,就是这样!”张然点头。

  胡君听到张然念完这句台词,忍不住赞道:“导演,你这台词功底很厚啊,不是一两年的水平,到我们团都没问题!”

  张婧初吃了一惊,胡君可是人艺的,中国戏剧的最高舞台,陈道名、濮存欣这些大腕都是人艺的演员,张然导演的台词水平能进人艺?

  “君哥,我这点水平我自己还不知道吗?你就别夸了。”张然笑了笑,然后看着张婧初,建议道,“婧初,没事跟你胡君师兄多对对台词,让他给你把把关,他是真正的高手,不使唤白不使唤!”

  张婧初也知道自己的台词一般,认真地点头道:“我会向胡君师哥请教的。”

  经过几次排练,张然对演员的表演满意了,招了一下手,叫道:“化妆组,给演员补妆!”

  化妆师赶紧过来为张婧初和胡君补妆,整理服装,而摄影灯光部门则根据排练的结果进行微调,跟焦员也开始测量演员的距离,准备跟焦。跟焦在运动镜头中非常重要,因为人物是运动的,如果摄影机的焦点不及时对准,画面就模糊不清。

  很快,各组都准备完毕。现场开始清场,与拍摄无关的人员纷纷退出拍摄区域。

  黄坤明过来告诉张然,各组已经就位,可以进行拍摄了。

  终于要开始了!张然深吸一口气,然后对着副导演道:“既然大家都准备好了,那就开始吧!”

  “好了,各组准备!”副导演点点头,大声喊道。

  各组有序的行动,摄影机开动,录音设备开动,演员站到了摄影机面前,吊杆员将手里长长的话筒支过去,准备收音。

  场记拿着场记板走了过来,把场记板放在摄像机的面前。

  “打板!”张然喊了一声。

  “第十五场,第一镜,第一条!”场记打响打板,退出镜头。

  敲响场记板的这个动作叫打板。场记板上记录有摄影机机位、场次序号等具体信息,是为了方便后期剪辑时寻找和对应,以免在场景顺序上出现错乱。在每一个场景开始前,场记用场记板完成打板的动作,摄影机会将场记板的镜头和敲击声同时拍摄下来,后期进行声音剪辑时,音效师据此才能进行定位,方便进行剪辑。

  “开始!”张然发出了口令。

  这是张然有生以来第一次独立执导长片,从现在开始,他就真的可以说自己是一个电影导演了!张然的表情很严肃,双眼盯着监视器,内心波澜起伏,不过他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未来的路还长着呢!

  不过这第一步终究是迈出去了!

第63章 双人对话

  这场戏是曹林站在宾馆门口,跟蔡妍关于路灯的一场对话,是典型双人对话场景。这种场景在电影中特别常见,绝大部分电影都有这样的对话场景。

  这种戏最重要的是三种镜头,全景镜头,演员的特写,以及过肩镜头。过肩镜头就是透过一个演员的肩部,去看另一个演员的近景或者特写的镜头。过肩镜头的作用是确定人物的之间关系,包括位置关系,以及在这场戏中谁占主导。

  对话戏的拍法一般是先给全景镜头,交待场景,然后给过肩镜头,确定人物关系,最后给特写镜头,逐步递进;当然,也可先给人物特写,再用过肩镜头确认人物的关系,然后才给全景,交待人物所处在环境。

  这话说起来好像很简单,实际上并非如此。电影的镜头都讲究语法,每一个镜头都有含义,一个镜头像左五厘米,向右五厘米,效果完全不同,甚至镜头中的人物的位置稍作变动镜头的含义可能就不一样了。

  很多观众对韩国电影《杀人回忆》最后一个镜头记忆犹新,镜头的画面先是男主角看旁边的小女孩,只是普通的大特写,没什么特别的,但接下来男主角把脸转了过来,正对观众。这时镜头就变成了骑轴镜头,演员的视线直接与观众交流,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冲击力一下就出来。

  不过张然并不打算在镜头上玩什么花巧,就想规规矩矩的讲故事,他们首先拍的是一个全景镜头。

  此刻,胡君站在宾馆大门口,仰望着天空,目光忧郁,整个人散发着一种颓丧的气息。身后宾馆大厅内的灯亮着,画面的纵深感,层次感很强。

  就在这时,张婧初从宾馆里走出来,站到胡君的身边,看了他一眼,吸了一口气,也抬头望向天空。

  监视器后,张然开口叫道:“停!”

  摄影机关闭,演员放松下来。

  张然点开监视器的回放,查看两人的表演,两个演员的表演没有问题,胡君的表演尤其出色,曹林那种痛失妻儿后的颓丧感,不是演出来,简直是从骨子里头出来。此时此刻,他是曹林,不是胡君,整个人完全进入了角色。

  不过一个镜头能不能过,光看表演还不行,必须摄影和录音都没有问题才能通过。因为监视器看到的东西跟摄影机拍到的内容是有差别的,可能会有焦距的问题,可能镜头有异物等等,这些监视器上看不到,如果出现这些问题,就必须重拍;录音同样如此,如果录到了其他背景的声音,汽车飞机的声音,比如吊杆操作手操作不当,导致演员距离话筒过远等问题,都需要重拍。

  在张然喊停之后,副导演宁皓立刻向摄影师和录音师确认刚才的镜头是不是有问题。

  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宁皓回来告诉张然:“导演,录音和摄影都没问题!”

  “这个镜头过了!下一个镜头准备,胡君的外反拍机位!”张然站起来喊了一声。

  接下来该拍曹林和蔡妍的对话了,只是普通的对话戏,胡君说一句,张婧初说一句,然后胡君再说一句,张婧初再接一句……

  这种戏在考究的剧组,一定会是胡君说一句给一个镜头,张婧初说一句给一个镜头,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拍。当然如果剧组有钱,又想节约时间,可以采取多机位拍摄,给胡君的机位摆上摄影机,给张婧初的机位也摆上摄影机,同时开机,这样一次就可以完成多个镜头。

  不过《时间囚徒》剧组既没有钱,但又想节约时间,这两种方法显然都不适合,因此张然采取了第三种拍法。

  首先摄影机对准胡君,让胡君和张婧初把戏完完整整的演一遍,这时镜头里就只有胡君的画面,张婧初只有声音;接下来,把摄影机对准张婧初,在这场戏再拍一遍,这个镜头的画面就只有张婧初。等到后期剪辑的时候,剪辑师把这两个很长的镜头一一剪开,变成很多短镜头,然后把胡君说话的镜头和张婧初的说话的镜头交叉组合在一起,大部分镜头就完成了。

  采取这种拍法比较节省时间,同时也保证了演员情绪的连贯性,不过也存在不足,灯光不如一个镜头一个镜头拍那样可以精雕细刻。不过张然他们拍的是电视电影,对灯光造型本来就没那么高,采取这种拍法一点问题都没有。

  摄影组的人迅速移动摄影机,摆在了轴线60度的位置,也就是胡君的外反拍机位。

  “开机!”

  “开始!”

  张婧初抬头看了天远一眼,笑着道:“天气真好!”

  “是啊,天气是不错。”胡君依然望着天空,目光抑郁,有些感慨地道,“不过我倒真是希望能够下一场雨,已经好久看到下雨了!”

  “天气预报说,明天会下雨!”

  “可惜我永远看不到了!”胡君叹了一口气,言语中带着重重地遗憾。

  “什么?”张婧初吓了一跳,这话什么意思?

  “没什么!”胡君笑了一下,看着不远处的路灯问道,“你看到那盏路灯了吗?”

  “看到了,怎么了?”

  “它一直在那儿吗?”

  “当然,它一直在那儿!”

  “没有被打破过?”

  张婧初想了一下,她有点拿不准:“没有吧?不过这附近调皮孩子挺多的,我来这儿才一个月,之前就不清楚了!”

  胡君扭头看着张婧初,略带期待地问道:“你有没有看见过,路灯的碎片从地面飞起来,在空中重新组合?”

  这是在说什么鬼话?张婧初只觉毛骨悚然,惊恐地看着胡君,说不出话来。

  “我开玩笑的!”胡君看出张婧初在害怕,笑了一下,转身走了镜头。

  张婧初看着胡军的背影怔怔出神,她本能的觉得曹林说的是真的。这到底怎么回事?曹林实在太怪,太诡异了!

  “停!”张然喊了一声,随即开始查看回放。

  放了两遍,一点问题都没有。张然兴奋得直搓手,他对胡君的表演非常满意,人物的状态抓得很准,简直完美的表演。他抬头问道:“宁皓,声音和摄影怎么样?”

  宁皓点头道:“导演,都没有问题!”

  张然站起来,大声喊道:“这个镜头过了!下一个镜头,张婧初的外反拍机位!”

  摄影组的人开始搬动摄影机,迅速将摄影机摆在张婧初的外反拍机位。

  ……

  “今天就到这里,大家辛苦了!明天到青影厂的摄影棚拍,大家早点回去休息。现在收工!”张然拍了拍手,宣布今天的拍摄到此结束。

  此时是晚上八点,剧组今天的拍摄计划顺利完成了。张然本来想再加点戏,但虑剧组毕竟是第一天拍摄,不好过分压榨大家伙的热情,就宣布解散了。

  “张导,再见!”张婧初收拾好了自己的东西,和张然说再见。

  张然笑着跟她说了声再见,却没有走的打算。剧组的演员能走,但他这个导演还不能回去休息,得跟导演组的成员总结今天的工作,还得把明天的戏捋一遍。

  不过张然心情相当不错,今天的拍摄非常顺利,张婧初虽然还达不到《孔雀》时的水准,但好在蔡妍这个角色本身比较简单,张婧初又很努力,把蔡妍很好的呈现了出来;而胡君的表现真的让张然无话可说,准确的抓住了人物的神髓,简直把曹林这个角色演活了。张然都不得不赞赏自己的眼光,这两个演员选得太好了,要是换其人他来,真的很难演出这个效果。

  跟导演组的成员开完会,已经快十点了。

  张然脑子里过着镜头,慢慢走回单身宿舍,不过他没有急着回自己的房间,来到506的门前,伸手拍了拍门。

  “来了!”李心悦清脆的声音传了出来,紧接着房门打开,李心悦出现在眼前,“张然,你现在才回来啊?”

  “对,刚刚回来。”张然点点头,看着李心悦道,“心悦,今天辛苦你了。班上的学生还乖吧,没闹吧?”

  “班上的学生都很乖,就是吵着要来看你拍戏!我怕打搅你们,没有同意。”李心悦微笑着安慰道,“你放心吧,班上有我,我会把他们管好的!”

  张然笑着道:“这几天要辛苦你了,到时候请你吃饭!”

  “我没关系的。”李心悦看着胡子拉碴的张然,对他的状态有些担心,“倒是你要注意休息,你不能天天这样,又不是机器人,时间一长你身体会垮的。”

  “没事!我身体好。我还得回去研究剧本,不然明天没法跟演员讲戏,就不跟你聊了!晚安!”张然冲李心悦挥了一下手。

  “你要注意休息!”李心又悦提醒了一声。

  “我会注意的!”张然笑着李心悦比划了一下剪刀手,转身回自己房间了。

  导演这个职业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光鲜,很多人只看到了导演的风光,却不知道背后的心酸与辛苦。导演绝对是一个需要起早贪黑,让人神经衰弱的职业。当然辛苦是相对的,张然喜欢这个职业,虽然比较累,但他并不觉得辛苦。

  张然回到自己房间,翻开剧本继续忙碌。等到他结束全部工作,躺在家里的床上时已经是凌晨两点。他什么也没想,眼睛一闭,直接就进入了梦乡。

第64章 绿幕

  张然只睡了三个半小时,但睡得很香甜,甚至是他一个月来,睡得最好的一个觉。

  洗漱一番,张然来到操场,督促学生的晨功。

  按说班上的管理已经进入正轨,晨功可以交给两位班长来管。不过张然始终觉得为人师表,作为老师就应该起示范作用,要是老师都赖在床上不起来,学生又怎么可能早起。

  盯了半个小时的晨功,张然向李心悦作了一番交待,来到食堂买了两个包子,向青影厂走去。

首节上一节33/5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