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师 第228节

  张然心里微微叹了口气,事情还是在朝着历史轨迹发展,问道:“他是你男朋友?”

  黄圣依轻轻摇头:“不是!”

  张然盯着黄圣依的眼睛:“说实话!”

  黄圣依俏脸微红,眼神有些慌乱,心突突跳着,张老师干嘛问这个?难道他对我有意思?如果张老师喜欢我,那我,她的脸更红了,咬着嘴唇摇头:“真不是我男朋友,我发誓!”

  张然见黄圣依满脸娇羞地看着自己,知道她误会了:“不要胡思乱想,在我眼里,你和我们班其他学生都是小孩子。圣依,我想告诉你一句话,即使有了富豪男友,或者嫁给了有钱人,要想在演艺之路上走得更远,还是得在作品上下功夫。观众是通过作品来认识你的,拿不出好作品只能是空耗人气!”

  张然其实很想说不要和杨建明在一起,那样对你未来的发展很不利。不过这话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自己是外人,有些话不好说。而且情感这种东西也说不清,在张然看来黄圣依是掉坑里了,是好牌打烂了,也许在黄圣依自己觉得很幸福呢?

  黄圣依心中有微微的失落一闪而过:“我记住了,那我现在怎么办啊?”

  张然沉吟道:“你得去《功夫状元》剧组拍戏,而且要认认真真地拍,这是做演员的基本道德。不过你跟剧组协调下时间。你是学生,论文答辩肯定得参加,毕业活动也得参加。我不希望我们班任何一个拍毕业照的时候缺席!解约的事你不要急,等到我把竞标的事忙完,到时候帮你!”

  黄圣依笑了起来,既然张老师答应帮忙,那事情肯定能够完美解决。她和01表本其他学生一样,对张然非常有信心:“张老师,谢谢你!”

  张然平常很忙,没有太多的时间跟学生交流,既然讲到这里,那他就多讲几句:“咱们本班女生中外形条件你是最出色的,也是最适合大屏幕的。你的气质中带有妩媚、清纯、英气,作为演员可塑性极强。但你脾气死倔,动不动就甩脸子,关键是人还傻,这让我很担心。我知道说你傻你不服气,很多人都说你聪明,但那是小聪明。你是典型的有小聪明,无大智慧!”

  要是其他人敢这么说,黄圣依白眼早砸过去了,但在张然面前她只敢小声嘀咕:“我才不是小聪明!”

  张然见黄圣依不服气,就道:“你觉得自己有大智慧是吧,那我问你,2月份开机的那部《天堂的眼睛》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接这部戏?是你自己要接的,还是星辉让你接的?”

  演员能拍电影是好事,但有时候还得看合作者,《天堂的眼睛》的投资人和男主角不是别人,是宋祖德,还是爱情片。张然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第一反应是狗眼已瞎,完全想不通黄圣依脑子里是怎么想的。

  这不是脑子进水,是脑子里进硫酸啊!

  黄圣依一口咬定:“是星辉让我接的!”

  张然却不相信,看着黄圣依淡淡地道:“是嘛,那我怎么看你对《天堂的眼睛》没意见,对《功夫状元》却反抗剧烈。是不是宋祖德给的片酬比较高?”

  黄圣依低头不说话,张然对他们这些学生都太了解了,什么都瞒不过他。

  张然实在想不明白黄圣依明明出生书香门第,眼界怎么会窄成这样,叹了口气道:“我给你们讲过章子怡想接《笑傲江湖》被张艺谋骂的事,张艺谋是怎么说的,你还记得吗?”

  黄圣依想了想:“张艺谋说,要想出大名,就不要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把前途给毁了。”

  张然微微点头:“这话你记在脑子里,却没有记住心里。想赚钱,或者想红都无可厚非,谁不想赚钱,演员谁不想红?我也在努力赚钱,我也想出名。但人不能只看到眼前那点小利,应该看得长远些,也应当懂得为自己进行长远谋划。你出身书香门第,家世清白,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报社编辑,表舅是经济学家吴敬琏。你是黄炎培的族人,甚至可以追溯到江夏黄氏。这是多好的一手牌啊,你却跑去跟宋祖德拍爱情片,说你小聪明都是夸你,简直是猪脑子!”

  黄圣依见张然说得痛心疾首,有点心虚,小声道:“没有那么严重吧?”

  张然冷冷地道:“确实没那么严重,普通观众一听到宋祖德主演的电影,就自动屏蔽了。既然都没人看,那自然不会有多少人骂这部片子烂。不过一次影响不大,但来个两三次你就形象就砸了,人家会叫你烂片女王。前几年香奈儿找李玟合作,结果被香江名媛集体抵制,就是觉得她跟品牌形象不符。假设香奈儿要跟你合作,一看你的作品,男主角宋祖德,你觉得他们会怎么想?明星收入主要靠什么?广告。你没有良好的形象,哪个广告商找你,既然你想赚钱,那就要好好经营自己的形象。”

  黄圣依问道:“那我该怎么经营自己的形象啊?”

  张然只是摇头:“不要问我,这是你的人生,得你自己来选。你自己想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然后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你现在关注度极高,又只有22岁,大好年华,选择余地很大,只要肯努力,以你的资质肯定能够有很好的发展!当然,等解约后你可以和自己的经纪人商量,有经验的经纪人会帮你做规划的。行了,时间已经很晚了,你早点回去休息!”

  “哦,张老师再见!”黄圣依站起身,走出房间,将房门带上了。

  张然靠在靠背上沉吟了一会儿,拿起手机,拨通了李小晚的电话。有些事情他并不想出面,让李小晚站出来比较好。

  李小晚的声音传了过来:“张然,这么晚给我打电话有事吧?”

  张然简单把事情讲了一下,然后开始说自己的想法:“星辉缺人脉和资源,不适合长期发展,我支持黄圣依解约。我是这么想的,这事可能要麻烦你出面跟黄圣依谈,告诉她整个解约的事由荣信达来操作,600万的解约金由荣信达垫付,等黄圣依赚到了钱再还给你们!这个钱我先帮她垫着,不过你不要告诉她!”

  李小晚当初就看好黄圣依,想要签她,只是张然不让签。现在黄圣依已经红了,如果能签过来,她自然是求之不得。不过她是开经纪公司的,知道这种当红的明星谁也不可能轻易放走:“黄圣依正当红,只怕星辉不肯轻易放人,这事可能比较麻烦。”

  张然对此倒是很有信心:“等我这段时间忙完,会到香江找周星池,有很重要的事找他谈,正好顺道把解约的事也谈了!”

  李小晚对张然的能力极有信心:“那我就放心了,我找个时间跟黄圣依谈谈。”

  25号晚上,话剧《三个傻瓜》在魔都大剧院正式上演,1800人的大厅座无虚席。其中既有张然的粉丝,也有话剧爱好者。对于这次的演出,观众反响热烈,演出过程中笑声不断。

  演出结束后,全体演员连续三次返场谢幕,依然无法停歇全场热情观众的掌声。李心悦在演出结束后,向媒体透露:“真的没有想到魔都的观众会如此热情。我想这是魔都话剧市场对这部作品的肯定。真的特别感激魔都的观众。”

  接下来几天的《三个傻瓜》的表演都进行得非常顺利,每场演出都是全场爆满,网络上一片热议,媒体也都是好评如潮。

  29号《文汇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是“张然话剧魔都亮相,演员不用麦克风”。

  文章写道:“在各种翘首企盼中,张然的话剧《三个傻瓜》在魔都大剧院的舞台亮相。魔都大剧院门前的人民大道昨晚分外热闹,黄牛从地铁站开始就一路出现索票,而剧场里早已人头攒动,各种年龄层次的观众都早早地赶到剧场,等待大幕升起。

  演出中,张然班学生以舞台上强大的现场震憾力展示了剧院的创作能量,整个表演异常出彩,赢得了谢幕时观众热烈的掌声和叫好。魔都大剧院是大剧场,很多专业话剧团在此演出都会带麦克风,但张然的学生在演出中坚持不带麦克风,用人声传达了话剧艺术的舞台魅力……”

  这篇文章发出后,立刻引起了话剧爱好者的热议,在魔都大剧场演出的剧团不少,但敢不戴麦克风的真没几个,而01表本只是大四的学生,竟敢不戴麦克风,这真的出乎他们的意料。

  “不会吧,魔都大剧院可是1800座的大剧院,他们竟然不带小蜜蜂演出?这基本功有多好啊,简直不可思议!”

  “我昨天看了,确实没有带小蜜蜂。张然班的学生确实很厉害,演得也特别好!”

  “支持不戴小蜜蜂,话剧是靠语言传递信息、情感的,如果戴了小蜜蜂是对演员和观众最大的伤害,不仅话剧演员不应该戴,歌剧演员、戏曲演员同样不应该戴。”

  不只是观众和媒体在议论,话剧圈的人也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国话的导演田沁鑫在博客写道:“我十二分反对话剧演员戴麦克风,我的戏,演员坚决不戴麦,我的戏在大剧场演出也不戴麦。”

  当然有反对演话剧戴麦克风的,自然也有支持的。有人认为现在的话剧表演风格也多样了,有时候窃窃私语的场景也有出现,如果不利用电声系统的话,可能就没法让大多数观众来听到及体会到演员的表演了。

  有人认为话剧剧目的类型有很多,应该区别对待。对于主要依靠故事推动而不太注重台词的话剧,对于主要依靠明星卖票甚至没故事的话剧,对于视听多媒体结合较多的话剧,戴麦克风表演影响不大。

  这些讨论都是针对戴麦克风这个问题本身,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讨论,为什么以前的演员没有麦克风能够进行演出,而现在就不行了,到底是哪里出了什么问题?

  这时,冯远怔站了出来,他在博客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将更多的人拉进了这场讨论中,并最终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关于表演教学的大讨论。

  冯远怔文章的标题是“中国现在的表演教学一塌糊涂”!

第442章 大争论序幕

  作为人艺的演员,冯远怔对中国话剧、中国表演教育有点痛心疾首,对其中的很多现象不满意。他看到这场关于该不该戴麦克风的讨论后,在自己的博客上发了篇文章,谈自己对话剧、表演的看法。

  在文章中,冯远怔开门见山的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坚决反对演话剧戴麦克风,戴麦克风没资格被称为话剧演员。我们去体验生活,一位老大姐说,这几年我一直在看人艺的话剧,我觉得除了老演员以外很多年轻演员的台词听不清楚。现在戴麦克风就是这个理由,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现在的演员基本功不过关。现在中国的表演教学有大问题,真的是一塌糊涂!

  中国各个大学的艺术系,教表演的老师绝大部分不会演戏,本科毕业以后上研究生,然后留校当老师,他的老师交给他的拿来教给学生。在欧洲作为教授,你必须有表演作品,你也得有论文,你有你的表演理论。所以他必须去演戏,学校的规定就是每年你们教师必须给学生演一出戏,是要让学生挑你们的。表演就是个手艺活,老师自己都没演过戏,没有手艺,怎么教学生?现在很多学校的学生不出晨功,老师就只能说,好吧,反正出了校门跟我没关系……”

  冯远怔是个说话很直的人,上一世葛优演话剧戴麦克风都被他说过。这一世他拿到了东京电影节的影帝,参演了更多更好的作品,不管是影响,还是名气比上一世大要大,说话也更有底气。

  这篇文章发出来后,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标题都是“冯远怔炮轰中国表演教育”。媒体这一宣传,顿时引发了热议,在网络世界中这篇文章被到处转发。

  “说的太好啦,现在的年轻演员演技真的不行,像黄晓明,演的是什么呀!冯远怔老师的演技多好,安嘉和和陈为让人怕得要死,去年在《天下无贼》里演个小角色,又可以让人笑破肚皮,支持冯老师!”

  “看电视剧,一般都不看人,而是听演员的台词功底,合格的真没几个,焦晃算一个,冯远怔,陈保国都很有味道。”

  “支持冯老师,现在某些观众的电影审美比以前降低了不少,我不管你演技,我不管你扯淡,只要长的帅就好!”

  在一片热议声中,意想不到的事出现了,突然间很多人涌进冯远怔的博客对他进行疯狂辱骂什么变态、垃圾,不懂表演之类的。冯远怔有点懵,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说的都是实话啊,怎么这么多人跑来骂我?

  张婧初进《霍元甲》剧组已经几天,但她的戏还没开拍。白天在剧组训练,为拍戏作准备,晚上就在房里上网。她看到这么多人骂冯远怔觉得奇怪,不明白是为什么。她也不好问冯远怔,就给张然打了个电话。

  张然到冯远怔的博客看了下,又看了看那些留言,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冯远怔挨骂不是因为他批评了中国表演教育,也不是因为他批了斯坦尼体系,关键在于他对“解放天性”和“动物模拟”的否定。

  冯远怔在文中写道:“洛托夫斯基流派是在70年代创立的,格洛托夫斯基是斯坦尼的学生,他为什么创立了这个表演流派,是因为他觉得斯坦尼的表演流派有点旧了,斯坦尼是在拆解表演,就是他在教你表演的时候有注意力练习、放松练习、模仿动物练习……

  这个拆解方法把表演扩大化了,而国内的表演教育,在斯坦尼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更多无用的东西,比如解放天性,这个词是我最反感的一个词,这是误导演员的一个词。比方说模仿动物练习,我觉得让学生模仿动物练习不是一件好事。试问,我演20多年戏了,我演过哪个动物?中国能演动物的就那几位,还得演孙悟空和猪八戒,剩下的还演什么了?所以为什么我们要模仿动物练习?我们连自己都没做好,干嘛要做动物,做那样的动物?”

  冯远怔写的内容张然非常赞同,尤其是对解放天性的看法,真是深得张然之心,解放天性这种说法误导性非常大,甚至可以说害人。不过对国内众多的表演培训班来说,解放天性和动物模拟确实他们忽悠人的不二法门。

  国内的小孩登台机会非常少,不像国外的小孩从小就有很多表演的机会,能够登台表演,所以很多人在刚接触表演的时候都放不开。很多培训学校针对这一点对解放天性进行简单化处理,认为表演就要放得开。很多学生上完解放天性课程后以为大大咧咧就是自然,嘻嘻哈哈互相打闹就是放得开,非情侣男生女生之间随便互相亲近就是天性得到解放,可以当街撒泼就是发挥自己内在自我。

  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以前内向胆小,现在变得大方了,就觉得“好厉害”“老师教得好”;而学生做到了自己以前觉得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获得前所未有的体验,也觉得学到了真东西。

  实际上这种外化的处理跟斯坦尼的从内心出发是背道而驰的,这种咋咋呼呼的学生是表演系老师最讨厌的,很多老师宁愿要白纸也不会要这种学生,因为这种咋咋呼呼的毛病改掉比教一个不会的学生都要难很多!

  培训学校哪管这个,他们根本不关心学生的前途,只要你把钱掏给他们,哪怕是凤姐,他都敢说能够培养成刘亦菲。

  这些培训学校本来靠解放天性这种高大上的概念忽悠学生和家长,现在冯远怔却说这些没用,是忽悠人的,等于在砸人家的饭碗。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培训学校的人自然就跳了出来,疯狂辱骂冯远怔。

  张婧初听完张然的分析恍然大悟,竟然是这样。挂掉电话后,她注册了个马甲在冯远怔的博客下留言,骂你的人都是培训学校的,你的文章坏了他们的生意。结果冯远怔没看到,倒是惹来一群人追着她骂。

  张婧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就给冯远怔打了个电话,把张然的分析结果复述了一遍。

  冯远怔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十分感慨地道:“张然的脑子就是好使!”

  张婧初十分不解:“我都没提张然,你怎么知道是张然的看法!”

  冯远怔呵呵笑道:“连我都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你这么单纯的小姑娘怎么会明白,除了张然还有谁?”

  张婧初想了想,好像真的是这样,又问:“那你打算怎么办?”

  冯远怔对此显得有些无奈:“如果是表演系的老师,我还可以跟他们辩论,这些人是专门来的骂街的,跟他们辩论也没用。”不过冯远怔也没删博客,这些人想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偏偏不让他们如意。

  不过专家教授很快跳出来了,有些专家教授和培训学校有联系,要么在学校上课,要么在学校挂名,总之是要从这些学校拿钱的。当然,也有人是单纯不同意冯远怔观点的,毕竟斯坦尼在中国是主流。

  一位北电的教授在博客发表文章,炮轰道:“最适合做演员的人应当拥有孩子一样的性格,我们每个人降生的时候,先天的有各种性格,勇敢、懦弱、狡猾……所有人类的性格特质在儿童的身上都可以找到。人的先天性格就象一个正圆形,无数种性格成了无数个组成圆的点,最初的时候,我们的性格是完满的。但我们的正圆形受到家长、学校、社会的挤压,变成了残缺不全的形状。

  解放天性就是把我们的性格恢复到正圆形的状态,尽可能的接近完满的性格,让我们象孩子一样的轻信,无论演什么样的角色,都在心里相信,自己就是那个人物。而解放天性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动物模拟和无实物练习。如果你连自己是只猪、是只猴、是老虎都能从心眼里相信;如果手里没有东西你都能坚定的相信虚空里这个东西是存在的,那你将来演小说角色还有什么不可相信的呢?

  冯远怔是优秀的演员,但优秀的演员不等于优秀的教师,表演和教育是两回事。斯坦尼永远是未完成时,而不是完成时。斯坦尼体系不是一个人一次完成的,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很多人为丰富它、发展它做出过努力,贡献过聪明才智。冯远怔对斯坦尼的认识停留在八十年代,这是不正确的。我们现在教的斯坦尼训练法和八十年代冯远怔学的有很大不同,吸取了很多欧美先进的东西。”

  北电的教授一开头,中戏的白凡平也跳了出来,他当初就跟张然因为“解放天性”和“动物模拟”的问题发生过争论。中戏向来都是各大话剧团的第一选择,中戏也一向以培养演员自诩,但今年各大剧团都在北电招人,而不在中戏招人,让白凡平在学校里根本抬不起头来。

  冯远怔在文章中把这事讲了出来,等于当众揭白凡平的伤疤,因此他非常的愤怒:“中国的情况跟西方不一样,西方国家,比如美国演员,他们先天生活的家庭环境、教养条件就非常的开明、民主,小孩子的天性没有受到太多的压抑,成年后基本保持了开朗、开放的天性,这样的人几乎不需要刻意的解放天性练习。中国传统的儒化教育,父母权力至上的家庭结构,其实对后代的教育以及天性的发展伤害特别严重,所以我们才要解放天性。冯远怔拿西方的情况往中国头上套,却没有看到中国和西方是有差别的。教育应该从实际出发,不能生搬硬套!冯先生,我劝你一句,好好演你戏吧!”

  紧接着,中戏、上戏、中传都有人跟进,对冯远怔进行批判。他们的观点一致,认为斯坦尼是科学的,解放天性和动物模拟经过历了时间检验的,在表演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很多自称学表演的学生也跟着纷纷冒头,在这些专家教授的博客下面留言,对他们的言论进行支持。

  冯远怔很高兴,真理越辩越明,道理越讲越清。他真的认为中国表演教育有大问题,不怕这些专家教授出来,就怕他们不出来。他马上写了一篇文章进行回应:“天性正圆就是扯淡,相信自己是只猪、是只猴更是胡说八道,谁能真正相信自己是猪是猴?你们这是将表演概念化,抽象化,表演是技术,是手艺活,不能概念化。概念化的东西是无法掌握的,你们这是在蒙人!”

  张婧初是第一个站出来发文挺冯远怔的名人,倒不是因为她跟冯远怔认识,而在于她真的非常反感解放天性这种训练。她在自己的博客写道:“我进中戏刚开始上表演课上解放天性课,学动物幻想自己是一颗种子慢慢发芽什么的,放不开完全演不了,觉得很尴尬,没办法上这样的课还哭过,同学都不愿意跟我搭档演戏。那时候特别自卑,觉得自己演不了戏。现在让我去演种子、演动物我还是演不了。冯远怔老师说的是对的,为什么要演动物,为什么要解放天性?这些有点形式主义,不做这个就不能当演员?不是这样的!”

  在接下来几天,不断有专家学者和名人加入双方的阵营,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过总的来说,以专家教授为首一方占据着优势,而冯远怔方完全处于下风,毕竟中国的表演教育就是以斯坦尼体系为主的,冯远怔他们这些演员跟教授们讲理论肯定是讲不过的。

  不过随即辩论的深入,2005年5月初这场因为演员戴麦克风引发的争议,正在演变为一场关于斯坦尼体系,关于中国表演教育的大争论,逐渐向全国扩散。

第443章 张然的观点

  在中国戏剧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几次关于斯坦尼体系的讨论,最近一次是八十年代,当时各种现代艺术观念扑面而来,拿来主义盛行,过去旧的东西统统被认为是落后的,斯坦尼体系成了以现代戏剧先锋自居者的攻击对象,斯坦尼过时了的喊声不绝于耳。为此,双方展开了长达数年之久的争论。

  搞笑的是反斯坦尼体系的人,对美国方法派推崇备至。80年代,报纸介绍演员总有一条最欣赏的演员,绝大部分中国演员的答案中国外永远都是四个名字:马龙·白兰度、罗伯特·德尼罗,梅里尔·斯特里普、达斯汀·霍夫曼。

  方法派是斯坦尼体系的分支,如果把斯坦尼看成一个门派的话,方法派就是斯坦尼在美国的分舵。一边否定斯坦尼体系,一边又对方法派推崇备至,是特别奇葩,特别搞笑的一件事。

  不过八十年代的那场争论只限于表演系统内部,普通民众对此并不了解,也没法参与其中。而2005年已经是互联网时代,双方论战又是在网络上展开,网友们都跑来凑热闹,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支持冯远怔老师,中国教育现在太成问题了,表演也是这样。现在的年轻演员有演技在线的吗?”

  “我觉得刘教授的天性正圆说很有道理啊,我们从小玩的时候,你扮爸爸,我扮妈妈,能够很好的扮演角色,但长大了就不行。就是天性被束缚了,我觉得解放天性是对的!”

  “难怪现在娱乐圈潜规则盛行。天天解放天性,能不乱嘛!”

  “冯远怔老师,你说的是对的,解放天性课老师让我外面的大街上装傻子,我到外面装傻子之后感觉焦虑了,失眠了好长一段时间,差点退学。”

  张然这些天拍戏很忙,但也在关注这场争论。不过他没有发言,在他看来中国电影、电视剧、戏剧都存在着不小的问题,表演教育所服务的这几个最终平台的问题影响着表演教育本身。这些问题并非几个人就能够扭转,即使表演教育解决了现有的问题,如果平台的问题不解决,那表演教育中就还会产生新的问题。

  就像十年后,那些毫无演技,根本就没有学过表演的小鲜肉占据大银幕、占据电视机屏幕,谁还肯踏踏实实的学表演?所以张然希望联合电视台、媒体、影视公司建立起一个培养体系,能够给内地优秀的年轻演员机会。

  当然,张然觉得这场争论是好事,像解放天性这种有问题的概念就应该清除掉,这玩意误导性太大了。

  5月15号,01表本的学生在广州演出,引发了轰动。演出过程像是一次集体狂欢,整个剧场的人都笑得很high。当演员返场谢幕时,全场掌声雷动。

  在演出结束后,记者对01表本的学生进行了采访,自然也问到了这场争论的问题。这场演出的女主角郭珍有点激动,将张然过去的话一股脑全说出来:“张老师说过,美国没有解放天性一说,欧洲也没有。北电招表演系的学生进来是为了来学解放天性么?这需要学么?去山上当野孩子就可以了。解放天性的训练法本来是西方戏剧教育前的热身游戏,在国内被严重曲解了。这个错误观念已经存在二十年,国内院校还在教?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在表演理论方面的缺失,否则这种错误的观念早该扔进历史的垃圾桶了!”

  第二天,报纸上全是“张然炮轰中国表演教育”的相关新闻,有些报纸甚至打出了“张然认为中国表演教育早该扔进历史的垃圾桶”这种极端的标题。

  冯远怔在批解放天性时只是说有误导性,会误导演员,张然直接说应该扔进垃圾桶。国内大部分影视专业第一课就是解放天性,他这下子可谓是捅了马蜂窝。

  不只是白凡平这种年轻教师,很多权威人士,老教授都站了出来,公开对张然的言论进行批评,矛头齐指张然。

  下午,张然完成了全天的拍摄,笑容满面的宣布收工。

首节上一节228/5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