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师 第190节

  碧空万里,没有云彩,是个好天气。强烈的阳光洒在乔正飞的脸上,却没有让人感到希望,反而让人觉得孤独与绝望。

  试飞失败,女朋友又跟别人结婚了,乔正飞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不过他没有绝望,梦想还在他的内心激荡。他已经明白要造真正能飞起来的飞机,需要更强的引擎,需要更多的钱。他决定南下深圳打工,挣够足够的钱再来造飞机。

  乔正飞将自己的作坊转给了自己的两个伙伴,提着包走出房间,将房门锁上,准备离开。

  曹炳坤问道:“正飞,你真的就这么走了?”

  乔正飞笑着道:“是啊,已经没什么值得我留念的了!”

  曹炳坤又问:“真的不回来了?”

  乔正飞顿了顿:“真的不回来了!”说完,他拿起手上的钥匙看了看,用力扔到了房顶上。他提起包往肩膀上一扛,大步流星的走了。

  镜头切换,行驶的火车。

  镜头切到车厢里,乔正飞坐在靠窗的位置,木然望着窗外,整个人沉浸在无尽的回应中。

  紧接着是一段纪录片,香江回归,英国旗落下,五星红旗升了起来。字幕显示:1997年!

  贾樟柯不知道外国观众是不是真的能看懂《飞行家》,这部电影确实是在讲梦想,但又不仅仅是在讲梦想,其中穿插了大量的新闻,南巡讲话、砸三铁、深圳810股疯等等,在张然的安排下,这些事件跟人物命运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电影在讲故事的同时,又清晰的刻画出整个社会的形象。这是一曲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挽歌!

  电影还没有放完,但贾樟柯相信就凭前两幕,《飞行家》也足以留名中国电影史了!

第367章 1997年

  镜头切换,客厅,乔正飞坐在沙发上看香江回归的直播,茶几上摆着的是航空书籍和飞机模型。

  就在此时,乔正飞按住了胃部,发出痛苦的呻吟。随即他站起来,打开药瓶,取出两粒药丸,吞下,然后蜷缩在了沙发上休息。

  镜头切换,医院。医生看着乔正飞道:“你这个病有点严重,需要做全面的检查!”

  接下来是乔正飞接受X光,做CT的镜头。

  画面切换,乔正飞提着CT照片,从医院里出来,神情黯然,漫无目的的走着。

  尽管导演没有交代是什么病,但观众都看得出来,情况应该很严重。

  突然,天空传来一阵轰鸣,乔正飞抬起头,一架飞机从头顶飞过,他的眼睛闪闪发亮,随即笑了起来。

  画面切换,乔正飞推着行李走了机场的候机大厅。

  画面再次切换,出租车里,乔正飞看着窗外。五年的时间,整个城市像换了个样子。

  汽车停住,乔正飞从车上下来,打开后车厢,将行李取出来,拉着往前走。

  突然间,乔正飞挺住了脚步,不远处,刘娇带着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向这边走过来。

  刘娇也看到了乔正飞,停住了脚步。

  乔正飞笑了笑,道:“好久不见了。”他看了看她身边怯生生的小男孩道:“你儿子都这么大了?”

  刘娇欲言又止,最后叹了一口气道:“这几年,你过得好吗?”

  乔正飞微笑,点点头:“挺好的,他对你好吗?”

  刘娇忍着眼泪:“好。”

  乔正飞笑得很阳光:“那就好。”随即问道:“今天你没上班?”

  刘娇微微叹了口气:“下岗了!当初你从厂里辞职的时说,工厂肯定会进行更深入的改革,呆下去未必是好事,没想到是真是这样。”

  乔正飞笑着摇了摇头,不知道该怎么说。

  刘娇从口袋里取出一串钥匙,交给乔正飞,道:“这是你的钥匙,你把钥匙扔上房顶后,曹炳坤捡了回来,让我保管。现在还给你!”

  乔正飞接过钥匙:“谢谢!”

  刘娇看着乔正飞拖着行李箱远去,眼泪慢慢滚落下来。她身边的小男孩看到她落泪,拉了拉她的胳膊,问道:“妈妈,你为什么哭呀?”

  刘娇抹了抹眼泪道:“妈妈高兴!”

  乔正飞的两个朋友知道他回来了,找上门来,两人西装革履,看得出来,这几年他们的生意不错,应该赚了不少钱。他们问乔正飞这次回来又什么打算。乔正飞笑着说,造飞机。两人非常兴奋,我们来帮忙!

  乔正飞再次开始造飞机,这一次他做足了准备。这几年他在深圳除了做生意,还报名参加了小型飞机训练班,先后驾驶蜜蜂3号飞机上天飞翔达100多次,成为中国第一批拥有私人飞行执照的人。飞行中,乔正飞将飞机的轮廓深深记在脑海里,以及飞机的机翼摇摆角度、承载的重量和飞行阻力等。

  经过一个多月的焊接和组装,飞机完成了。尽管飞机的样子看上去怪模怪样的,但该有的都有,连发动机和后起落架都撞上了减震装置。

  飞机组装好后,乔正飞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将飞机推到了在当初试飞的那条废公路上,准备进行试飞。

  乔正飞刚坐进驾驶舱,还没来得及启动飞机,突然间警笛声大响,两辆警车开了过来。

  警察浩浩荡荡地走过来,敬了一个礼后,让乔正飞从飞机上下来。和警察一同前来的,还有两个民航局的工作人员,他们告诉乔正飞,根据民航局规定,任何飞行器升空,都要向民航安监部门申报适航证,规定试飞的区域、起飞时刻、驾驶员安全等。同时,驾机者还必须拥有飞行员执照。

  乔正飞有飞行员执照,但没有申报,第一次试飞就这样夭折了。

  半个月后,申报后的乔正飞开始了第二次试飞。

  乔正飞坐在驾驶舱,启动飞机。巨大的轰鸣声中,飞机驶出去百米后,起落架离开地面,飞机腾空而起,爬升到距离地面四五米的空中。眼看飞机就要真正飞上天空,乔正飞驾驶飞机向左转向。飞机在空中兜了一个大圈,一头栽进“机场”外的草地。

  刘娇,乔正飞的朋友,以及其他围观群众都被吓到了,向出事地点跑了过去。在围观群众的惊呼声中,乔正飞站了起来,他摘下摩托车头盔,卷起右腿裤管,鲜血从伤口渗了出来。随后,乔正飞被朋友们送往医院检查,只是皮外伤,情况并不严重。

  从医院出来,刘娇和乔正飞进行了一次对话,她劝道:“正飞,你别飞了,太危险了!这次只是轻伤,那下次呢?”

  乔正飞看着天空道:“你不是说过吗?爸爸在天上看着我呢!”

  刘娇劝道:“这些话是我们小时候说的,现在我们都是成年人了。正飞,别飞了。找个人踏踏实实的过日子吧!”

  乔正飞轻轻地道:“人一辈子很短,总得做点什么的,否则到死的时候一定会后悔的。娇娇,我不想后悔。造飞机是我的梦想,我必须实现!”

  乔正飞的飞机坠地后螺旋桨折断、起落架歪了,必须重造。不过有了失败的经验,乔正飞开始改进飞机,包括动力、转向、螺旋桨等。

  一个月后,新飞机造好了,试飞再次进行。

  上午十点,飞机进场。乔正飞戴上摩托车头盔,跨上飞机。轰鸣声响起,乔正飞驾着飞机在跑到上跑了两圈,发现两台发动机的转速较难统一,直接导致两边螺旋桨的转速也不一致。通过反复调试,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正式试飞就要开始了!

  刘娇,曹炳坤,以及围观群众的目光都集中在飞机上,大家神情凝重。银幕前,观众的呼吸也有些迟滞,很多人的心跳微微的加快。

  乔正飞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启动了发动机,飞机缓缓向前滑行。随着动机不断被提速、发出咆哮般的轰鸣,一路冲向跑道,机身在不断的颠簸。

  银幕上刘娇双手合十,不住的祈祷着,银幕前无数的观众也在默默期待,上帝保佑!一定要成功!

  飞吧,乔正飞!

  飞啊,乔正飞!

  飞机的速度越来越快,50米、100米、150米……乔正飞控制操作杆,飞机的尾翼向下一摆,飞机瞬间抬头。随着起落架离开地面,飞机腾空而起,向着天空冲了上去。

  在飞机向前冲出去的一瞬间,电影的画幅比例再次缓缓向两边展开。当乔正飞驾驶着飞机冲向天空,在场的观众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天地为之一宽。

  天空中,太阳灿烂,强烈的阳光晃得人的眼睛几乎都要睁不开。乔正飞就这样逆光而行,向着太阳冲了过去。强烈的阳光中,张然的笑容比太阳还要灿烂,他疯狂的呐喊在天空回荡。

  啊啊啊——

  画面切换,刘娇的特写镜头,她扬起头望着天空,眼神有些复杂。突然她笑了,紧接着一滴眼泪从眼眶里滚落下来。

  与此同时,画外音响起,是刘娇的声音:“那是我最后一次看到乔正飞,那一天我看到他飞进太阳里去了!”

  镜头切换,天空中飞机越飞越远,越来越小,最终彻底消失在天空的尽头,就好像真的飞进了太阳里。

  画面中太阳的光线越来越强,整个画面一片雪白,简直让人难以睁开眼睛。

  银幕一黑,一行行字幕开始划过:“曹正书,四川安县永河镇五泉村农民。1984年开始在自家简陋的工棚里造飞机,先后造了10架飞机,皆折翼。

  张斗三,广东潮阳关埠镇农民。1998年12月15日,一架以他和搭档黄伟强的名字命名的‘斗强三号’在阳江合山机场试飞成功,时速100公里,飞行高度可达3000米。2000年11月,带着自制飞机参加珠海航展,试飞一举成功。

  苏道成,湖北省郧西县农民。2001年5月1日,首次试飞以失败告终。2001年7月18日,苏道成在第8次试飞中,飞机起火,眉毛被大火烧焦……”

  字幕缓缓移动,电影院的灯光缓缓亮起,柔和的灯光驱散了所有黑暗逐渐驱散。

  贾樟柯第一个站起来,用力拍着自己的双手。这掌声并不是礼节性的,而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飞行家》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作品,至少在他看来瑕疵不少。但整部电影的手法实在太独特,情感又出奇真挚,他真的被打动了。

  在乔正飞身上贾樟柯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小山回家》被人嘲笑,《小武》被禁,《站台》无法公映,其实他就像乔正飞那样,一直在逆光飞行!

  马克·穆勒也在拼命的鼓掌,一个月前他在天工重彩看《飞行家》的粗剪版,当时他的内心就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回到意大利后他竭尽所能说服选片委员会,让《飞行家》进主竞赛单元,他相信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会成为传奇。

  现在看完精剪版本,给他的冲击是粗剪版的百倍,这部电影真的太出色,整部电影就是一个创举。奇特的画幅比,大量的过曝镜头,逆光镜头,长焦镜头,让整部电影如梦似幻,同时又与整个时代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精致而动人的故事,让人的灵魂都颤抖不已。

  在场的观众,不管是明星、评委,还是记者和观众,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送上了自己的掌声。掌声由低变高,由弱变强,最终好似海啸席卷了整个放映厅。

  罗伯特·德尼罗,昆汀,约翰特拉沃尔塔……他们在电影圈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此刻,他们都变成了《飞行家》的粉丝,真心诚意的送上了自己的掌声。

  这些掌声,无疑是对电影最有力的肯定!

  现场的记者都围了过来,围成一个圆圈,将剧组的主创都围在了中间,对着他们疯狂的拍照;而周围的观众还在用力地鼓着掌,掌声连绵不绝,形成一种奇妙的节奏,让不由热血沸腾。

  张然他们三个站在原地,排成一行,向影院四座的观众们一个劲的鞠躬,以此来表达自己对观众的感谢。

  雷鸣般的掌声足足持续了十多分钟,才渐渐散去。在电影节,大家就是用这种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电影的支持。

第368章 媒体争议

  在电影节期间,只要不是穷得叮当响剧组,往往都会在电影首映后举行酒会。贾樟柯在很多人看来属于没票房,比较穷的导演,然而他在电影《世界》首映之后,也举办了专门的酒会。

  不管是威尼斯电影节,戛纳电影节,或许其他电影节,在整个电影节期间,每天都有大量的酒会。电影人平常都很忙,酒会是大家交朋友,谈生意,拓展人脉最好的舞台。

  《飞行家》的酒会是由张然雇佣的公关公司操持的,在一家豪华的酒店举行。到场的嘉宾很多,包括十多个电影节的主席,像柏林电影节的主席科斯里克,圣丹斯电影节主席乔佛瑞·吉尔默等。

  A类电影节之间存在竞争,入围了一个电影节的竞赛单元,就不能入围其他A类电影节的竞赛单元,不过A类电影节和其他电影节之间不存在竞争。参加了A类电影节竞赛的电影,可以参加其他电影节。因此,很多小电影节非常愿意邀请在A类电影节打响了名气的电影参加自己的电影节,这样能够吸引更多的关注。

  张然凭借《时空战士》在全球范围内以及是声名鹊起,在很多国家都有一定的粉丝,大家对他的新片很期待。能够邀请《飞行家》参加自己的电影节,对电影节来说肯定是好事。

  在酒会上,张然接到了很多邀请,希望他能够带电影到他们的电影节去展映,费用全包。其中圣丹斯电影节的主席乔弗瑞·吉尔默最热情,不但邀请张然带《飞行家》到圣丹斯展映,还邀请张然担任明年圣丹斯电影节的评委。不过张然婉拒了,圣丹斯电影节一月中旬开始,那时候他要带班上的学生进行公演。

  张然正聊着,罗伯特·德尼罗端着酒杯走了过来。他看着张然微笑道:“你知道我为什么会来看你电影吗?”

  张然笑着摇头,真不知道。

  德尼罗打量着张然,道:“去年马丁的《飞行家》开始拍摄,我去探班。我问他,你的《纽约黑帮》才刚上映不久,怎么这么快就急着拍新片了?马丁告诉我,在柏林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年轻人,他也准备拍一部叫《飞行家》的电影。如果他的《飞行家》拍出来了,恐怕我就没有心思拍这部同名的电影了。我吓了一跳,问那个年轻人是谁。他告诉我,是一个中国人,他的名字叫张然!所以,当我在主竞赛单元看到张然和《飞行家》时,我就对自己说,一定要来看看。确实像马丁说的那样,整部电影充满了想象力,是一部天才的杰作!”

  张然躬身致意:“谢谢德尼罗先生,听到你这么说,我非常高兴。和斯科塞斯先生相比,我还差得很远!我非常喜欢你的表演,德尼罗先生,希望有机会能和你合作!”

  德尼罗认真地道:“当然,我也希望和你这样的年轻人合作。如果你有合适的剧本,可以直接给我打电话!”说着,德尼罗取出一张名片,递给了张然。

  跟德尼罗聊了一阵,一个叫埃曼纽·本比的法国制片人走了过来。他告诉张然,他将邀请张然、科恩兄弟、汤姆·提克威等20位著名导演,每个导演各拍摄1部5分钟的短片,讲述一个发生在巴黎的爱情故事,向巴黎和电影致敬。

  张然一怔,这不是《巴黎,我爱你》嘛,他看过这部电影,其中有几个短片相当有趣。参与这个项目倒是一个有趣的尝试,他仔细地询问了时间、预算、技术等问题,最终答应参与这部电影。

  酒会一直进行到凌晨三点,大家才散去。张然和张婧初牵着手,走着石板路上,海风吹拂,倒是别有一番风味。

  第二天,两人醒来已经快十一点了。他们洗漱完毕,准备找个地方吃东西。走到酒店大厅的时候,张然顺手拿起一本场刊翻了翻。

  场刊的十位影评人中有4个打了5分,3个打了4分,1个打了2分,2个打了1分的,评价有点两极分化,不过以好评为主。场刊的平均分为3.7,在所有影片中排名第二。

  场刊专门刊发了一篇针对《飞行家》评论,文章对电影大唱赞歌:“《飞行家》是关于小人物的光荣和梦想的故事,它用独特的电影的语言述说着生活的琐事,以奇异的光影追缅着逝去的荣耀,当乔正飞冲天飞起的时候,我们看到的还是一幅关于繁华隐忍谢幕的残卷,一首关于激情燃烧岁月的挽歌。

  《飞行家》让人想起了很多优秀的中国的电影,如《霸王别姬》、《活着》等,都是用一个小人物的命运来折射社会巨变之下内心坚守。可贵的是影片在涉及到有关怀旧的惆怅和现实的无奈这些情绪处理时,避免了廉价的煽情,而是用绚烂的镜头语言化解掉影片本应有的沉重和感伤,这一方面有利于观众始终以较为兴奋的状态接收信息,另一方面也不至于让黑暗和消极内容影响到影片过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两位主演,张然和张婧初,都表现出人物所应有的极精准的生活状态。

  与其说《飞行家》是一个讲述小人物造飞机的励志故事,倒不如说它是对于中国一个特定时代结束的告别和怀念。透过一群普通人的言行,你可以看到他们对于中国社会民生跌宕起伏万象多端的淡定和泰然处之,看到他们对于中国政治经济风云变化狂飙突进的无奈和自我解构。令人愉快并哀伤的是影片正面描写的并非这些,但是真正想要告诉你的就是这些,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这正是《飞行家》闪亮的地方。可以这么说,如果你看懂了这部电影,你就读懂了中国从1978年到1997年这二十年的变化!”

  《电影旬报》是日本最重要的电影杂志,每年由《电影旬报》举行的年度佳片评选,是日本最权威的电影奖项。而《电影旬报》对《飞行家》是赞不绝口:“这部电影举重若轻地的将这段深厚的历史变迁融入其中。那种旧时代的荣光像空气一样充斥在这部电影中,赋予影片一种悲壮的底色,电影中的乔正飞,如同张然所喜爱的《七武士》一样,用他们的妄想和不自量力的力量,为那种已然消逝的尊严做最后一搏。”

  《综艺》和《好莱坞报道者》是美国最权威的电影杂志,这两本杂志不仅最为专业,同时也集中地代表了好莱坞业界的观点。每年在颁奖季中,这两部杂志给出的评论往往能够代表舆论的主流。不过在对《飞行家》的评价上,两本杂志却给出了截然相反的评价。

首节上一节190/5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