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血条的我,选择打爆世界 第289节

八月十五水月佳节乃祈福团圆之日,亲朋好友当齐乐相聚。

周元共收到三份宴帖,一是大魏皇帝亲书的君臣相欢帖、二是四部王乌尤呈送的与友赏月帖。

三是清源掌教李思代他向逸岛将士所发的无忧同聚帖。

君臣帖与同聚帖李思早有传信,周元作为都督逸岛诸军事的大魏少府丞,理应为一众离乡将士设宴。

若再加上星宿宗佳节晚宴,多少有些过于密集了。

思虑片刻后,他通过留守楚国云和王府的土地化身告诉乌尤,需前往月宫秘境一探奇景,赏月之事延后一日。

至于怀州都督之约却无大碍,魏皇之宴少不了他,周元可与其一同赴宴。

随后他安排罗化身返回幽冥血河营,自己则卸下坊神之皮道具,传送回了无忧地盖原县。

当他抵达盖原县清源分院后,发现驻扎于此的大魏将士难得卸下重甲,于城中驾起数十大锅熬煮各类肉食。

另有数队将士依旧警惕巡逻,不为佳节所动。

清源掌教李思见他走出道观,缓步慢行至他身前。

“都督按时返回便好,众将士家书已审查完毕,皆无泄露无忧地之言。

现在就等都督加盖帅印,方可将书信送回丰都,令各家亲眷知其平安。”

“掌教知我为人,此事既无忧患,持我帅印公正便是,何须等我返回。”

“那可不成,你流连秘境难施恩惠,当趁此机会亲自带众将士家书返京,令众将士知晓你有爱护之意。

如此你日后都督逸岛政务时,才会更为省心。”

李思考虑的比较周全,他知道以周元现在的功绩与绝佳天赋,逸岛之国早晚会成为其属地。

为此在周元没有明确表示不喜政务、隐退静修前,安抚下属善待将士之事,其他人便无法代劳。

“也好,我这便加盖帅印,再携众家书返京。”

又闲聊几句,周元得知大魏将士已接管天理教徒的起义布置,并在八月八日如约起义。

一时间逸岛兵将多有降伏,大魏兵将分占各城征当地青壮为辅兵,足粮足饷以保运输通畅。

不过逸岛之国各地粮储并不充沛,无法支撑长时间战斗。

大魏朝廷只能保证灵物充足,再补给部分粮草,无法过多输送寻常补给。

为此诸位将军多行斩首冲阵之策,来不及梳理各地政务,一路猛进直逼逸岛国都。

“如此说,逸岛各地此时颇为动荡。”

“倒也还好,我等开战不过七日,兵将又凶悍善战,各地豪强尚未从惊恐中回神,短期内应当不敢轻易作乱。

我已派出多位将军统亲卫督降兵镇守各地,避免发生豪强掳人血祭秘境之事。”

“为了给年轻人机会,我将你那些羽林同僚尽数封为招讨将军,命他们镇守郡县压制动乱。

那位来自靖安郡的姜任校尉亦在此列,日后若能立下功勋,当不负你提携关照之意。”

李思所做与周元所托颇为契合,他当初托付李思督军时便言明,可给羽林同僚、旧日友人独自领军的机会。

至于他们能否抓住机会,领部分大魏将士、督各地降兵攻城破敌,就要看他们自身能力如何了。

有李思这位统兵经验丰富的护国公居中传信调度,若是再立不下功绩,便该入其他军阵为先锋校尉。

“多谢掌教费心,让我能安心探索各处秘境。”

“你我之间何须言谢,此去多日可有收获。

先说好,若你不寻传法真人所言的道宫,又怠慢道法修行,我就回道观静修去了。”

李思见过周元福德何等深厚,难免对他有过多期待,甚至将道宫之事尽数寄托。

因此周元探查秘境之事在他看来便是机缘所致,或多或少该有些收获。

“哈哈,掌教知我,此次出行确有所获。”

说话间周元取出桃竹画卷舒展挥动,其上五彩墨迹脱落而出,化作五位背负宝莲剑的灵动童子。

李思不明所以上前观望,只觉童子衣袍不凡、莲剑珍贵。

“他们有何能、是何出身,莫不是替你背负宝剑的随从。”

“掌教小看他们了,我偶入一秘境,得见七月花灵青莲君。

其师曾入如意玄丹宫论道,与我道门金丹派有些关系。”

“我助其击退入侵邪魔后,青莲君不仅赠送五色莲子,还以种莲奇术养出五位莲花童子。

莫看他们身躯低矮,却可布五色宝莲阵对敌,实力不俗善于围困。

掌教若想验证不若入阵一试,有我引导当无甚风险。”

李思闻言颇为好奇,但还是保持镇定并未生出以身试阵之心。

“莫要激我,老道不会上你的当。

你福德深厚,谁知你会收获何等奇珍,我若胜了你的童子是应有之理,败了却要焦虑数月。

不过你若对他们有信心,可在九月九三山法会时将他们唤出,与金坛乾元、霞光净乐两派的道人比试。”

李思到底是沉稳修士,无几分把握不会以身试法。

莲花童子之事也让他明白,周元此次出行亦有所获,甚至打听到了如意玄丹宫的消息。

若再给其一些时间,早晚会偶入道宫寻得后续转修之法。

“道友之福德着实令人艳羡,望道友早日入道宫得见前路。”

水月节是较为重要的团聚之日,但并非所有人均有机会安享佳节。

至少出征在外的将士无此等闲心,位于盖原城的兵将也需提前过节,好让周都督将他们的家书尽早送回京城。

为此盖原县的水月节正午时分便开始举办,盛水器皿中虽不见明月入怀,却无碍相聚之情。

周元巡走街道与一众将士胜饮几番后,方才在他们的恭送下携信箱传送回偃山清源观。

早已等待多时的各地信使鞠躬行礼,打开信箱取出丰京各坊、京师各县的信囊,下山快马奔赴各地。

等他下山时见众多信使接力,一路高呼,出征有书至、诸家有平安。

又行两刻钟至大魏丰京城,此地毫无变化依旧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南门之外护城河道处有一威严老者撑杆垂钓,两少年立于其后左顾右盼。

“阿爷,少府丞已至。”

“善,我怀州儿郎果然守约,你们且随我前去迎接。”

第446章 返京所见

怀州都督张舜的孙儿之所以能在人群中一眼看到周元,皆因他并非一人而来。

偃山清源观常驻信使五十,每人负责京师一县或丰京几处相邻民坊。

若有家书传递时,他们会背负信囊将成批信件输送京师各地,再由当地差役详细分发。

除此之外,周元的竹乡伯持节仪仗队也长居偃山清源观。

大魏有规定,各地重臣入京时需有仪仗伴行,谓曰,将相出车驾有旗幡随,兵卫以甲盾居为前导。

之所以有此等规矩,一是为了厚待各地勋贵重臣,加以显贵。

二是为了避免京城官吏与纨绔子弟冲撞各地督镇之臣,届时虽有廷尉治理惩戒,却总归会使各地督镇之臣不快。

因此在大魏各地少有锦衣夜行之事,督镇之臣入京面圣一向旗帜鲜明。

当然,周元也可以抛下仪仗队独自进京,以他的名望丰京大半官吏与勋贵子弟均会相识,甚至会有勋贵子弟愿意为他开路。

但作为逸岛众军的统帅,下属又多是京营子弟。

他需要亮明身份使众将士亲眷知晓前线战事顺利,督军之帅尚有闲心入京赴宴。

为此怀州都督的孙儿,远远便看到了代表周元身份的三面大旗。

一曰竹乡伯周、二是少府丞周、三为安远将军周。

此三面大旗由雄壮骑士持携,方至丰京城外周边百姓官吏便知,那位出身百姓良家、屡立功勋的新元榜魁回京了。

有好事者私下偷偷议论,期待年末新元演武之事。

“周少丞不愧是天星降世的神人,不足一年便位高权重,有入九卿治国、督州郡军政之相。

今岁末的新元榜魁怕是不好做了,有周少丞珠玉在前,后进之辈若无甚功绩,当自显平庸无为。”

“是极,可似少丞这般天资超绝者能有几人,寻常良家子难望其背、京城勋贵至多随行。

听说各勋贵子弟已将少丞视为叔父之辈,言既不同席而饮,自然不好与之相比。”

一如好事者所言,周元晋升速度过快,甚至已超越不少勋贵,再与勋贵子弟相比确实有些难为他们了。

倒是出身良家的将士不受此影响,皆想追随少府丞脚步,再度以武威显贵。

当周元的仪仗队抵达丰京南墙时,早有守门将士疏导人群,引其至旁侧雍门入城,留出广阳门供竹乡伯行进。

附近百姓对此倒无甚怨言,概因周元出行不仅代表自身功绩,还有其安远将军名下的一众将士,理应受到优待。

复行几步,一威严老者亮明身份进仪仗、登车驾,他的孙儿也想趁机登车,却被其制止得了个随行车驾的待遇。

“都督何必如此,我岂会怠慢故交之后,让他们登车同行便是。”

“那可不行,一入此门便是将士亲眷遥望等候,他们尚不可入仪仗询问平安事,更何况是老夫的孙儿了。

我此次前来,一为迎接你,使你知晓京师虽大,却有不少怀州人士安居于此。

二是告诉你莫要许诺平安事,将士出征在外难免有些伤亡,言大胜之势便可,平安与否自有家书为证。”

“多谢都督教诲,本该我携礼拜见,却让您出城迎接,如此爱护令我难安。”

“少来,你我之间不必如此。

一地出身先行后继,见你风光日盛、怀州众士有依,我心甚喜。

你且驱车慢行,后续之路我就不同行了,免得你下属亲眷以为是怀州军在统御京营出战。”

说话间怀州都督翻身下车,呼唤其孙背手离队,出城门洞融入人流。

周元见此欲抬手呼唤,后又将手掌放下正襟危坐,过城门洞去见众将士亲眷。

他终究不是那个显贵少年了,此刻有将士追随、辅治国政,如何再有长官前辈时时提携,该他展现威权抚照下属了。

或许等怀州都督致仕后,怀州人士短期内不会再获得过高职位,那时他便是怀州人士少有的依附人选。

一如怀州都督所言,他的仪仗队一出城门洞,便见广阳街旁的店铺二三楼窗台大开,有男女老少挥手呼唤。

“将军,前线战事可否顺利,京营儿郎损伤不多吧。”

“请将军开恩让士卒传递家书,我等不计生死,只求有个答复。”

“营中兵甲粮草充足与否,若是有缺可张贴告示,我愿捐献一些财货。”

数千百姓探首唤、各色手掌招喜讯,懵懂幼童见欢闹、街上行人止言语。

首节上一节289/3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