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领主 第136节

  这种浅显道理,米拉自然也是明白的。

  但她并不怕这种幼稚的敌意。

  经过大半年的刻苦学习,再加上莉娅的以身作则,米拉正以惊人的速度成长。

  她如今能说一口流利的通用语,对于北境王国的文化习俗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为了鼓励她,林恩特意将她提拔为城堡内的秘书,负责传递讯息与公文。

  小米拉的终极目标,是成为莉娅那样上得了厅堂,也下得了卧房的优秀情人。

  林恩从椅子上爬起身,整了整衣裳,从米拉手中接过那份标注‘紧急’的公文。

  凡是带有这种标注的公文,都能享受快马急递的待遇。

  不过眼下修路工程才刚刚开始,这份公文是走水路过来的,耗时超过两天。

  公文来自刚刚就任白熊县县长的小艾伯特。

  他的行文稍显凌乱,有少量词语没用对地方,但好歹还是能将事情给讲清楚。

  就在三天前,高崖部族迁徙到盐矿附近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三千人。

  按照林恩事先的指示,小艾伯特开始筹备将这批荒民迁移到南边的赤溪县。

  由于水力运量有限,这三千多荒民将会走陆路,途经白熊县、浅滩县、绿湖县,最终抵达赤溪县。

  白熊县那边会派出十名懂荒民语的毕业学生负责领路。

  到了赤溪县后,这些学生也会留下,并在当地县长等官吏的协同下,指挥荒民修筑一条连接褐铁矿的三十公里长优质道路。

  等修好路开始挖矿,学生们还会在赤溪领建一座交易站,用粮食与工具向荒民们换取铁矿石。

  有白熊领的盐矿作为先例,林恩与高崖部族彼此都容易接受这种交易方式。

  再之后的事同样有例可循。

  林恩会从高崖部族招募青壮作为斥候或者弓手,并在军营中教会他们大陆通用语。

  而后会逐步将他们的家属搬迁到农耕区,慢慢与本地人进行融合,让他们习惯本地的规矩与法律。

  过个三年五载,高崖部族就可以融入白河领,充分享受耕种带来的收获感。

  在公文的末端,还附带了一段老索瓦德的恳求。

  按照林恩与老索瓦德之前的约定。

  等高崖部族的七千人口全部到位后,留在盐矿的低地部族就将获得内迁的权力,并得到一些耕地与粮食。

  同时,老索瓦德还希望能亲自操办儿子小索的婚礼。

  至于结婚的地点,由林恩来决定。

  毕竟小索已经参军,生与死都由领主老爷来决定。

  林恩看罢公文,笑意盈盈地看向小米拉,问道:“米拉,你想见你父亲吗?”

  米拉低着头回道:“当然是想的。”

  莉娅总是教导她,面对老爷切不可说谎,只要时刻保持忠贞与诚实,就能得到老爷的宠爱与信任。

  “月末你哥哥就要结婚,到时候你父亲和母亲都会来。”

  林恩计划,干脆借小索瓦德成婚的喜气,给军中的一批军官和士兵办一场盛大的集体婚礼。

  这些军官里,有跟随他出生入死的马匪小弟,也有在浅滩领与绿水河畔英勇奋战的年轻勇士。

  为他们的婚礼献上礼物与祝福,是林恩应尽的义务与职责。

  刚看完小艾伯特的公文,米拉的妹妹米莉又送来了前线的急报。

  老二与老三又接收了一批逃奴,总计三百人,都是从教会庄园里逃出来的,除了一身力气,其他一无所有。

  对于这种主动来投的优质劳动力,林恩自是来者不拒,当即就命令老三尽快派人将他们护送到河沼县。

  正当他享受着白捡人口的喜悦时,三河城西郊南部的修道院里,主教罗特吉正在大发雷霆。

  “让你们看好那些农奴,你们倒好,每天都能放走一批,还一天比一天多,我养着你们有什么用!?”

  面对暴怒的主教大人,下边坐着的两排修道院管事只能低着头闭口不言。

  他们也是有苦难言。

  修道院内的存粮本就不多,根本就拿不出多少粮食接济那些无家可归的农奴。

  而且这批农奴的数量还不小,足足有近三千人。

  既要农奴们留下,又不给他们足够的粮食,还不资助他们补种耕地,更不允许他们私下逃跑,这天底下哪有这种好事?

  实际上,有不少逃奴都是修道院的管事们私下故意放走的。

  比起只懂利益与算计的高层,他们这些底层修士反而更愿意遵循教义中的慈悲。

  在哪饿死都是饿死,去了白河领至少还有一丝生的活路。

  罗特吉当然也明白手下的苦衷。

  因此他只是稍稍叫骂了几句,就铁青着脸坐下。

  当耕地与粮食充足时,人口就是最宝贵的财富,能让耕地发挥最大的价值,为教会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而眼下,耕地时刻遭到敌人的威胁,仓库里的粮食又日渐减少,人口就成为了最大的累赘。

  非但不能创造任何效益,反而还要白白消耗掉大量宝贵的粮食。

  可让罗特吉放走那些没粮食的农奴,他又不甘心。

  就算将来沼地公爵回师白河,击败林恩,那些逃跑了的农奴也不大可能再回来。

  白河流域的新领主们势必会严加看管领地上的人口资源,大概率不会交还逃奴。

  可强行留下这批农奴,实在是隐患无穷。

  杀肯定是杀不得的,杀了他们其他农奴就会闹事。

  可一无所有的人在绝望时能干出什么事,光是想想就令罗特吉毛骨悚然。

  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站在身后的年轻教士走到他身边,俯下身耳语道:

  “大人,为何不将他们都放进三河城呢?城市里的粮食还能支撑三个月,哪怕让他们去偷去抢,也总好过送给白河领。”

  罗特吉一听,当即拍板:“好主意,就这么办!”

  这招实在是妙,既能解决这些农奴的吃饭问题,也能狠狠地恶心‘城内派’一把。

  你们不是要为了城市而放弃西郊么?那就让你们也感受感受城郊地带的苦痛!

  罗特吉自认为已经看穿了林恩。

  就林恩展现出来的那点兵力,万无可能强攻三河城,也就是在城郊搞点劫掠罢了。

  而且沼地公爵马上就能腾出手来,秋收之前或许就能解决掉林恩。

  比起林恩这个有贼心没贼胆的魔鬼匪首,罗特吉这会更厌恶议会中的‘城内派’。

第176章 国王莫里斯

  其实,早在罗特吉下决断之前,就已经有少量农奴试图逃入三河城。

  既然修道院庄园不愿意给他们足够的口粮,也不愿意支持他们补种麦苗,他们自然要寻找新的活路。

  在教士们的渲染下,林恩已经成为了生吃小孩的魔鬼。

  很多农奴不敢去白河领,就近还能去三河城嘛。

  寻思城里的老爷们或许愿意赏他们口饭吃。

  但比起没加盖随便润的白河领,三河城真的有盖。

  “看好城门,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城市!尤其是西郊的农奴!”

  每天早晨,城防民兵团的团长昆诺都会亲自巡视军营,并再三叮嘱所有民兵,让他们看紧城门。

  他虽然没去西郊的庄园,但他知道有大批农奴惨遭劫掠,也知道一无所有的农奴能干出什么事来。

  若是任由这些农奴进入城市,那城内的治安水平必将直线下滑。

  在昆诺的严防死守下,三河城的盖子貌似非常结实。

  最近两天,士兵们已经抓捕并遣返了上百名农奴。

  虽有少量漏网之鱼混入了城市,不过数量太少,成不了气候。

  可昆诺终究只有一个人,三河城却有三座城门与一个港口。

  他或许能时刻在最重要的西门巡视,可其他城门他就管不住了。

  别看民兵团就三百来人,里头那派系可比市议会多多了

  主教罗特吉甚至都不需要花钱,只用嘴炮就能说服北门的守将大开城门。

  就连西门,昆诺也守不住。

  城内的市场每天都需要新鲜蔬菜与肉类,这些都需要从城外运进来。

  城内教堂要翻修,需要从城外运输木头、石材,还需要大批工人。

  就问你放行不放行?

  对方拿着市长加盖的许可文书,昆诺还能说什么呢?

  以教会的地位与实力,有一万种方法将农奴送进城市。

  仅一天时间,就有上千号农奴拖家带口涌入城市,超过城内常住人口的十分之一。

  后果无需多言。

  当天晚上,三河城的街道上就出现了一排排跪着乞讨的农奴。

  这些农奴衣着破烂、面容消瘦,很多还带着年幼小孩,模样很是凄惨。

  待到次日清晨,昆诺又接到了数十起失窃案与抢劫案。

  有的农奴觉得跪着来钱太慢,干脆改偷和抢了。

  “罗特吉,立刻停止你的愚蠢行径!”

  当天上午的市议会上,昆诺再也无法克制心中怒火,猛然起身当众点名批评。

  “无端指控,只会显露你的无知与无礼。”罗特吉只是坐在座位上,冷漠地注视着民兵团团长。

  是,都是他干的。

  但那又怎样呢?

  我可是主教,在城内乃至市议会里都有大批忠实的信徒,你能拿我怎么样?

  随着罗特吉开口,与他同属‘城外派’的议员们纷纷起身,指责昆诺的无端指控。

  ‘城内派’的议员们自然不甘示弱,同样起身力挺团长昆诺。

  议会内顿时鸡飞狗跳,含妈量飙升。

首节上一节136/245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