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之风云再起 第244节

杨家岭全体村民,不论老少,都站在村口,眼睁睁看着悍马领衔的车队开过来。老人们的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年轻人一个个跃跃欲试,孩子们则是充满了好奇。

山地乌骨鸡是淮阳农大为古城县选择的特种养殖主打品种,是一种药肉蛋兼用的地方鸡种。山地乌骨鸡以冠、喙、髯、舌、皮、肉、骨及内脏乌黑为主要特征。公鸡体格高大,母鸡适,躯体发育匀称、体形轮廊近似“砖型”、“船型”或“方型”。

山地乌骨鸡体大,人们尤为喜欢食用,而且它属高蛋白、低脂肪食品,一般人们用来滋补、保健、延年益寿之用。1994年淮阳农大刚刚建立山地乌骨鸡原种场,古城县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而且享受全部技术支持,全部免费鸡雏供应。

山地乌骨鸡粗蛋白含量220,氨基酸含量比普通肉鸡高1208,脂肪含量比普通肉鸡低118,维生素e含量比普通肉鸡高6倍10倍,碳水化合物比普通肉鸡高18,黑色素和紫胶素及其他有益微量元素含量也十分丰富。

乌骨鸡氨基酸、微量元素含量齐全,体组织沉积大量黑色素和紫胶素等微量元素,具有特殊的营养滋补功能和保健治疗作用,经常食用可延年益寿,清炖和随药炖服不仅汤味鲜美可口,而且还能滋阴补阳,扶正驱邪,治愈一些顽疾。

如此优良品种,无疑是未来养殖业发展的趋势,除此之外,还有肉鸽、山鸡、狐狸、貂、旱獭。诸如肉用犬、驼鸟、孔雀、鹿等品种,虽然前景看好,消耗的饲料却不是当前古城县山村可以承受得了的。

古城县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54,无霜期226天,年降雨量1468,日照时数1989小时。地势垂直差异明显,山区小气候独特,既有亚热带的光、热、水的宽裕条件,又有暖温带的辐射量高、温差大的特点,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品种很多。

淮阳农大建议古城县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生物资源优势进行开发和利用,如山核桃、早竹、笋干竹、元竹、青梅、银杏、杜仲、板栗、毛竹、香菇、茶叶、蚕桑、珍贵绿化树种和药材等等。

毕竟是专业,这些特种种养殖项目,对首倡者邓华来说都是全新的课题。千只山地乌骨鸡幼雏被精心挑选出来的二十家瓜分,为了搞好养殖场,杨二尕可算是操碎了心,首先就是农户的选择。

东方怡发现,前来领养山地乌骨鸡雏的,居然都穿着好不错的服装。领养山地乌骨鸡对于老百姓来说,比过年还要隆重,自然要穿上最好的衣物。

只是这些领养户远不像村子里最贫困一群,让东方县长一皱眉:“怎么回事?”

第442章 扶贫原则

在东方县长的心目,特种种养殖毕竟是邓华倡导的,相关分配原则,也肯定由他负责。没有让最贫困村民受益,在女人看来,就是政策的最大失败。

女县长看向邓公子的眼神已经有点不善,或者说,东方县长从始至终就没有真正相信过邓某人的能力。先前所有的,不过是在困窘追寻的一盏灯火,就像夜晚迷路的人,即便是鬼火也要走到近前看看一样。

至于是不是鬼火,或者是走出困境的希望之火,那是需要时间验证的。到目前为止,尽管邓公子表现足够惊艳,却并没有获得东方怡真心的认同。

也许是世家子女的骄傲,也许是对自身教育水平的自信,对于“山里人”、“初生”的邓副书记,东方怡潜意识里面,有着一种不信任。

这种不信任,在东方县长还处于迷茫阶段的时候,不会表现太明显。一旦女县长找准古城县的发展脉络,那时候也许就是邓副书记失宠的时候!

很多人,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同富贵,有些固然是性格上的原因,有些也是情势所迫。就像红色年代那些被迫下嫁山乡的城市少女,那些被迫娶乡下根红苗正村姑的年轻人。

对于初来乍到的东方怡来说,水土不服是她亟待解决的问题。凭女县长的自信,相信只要适应了古城县的环境,掌握古城县的发展脉络,自己绝对不可能还要依赖一个小小的初生,那岂不是滑天下之大吉!

“县长,”梁浩敏走之前已经和杨二尕多次沟通,自然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杨主任特意挑选出来的养殖户,虽然养殖项目目的是扶贫。但是在杨家岭来说,首先是让这些宝贝疙瘩在杨家岭落地生根才行。这些养殖户,都有一定的养殖经验,养殖山地乌骨鸡,毕竟和家鸡养殖有共通之处。”

面色稍稍有点缓和,这也算得上是一个理由,却不是全部!东方县长点点头:“不错,这个想法很贴合实际,这个也是你和邓副书记想出来的?”

“县长,这个可不敢贪功!”一边的邓公子赶紧摆,刚刚东方县长变脸,感觉敏锐如邓华,怎么可能不知道?只是有些事,明白是一回事,能不能往心里去,需要看你的实力!

眼下除了解释,邓公子别无选择:“据说,杨家岭早年间也有过养殖扶贫项目,那一次把鸡雏和猪崽交给最贫困的家庭。结果很无奈,没到上秋,那些半大鸡和半大猪,就全被吃掉了。”

“什么?”东方怡一呆,“怎么会这个样子?”

梁浩敏叹口气:“县长,这并不奇怪!在杨家岭最困难的时候,就是春夏两季青黄不接的季节,那时候不要说鸡雏和猪崽,就是老鼠都会成为穷人家的食物……”

“别说了!”

东方怡差点吐出来,一想起那贼眉鼠目的东西,居然变成充饥的食物,她甚至一点食欲都没了。女人是有洁癖的,即便是没有洁癖的女性,听了这个,恐怕也受不了。

当初黄玉英听了这个消息,反应不比东方县长强多少,来自世家的骄子娇女,无法理解什么叫做饥不择食!听了梁浩敏的话,东方怡才真正意识到,上年度光鲜gdp数据后面,是古城县成千上万还没有达到温饱线的贫困山民!

相对来说,种植要好办得多,不过想要得到种苗,也不是每一个家庭都有资格。种植作物的,首先有劳动力,再者足够贫困,然后是足够勤劳。这者缺一不可,每一户村民都是由村委会提议,由全体村民大会投票决定。

此次选择,远比村官选举更隆重,县里来的这些贵宾,亲眼目睹了村民行使权力的这一神圣时刻。杨二尕站在祠堂前,面前是一张陈旧的学生桌,他的后边,端坐着东方县长、何惠副主任,邓副书记等人,还有村上的老支书、会计,还有乡里的书记乡长。

“大家知道,特种种养殖项目,是邓华同志和梁浩敏同志倡导的。”杨二尕有点口干,还是第一次在诸多大人物面前演讲,“原本只有山地乌骨鸡,现在多出来的项目,要重新选择种养户,今天大会就要有个结果,绝对不能让那些苗雏在车上过夜!”

“二尕子,少废话,直接说规矩!”

“就是,不就是筛选么?上次没我家,说是怕我家再把鸡雏吃了!”台下哄堂大笑,男人也不在意,“也行,谁让咱当初干过那事,可是种植的种苗可不能扔下我家了吧?”

东方怡饶有兴味地看着这个男人,当众说出那不堪的过去,似乎没有一点心理压力。不知道是早就麻木了,还是有信心从头开始,不再在意从前的种种!也许,是二者兼而有之吧!

邓公子不是第一次出席这样的大会,台下转眼间吵闹作一团,就听杨二尕高声嚷道:“首先,参加民俗工艺品竞赛的不能参与到项目!”

场面登时安静下来,有一位老人颤颤巍巍站起来:“二尕子,凭什么没我家的事?要是说不出个子午卯酉,老子砸烂你的狗头!”

“五爷爷!”杨二尕下意识摸摸脑袋,又引起一阵轻笑,“说起来,不管是民俗工艺品竞赛还是特种种养殖,都是县里面的扶贫举措。既然是扶贫,当然要照顾到大多数村民,不可能好事都轮到一家去,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算你有理!”五爷爷也不生气,“好,我家带头,不掺合特种种养殖,不过,你可要一碗水端平了,要不老头子还是要砸烂你的狗头!”

杨二尕嘿嘿憨笑:“特种种殖,大家选举劳动力充裕,贫困程度在村里数得着,一定要勤劳!当然,有项目的家庭还是不能参加,也就是说,一定要杜绝吃着的撑着,没饭吃的饿死!”

第443章 分配项目

“没意见!”

“应该的!”

“村干部有点亏了!”

杨二尕正色道:“老支书说的没错,村干部不会参与任何项目,不等于我们不想致富。村干部一样要走上富裕路,我们要起到带头作用,请老少爷们儿看着,等到村民脱贫的时候,村干部一定不会落在后边!”

“好!”

“二尕好样的!”

“我选刘狗剩家,他家四个劳动力,还穷得要命,娃都上不起学了,还是县里的邓副书记帮助交学费。”

提议的是一个小老头,拿着一根水烟袋,一边说,一边吧嗒吧嗒抽着。那边有个老太太不乐意了:“老刘头,刘狗剩不就是你大侄子吗?我看你就是走后门,自私自利,还还说一大堆理由,要不超生,他家能那么穷么?活该!”

邓华微微侧过脸,在东方县长耳边说:“老太太是村里的妇女主任杨阿婆,主抓计划生育,这个刘狗剩是个老大难。家里五个女儿,还要生儿子,光是超生罚款,就足够养两个大学生的了!”

“怎么能这样?”东方怡一皱眉,早就听说贫困地区超生泛滥成灾,没想到今天遇上真实,还是有点难以置信。只是邓公子的气息喷到女人的耳际,一种难以言喻的痒,让她有点难堪。

老刘头不乐意了:“今天是要扶贫,又不是选五好家庭,不就是要选穷人么?刚刚二尕也说了几个条件,刘狗剩哪一条不合格?超生,超生咋了?超生也要让人活命!党和政府没有哪一条规定,超生就该死!”

“就是!超生也要脱贫致富,总不能让娃们饿死吧?”

下面立刻有人附和,超生在任何一个山村,都不是单一现象。很多山民的观念,还是多一口人多一个劳力。尤其是没有男娃的家庭,更是时时刻刻惦记生一个带把的!

因此刘狗剩的遭遇,倒是引起很多共鸣,一时间下面沸沸扬扬,很快形成两派打嘴仗。杨二尕啪的一拍桌子:“静一静!静一静!是不是都不想要项目了?”

首节上一节244/20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