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长歌 第35节

“咕嘟”“咕嘟”灌了几口水,杜子坤又接着讲开了:“蕨菜是纯天然野生食品,有名的山珍,在本镇低山坡广泛分布,但不宜人工种植,我们考虑的是如何养护和科学采收……”

“中药材主要是野生三七、当归、红花,这些都适宜在本镇人工载培。这主要得益于全镇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有高山、大河、丘陵,也有山谷冲积平地……”

“三七喜阴,宜冬暖夏凉,畏严寒酷热,喜潮湿忌积水,适宜在本镇山区人工栽培。我们已经有成功的示范户。当归喜高寒凉爽气候,可以在本镇高海拔多雨山区人工栽培……”

“香糯米县里培育出了优良稻种,本镇和其它乡镇都已经广泛种植,在边湖、江映市场很受欢迎……”

“西瓜市场容量大,周期短,见效快。我们有了一定的经验,计划选取几个条件适合的自然村,合理引导种植。这要以质量取胜,销往大城市……”

杜子坤侃侃而谈,一一道来,如数家珍。李远红偷眼看过去,见万有芳听得十分专注。他又去看周广仁、闻同,二人也是面露微笑。

“总而言之,我坚信规划目标一定能实现!”杜子坤最后忘不了来一句总结,惹得大家一阵会心地轻笑。

听的人各有所思。象马凤玲、胡林这样的年轻干部,很快就受到感染,一腔热血被鼓动得沸腾不止。而钱广财、李远红这样的乡镇老油子,见过太多的“假大空”,心里对此不以为然,认为无非是为了政绩搞的噱头罢了。

万有芳当然不可能仅凭一场会议就信了杳踪镇,不会如此轻率的。不过他还是受到触动,心里暗道如果杳踪镇真的抓实抓透了,那就有了示范效应,周边乡镇、县域就会有跟上来的。这样的话,就不愁原材料供应问题了,有了竞争还可以合理压低采购成本。

熊宝金、何嫂子是镇里猕猴桃、中药材种植示范户,两人分别介绍了自己的情况。何嫂子种的是中药三七,三七棚搭在村后半山里,晚上得留人守棚。婆家劳力不足,她就邀娘家兄弟合伙干。

三七从播种到收获超过三年,她去年才开始见到些效益,就碰上公公婆婆生病,赚的钱也就够治病的。今年是她规模种植的第五个年头,应该能迎来第一个丰收年。

会间休息时,胡林安排人端来几大盘子软化后的猕猴桃,顿时会议室飘荡着一股浓郁的果香。软化后的果实入口柔软多汁,味道酸甜可口,连“大水果贩子”万有芳都夸了几句。

下午五点,镇政府的普桑和万有芳的皇冠前后相跟着开往县里。

周广仁望望车陈旧的内饰,对身边的闻同道:“和皇冠车比起来,咱们这二手车,就是褪光了毛的鸭子!”

闻同失笑道:“明年情况好了,我们也可以买新车。”

又说了几句车的事,周广仁问道:“你判断一下,四海有芳那边会怎么样?”

下午会后,万有芳很是夸赞了一番杳踪镇的发展规划,褒辞连篇。周闻二人很清楚,这不过是人家客套而已,当不得真的。不过要说他完全没有一点真诚,那应该也不至于。

“我侧面了解了一下四海有芳,这个公司的实力不容置疑,不是皮包公司,不过现在也面临着无法克服的困难。”闻同说。

“啊?”周广仁有些吃惊。他心说如果是这样,那忙乎了半天,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不过他心里这么想,并没有说出来。四海有芳是闻同联系来的,那会伤闻同面子的。

第49章 闻同就是一把钥匙

闻同知道周广仁误会了,赶紧解释道:“我不是说经营上出现问题了,是说他们正面临着何去何从,怎么样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大问题。”

周广仁顿时释然,说道:“你详细说说。”

闻同说:“他们现在主要做食品贸易生意,客观地说,比较低端,门槛低,毛利薄,风险大。受目前国内特定情况和行业特性的制约,这个行业纯粹做贸易,是没办法做大做强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覆灭……”

“他们必须重新考虑未来的战略方向,最好的选择就是进入加工领域,开发自有产品。他们自己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去年在省城成立了一家食品厂,不过似乎不是很成功。”

“开发自有产品,进入食品制造领域,就需要稳定、有质量保证的原料供应,最好是有一个可靠可信的原料基地。这个基地我们可以提供给他们,正是两相合作,互利共赢。不过这主要是我的推测,还有必要继续了解。”

闻同暂时还无法对四海有芳了解到完整的信息,只是依据一些关键点作出推断,却与四海有芳的现状惊人吻合。

周广仁长期浸淫于农业一线,基本听明白了闻同的意思,赞同道:“嗯,你分析得很有道理,应该是这样。最好是再了解一下,想想办法,掌握更多的情况。”

闻同答应说:“好,我来想办法。”

听闻同这么一分析,周广仁信心足了许多,笑说:“只要他们有这个需要,就好办了。想办法让他们相信我们能做好,我们也认真地去做,真正落实规划,事就成了!”

见周广仁这么有热情,闻同心里很高兴,也笑道:“成了的话,就是县里引进的第一笔外来生产性投资了,而且应该不会太小。”

周广仁点头,乐观地预期说:“这是个开始,我们自己真做好了,后面肯定还会有投资进来的!”

闻同很愿意看到周广仁象现在这样,也说道:“这就是投资环境,形成了良性循环,雪球就会越滚越大。”

周广仁这会儿思维格外敏捷,说道:“今天晚上见赵书记就很关键了,必须取得他的无保留支持。我有一个想法,把我们的‘环保农业’升级为县示范点,尽量拔高,形成规矩。”

“好办法!”闻同由衷地赞同道,“就是制度化。”

“对、对,叫制度化,就是想不起来这个时新的说法。”周广仁笑道,“制度化了,就可以比较好地避免人去政息,很大程度上打消他们的顾虑。”

闻同心下一凛,暗自警惕,可不能低看了老周,他看得清清楚楚,洞若观火。

杳踪镇“环保农业”规划列为望水县示范点,虽然不可能完全消除四海有芳的顾虑,但毋庸置疑能在一定程度上取信于四海有芳,而且也对规划的实现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实效意义。

闻同相信,如果四海有芳态度积极,这个县示范点肯定能办成。但不管能否办成,也不管四海有芳是否投资杳踪镇,他都决心在杳踪镇农业发展方面做出一番成绩来。

他虽然不可能在杳踪镇和望水县扎根,但也不是抱着潇洒走一回的想法,是一心想着做成事的。他已经考虑好了,认认真真在杳踪镇、望水县干上几年,让基层工作资历足够深厚。他是个很有责任感的人,有所追求,有着强烈的事业心。

周广仁可没有闻同考虑的那么远,他更关心近一两年,心急见成效,取得政绩。他十分期望四海有芳能到镇里投资,心情比闻同还迫切。

闻同也好,周广仁也好,都明白四海有芳更关心什么,就是他们二人在杳踪镇的任期。只有他们二人在杳踪镇任职足够久,才能有时间、有条件把“环保农业”规划落地,并且让其成型,产生显著经济社会效益,这样才可能持续下去。

相对于县示范点,四海有芳更关心这个。但这事涉个人前程,事涉彼此之间事实存在的竞争,周闻二人都没法敞开了说,只能相互猜测。周广仁猜度闻同和自己一样,怀着短期诉求,没考虑在杳踪镇、望水县长期工作。闻同也是这么猜测周广仁的。

闻同无法向周广仁言说,他即使说的真话周广仁也未必肯信。在这种事情上,谁会轻信他人呢?所以闻同不打算和周广仁谈,那毫无意义。他计划找机会和万有芳交交心,向他表明自己的心意,让他知晓自己的中短期职业规划。这至关重要,是必须的。

后面的皇冠车上。

“情况看起来还不错,是真有些想法,也是下了真功夫!”常总说道。

常总的话得到了另两位股东的赞同。其中一位说道:“还是要实地调查,包括去田间地头,核实他们讲的是不是准确。还有,对农民的态度和积极性,也有必要调查评估一下。”

万有芳说:“这是技术方面,还有管理方面,具体说就是规划的真正落实,再具体说,一是县里的态度,二是镇领导班子的安排,三是对闻同、周广仁两个的认识和评估。”

四位股东中常总对杳踪镇最为熟悉,有着切身的认识。他最为热心,正是他一再鼓动万有芳和另两位股东,四海有芳才这么快作出考察安排。但他对杳踪镇再有好感,也还没有幼稚到盲目信任的地步,说道:“管理方面更关键。”

刚刚那位股东并非不明白“管理”方面更重要,因为他学农出身,在公司分管技术和采购等业务,此次考察分工也是如此,所以更关注技术方面。他点头赞同万有芳、常总的意见,说道:“结合方方面面的信息判断,完全骗局的可能性倒不大,就看他们能努力做到什么程度,能不能可持续。”

第四位股东也深以为然,评价说:“这事快不了,慢慢来,深入全面了解。对这个老周,我还是感觉比较好的,面善,算不得滑头虚伪,比较好打交道。至于闻同,看着也是不错的,责任心方面,能力方面,处世方面,都让人放心。”

万有芳笑了笑,说:“我说三个方面,归根结底,还是在闻同一个人身上。这个人不简单,和一般的官员不完全一样,将来会有相当成就的。所以我愿意相信他,只要一些疑惑解决了,就具备了作决定的条件,不一定需要耗费太长时间。”

常总也笑道:“闻同就是一把钥匙,好用的话,事就成了,不好用,事就成不了。”

万有芳说道:“正是!如果闻同上层资源没有变化,自己愿意在基层历练久一些,至少需要三四年时间,那他们的规划就能上路,产生良好效益了。有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愁后来人不沿袭,不愁没有效仿的乡镇。”

常总说:“是这样。”

首节上一节35/84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