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长歌 第34节

“买单”是江映刚刚时兴起来的时髦说法,镇里几个人在电视剧里听过,也明白是什么意思,都笑起来。

“有机会去江映,肯定要叨扰万总一顿!”周广仁哈哈大笑,说道,“八个凉盘,四荤四素,是我们这里招待最尊贵客人的礼仪,特色风俗。这些东西都是我们镇里的特色农产品,大家不要客气!”

老周一再强调“特色”二字,含意分明,谁都能听出来。

万有芳左右转头看了看几个同伴,一本正经地道:“我怎么觉得,今天周书记、闻镇长给我们准备了一桌‘鸿门宴’呢?!”

众人稍稍一愣,随即会过意来,都哈哈大笑起来。

热热闹闹地吃过饭,一行人回到镇大院接待室。常总把胡林叫到一边,让司机从后备箱里抱出一堆礼品,说是送给镇领导的江映特产。

万有芳几人婉拒了主人的午休安排,周广仁、闻同就陪着他们闲聊。看看快到了下午一点半的上班时间,周广仁向闻同丢了个眼色。

闻同站起身,笑眯眯地道:“万总,我们镇里今天下午讨论镇发展规划,主要是农林经济作物方面,你们是专家,见多识广,务必请莅临会场指导。”

这是什么意思大家心照不宣。万有芳笑着答应了,也站起身说道:“指导可不敢,是学习,向各位领导学习。”

众人到会议室时,全体镇干部已经正襟危坐在等待。熊宝金、何嫂子也受邀列席,两人在种植猕猴桃、中药材方面是镇里的示范户。

待众人一一坐定,秦小丽和小徐麻利地挨个倒上茶水,随即迅速地离开会议室。茶产自边湖湖西县,胡林托人从边湖买来的,专为这次的接待。

每个人面前的桌面上,端端正正地摆放着几页纸,还飘散着浓重的油墨香味。万有芳拿起一翻,是关于镇经济作物发展规划的内容。考虑到暂时保密的需要,闻同让胡林把有关煤矿和修路的纸页从中抽走了。

一点半整,胡林轻咳了一下,清晰地说道:“现在开会,会议主要内容是研究全镇经济作物发展规划,先请周书记讲话。”

周广仁目光扫视了一遍寂静无声的会议室,铿锵有力地道:“首先,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省城四海有芳四位老板莅临指导!”

会场内瞬间掌声响起。万有芳等四人站起身,微弯着身子向大家鞠躬致意,笑容满面。

待万有芳等人坐下,周广仁慷慨激昂地道:“经济建设是国家的中心工作,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才会富裕,国家才会强大。作为一级政府,我们要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要坚决地落实县委县政府的指示精神,要敢想、敢做、会做,要带领农民发家致富……”

周广仁的讲话不长,最后简捷地道:“我就讲这些,今天的会议,请闻镇长主持!”

会场又响起热烈的掌声。

万有芳满面微笑,心道这个老周调门拉得不低,一套一套的,到底是几十年的干部。

闻同讲了几句必不可少的场面话后,说道:“在我们镇,在镇党委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下,村民们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不但吃饭问题解决了,家里还有了一定的积蓄。对一个贫困落后的山区小镇,这很不容易。可以说,这是有史以来村民们首次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和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比,我们还有差距。正如周书记所说,这需要我们同心协力,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万有芳保持着得体的微笑,看向一脸严肃的闻同,心道很懂得适时给人戴高帽子。他忍不住瞟了一眼身旁的周广仁。老周也是一脸严肃,但眼角的笑意分明得很。

闻同那句“有史以来村民们首次解决了温饱问题”的提法,让周广仁感到分外新鲜和满意。这意思再明白不过,那是他老周的政绩,是在他老周任上实现的。

至于和沿海发达地区农村的差距,那是众所公认的,不要说杳踪镇,全市、全省乃至整个中西部地区都是如此,和老周无关,不存在任何否定老周的意思。

“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这里有山有田,水土肥沃,气候优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那就要想办法发挥出这些优势……”

“种水稻解决了吃饭问题,发家致富还得从经济作物入手。在镇党委和周书记的领导下,政府这边提出一个整体思路,就是走两条路子。一是利用镇里优良的自然条件种植经济作物,逐步形成特色产业;二是借助经济作物的优势,发展加工业……”

“种植经济作物,具体情况一会儿杜副镇长会讲。我先做一个特别说明,我们要走的是一条‘环保农业’的路子,既不是只求产量不求质量的所谓‘高产农业’,也不是片面追求质量的‘精品农业’。我们的农产品,必须在保证符合国家标准的前提下合理追求产量。这是原则,是精神,必须贯彻到位。”

“为了保证这一点,需要我们加强管理,需要有一整套完善的监管制度。这不是一时的,需要长期不懈地去抓好,是要下真功夫用狠措施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独树一帜的、真正的‘环保农业’,让全镇人民受益,让子孙后代受益……”

万有芳翻看着桌上的资料,耳朵里听着闻同的讲话,神情不自觉地认真起来。听到闻同阐释他所定义的“环保农业”,他禁不住眼前一亮,这不正是自己苦苦寻觅的嘛!

万有芳瞥一眼左右,见人人听得认真,要不翻看资料,要不做着记录,连周广仁也不时地在面前的大本子上记着。他心说看来闻同已经真正站住脚了,工作取得了一把手书记的支持,在班子里有了威信。

第48章 向客人展示

接下来胡林请杜子坤作报告。杜子坤是第一次在这样的重要会议上作主要发言,之前虽然也参加过类似的会议,但不是主角,备咨询而已。虽然是第一次,由于准备工作做得充分,讲的又是自己拿手的农业问题,他倒也沉得住气,侃侃而谈。

秦小丽、小徐早进来把厚厚几叠资料摆放到周广仁、闻同与四海有芳几位客人面前,是杜子坤近段时间根据闻同的意见搜集整理的资料。周闻二人事先已经详细看过的,做到了然于胸。

杜子坤提出发展猕猴桃、红辣椒、山药、蕨菜、中药材、香糯米、西瓜等农林特产的种植,其中重点发展红辣椒、香糯米、山药三种作物。

他在秦小丽的配合下,展示出一份手绘全镇简易地图,首先把全镇地形、地貌、四季气候作了概要介绍。接着他又挂起一幅图表,把全镇水田、旱地、荒地、荒坡、山林面积作了说明。

杜子坤对照简易地图和图表,分片区详细报告了各块的水土、小气候,最适宜种植的作物,现有种植面积和产量,未来规划种植面积和产量等等情况。

同时,他强调了本镇在自然条件、作物质量方面和周边乡镇、县域的比较优势,又把周边乡镇、县域同类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产量等作了介绍。

在农技力量上,他提到了县农科所培育的猕猴桃、香糯米稻谷、红辣椒等新品种,介绍了镇农技站的技术力量,特别提及镇政府每年将增拔给农技站经费五万元,以后逐年增加。

杜子坤搜集的资料中,有县气象局提供的杳踪镇气象水文资料,有县国土局出具的水土检测报告,有省农科院出具的农产品检验检测报告,资料翔实、确切、权威,令人信服。

四海有芳到访的四人中,有两位老总比较专业,是学农业出身的。万有芳虽然在专业方面不能完全懂得,但对于规划是听得明白的,完全能够领会。

李远红的心情很复杂。前一阵政府班子重新分工,闻同找他谈话时,他就表态想继续做自己熟悉的农业工作,不想接手唐良成分管的规划建设那一块。

为此李远红找到周广仁,甚至不惜暗示闻同是在清理旧人,扶持自己的人马。没想到老周毫不留情面地批评了他一顿,强压了下去。

现在看杜子坤在上面讲得条分缕析、口若悬河,许多东西连他这个多年的农业副镇长都不知道,一些专业知识他更是听都听不懂,心里不由得泛起阵阵苦涩。

他接手唐良成分管的规划建设工作,政府班子里排名第一副镇长,表面看来是升了,其实不过是因为资格老而排名往前提而已,实际权力和经济利益都大大缩水了。

在他看来乡镇就是农村,分管农业自然比什么狗屁规划建设容易出成绩。这么想时,他浑没意识到自己干了这么多年的农业副镇长,就没有过拿得出手的成绩。

规划办不比从前了,原先的小金库财源已经被镇政府抓到手里。原主任范方明关起来后,新接手的主任是周广仁一手提拔的,并不十分买他的账。有这样一个下属,做什么事都绕不过他,他哪还敢伸手捞钱。他原来分管农业时,国家下拔有补贴农户的定价农资指标,过手往下调拔时多少有些油水,一年少也有个万儿八千的。

杜子坤发言毕,万有芳客气了几句后,问道:“我有个问题请教杜副镇长,你刚才提到发展猕猴桃、红辣椒、山药、蕨菜、中药材、香糯米、西瓜种植,这么多的品种,怎么形成鲜明的特色产业?据我了解,一些县域、乡镇都是重点发展一两种作物,这样才能树立拳头产品。”

万有芳的疑问其实也是在座许多人的想法,他一提出来,大家就纷纷看向杜子坤。李远红不无邪意地暗道,看你小子出丑了吧!

这个问题在发展规划书里其实已经间接提及,只是大家在会场上一时没来得及去细细理解,没有领会到。

杜子坤不慌不忙地答道:“这是有分别的,我们重点发展的是红辣椒、香糯米、山药三种作物。之所以搞多种经济作物种植,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化解单一作物的市场风险,还有就是考虑到全镇不同区块自然条件与不同作物的最佳匹配,也考虑到业已形成的特产、种植习惯等。”

“我们镇面积广阔,人口、土地胜过一般乡镇几倍,这方面也是一个优势。因为有这个相对的优势,让我们有了发展多种种植的条件……”

“猕猴桃我们有县里培育的新品良种,本镇水田、旱地、荒坡很适宜种植,镇里和其它乡镇已经有一批成功种植户……”

“红辣椒县里也已经培育出新品良种,特别适合本镇中低海拔山区的农户,那些地方旱地多,水田少,村民多数种植玉米当粮食,经济效益低下。如果大量种植宜生的红辣椒,会从根本上改善村民收入水平……”

“山药是我们传统特产,农村家家户户自发种植,产量很大,不需要做特别的推动工作……”

见杜子坤嘴里说着,手伸到桌面上去摸水杯,一边的秦小丽赶紧起身端起来递过去。她和小徐之前不在会场,为了配合杜子坤才进来的。

首节上一节34/84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