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长歌 第220节

接替这位德高望重老人的,并不是李副省长和倪正林书记所期待的人,这让两人倍觉失望。

几日后,文件下发了,对今年的棉花征购政策作出明确规定,同时明确规定指导议价和去年保持不变,但允许各地视情况上下浮动6%。

和去年保持不变,那就是标准级皮辊棉每斤八块五角五分,而目前的真实市场价是六块五左右,也就是说每斤差价高达两块左右。

按文件的规定,差价款由地方自筹资金解决,自行承担。为了保护广大棉农利益,文件还规定,坚决不允许压级压价。

文件一公布,农民们有了依据,拿着年初签的棉花购销合同,把家里陈棉、新棉一古脑塞到板车上,拖到乡镇供销社,一时间全县各乡镇供销社里里外外堵塞不堪。

面对汹涌而来的售棉狂潮,供销社紧闭窗口,贴出无头无尾的告示,大意是接上级通知暂时不开秤,何时开秤等候通知。

农民们愤怒了,他们当场就和供销社的工作人员吵了起来,几乎动起手来。

很快,平时眼睛长在额头上的供销社工作人员们老实了,任你怎么吵闹,他们一个个躲进办公室不露面,或者干脆不来上班。

阮洪通可算是品尝到了什么叫做痛苦,什么叫做走投无路。

前阵他暗中纵容流氓团伙搔扰镇开投,结果被闻同找准时机毫不留情地狠狠镇压下去,可说是给了他一记无比响亮的耳光。

就在上一次县委常委会上,他的话言犹在耳:“有的同志担心棉价会跌落,这不还在不断地小涨嘛!小心谨慎是必要地,但不能学小脚女人裹足不前,更不能虚张声势!”

真是讽刺啊,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棉花行情突然急转直下。

现在的局面可说是纷乱如麻!

棉农那边,情绪越来越激动,已经有了闹事的苗头。

他已经连续三次要求县委办主任挨个通知各乡镇一二把手,务必要保证社会局面稳定。

要开秤收购谈何容易,钱呢?县城改造工程已经向县新行贷了三千万,钱已经花得所剩无几,还挪用了两千万的棉花收购贷款。

今年省里用足了国家政策给的自由度,在国家所规定基准指导议价的基础上,下浮6%,和市场价之间的价差由省市两级统筹资金予以解决。

但是,春上为了顺利把棉花种植任务推广下去,他自己提出并审批同意在和农户签订的棉花购销合同里,额外明确不管市场价如何变化,国家定购外的部分一律执行国家指导议价,不搞下浮。

这就意味着国家任务以外的部分,6%的价差必须由县里自筹自担,仅此一块,全县高达惊人的一千万元,钱从哪儿来?

第326章 愤怒的农民

另外,镇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也贷了款,这些贷款谁来偿还?最终还不是要由县财政负担。

还有,县纺织公司贷款一千万开发的房地产,一开始就注定了亏损的结局。

亏损多少外人或许不清楚,阮洪通自己可是心中有数的,在全部房子均实现销售的前提下仍旧要亏约五百万元。

要命的是,截止目前除了拆迁户被强制购买外,基本无人问津,积压的房子又占用了县纺织大量资金。

这些人明知亏损仍要开发,无非是看好今年将要转移给县纺织公司的巨大的棉花收益,寅吃卯粮,提前把预期中的收益给洗走了。

现在这个预期收益没有了,已经造成的亏损怎么办?窟窿怎么弥补?这个矛盾还稍稍好点,县纺织公司多年的累计亏损、累积拖欠的贷款已经数不胜数,死猪不怕开水烫,上头又有大人物罩着,也不在乎再多今年这些。

永达固建工公司精明无比,县城改造工程款都是预付,相比目前的工程进度,差不多超额预付了五百万元。

不仅如此,他们还把县纺织公司的楼盘工程款如数结走,在县城中心位置拟开发的商业设施土地使用权证早办好了,但地价款却拖欠着一分未付。

和望水县同样大面积种植棉花的,还有两个兄弟县,但人家种植面积和上年保持不变,也没有国家任务外6%的价差负担,更没搞县城改造。

庞大的资金缺口,财政收入的巨额透支,让阮洪通满腔宏图大业的激情迅速地冷却下来,无力感漫遍全身。

棉花收购是当务之急,闻同和牛佑才已经多次一起来找他汇报,请示应对办法。

把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四成,是他一力主持并亲手拍的板,这让他现在推无可推。

丰收乡的蔡老头,一面在庆幸已经按每斤六块卖掉了部分棉花,拿到了现钱,一面又担心,还有那么多棉花怎么办?

他是老实人,不敢出头,只知道跟在村人后面,大多数人怎么做他就怎么做。

这些日子每天一早,他就拖着棉花到乡上供销社,却总是失望而归。

今天他仍旧起了个大早,到供销社排队。上午八点时,封闭多日的窗口突然打开了,一个肥胖的中年女人探出半颗脑袋,扯着大嗓门喊道:“排队、排队,今天开秤了!”

她的话犹如投食到了饥饿的鱼群中,引起一片骚动,大家你推我搡,争着往前挤。

蔡老头来得早,前面只有七八个人,在年轻力壮的儿子保护下,牢牢地站稳了靠前的位置。

几个人打开库房,开始验货、过秤。

一个瘦削的中年男人抓起棉花瞅了瞅,漫不经心地道:“三级,过磅去吧。”

高大粗壮的中年男人大眼一瞪,不服气地道:“这么好的棉花,才三级?一级也够了!”

瘦削男人看都不看他,冷冷地道:“一级?我还没嫌你棉花发潮呢!不去是吧?那好,拖回家晒几天再来,下一个!”

粗壮男人狠劲咽了口唾沫,无可奈何地去过磅,过完磅又拿着单子去财务室。

一个女人从窗口里接过单子,噼噼啪啪地打了半天算盘后,又递回来一叠单子。

粗壮男人站到一旁,细心地一一查看着手中的单子。很快,他又挤回到窗口前,急切地问道:“怎么只能拿60%现钱?剩下的又是白条,什么时候能给?还有,任务外的那些怎么没按基准议价?那6%呢?”

这个女人脾气倒不错,平心静气地道:“你问我没有用,我只是执行上级命令。”

粗壮男人跑到刚才喊话的肥胖中年女人面前,质问道:“白纸黑字,合同签得明明白白,不搞下浮,怎么还是下浮?那6%呢?怎么又给白条?”

肥胖女人不屑地道:“县里规定的。”

“县里为什么要这么规定?合同白签了?”

“县里为什么这么规定?我怎么知道?你要想知道,自己问去!”

“是你们收我棉花,我当然要问你们!”

“啊?那你别卖给我们好了,把任务完成,剩下的拉回家去,我们巴不得!”

“文件规定要敞开收购!”

“文件是文件,我们听的是县里!”

首节上一节220/84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