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真实模拟游戏 第54节

  这绝非一家普通的小厂,而是承载着这座城市记忆和许多人饭碗的重要地标。

  一行人走到出站头,迎头便撞上了前来接待他们的工作人员,秋林公司的一名科长,姓王的一名中年人。

  此刻他正满脸震惊地望着火光方向:“怎么会这样……阿城糖厂这几年是困难,可这……”

  秦远对这场大火有些好奇,问道:“王科长,这阿城糖厂是怎么回事?”

  他摇摇头,叹了口气,看了眼秦远,语气复杂道:“唉,秦翻译,伊万团长,你们刚来就碰上这事……阿城糖厂,那可是咱们东北,不,是全国最大的糖厂,老字号了!”

  “可惜啊,这几年效益不行,工资都发不出来了,工人闹了好几次……这突然起火,不知道是电路老化,还是……”

  他话说到一半,似乎意识到不妥,猛地刹住,眼神闪烁了一下,没再说下去。

  “还是什么?”秦远敏锐地捕捉到他话语中的未尽之意,追问道,“王科长,您刚才说‘还是’?”

  王科长脸色微变,连忙摆手,挤出笑容:“没什么没什么,我就是瞎猜!意外,肯定是意外!”

  “天干物燥,老厂子电路老化,难免的……秦顾问,伊万团长,这边请,车已经安排好了,咱们先去招待所安顿下来。”

  他显然不愿在这个敏感话题上多谈,立刻转移话题,热情地引导着秦远一行人走向站外等候的车辆。

  秦远目光再次扫过那片映红天际的火光,眼神深处闪过一丝了然和凝重。

  “还是有人故意放火?”

  王科长那未尽的半句话,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在他心中激起涟漪。

  故意放火?

  为了什么?甩掉积压的包袱?

  还是制造资不抵债的假象?为改制或破产铺路?

  公转民营在整个九十年代都是一股大势,现如今,怕是已经开始了!

  他压下心中的猜测,没有再多问。

  初来乍到,不宜深究。

第67章 机会,巨大的机会!

  一行人坐上秋林食品厂安排的伏尔加汽车,驶离了喧嚣混乱的火车站。

  车子穿行在冰城的街道上,夜色中的城市带着一种冰封的沉寂。

  路边的建筑风格混杂,既有俄式的穹顶和浮雕,也有中式的飞檐和灰墙,无声诉说着这座城市独特的历史。

  王科长坐在副驾驶,或许是觉得刚才的沉默有些尴尬,主动介绍起冰城和秋林公司的情况,试图活跃气氛。

  “秦顾问,伊万团长,我们冰城啊,冬天是冷了点,但夏天可舒服了,中央大街、太阳岛,都值得逛逛……”

  秦远现在可没时间在冰城闲逛,他直接问道:“王科长,你能给伊万团长介绍介绍秋林吗?”

  他对于秋林的了解,完全是来自后世那瓶秋林格瓦斯和一些相关的报纸资料。

  现如今倒是可以借这个机会,多了解一番这家企业。

  王科长显然是很有谈兴的人,或者说东北人极其讲究待客之道,客人都说话了,他就绝对不会让这话落在地上。

  “说到秋林公司,那历史可就悠久了。”王科长回过头笑道:“这家公司一开始是俄国人开的,先后由沙俄资本家、英国汇丰银行、日本商人、和苏联政府经营,直到53年的时候产权才移交了过来。”

  “不过啊,”他话锋一转,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现在这秋林公司,可跟以前不一样喽。”

  秦远靠在椅背上,看似随意地听着,实则精神高度集中。

  “哦?怎么不一样了?”他适时问道。

  王科长打开了话匣子:“84年那会儿,上面搞改革,把原来的秋林公司给分家了!”

  “分成了三家!”

  “三家?”

  “对”王科长事无巨细介绍道:“一家是秋林公司,主要管百货商场那块,就是咱们冰城人都知道的那个秋林百货大楼。”

  “一家是我们秋林食品厂,主要做面包、糕点这些传统食品。”

  “还有一家,是秋林糖果厂,独立出来了。”

  他顿了顿,似乎觉得有必要解释清楚:“说起来有点绕。这秋林糖果厂啊,以前是我们食品厂下面的一个车间。”

  “80年代初,公司高层帮忙,让他们独立建厂了。”

  “他们主要生产糖果,以及一些传统的品类!”

  秦远心中一动:“传统的品类?那格瓦斯呢?是不是他们生产?”

  “对!”王科长点头,“格瓦斯,现在都是秋林糖果厂在生产。”

  “不过.”他脸上露出一丝苦笑,“这销售啊,以前可乱了套了!”

  “最开始,糖果厂只管生产,销售全归我们食品厂!”

  “我们食品厂在市区开了好多专卖店卖他们的糖果和格瓦斯。”

  “结果呢?秋林公司每年光从我们食品厂的糖果销售部就能分走几百万利润!还不用管工资、店面这些成本,等于净赚!”

  他模仿着某个人的语气,带着点不忿:“后来秋林糖果厂的钟兆敏副厂长不干了,她在报纸上都说,‘秋林公司每年仅从秋林糖果的销售就可获利几百万元,而且无人员工资等费用,等于净赚。’”

  “但这话一说,可捅了马蜂窝了!”

  “再后来,糖果厂就开始自己搞专卖店,叫‘秋林糖果专卖店’,跟我们食品厂彻底脱钩了。”

  “现在啊,他们是自己生产,自己卖!”

  王科长摇摇头,总结道:“所以现在,秋林公司管百货商场,我们食品厂做传统糕点面包,糖果厂专攻糖果和格瓦斯。”

  “三家各干各的,名义上都还挂着‘秋林’的牌子,但早就不是一回事了!”

  他叹了口气:“有时候想想,也挺乱的。”

  “好好的一个老字号,硬生生拆成了三块,各搞各的,互相之间还有点较劲的意思。”

  “特别是糖果厂那边,现在势头挺猛,专卖店开得红火。”

  秦远静静地听着,表面不动声色,心中却掀起了波澜!

  秋林公司一分为三!

  秋林公司(百货)、秋林食品厂(传统糕点面包糖果)、秋林糖果厂(糖果、格瓦斯)!

  三家独立核算,各自为政!

  更关键的是,核心的、具有巨大市场潜力和品牌价值的资产格瓦斯的生产权,掌握在秋林糖果厂手中!

  而销售权,在经历了混乱和博弈后,也最终被糖果厂自己牢牢掌控!

  王科长口中的“混乱”和“较劲”,在秦远听来,却如同天籁之音!

  这种产权不清、主体分散、互相掣肘的局面,简直是浑水摸鱼的绝佳环境!

  秋林公司(百货)空有品牌名头,却失去了核心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控制权,只能守着百货大楼收租。

  秋林食品厂守着传统糕点面包,但市场日趋饱和,竞争激烈。

  秋林糖果厂虽然掌握了核心产品(糖果、格瓦斯),但品牌根基在“秋林”这个大招牌下,自身独立品牌“里道斯”现在连个影子都没有。

  而且作为独立小厂,资源有限。

  这三者分立,彼此之间必然存在利益冲突和产权纠葛!

  特别是在“秋林”这个金字招牌的使用权、历史积淀的归属感、以及未来可能的改制利益分配上,绝对会爆发激烈的争夺!

  混乱是他这种投机者往上攀爬的阶梯!

  而这场因改制不彻底、产权界定模糊而造成的“三足鼎立”的混乱局面,正是秦远此行最大的机会!

  他原本只是想披着“苏联”外衣,引进技术和设备。

  但现在,一个更大胆、更诱人的念头在他脑海中迅速成型。

  或许,他可以利用这三家之间的矛盾,以及秋林糖果厂相对独立但根基尚浅的现状,在引进技术的同时,尝试更深层次的合作。

  甚至……在未来可能的改制浪潮中,谋求更大的利益!

  比如,以“远东格瓦斯食品有限公司”的名义,与秋林糖果厂建立合资企业?

  或者,在引进技术设备的同时,提前注册“里道斯”这个未来决定秋林糖果厂命运的商标?

  机会!巨大的机会!

  秦远望着车窗外冰城璀璨的灯火,眼神越发的锐利。

  东南方向依旧火光冲天,但这火光,在秦远心里,已经变成了跳动的野心!

  (PS:因为审核风险的缘故,作者把哈尔滨全部改成了冰城)

第68章 合资

  车停在秋林食品厂附近一家略显陈旧的招待所门前。

  王科长热情地安排秦远一行入住,并再三表示明天一早会来接他们去秋林公司总部正式洽谈。

  秦远站在招待所略显狭窄的房间里,窗外依旧能看到西南方向那片被火光映红的天空,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焦糊甜味。

  但他此刻的心思,已经完全不在那场大火上了。

  秋林三足鼎立的混乱局面,如同一幅清晰的战略地图在他脑海中铺开。

  目标,无比明确。

  秋林糖果厂!

  而关键人物,就是那位敢于在报纸上公开炮轰秋林公司“坐收渔利”、并最终带领糖果厂独立自主的副厂长钟兆敏!

  秦远立刻叫住了正准备离开的王科长。

  “王科长,留步。”秦远脸上带着诚恳的笑容,“今天听您介绍秋林的历史和现状,真是受益匪浅。”

  “特别是您提到的钟兆敏副厂长,敢想敢干,巾帼不让须眉,实在令人佩服。”

  “不知道您方不方便,再给我多讲讲这位钟厂长的事情?我对这样有魄力的企业家非常敬仰。”

  王科长一听秦远对钟兆敏感兴趣,又见他态度诚恳,加上喝了点酒,谈兴更浓了。

  “钟厂长啊?那可是我们冰城响当当的人物!”王科长拉过一把椅子坐下,打开了话匣子,“她是土生土长的冰城人,78年知青返城,进了秋林糖果厂,那会儿还只是个小车间呢!”

  “她就从最苦最累的熬糖、捞糖干起!”

  “这女人,厉害着呢!”王科长竖起大拇指,称赞道:“争强好胜!干活不要命!”

  “我在食品厂都听说,她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厂,把准备工作全做好,等老师傅一来就能立刻开工,然后每天都是最后一个走!”

  “就凭这股子拼劲,从普通工人干到小组长,再到车间主任,最后当上了副厂长!那都是实打实干出来的!”

  秦远听得心中暗自点头。

  这种从基层摸爬滚打、凭借真本事上位的实干家,正是他最欣赏也最需要打交道的类型。

  “王科长,多谢你的介绍,”秦远客套道:“我对这次合作更有信心了!”

首节上一节54/10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