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在可惜什么?”刘协好奇。
“可惜这注定载入史册的一幕,那一位不能亲眼所见!毕竟某种意义而言,此“大秦”也是赢秦的延续……”刘邦还欲感叹,下一刻,脑海中突兀浮现的画面,出现的声音让他戛然而止。
一旁的刘庄,惊愕的瞪大眼眸,尽是难以置信。
原本还显得格外欢腾的祖庙院落,此刻,竟是陷入了诡异的寂静……
第551章 始皇苏
山呼海啸般的声浪中,风烨接过张角递来的青铜酒爵,将琼浆洒向大地。
“华夏先祖在上,炎黄二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始皇汉武……后世子孙风北辰,今日重建大秦,必当继承诸位之志,继往开来,使我华夏文明光耀万邦!”
他的声音在内力的催动下传遍整个广场,数万军民屏息静立。
当风烨将醇酒倾洒在祭坛上时,奇异的事情发生了酒液接触青铜的瞬间,
竟腾起九道不同颜色的光芒直冲霄汉。观礼的人群中传来压抑的惊呼,他看到了几位此前向他效忠的北荒部族首领,已经匍匐在地。
此前剿灭北荒部族的也只是那些负隅顽抗,这些愿意归顺的,风烨直接并令人从他们各部族中抽调出了八成青壮,组建成仆从军。
”天显异象,九星连珠!”如今的钦天监副监袁天罡,胸前颇有仙风道骨,得道高人模样的短须颤抖着:“陛下,此乃上古记载的‘九曜归位’之兆啊!”
然此刻的风烨,完全顾不得震惊天边的异象,只因在他脑海之中的薪火功德,在外界异象出现时,也随之出现了异动。
代表复苏出世散发柔和光芒的火苗,和未出世略显晦暗的火苗,双方原本泾渭分明,于薪火空间之中沉沉浮浮。然此刻却都纷纷闪动起了光芒,如同漫天星斗,星辰璀璨。
然这一幕,在风烨这位旁观者看来,此情此景却更像是,这些代表历朝历代君王的“星辰”火苗,在向某个存在谒见般。
只因在这些“星辰”之中,位于最中心处的那一缕星辰火苗,逐渐升腾起赤目的光芒,如惶惶大日般。
哪怕身处漫天星斗之中,周遭群星闪耀的光芒,却仍依旧难以遮盖,那一缕中央火苗的光芒。
反而中央火苗升腾的光芒,逐渐将周遭星星点点的光芒给遮盖,从风烨的视角看去,就仿若是这些光亮被融入吞噬其中。
光芒之中,头戴十二旒冕冠,身着玄色龙袍,腰佩太阿剑的高大身影徐徐显现而出。
随着秦始皇身影的显现,风烨猛地惊觉自己这段时间所积攒的薪火功德,正如流水般源源不断向着其身影所在涌去。
“这……怎么回事?”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比外边突然出现的异象,更让风烨惊讶。
只因眼前之景和以往的复苏征征召为的相似,又有着些许的不一样,其中最为直观的便是声势过于浩大,且薪火功德之力竟不受他控制,自主开启了复苏仪式。
这一刻,他不禁想到了此前,永乐先祖被复苏时对自己的忠告,让自己在之后务必积攒个十万薪火功德,在某时某刻,将会有大惊喜。
而随着之前各地战事平息,进入难得休养生息的状态,风烨便就又开始积攒起薪火功德。只是那会儿,他却已经忘了永乐先祖的告诫,只想着在建国之后,利用这一笔星火功德,大量征召人杰来补全各个官职的空缺。再看如今,大量的星火功德被秦始皇汲取,倒也算是阴差阳错了。
风烨强压心头的震撼和欣喜,就要将自己的意识退出薪火空间,看看外边的动。
按照他以往的经验,像秦始皇这般级别的帝王出世,外边的动静肯定不会小。
事实也正如同他所猜测的那般,随着他意识沉浸入星火空间中,身体的动作便陷入了僵持。
然此刻祭台下方的百官,乃至位置更远处的百姓,注意力却都放到了他的身后,将他下意识给忽视了。
只因随着九星连珠异相的持续,天边忽地绽放出一道耀眼金芒。金芒映照之下,风烨身后燃着的立香,袅袅青烟随之升腾于半空之中不断幻化。
这是一道有足足三丈高的伟岸帝王虚影,清风拂过青烟,玄色帝袍仿若猎猎作响。
按剑而立,十二冕旒在额前碰撞,仿若可从其中听闻金石之音,身后是绵延千里的长城轮廓,如一条黑龙盘踞在群山之巅。
“这是秦皇嬴政!”刘邦此刻浑然顾不得皇帝威仪,看着祭台上织锦目瞪口呆。
不同于本土百姓官员,将此意象认为神迹,虔诚的匍匐于地。
虽然有冕旒遮挡,模糊了其后的面庞,但他仍能一眼认出,这便是那位有过一面之缘的大秦之主始皇帝嬴政。
“不愧是始皇帝,这排场可真够大的呀!”曹操暗自咋舌,仰望着那道伟岸虚影。
……
“这位便是那传说中的秦始皇吗?虽然只是一道虚影,但其身上所给予的压迫感,竟是比之太祖皇帝都要来的恐怖!”姚广孝眼帘低垂,刚刚只是抬眸一眼打量,这位黑衣宰相心中便倍感压力。
李白因紧张不断吞咽着唾沫,此刻竟也有了要五体投地的冲动,浑然不见往日潇洒放荡不羁。
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自己前世所做的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此中之意境,在偷眼看那虚影,只觉连其三四神韵都未能写出。
虽然无论是后世的帝王或是人杰,他们从未见过始皇帝的真容,但通过炎黄血脉,冥冥之中便已告诉了他们,那伟岸霸道虚影的身份。
……
祖庙这边,一众皇帝在经过最初的震惊后,有的刚欲开口,下一刻却感眼前情景一阵恍惚。
脑海中情不自禁浮现出了这么一幕。咸阳宫九十九级玉阶之上,还是那道伟岸霸道的人,还是如同现在的样子,按剑而立。
便在一众皇帝和人杰都感到惊异之际,便见这位始皇帝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是铿锵有力,充满了威严与霸道,宛若惊雷般,炸响于众人脑海之中:“朕统六国!”
声如洪钟,霸气尽显之声,与历朝历代皇帝、人杰、乃至是华夏血脉的百姓脑海之中。
刹那间,众人的脑海之中,血火交织的画面奔涌而出,令人仿若见证了大秦一统六国之景……
第552章 传国玉玺
风烨恍惚间,仿佛看到了函谷关外,秦军黑甲如潮,战鼓擂动天地。韩、赵、魏、楚、燕、齐六国旌旗在铁蹄下碎裂,城墙崩塌,箭雨遮天蔽日。
始皇先祖,剑锋所指,秦弩齐发,敌军如麦浪般倒下,血染山河。
咸阳城外,六国降君匍匐于地,战战兢兢地捧上玉玺。燕太子丹的头颅悬于城门,齐王建涕泪横流,被囚于铜车之中。天下兵戈,尽铸为十二金人,矗立于阿房宫前,沉默如历史的审判者。
“天下归一!”
众人的脑海中,始皇帝的身影逐渐显露,袖袍一挥,九州版图如画卷展开驰道纵横,车同轨、书同文,六国旧制灰飞烟灭。
咸阳城内,万邦来朝,胡商、百越使者、匈奴降将,皆跪伏于秦旗之下。
李存勖、柴荣、高欢、乃至是曹操,此刻都不禁神情恍惚,想到了前世的种种,眸中皆有着毫不掩饰的渴望及羡慕,天下一统,这是他们一生都在为之奋斗的目标啊!可惜自始都未能达成!
“筑长城以镇九州龙脉!”
话音未落,北风呼啸,岳飞、辛弃疾、郭昕等人杰,神情肃然,仿佛置身于苍茫边塞三十万民夫在风雪中垒石筑城,尸骨与夯土一同浇筑成巨龙之脊。
蒙恬立于烽燧之上,眺望漠北,胡马不敢南下而牧马。长城蜿蜒万里,如锁链缚住九州龙气,护佑华夏山河永固。
“朕以始皇之名立誓!”
天地骤然变色,乌云翻滚,雷霆劈落。始皇帝的声音如天威降临,被羁绊征召出世,有着炎黄血脉的百姓,哪怕此刻有些并未在长安城,脑海中仍情不自禁浮现出了此等画面,他们哪见过这等场面,震得肝胆俱颤。
对于这位只存在于历史,乃至于传说中,声音的主人。在此刻,却又都是发自内心的充满崇敬,何等的存在才能有如此的气魄。
“朕在,当守土开疆,扫平四夷!”
南征百越,秦军战船如黑龙破浪,丛林中毒箭与秦弩对射,血染漓江。
北伐匈奴,铁骑踏破草原,胡人远遁漠北,不敢弯弓而抱怨。
此般一幕幕场景、在有炎黄血脉的背嵬军、玄甲军、白袍军、陷阵营……乃至一众人杰脑海中呈现着。他们中有战力不输秦军,有能力不输任何一名大秦将领;但此时此刻,听着始皇帝那霸道威严的话语、看着脑海中所呈现出的画面,无不是热血沸腾。
尤其于对武将而言,开疆拓土,那可是为将者最高追求。况且,如今出世的人杰、军队,可不是每个都能与大秦的虎狼之师,虎狼之将媲美的。
“定我大秦,万世之基!”
代表大秦的青铜巨鼎嗡嗡震颤,仿佛回应帝王之誓。众人眼前浮现骊山地宫水银为百川江河,铜铸九州疆土,八千陶俑列阵待发,仿佛只需始皇帝一声令下,这些陶俑便会纷纷复苏,被他们的君王继续征战开疆扩土。陵寝如另一座帝国,静待永恒。
“朕亡,亦将身化龙魂,佑华夏永世不衰!”
刹那间,雷龙咆哮,云层中似有巨龙盘旋,仿若如今外界之景。众人恍惚看见始皇帝的身影化作玄色龙影,冲天而起,盘旋于九州之上,龙目如炬,俯瞰山河。
李隆基自诩也算得上是颇有作为的皇帝,但此刻与那一双浓目仅一对视,便感觉自己是那般的渺小。
其实莫说是他了,便是李世民、朱元璋、刘邦这等顶尖帝王,此刻也都是倍感压力,仿佛对视的不再单单只是一个人间帝王,而是主宰世间的神灵。
尤其是刘邦,对于前世所见黑龙展现出的风采至今都是难以忘怀。如今再次面对,哪怕他已历经风浪,不再是当年街头游手好闲,村头斗狗之辈,乃是堂堂大汉的开创者汉高祖,此刻仍不禁有种心惊胆战之感。
“此誓日月为证,天地共鉴!”
天穹裂开一道金光,日月同辉,照耀众人脑海之中的咸阳。
同一时间,外界九星连珠之景,所结合成的金芒,亦是从苍穹倾洒而下,照耀长安城,照耀祭台之上的风烨。
沐浴在金光之中,一块印玺不知不觉间于他手掌中凝聚。如果这时候张角和袁天罡回过神,仔细看的话,便能发现这块印玺竟和他们脑海中,所见始皇帝手中的那一块玉玺一模一样。
“仙魔鬼神,共听之!”
众人杰脑海中的画面,再一次回到了最初之间,庞大的宫殿中始皇帝驻剑而立,地底传来低沉龙吟,似有万千阴兵应和。
殿内烛火骤熄,唯有始皇帝令人收天下之兵所铸的十二金人,眼中金光不灭,如神明注视人间。
余音在脑海中回荡,哪怕脑海之中的异象已经结束,他们却仍然久久未能回过神来。
震撼,着实是过于震撼。尤其是对于那些留守边疆,坐镇未能参与此番登基大典的人杰而言。
本来还因为没能到场而有所遗憾,不曾想哪怕相隔万里,却仍能在他们脑海之中浮现,虽然相关的只是始皇帝出世之景,但也都能让但自己有着华夏血脉的炎黄人,情绪高涨。
祭坛下的本土官员,及长安城中的本土百姓,此刻虽未有如众人杰这般,于精神世界中经历始皇帝出世所带来的一幕幕冲击,但仅是此番登基所引发的意象,便已让许多人久久伏地,无人敢抬头直视那立于九霄之下的帝王。
风烨总算是从脑海之中一幕幕震撼的画面之中回过神来,意识刚一回归,只觉手中多出了一物,下意识看去,发现是一块印玺。
青白玉雕成,螭虎为钮,印面篆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光泽流转间隐现帝王气象。
风烨瞳孔一缩,心跳都只感觉漏了半拍,险些失态的惊呼出声。强压心中的悸动,声音都带上些许的颤抖:“这……这竟然是传国玉玺!”
“‘今日乃是‘大秦’重生之日,还需将登基仪式进行下去!”耳边传来始皇帝熟悉的声音,风烨还欲找寻,其身影却早已消失不见:“待此番事了了,来找孤,将有惊喜赠予你!”
第553章 分封
祭文诵毕,风烨转身面向百官。
以荀、诸葛亮、范仲淹等人杰为首文臣,位于队列的最前端,其后三省六部要员分列九排,一直延伸到宫门之外。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那个历史性时刻。
此番建国登基,人手短缺,风烨需要对各个职位做出任命,故而在一番思虑后,他便提前令锦衣师传信各方,将治理一方的诸葛亮,范仲淹等文臣召集回来。同时,为了补充人手,在控制薪火功德数量的同时,自然又免不了一番征召人杰。
此前的上官婉儿,便是前不久被征召出世的。再如现在跟随一旁的郑和,也是此前一块被征召出世的。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就见他接过风烨递来的诏书,将其展开,静心提气,声音沉稳有力,未曾有太监丝毫的阴柔:“自今日始,废除前朝制度,将采用三省八部二十八司制。领诸葛亮为尚书令,总领朝政;寇准为门下侍中,掌出纳帝命;荀为中书令,负责诏敕起草。”
风烨在与一众文臣人杰商议后,决定不照搬离国原有的制度,而是在此基础上,将华夏的一些制度融入其中。
其中三省八部制,便是他们在一番商议之后,所提出的小部分成果。
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八部分为吏、礼、户、兵、工、刑、医、农!
除了医、农二部下设两司,其余六部,下设又各分四司。
“封狄仁杰为吏部尚书,掌天下文官选授、勋封、考课之政!“
“萧何为户部尚书,掌天下土地、户籍、赋税、财政!“
“王守仁为礼部尚书,掌礼仪、祭享、贡举、教育!“
“长孙无忌为兵部尚书,掌武官选授、地图、车马、甲械!“
“包拯为刑部尚书,掌律令、刑法、徒隶、按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