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就是一些糙米饭,还有一桶汤汤水水混在一起的煮萝卜片,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还算热乎、咸、下饭。
就算如此,胡彪他们每人也是干掉了两大碗糙米饭。
这还是糙米饭不够的情况,不然每人还能毫无压力地再干掉一碗。
有些惊喜的是,吃完了这顿热乎的饭菜后,他们还想继续熬夜带头干活;结果李团长嚷嚷着,让他们赶紧休息一会。
想着经过半个晚上的劳作,803团弟兄也学到了不少经验。
关键是工事修建方面,剩下的那些他们照着葫芦画瓢也能弄好,胡彪他们接受了这样一个好意。
连毛毯也没有一张,甚至身上的衣服还是有些半干不干,可是找了一块稍微干爽和平整点的地面躺下后。
几乎才是在下一秒钟的时间里,他们彻底就是睡死了过去。
那一个响亮的呼噜声,怕是在一公里之外的鬼子阵地上,都能够隐隐地听到。
可从未觉得睡觉,是这样幸福和美好的胡彪他们,将呼噜打到了山响的时候,并不知道这样一点:
胡彪和他的穿越者伙伴,还有三连的弟兄们。
他们在顿悟寺上的一系列壮举,因为朱聪的那一张嘴,即将在魔都引发起一场巨大的轰动,以及后续更多一系列的状况……
******
胡彪他们身上发生的一切,最初都要从向团长被新闻界的记者,一场临时的采访说起。
话说!发生在魔都的这一场战事,可以说自从开打之后,就牵动了这个多灾多难的东方国家,四万万五千万民众的心。
大家踊跃地捐款捐物,万众一心之下,贡献着自己的一点力量。
无他!自从上世纪的第一次鸭片战争开始,洋鬼子凭借着船坚炮利打了进来;这一个辉煌了数千年的民族,已经是承受了百年的屈辱。
到了如今,面对着小鬼子的狼子野心,更是到了即将亡国灭种的时候。
这一场战争,已经是这个伟大的民族即将坠落向深渊时,全体儿女所发出的最后怒吼。
然而让大家很是有些无奈的是,自从这一场战事开始之后,哪怕是中央军和地方的军阀们统一放下了成见,派出了麾下精锐前来魔都参战。
可是随着战事的不断进行,面对着鬼子压倒性的海陆空火力,他们听到的永远都是一个个坏消息。
不是哪里失守了,就是某某将军殉国,统帅的部队伤亡惨重。
连续的失望,还有心中焦急之下,他们不要说能够听到一场大捷的消息,哪怕仅仅是一个小战场的胜利,对他们依然是那样的宝贵。
偏偏这样的小胜,随着战事的持续也越来越少。
于是当川军804团星夜出击,一番血战后成功地夺回顿悟寺阵地,并且在白天顶住了鬼子连番进攻,让鬼子伤亡惨重消息。
在极短的时间中,就引起了多家报纸和电台从业人员的注意。
他们纷纷冒着危险,辗转着来到了蕴藻浜南岸的大场镇。
这里虽然不是战场第一线,但是不时有着炮弹和鬼子飞机来袭,依然是相当危险;所为的就是能拿到一些更详细的内容,报道出去后让国人振奋信心……
第74章 发酵
……我的17岁,当时还在读高二,成绩不好也不坏。
经常躲在被窝里看网络小说,《将夜》真特么的好看;经常寻思着隔壁班的女文娱委员,长得真漂亮,苦恼着零花钱不够用。
当时的国家,已经是这个星球第二大的经济体。
20号战斗机已经首飞两年,从不担心会遭到外敌入侵,哪怕是山姆大叔家;甚至还有些巴不得鬼子打上门来,那就老账新账一起算了。
淞沪会战时期,那些人的17岁,他们成绩很好,已经能算得上高级知识分子,毕业后已经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
他们却走出了学校,大声对着民众们呼喊,只为团结当时贫弱国家的所有力量,让这个延绵了数千年的文明不至于灭亡。
又或者直接弃笔从戎端上了步枪,亲自守护着这块土地……
……节选自胡彪日记合集《胡说》……
当向团长带领着算上一众轻重伤员,数量上都不足150人的804团官兵,渡过了蕴藻浜,一路退到了大场镇时。
忽然之间,在一声‘向团长’来了的声音之中。
一群穿着西装和长袍、裙子,男男女女足有一二十人之多,他们手里分别拿着纸笔,又或者是照相机围了上来。
其中一个烫着时髦卷发的年轻漂亮女子,居然是冲到了最前面。
看到了走在最前面,有着中校军衔的向团长顿时眼前一亮,用着软绵绵的吴侬软语开口问道:
“向将军你好,我是中央通讯社的战地记者曼丽。
想要找你采访一下在顿悟寺一战,你和804团的弟兄们是用何种方式,才打出这样一个漂亮的战果?”
声音才是落下,都不待向团长反应过来。
稍后位置上的一个戴着眼镜,穿着长袍的男人也跟着问了起来:
“向团长,我是《救亡日报》的记者小田,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与鬼子激战的更详细情况?”
到了这个时候,向团长才反应过来。
民国这年头记者的含金量和影响力,可不是后世所能比拟,他自然是丝毫不敢大意。
向着周边看了一圈下来后,心中已经是有了主意;先是让手下一个营长带着804团剩余兄弟们,继续执行各种安置事宜。
该送医院的送医院,不用送医院的也找地方住下埋锅造饭。
不过不知道是什么打算,让朱聪这个胡彪的勤务兵给留了下来。
接着,开口对着一众男男女女说道: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这里也不是什么接受采访的好地方;那边就是我们134师的临时师部,不如去那边找个地方再进行如何?”
对于向团长的说法,众人自然是没有丝毫意见。
随后的时间里,向团长就在临时师部中找了一间稍大的房子,开始了本次的采访;如果要是仅仅如此,也不会说随后的时间李胡彪等人引发老大一场风潮来。
关键的原因,还是向团长此人为人方正。
尤其是在此刻,心中依然充满了胡彪等三连众人,在与鬼子血战一天一夜后,依然愿意留在阵地帮忙友军的巨大感动,又或者说一种愧疚。
顿时涌现了一个念头,想要补偿一下这些弟兄。
让胡彪和三连等人的事迹,让更多人也知道一下。
所以在随后的时间里,除了介绍了本人和804团其他一些战斗情况,又将朱聪那小子叫上前来,让他介绍一下此战中最大的功臣。
朱聪这小子原本就能说会道,如今涉及了自家的胡长官,更是打起了精神。
口舌便给之下,将胡彪带着三连的弟兄们为了夺回阵地,居然顶着本方炮火发起决死冲锋悲壮。
还有在阵地上顶着鬼子飞机、大炮、毒气弹等手段死守,一天下来杀敌数百的辉煌战绩。
以及今晚明明可随着804团撤离下来,但是面对友军的请求,依然继续留在了危险阵地上的大公无私。
甚至连胡彪上次在罗店,七号阵地上坚守的战绩,也一一都是详细地介绍了一番。
这小子不仅口才好,还相当的机灵了,知道该说的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
没有说胡彪等一行人从第67师长,转到了川军这边的理由,完全是因为他们那些人什么都敢乱说的破嘴,把黄师座都给吓坏了。
而是形容成了有大局观,为了将与鬼子战斗的丰富经验,传授给初到的川军弟兄。
总之,在朱聪一番精彩的讲述过程,让在场一众新闻界的朋友们,很是有着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感觉自己仿佛也冒着本方猛烈的炮火,向着鬼子的阵地发起了攻击时。
还有在鬼子大炮轰炸,飞机在头顶肆虐,毒气弹在身边弥漫,坦克和大军猛攻的种种下,在阵地上拼死坚守时,种种巨大的艰辛。
一时间说不出的心潮澎湃,以及说不出的震撼和感动。
哪怕淞沪会战打到现在,这一场战事已经是持续了两月有余,各种惨烈的战斗发生了多次。
可是如此血腥和激烈的战斗,依然是让他们动容不已。
然后,就有了一些不同的想法。
******
采访结束后,在《救亡日报》的小田记者心中,感觉有着一团火在心中燃烧一样,脑壳中只有一个朴素的念头:
一定要尽快让胡少校,还有他一众同袍们的事迹报道出去;让四万万五千万国人知道,只要我中华有这样的战士就永远不亡。
激励着更多的国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抗小鬼子。
他在134师的师部借了半张桌子后,就着一盏不甚明亮的油灯,小田记者只不过花费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就已经是写好了一篇激动人心的报道。
匆匆写完后不过检查了一下错字,就立刻出门了。
骑着一辆自行车,在月色下连夜返回了魔都市区的报社总部。
刚好到了此刻,时间虽然已经是深夜时分,但报纸的夏总编依然是在总部加班中;匆匆看过了小田写的最新报道后,用力一拍桌子。
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小田你腿快,马上去印刷厂。
把明天的报纸排版撤下来,把这一个报道换上去。
必须是头版头条,一定要让我们的国人知道,我中华只要有着向团长、胡连长这些勇士在,中华就绝对不会灭亡。”
而类似的情况,其实又何止在《救亡日报》一家上演而已。
更准确地说,只要是听了朱聪那小子一番讲述后,在场的一众新闻界的报纸、电台等记者们,就没有很是不动容的。
在这样动容的驱使下,他们纷纷想要做一点什么。
于是类似《救亡日报》的情况,就此一一地上演了。
次日,当胡彪他们还在阵地上,指导着803团的弟兄们,承受着小鬼子一次又一次进攻的时候。
并不知道有关于他的事迹,通过了多家报纸、多个电台已经迅速传播了起来;不仅仅是在魔都一地,而是在中华大地上快速传播起来。
从这一刻开始,一些相关的事情开始真正地快速发酵了起来……
在魔都的震旦大学中,一个原本一脸愁容的大学生看完了手上报纸,头版头条的内容后,立刻发疯了一样向着教室中跑了过去。
一边挥舞着手中的报纸,一边大声地呼喊着:
“同学们,这一场战争我们还没有失败。
正如报纸上所说的一样,我们还有着千千万万如同胡彪少校,黑星和博叔上尉,挨踢、超子和黄阿弟中尉,以及川军三连一样的战士在,中华就永远不会灭亡。
所以我们不能继续坐视了,我们要走上街头去。
一是宣传胡少校他们的事迹,振奋国人抵抗的决心。
二是胡少校他们还在顿悟寺的阵地上战斗,他们缺少弹药和补给,不得不捡起了鬼子的武器战斗。
他们缺医少药,身上的军装单薄,连饭也吃不上了。
我们要走上街头,号召更多的国人捐款捐物,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这个民族的年轻人,他们总是充满了热血和活力,也从来不缺乏行动能力;这样一个提议,很快被执行了起来。
震旦大学的数百学生们,很快就走上了街头,而这不过才是刚刚开始而已……
第75章 发酵(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