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从淞沪开始 第25节

  毕竟买下了钱伟的摊子后,他还要去租上一个可以放车子的房子,还要购买一些最基础的食材和炉子、炊具这些,可能不够用。

  用花呗、白条这些?说得他现在还能用一样。

  当然了!要是他把手上那一块从淞沪战场带回来,老古董的浪琴手表卖了;以这块表的品相,起步资金绝对足够。

  甚至直接租一个店面,开上一个小店都够了。

  可在本能之中,胡彪就不想去这么做;因为这是他打算珍藏一辈子的宝贵记忆,要带进棺材,又或者是小盒子的那一种。

  好在钱伟稍微思量了一下后,给出了一个非常不错的价格:

  “主要是车子,其他什么小桌子和板凳,煤气罐、打包盒这些不值钱送你都行,你给个300吧。

  至于摊煎饼的手艺也简单,你跟着我出半天摊就会了。”

  “二哥车子我买了,不过摊煎饼我就不学了,我打算卖点别的吃食,你看什么时候可以拿车。”胡彪问道。

  钱伟:“我今天准备的东西不多,最多下午六点前能卖完,到时候你来拿车。”

  “行。”敲定了交易后,胡彪开始行色匆匆地离开了;主要是他明天就打算出摊,想要做到这样一点,今天还有好多准备工作去做了……

  ******

  到了中午两点左右,胡彪终于找到了房子。

  房子是在四五公里之外的一个村子里,原本是老乡家的一间杂物房,面积只有十二三个平方。

  窗子很小,采光更是差劲。

  所以这房间说不出的阴冷和潮湿,发黄的墙皮大部分都掉落了。

  在房间里,除了很有些年头的一张床和一个破桌子,一个取暖用的煤炉,就没有其他任何的家具提供了。

  想要上厕所和用水,都要去院子里。

  如此的环境自然很差,但是架不住人家一个月只要300,押金也只要200块就行;另外房东还大气地表示,胡彪的三轮车和摆摊的家当,统统可以放在院子的角落里。

  再说了!房子再阴暗潮湿环境差,能差地过七号阵地?

  根本没有迟疑,胡彪果断地与房东大爷签订了租房合同,扫过去了500块钱。

  随后,胡彪就步行去找钱伟,守着他卖完了食材后又扫了300块,算是完成了最重要营业工具的移交。

  蹬着人力三轮车,胡彪顺道把一些必要的锅碗瓢盆。油盐酱醋都一股脑地买了。

  晚餐的话,直接买了一包康帅富的方便面,还是袋装、加量超大装的那一种对付。

  其中锅碗瓢盆为了便宜,去的还是一家二手店,可是一家伙买完之后,又花掉了二百多块,总财产只剩下231.32元。

  这些钱,明天一大早去买了食材回来,估计也基本彻底没有了。

  “没事!只要把生意做起来,哥们我就有钱了。”在昏暗的路灯下返回时,吹着已经零度冷风的胡彪,如此安慰着自己。

  只是回到了狭窄的出租房后,胡彪猛地一拍脑壳,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取暖和煮肉、烤白吉馍用的煤炉就行,可自己忘记买蜂窝煤了;过夜床铺的垫子、床单、被子更是一件没有。

  现在时间不算太晚,出门还是能买到,可是食材的钱怎么办?

  如果不买的话,自己岂不是冻死?

  怎么办?当然是厚着脸皮,先找房东借了十个煤球;煮了一包泡面吃了后,这小子衣服也没脱,将所有的衣服盖在了身上,凑合了一个晚上。

  好家伙!虽说是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旺。

  在如今的天气里,一个晚上下来胡彪几乎都没怎么睡着,实在太冷了一些。

  凌晨四点,胡彪又一次出门了,趁着早上的食材新鲜质量好,将面粉、五花肉、菜籽油和各种食材,尽可能买了一些好的回来。

  也因为对品质的要求,分量也就只够今天的出摊,资金也只剩下了最后的三毛二。

  然后,就是煮肉、烘辣椒做辣椒面、和面、发面这些了?

  肯定不是,在做这之前胡彪硬着头皮,拿着一袋立白洗衣粉将自己和一套衣服,里里外外地洗了一个干净。

  因为他永远记得老班长的一句话:“做饭的时候,做饭的人一定要干净。”

  洗完的衣服挂在了炉子边上,一个白天应该也能烘干。

  水真凉,整个过程的销魂之处,简直不足对外人道。

  有些神奇的是,硬着头皮给自己洗了一个冷水澡后;胡彪感觉自己全身发烫,居然是没有那么冷了。

  最终,打算做晚上生意的胡彪,在下午五点出头骑着三轮车出发了。

  在眼见着就要黑下来的天色中,想着取暖用的被子和煤球,还需要靠着今天的营业资金才能买到。

  一时间在小青年的心中,满是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

第36章 家的味道

  ……每一道家乡味道都是独特的记忆,它们蕴含着人们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在这一片土地上,每一种食物都承载着家庭的情感和亲情。

  ……节选自《舌尖上的中G》,第二集家乡的味道……

  胡彪计划中准备用来摆摊的区域,是马驹桥的某条巷子。

  选择这里作为今后的营业地点,他自然是有着自己的一些考量在里面。

  这里左手边一百多米的地方,就有着一座规模不大不小的中学,学生基本上都是以走读为主。

  光是每晚上下晚自习的学生,就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客源。

  另外,周边有着好几个老旧小区,各种小白领、做日结的老哥居住其中,数量上也是不少。

  反正这条巷子在白天没有多少人,一到傍晚就非常热闹。

  这不!胡彪蹬着三轮车,在天色刚刚暗了下来时匆匆赶到了这里,就发现已经有很多移动摊位,早早开始营业。

  其中手机贴膜,烧烤、炒饭、炒面、卤味、果汁、奶茶、套圈圈、十块三双的袜子,可以说什么种类都有,完全是一个自发形成的小夜市。

  不敢耽搁,胡彪连忙开始找地方摆摊。

  可惜来得稍微晚了一些,好的地方已经没了,就算有些空位刚准备停下,旁边的摊主也在嚷嚷着那里有人了。

  连续被驱赶了几次,胡彪心中多少有些恼火。

  干脆继续往前了一大截,在离着小夜市最近一个摊位都有二三十米远,一处路灯都坏了的角落中将摊子给支了起来。

  不就是没灯吗?钱伟的车子上也装了几个可充电的LED灯,亮起来后也不影响营业。

  在胡彪忙活着将可折叠的简易小桌子、塑料板凳,这些东西开始在摊子后面的人行道,找地方摆放的时候。

  忽然间,耳边传来一句:

  “咦!这不是胡彪么,怎么寻思着来干这玩意?”

  胡彪扭头看去,只见是三个同样在马驹桥干临工的小哥。

  他们的名字胡彪不知道叫什么,因为在这里混的很多人,但不一定真用自己的身份证;只知道他们三人的外号,分别叫作四眼、铁公鸡、大马猴。

  因为大家年纪都不大,关键是躺平的理念相近,总的来说关系还是不错,偶尔也聚在一起吃喝一顿,一起去网吧开黑。

  面对着这些昔日躺平伙伴的询问,胡彪半真半假地解释了起来:

  “现在马驹桥干零活的人越来越多,活也越来越不好找了;刚好我做油泼面和肉夹馍的手艺还行,打算卖几天试试。”

  虽然是这么说,但是胡彪说着的时候想到了未来,眼中不自觉间就有了光。

  听到了胡彪的解释,关键是看到了这小子眼中的光后,三人的表情立刻有些复杂了起来,恼火、羡慕、不可思议等什么情绪都有,连他们也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

  不过最终,还是四眼嚷嚷出了一句:

  “做个毛线,有几个人是靠着这种小买卖发财的?也就是靠着透支身体赚点小钱,老了看病又花完了,吃光用光、身体健康不比什么都好。

  刚好哥们我今天又有实力,八百多块了。

  不如一起去老马店里吃顿羊蝎子火锅,一人喝上几瓶;吃完一起去上网,到时候网费、烟、饮料、小吃这些哥们几个给你包了。”

  若是换成以前,有着这种白嫖的机会胡彪一定跑得飞快,可是现在的话却是一点兴致都没有。

  他不敢说了解马驹桥所有零工的心态,可有一部分人的心态还是知道:

  虽然嘴上各种歪理说得飞起,但是哪一个躺平的家伙,心里不知道这样下去其实不是什么好事?

  只不过自己没有了勇气,没有办法振作起来而已。

  如今看到有人准备从烂泥塘里爬出去,本能就想要拉住对方,跟着自己一起继续躺平、摆烂。

  就好像曾经胡彪听到有人要戒烟,总会热情发烟给他一样。

  胡彪摇着头,笑着回道:“不了!明天还要早起买菜和面,所以我就不去了,你们几个吃好、玩好。”

  “傻逼,有便宜也不知道占。”

  铁公鸡骂出了一句后,与其他两人骂骂咧咧地离开了。

  面对着这几人的骂声,胡彪没有任何反驳的意思,因为他知道靠着自己的双手和手艺,一定能爬出这个烂泥塘的。

  然后,就在胡彪信心满满的时候,耳边传来了一句:

  “小伙子有点面生啊,今天才过来摆摊的,规矩都知道吧?垃圾收摊的时候自己带走,每天还要交十块卫生费。”

  扭头一看,只见是一个戴着红袖章的大妈正看着自己。

  胡彪反应过来后一拍自己脑壳,顿时头疼得厉害。

  每天十块钱的卫生费倒是不贵,他也愿意缴纳,关键是他还没有来得及开张,哪有十块钱那么多?

  三分钟后,在胡彪点头哈腰的欢送下,答应晚点再来收钱的大妈,脸不是脸、鼻子就不是鼻子地离开了。

  深呼吸了一口气的胡彪,看了一眼在车子玻璃上写着的价格:

  油泼面素面12块,加肉18块,肉夹馍12块,这样一个在路边摊来说,绝对是有些高的价格。

  没办法!为了好吃,他可在食材采购的时候,在市场买的都是最新鲜,最好的那些。

  而且像是肉夹馍的卤肉,一斤鲜肉做成卤肉只有七两,他在一个肉夹馍中最少夹了二两,那叫一个货真价实。

  要是卖得便宜了,根本就没有多少利润。

  更为关键的是,他坚信着他从老班长那里学来的手艺,绝对值这个价钱。

  好在对于卖出去,他还是有着足够的信心,当即就是使出了绝招:将放在一个小液化气灶上,一直煮着卤肉小锅的盖子掀开了。

  顿时在长长的一条巷子里,即使早就弥漫着各种食物香味。

  这一股肉香,依然是其中最为霸道的……

  *******

  “咦!什么味道这么香,好熟悉,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老妈炖肉的味道。”

  当鼻腔间闻到了这样一股味道后,黄伟民在本能之中就停下了走向平日间,常去光顾了一个炒面摊位。

  无视了摊主已经挤出的笑脸,顺着肉香沿着巷子继续往前走去。

  等到走了数分钟都走出了小夜市后,才看到是一个从未见过,经营油泼面和肉夹馍的摊位后,眼中顿时满是说不出的惊喜。

  惊喜,因为今年35岁的黄伟民依然单身,他是一个正经的长安人,打小就是吃着这些面食长大。

  只是京师城虽然很大却是居之不易,他两万的工资看起来不少。

首节上一节25/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