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1939 第370节

“刘仲华同志,请具体说说情况。”

刘仲华是打入第五战区的我党地下工作者,一直在李宗仁身边作统战工作,只是最近才被启用,他向刘亚楼介绍了战区目前的现况,发生疫情之后,李宗仁马上通报了军委会,这一下总算让上头重视起来,他们可以不在乎灾民的死活,却不能不在乎疫情的蔓延,如果在军中出现,整个黄河防线都会崩溃,在这种情况下,军委会得出的结论出乎意料。

既然共产党愿意管,那就把人赶过去好了。

在这种默许下,李宗仁才敢派人过河联系,商量双方如何接洽的问题,至少,黄河上的浮桥要架上几座吧,否则靠渡船得猴年马月去了。

第七百零一章 下南洋

兜了一圈,形势又像我党之前估计的发生了,果府主动将灾民往解放区赶,未必没有包藏祸心之举,而刚刚经历了大面积防疫工作的东北人民解放军4个纵队13个主力师,轻车熟路地干起了老本行,顺带着将解放区的卫生工作搞一搞,向老百姓普及卫生常识,没有什么比疫情期间那些在病榻上挣扎的哭喊声,更能触动人心了,在生死面前,就连最保守最顽固的家伙也得低头,这比什么样的说教都有力量。

沿黄河200多公里的防线,东北解放军与对面的果军杂牌一起搭建浮桥,一个是救人心切,一个是巴不得把人早早赶过去,齐心合力之下,很快就搭起了一座座浮桥,在河中心处合拢时,双方的将士还欢迎庆祝了一下下,随即发现有一点点尴尬,便心照不宣地各回各家了。

“师长,一切准备就绪。”

东解第3师师长吴信泉“嗯”了一声,抓起步话机发出命令。

“通知对岸,放行。”

第3师正面宽度15公里,按五百米一座浮桥来算,一共需要搭建30座浮桥,目前完工的只有5-6座,但是也不少了,一边搭一边过人,总不好等全部搭完再来过人,那得什么时候去了,人人都知道对面发生了什么,灾情加疫情,每天都在死人。

他是原第3师的参谋长,整军之后,师长彭明治上调纵队司令员,政委吴文玉也升为纵队政委,他就接了第3师师长的职务,成为这支光荣部队的第二任首长。

此时,第3师的一万多指战员沿15公里的宽度严阵以待,炮兵卸下炮衣,机枪架设在阵地上,一线战士全部带实弹,只是没有打开保险,在吴信泉的身后,一面火红的战旗迎风飘扬,上面绣着主席亲自题的字。

“锦州师”

“日他个先人板板,共军鸟枪换炮了咩,啷个多大炮。”

对岸的果军阵地也是一样,只不过穿着浅黄色粗布军服的川军把全部武器亮出来,也没有人家多,同样一个师,他们的人数只比别人的一半多一点,人数不占优,火力也不占优,怎不让人心怀忐忑。

第47军178师师长李宗听到部下的议论,抬腿就是一脚。

“叫个喘喘,看清信号,让老百姓准备过河。”

在双方联系上之后,李宗还是很积极配合的,因为就算抛开疫病的因素,这些灾民在军营外面聚集,完全不管心里不落忍,管又管不过来,按照战区长官部的命令,全军节省一顿口粮,为灾民熬粥保命,眼看着军粮一天天减少,后方的补充又慢得让人想骂娘,他何尝不想早点摆脱这个包袱,因此,得到可以放人过境的明确指令,他也马上与对面的解放军沟通,双方合力在黄河上架设浮桥,以供百姓通过,经过一天多的紧张施工,终于合拢,这个包袱可算是能甩掉了。

“信号来了,可以过桥。”

看到商定好的联络信号,李宗毫不迟疑地一举手:“放行。”

在他注视下,南岸的5-6个口子一起放人,百姓们先是迟疑了一会儿,然后在士兵的催促声中背起包裹,牵着孩子一步步走上踏板,长长的浮桥直伸向对岸,踏板的宽度不到5米,两边就是水流的声音,人人走得小心翼翼,连带着他们这些军人也看得心惊胆战,好不容易挨到对岸,被解放军战士拉过去,一个个手软脚软,几乎就要瘫到地上。

李宗“吁”了一口气,没有人掉到河里,已经是万幸了,他终于明白,为什么解放军坚持要每隔一里搭一座浮桥,要是没有这么多通道,只有一两座浮桥的话,百姓争先恐后,势必会引起恐慌,这么多人挤上一座不到5米宽的桥面,他都不敢去想那个后果。

“传令各关口,放人的速度要有节制,秩序更不可乱,谁要捣乱,就地正法。”

严令之下,又借了几个闹事者的人头,总算让百姓谨守秩序,一个挨一个地依次上桥,士兵有意放慢速度,让他们之间有一定的空隙,以免拥挤之下出事,双方通力合作,一边放人一边接人,让百姓得以安然过河。

到了我军的阵地,又是一番景象,早就准备好的营地里,大量身穿防护服的军医和战士为他们做快速诊断,有病状的马上隔离,没有的也要清洁消毒,一切都严格按照后世的标准,但是速度却大大加快了,为的是不堵住入口,以百姓过桥的速度,后面的人源源不断,营地里很快就会满人,而营地并不是为了住人,只是斟别。

接下来是安置工作,把道理给百姓们讲清楚,粮食哪里都缺,不独独是果统区,解放区也才刚刚建立,华北的老百姓同样受到了鬼子过境的洗劫,根本没有多余的粮食来救灾,我党可以救得一时,却承担不起长达大半年的粮荒,就算现在分到田地,洒下种子也要到9月才有收获,这个事实让百姓们明白,他们并没有完全脱离险境。

“那可怎么好?难不成要饿死在异地他乡,早知如此,还不如留在村里,做个糊涂鬼哩。”

“老天爷,俺们有手有脚,咋就活不成呢?”

“老天不长眼啊。”

等到他们发泄够了,我军的宣讲员这才托出实情。

“乡亲们,解放军就算节衣缩食,也不会让老百姓活活饿死,但是他们还要去救更多的人,要对付果党,刚才老乡说了,我们有手有脚,为什么不能活下去?这是老天不长眼吗?不是,这是政府不做为,是国家没有尽到责任,我们的党从建立开始,就是为了广大的劳苦大众而努力,今天,你们愿意过河,相信我党,我党也会尽力为大家谋生路,想活下去的话,并不是没有办法,有一条路子,你们愿不愿意试试?”

“长官想让我们去哪里?”

“大家也看到了,这里的乡亲与你们一样没有多余的粮食,也没有多余的田地,别处也是差不多的情形,要活命只能出海,去南洋,那里有最好的土地,有最好的收成,一年最少两熟,多的地方甚至三熟,四个月收一茬粮食,一亩田地超过300斤,你们算算看,这样的好地方,活不活得下去?”

“一亩地三百斤?你莫哄我。”

“老人家,我们共产党从来不骗人,好事讲过了,再来讲不好的地方,南洋很远,要飘洋过海,半个月到一个月的行程才能到,地是好地没错,可以无偿分给你们,每户至少20亩,你们自己可以算算一年多少收成,还有一个坏处,不是人人有份的,因为我们只准备了那么些地,先报名的先上船,到了地方就有地有屋子,犹豫的不愿意去的请往后退,不要耽误其他人的路子。”

听到他的宣讲,百姓们都在暗自盘算,离乡背井是件大事,不是被逼到没了活路,谁也不愿意这么干,可这也分地方,南洋是什么地方,有些有见识的人家是懂的,那是大陆以外的海外之地,从很早的时候,汉人就有出海讨生活的记录,并不是最近才发生的事情。

这么大的事,我党当然不会用上强迫的手段,把前因后果、好处坏处都与他们讲清楚,愿意去的欢迎,不愿意去的也不会勉强,但是愿意去的会优先安置,这也是写在大纸布告上的。

“南洋,是不是好远?”

有村里的大户人家子弟留过洋的,倒是有些见识:“要算的话远也不太远,只是那边都是洋人的地盘,我们过去真能分到田?”

“洋人已经被我们打倒了,他们的田地都要没收,你们去就分给你们种,你们不去,那就分给别人。”

有人担心:“田和田不一样哩,真有那么多收成?”

“听说南方的水田收成的确高,就算一年两熟,也比咱们这里强多了。”

“那还算计什么,命都没了,活下去才是正理,去,下南洋,求活路。”

“中,俺们也报名,去南洋。”

有一就有二,有人带头,想去的马上响应,犹豫的也会动摇,等到一家家的人家在文书上按下手印,马上安排转运,用大车、汽车、军车送往火车站、码头,再用船、火车一路送往沿海的港口,从那里登上海南的船队,启程往海外而去。

这场史无前例的国家移民行动,被史书上称为。

中原人民的求生之旅。

第七百零二章 解放战争拖不得

郑州黄河铁路大桥,是平汉铁路线上的枢钮工程,民间有话说:“先有铁路桥,后有郑州城”,到1940年2月中旬,这座保固15年的大工程已经在黄河上矗立了30多个年头,看样子还能撑上不少时候。

“娘,你再撑哈子,就快到咧。”

17岁的陈栓柱吃力地拖着一个平板车,车上躺着的女子是他娘,12岁的弟弟二柱和8岁的妹妹三凤在后面用力顶,奈何年纪太小,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一些好心人瞅见了,都过来帮着推上一把,好歹将他们挤进了队伍里。

长长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后面也看不到尾。

在别处还在搭建浮桥的时候,这里已经建起了临时的关卡,战争中被炸坏的几截桥墩拿木头撑起来,上面铺了木板,火车是过不了的,走人还是得行的。

首节上一节370/378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