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 第314节

  他们在山顶依地形构筑工事,用石头、用原木,在险要的地方建起城寨。

  这倒不用担心被匈奴发现。

  沈兵估算过距离,占领的制高点距匈奴的矿洞少说有两公里。

  且秦兵制作工事时十分小心,原木通常是在这边加工好之后再运上去。

  至于原木、补给等怎么上去……

  在山顶架起一个个滑轮就可以了,山下补给装好,山上绳索一拉,东西就上去了。

  确切的说其实是分几段运的。

  原因是一千多米的海拔有些远,一次就运上去不太现实,所以中间凭地形设了几个中继点,补给一层层的往上运。

  食物、弩箭等很快就堆满了城寨的仓库,接着就是被拆分的三弓床弩及投石机……原木状态一样样运上去,然后在山上组装。

  占领了制高点就大局已定了。

  沈兵很清楚,对于山地而言制高点就意味着一切,尤其秦军手里还有强弩。

  接着秦军又上去两百人,以制高点为掩护往矿洞方向推进几百步,同样依地形建两座可以互相实施火力掩护的城寨。

  前后一共用了十天时间。

  然后秦军就对匈奴矿洞发起了进攻。

  事实上不是矿洞,而是匈奴的火药作坊。

  或许是为了便于制作,匈奴的火药作坊就建在山脚下。

  秦军从侧翼偷偷摸到火药作坊附近,然后三百人一齐开弩,装上缠有松脂麻布弩箭,点燃后一声令下,弩箭就朝火药作坊射去。

  匈奴的火药作坊倒也有趣,它们其实就是几座大型的帐蓬……这是由阴山北面缺少树木决定的,或许也是匈奴人的习惯。

  于是这一轮火箭过去还得了?

  那火箭是“嗖嗖”的直接贯穿帐篷,将火引到其内部。

  接着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几座帐篷当场就被炸得连影都没剩下。

  这甚至都将秦军吓了一跳……

  他们虽然知道这会爆炸,但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威力,在那帐篷内制作火药的奴隶以及附近看护的匈奴兵士都高高的抛到空中然后重重摔下。

  甚至还有许多碎石沙土飞射到秦军处。

  秦军被这场面给惊得目瞪口呆,耳朵也嗡嗡作响,有些人连走起路来都摇摇晃晃的。

  同时被吓着的还有在附近的冒顿单于。

  他正带着亲卫扎营在不远处。

  他总以为秦军要过来必定要过狼口,所以在狼口处布下探子,另外还有调了三万骑兵让右贤王在出口把守。

  若是秦军小部队来就将其歼灭,大部队来就撤退。

  因此冒顿对阴山这边的矿洞十分放心,只派百余人守护并监督奴隶及工匠制作。

  此时的冒顿正在思考着矿洞的难题。

  他甚至想多挖一些矿将其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这想法是好的,谁都不愿意自己的资源和装备受制于人。

  如果受制于人,那么这些资源和装备就相当于没有。

  问题在于发现的矿洞不多,硝石矿只有一处,硫磺两处。

  同时矿洞入口不大,就算有人多采矿的速度也提高不了多少。

  正在冒顿躺在床上大感头疼时,只听“轰”的一声巨响。

  冒顿立时就从床上惊起,他初时还道是打雷,但一分辩响声传来的方向,就道:

  “坏了,定是那些工匠失了火!”

  制作火药是绝对不能携带明火或火种,这是工匠之前一再提醒过也是沈兵火药作坊的准则。

  甚至为了安全起见,每人进入作坊前都要搜一遍身。

  冒顿只道是因为失火才引起爆炸,于是赶忙带着亲卫策马奔向火药作坊。

  但是……

  等他赶到现场时才吃惊的发现,不知什么时候一队秦军已出现在这里,正不停的用弩箭射杀匈奴兵士,奴隶则乱成一团四散逃跑。

  冒顿见秦军不多,便一挥手让亲卫上前。

  一千亲卫当即下了马,举着盾握着弯刀朝这队秦军逼去……

  他们早与秦军多次交手,知道对付秦弩不能用弓箭,否则只有一个接一个的上前被射死。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次就算用刀盾也对付不了这支秦军。

第三百六十九章 制高点

  匈奴亲卫气势汹汹的向秦军逼近。

  他们有资本“气势汹汹”。

  要知道这里可是匈奴的地盘,到处都是匈奴大军,而眼前的秦军不过区区几百人……那还不是轻轻松松就解决掉?

  匈奴包括冒顿在内,都以为这几百秦军不过是混进阴山的小股部队。

  冒顿心下还在暗自庆幸,这些秦军炸的只是火药作坊。

  火药作坊炸了还可以再开设,不过就是几个帐篷一些奴隶而已。

  他们要是带了“震天雷”将矿洞炸塌那就麻烦了。

  然而,接下来的事实很快就让冒顿及匈奴亲卫感到大事不妙……

  秦军没有与匈奴缠斗,射了几箭之后就朝山上退去。

  匈奴亲卫哪里肯放过他们,一边呼喝示威一边紧追,偶尔还有几名匈奴取下弓箭朝撤退的秦军射去。

  但秦军在高处且手持方形藤盾,弓箭无法对其构成威胁。

  然而匈奴也不急于一时,在后方不紧不慢的跟着,甚至还分成几个方向包抄。

  因为他们知道,往高处走便是绝路,另一面是不可通行的悬崖峭壁,这些秦军是怎么也逃不了的。

  但下一秒他们就发现自己错了。

  因为他们翻过一座山头后就发现一座城寨出现在面前,两名匈奴兵士才刚探头就被秦军弩箭射倒。

  冲在前头的匈奴赶忙朝跟在身后的醍醐且达报告。

  醍醐且达是一名千夫长,也是冒顿单于的旁系亲属。

  此时的匈奴总体上对“亲情”还不是很理解,这是还未开化的原始聚落的一个特点……大家聚在一起生活像是个大家庭,于是直系、旁系亲人反而不重要。

  当然,这其中也有文明程度不够的因素在其中,要是读了圣贤书知道礼节之类的,就会有更强的亲情意识。

  匈奴没有读书这种说法,他们的亲情更多的是原始的、适者生存型的亲情。

  也就是会出于本能护犊,但也会因为营养不足出于适者生存的原因将体弱的抛弃甚至吃掉。

  所以历史头曼单于欲借月氏杀了自己的儿子冒顿,而后冒顿成功逃出杀了头曼,这其间冒顿还以自己的妻子当靶子训练亲卫……

  在中原人看起来很残忍且大逆不道,但在匈奴人看来却没什么大不了的。

  冒顿时常研究中原兵法,知道的比较多些,于是也有了以旁系亲属为亲卫的习惯。

  且达爬上山头一看,就感到不妙。

  因为上方不只是一座城寨,另外还有两座城寨分别占据了山峰的制高点和要道。

  不过且达还是没有迟疑,当下就命令部下分几部进攻。

  开玩笑,自己带着一千人匈奴勇士,若是怕了这几百秦军岂非成为草原的笑话?

  于是匈奴呼啦一声就分成几个部份往城寨攻去:

  两支分别从正面牵制靠前的两城寨,另两支则由中路穿插寻找机会自后路包抄。

  这是匈奴惯用的战术。

  只不过更多用于骑兵而非步兵攻坚。

  骑兵用这战术没什么问题,但是步兵攻坚尤其是攻打像这种形成“铁三角”的三寨也用这方法……

  中间那两路其实就是插进敌人的包围圈。

  可想而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秦军没有将太多火力浪费在正面进攻的匈奴兵士身上。

  这是因为匈奴兵士通常会带着一面圆盾,这圆盾是由牛皮制成……匈奴不会冶炼金属所以青铜盾不多,牛皮质轻方便携带更适合骑兵使用。

  这些牛皮盾能很好的防住秦军手中的弩箭。

  其实这也是因为弩箭弹道较平直的原因,弩不像弓箭那样,可以朝天射箭矢自上而下高角度攻击目标。

  弩弹道平直的缺点就是弹道更易估测更易被盾遮挡,正面攻击带盾目标很难有杀伤效果。

  匈奴也是抓住这点才将主力用于正面强攻。

  但很快就他们就发现正面强攻并不是什么好主意,因为秦军手中有“震天雷”……

  只要匈奴人一靠近城寨,头顶就会“哗哗”的抛下来一堆“震天雷”。

  这些“震天雷”可不像弩箭一样那么轻松的估测弹道并且盾牌挡住了。

  事实上,就算用盾牌挡住都没用。

  挡住了它就掉在脚下,然后就“轰”的一声不仅将匈奴兵士炸飞还掀起大片的碎石往下飞射,只打得匈奴兵士一片惨叫。

  从中路穿插的那队匈奴就更是惨不忍睹,他们遭到来自三座城寨秦军的360度无死角的火力打击。

  弩箭从他们的侧翼、后背像蝗虫一样飞来,将匈奴兵士一个个射倒。

  不过匈奴人也不愿就此服输,百夫长一声令下,他们就举盾围成一圈互相掩护继续前进。

  他们知道自己很危险。

  但同时他们又相信,只有牵制了敌人火力正面的进攻才有可能成功,战斗才有可能胜利。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这想法距离事实太过遥远……

  “嗖”的一声,一枝铁弩箭疾射下来。

  铁弩箭是由三弓床弩发射的,本身就得数十斤,而且自上而下射将下来……这又哪里是匈奴手中的皮盾能挡得住的。

  只听一声惨叫,被射中的匈奴兵士连人带盾被狠狠钉在地上,口中喷血的他条件反射的抱着插在腹部粗大的铁弩箭似乎想将其拔出体外。

  但很快他就发现另一个更让其恐怖的东西:铁弩箭的箭杆上绑着一个巨大的“震天雷”,而且还冒着袅袅青烟……

  “轰”的一声,“震天雷”在匈奴盾阵中炸开,立时就将匈奴炸得一片混乱。

首节上一节314/44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