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差事油水十足,田信不准备接触,免得洗不干净油污。
关平酒酣入睡,田信还是放不下,思索明年的战事。
明年主攻中原,以寻求战略决战为主,若魏军避战,则以强迁中原百姓的方式逼迫魏军进行决战。
如果始终无法决战,或者决战没能取得预料的胜利……那么兖豫二州难免会沦为无人区。
汉军要迁人口,魏军也会强迁人口,说不好孙权也会插手。
三方使劲,兖豫二州成为无人区几乎是一种必然。
中原成为无人区,那才棘手。
不像现在,还能以中原人口为筹码,胁迫魏军进行决战;还能从中原人口身上获取补给、情报。
魏军控制中原,那始终都会对孙权新获得的淮南地保持压制状态,让孙权不敢再浪。
一旦沦为无人区,魏军守御重心会转移到关陇,将雒阳要塞化,会更加坚定的据守,避免决战。
这样一来,关中就是魏国抵御汉军的桥头堡,意义相当于孙权眼里的荆州,魏军会举倾国之兵来守关中。
中原沦为无人区,孙权头顶悬着的利剑也就没了,说不好会恢复勇气继续浪荡,来干扰汉军夹击关中的战略。
真到这一步,那汉军各支军队就要进行不同程度的精简……毕竟国力不足,宝贵的青壮人口必须要合理利用,适合打仗的打仗,编训为精锐部队;其他人口投入生产。
征北军却独树一帜,有战斗力的同时还能自给自足,这等于给其他军队树立了榜样。
征北军现在唯一问题就是……光棍太多,导致昭阳邑内的人口结构很不合理。
这个问题无解,要么打下中原、关中,让他们跟家人亲属团聚;要么搭桥引线,成立新的家庭。
而关平所虑,何尝不是汉军高层的忧虑?
明年的战役,不能光考虑胜利,必须先考虑失败。
失败的话……那必须要休缓,不是停止北伐,而是停止大规模北伐,得让大军、百姓休养两三年,才能维持更好的状态发动规模更大的进攻。
自刘备入蜀以来,汉军无年不战,荆益二州百姓始终在为战争贡献力量。
战争不断胜利,那军民尚能忍受。
若是战争陷入相持,就必须调整策略,不能强势到底……军人的心态、情绪,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都需要喘口气。
田信脑海中思索全局,思路是很清晰的。
明年北伐的二选一这个选择题没必要做调整,逼迫魏军进行战略决战是一次冒险,这是迅速扩大优势的唯一办法。
迫使决战不成,也能迁移人口,增加己方战争潜力。
关陇虽好,可打关陇,魏军严防死守肯定会避免决战,劳师动众很难打下来;硬啃下来的话,伤亡必然很大。
只有先破坏中原生产力,才能拉低关中魏军的生产力优势。
而府兵制度,正好能贴切的解决汉军将要面对的困顿局面。
在迫使魏军决战而不成的情况下,推广府兵制度,平时农耕训练,战时轮番服役。
最妙的是府兵制度跟目前的户调税租十分贴合,这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税制、兵制,可以解决征兵制虚耗人力、募兵制耗费颇大的问题。
只要织机铺设到村社,让家家户户都能纺织布帛缴税,那百姓自然能积蓄财富。
百姓才是主要生产力,解放他们的生产热情,限制豪强扩张兼并,那经济就能繁荣。
府兵免税待遇……算一算,真的不算什么了。
为了激励府兵,田信还准备加大力度推广军中教育,将科举应试搬出来,进行军中选士。
这算是恢复古典军制的荣耀传统,军队既学校,学校既军校。
第二百一十三章 北府
刘备很关心府兵制度,又不好大范围仓促推广,这需要试点。
昭阳邑就很不错,征北军可以拿来试验。
关平回襄阳不久,刘备就将田信征入襄阳,询问征北军改制相关事项。
府兵府兵,自然是受将军府直管之兵,与地方郡县官员不存在管理纠缠。
田信潜意识里不喜欢军人干政,不喜欢州牧、州刺史兼领将军号。
规划府兵制度时,绕开了地方郡县,自成一系。
府兵的基础在于军屯,划拨易于屯垦的荒芜土地来安置军队、军属执行军屯,这样的军屯据点受将府直管,也不与地方郡县发生交集。
小的军屯据点三百户,设立曲部;大的军屯据点七百户,设立营部。不设置百户规模的屯部,或千户规模的大部。
曲部、营部的府兵分为五个番队,除防御战时,各队轮番服役、出征。
千里范围内的战争,出兵三番;千里之外,出兵两番。
昭阳邑施行《麦城户律》,一户理论丁壮最多三人;如果丁壮选为府兵,一户丁壮宽限为五人。
府兵兵额空缺,就近从郡县良家子中拣选,富户优先壮户,壮户优先多子户。
“府兵授正业田、副业田、军田,少者五十亩,至多则有百亩。皆免税租、徭役,凡应征,自筹刀剑、被服、鞋袜、弓一张、箭三十支,粳米或炒面三斗。”
“铠甲、强弩、长矛、旗号由武库拨发、维护,事毕收缴归库。”
“鼓励府兵之家蓄养驴马,既能利于农事,也能利于征戎。”
“府兵农闲时于本部集番操练,一月两操,每操两日。一年四季,夏秋由本部都试,都试五日,考校队列、武艺;冬春由将府集结,施行大操,并全军校文武事,选练猛士、干才。”
田信讲述,刘备细细听着不时询问细节,因为府兵五番,始终有一番集结在将府所在的大营待命,充当机动兵力。
那么冬春的两次集结,并不是集结余下四番,而是两番一组,交替进行大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