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护军里,黄权拜领光禄勋卿位属于正常,汉王国时黄权就以光禄勋身份转为护军,现在只是再次确立。
光禄勋节制三郎署,郎官外放向来是出仕的主要途径,这将为黄权提供一大批合法合情的故吏。
护军赵云拜卫将军,执掌成都城防、卫戍工作;后护军辅匡担任的卫尉实属空职,荣誉居多。
现在季汉依旧是一个军事优先的集团,三公卿这种荣誉官位里,有意义的就一个光禄勋。
前护军潘濬不做升迁,也不做处置。
三公位置缺人抵充,刘备宁愿将打压、淡化的东州大佬庞羲抬起来使用,也不愿敷衍。
版图不一样,国际形势不一样,所以重要的将军皆实授,但五军体系并未受到冲击。
刘备称帝大封群臣,前线的战事已陷入胶着。
随着曹休率汝南兵北上,叶县一带魏军兵力最少也在五万。
除雷绪留守新野外,孙朗、申耽二部集结兵员随孟达所部一起向堵阳靠拢。
十二日,甬道修筑十五里,距离叶县只有十五里。
田信驻屯此处,千降军已调到新野协助夏收,有援兵加入,可甬道修筑工作依旧是每日五里左右,期间还有两天雨水天气耽搁了工期。
庞林从叶县回来:“魏军哨骑近日持续越过滍水侵扰、侦探我军,虽多损伤,但敌骑更密。骠骑将军以为魏军兵力或许将在七万之间,我军更需谨慎。若露出破绽,魏军南北夹击齐头并进。”
叶县是一个突出部,还在荆豫二州驰道偏北的位置,离开驰道缺乏木材,最少还需要五天时间田信才能修筑甬道抵达接应位置。
而现在,不仅马超加紧收割叶县附近的麦子,魏军各线也都在收麦,整个原都在收割麦子。
麦子收割后,就能通过原水系持续运往夏侯尚军营。
困扰魏军,限制魏军动员规模的粮食问题,也就暂时得以缓解;等到明年夏收、秋收,魏国将恢复建安二十三年时的水准。
仅仅一场夏收,就让魏军有了一次集结大军反击的机会,参与反击的军队可能有五万,也可能在七万,如果许都的禁军也参与进来,那规模可以破十万。
从叶县到许都只有不到二百里,有成熟的漕运河渠协助运输,许都的军队随时可以投放到叶县一带参战。
效仿昆阳之战,打一场叶之战?
叶县军屯收麦最少在十万石,马超舍不得这批粮食,田信也舍不得。
南阳郡合并南乡郡后,虽然有三十几个县,但很多县城、乡邑早已残破、衰败,良田荒废,产粮低微。
甚至为了生存,有能力扩大耕种规模的乡邑也会放弃,以免引祸。
只有恢复秩序,给百姓安全感,百姓才会积极扩大屯种面积。
现在马超还有一个选择,烧毁粮食后带着军队后撤,十五里路眨眼间就能与田信汇合。
魏军忙于收麦,想追都没法追。
若是两军完成收麦,汉军选择就两个,一个是依靠收获的麦子死守叶县,继续与魏军消耗;另一个是分出军力运输粮食,余下军队守卫防线,最后一起撤归堵阳。
曹丕篡汉,魏军渴望打一场胜仗;己方也有类似的心思。
战争第一动力已不是叶县的麦子,而是更为深重、复杂的东西。
复杂到了汉军不能主动退兵,魏军必须追击的地步。
田信见庞林踌躇不定的模样,就问:“骠骑将军是欲死守叶县,还是想分兵运粮,逼迫魏军渡河与我决战?”
庞林是真没主意,反问:“孝先是何主意?”
“我自然是想与之一战,听说夏侯尚与曹丕关系亲密。我若能擒捕此人,就可赎回士衡兄妻女。”
庞林闻言,眼神渐渐坚定,右手握拳又舒展:“那就依骠骑将军之意,逼迫魏军渡河参战。”
第一百三十一章 夏侯尚
十五里的路程不算什么,与庞林统一意见后,田信又驰往叶县。
叶县周边麦田已快收割近半,必须要有军队武装备战预防对岸魏军突袭,所以参与收麦的始终只有三千人左右。
城外校场已沦为晒谷场,田信、马超、关平、张苞围坐在地图前,马超拿起一支筷子摆在叶县、田信军营之间:“孝先,后续甬道简化修造,只修葺单边,能防止魏军轻骑突弛即可。”
这样的话能加速工期,两天内可以完工。
马超轻点田信大营所在:“曹休若率汝南诸军渡河来攻,孝先营垒务必坚固。”
田信大营修筑在荆豫驰道正,与西北叶县相距十五里,正北澧水支流相距十里,正东澧水相距十里。
澧水支流向东,澧水向东北,在田信大营东北三十五里处汇流。
战场宽度有限,己方又有坚固的甬道,形势并非恶劣。
大家都是要面子的人,轻易撤兵有些丢脸,不打一场的话不甘心。
哪怕收割好的叶县粮食,再丢失都可以,仗必须打。
不然马超守在叶县干什么?
可魏军会选在什么时候渡河?
澧水及支流此时正是枯水期,连浮桥都不需要,可以随意淌过。
昆阳及后方郏县、改名为龙陂的摩坡周边正紧急收割麦子,传言摩陂井有黄龙飞出,故曹丕定年号为黄初;而刘备依旧以今年为建安二十五年,以明年施行新的章武年号。
与马超对垒相持,魏军也担心马超率军抄袭,纵火焚烧农田。
现在金灿灿的农田,放一把火,足以燎原。
夏侯尚在昆阳一带严防死守,提防汉军可能纵火的散骑,他领数十骑绕澧水支流北岸近距离观望叶县、田信大营。
很巧,田信离开叶县后也绕澧水支流观察四周地形,双方隔一条枯竭,水宽丈余,深度只能淹没马蹄的小河相望。
双方都是寻常骑军打扮,一方土黄戎衣,沾染扬尘后灰头土脸;另一方绛色戎衣,扬尘遮脸同样灰头土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