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大民国 第9节

不过让北洋系统的军头都来参战军分一杯羹,却是他万般不愿的。这个参战军不就是用来压制这票无法无天的军阀的吗?如果他们也在编练参战军的过程中壮大了,中央不照样无力压服这些藩镇吗?想到这里,他的眉心又渐渐拧成了一团。

常瑞青看着他为难的样子,微微一笑,又道:“铮公,即使参战军让北洋系统的藩镇们都分上一杯羹,可是停付庚款、增加关税这两项的好处都是中央的。而且那些藩镇的兵力扩充以后,这个军饷又要从哪里出?还不是要依赖中央补助,他们的一部分军饷捏在中央手里面,对中央的态度自然也会恭顺不少的。”

徐树铮也是明白人,被常瑞青一提醒,马上就明白了其中的厉害,兵由饷聚,不管是中枢的兵力,还是北洋藩镇的私兵,不都得靠大把大把的洋钱维持着?只要中央有钱,而藩镇无钱,藩镇就得听中央的!再说了,那些督军、师长、旅长什么的,也是大军阀哄着小军阀,一个个都是有奶便是娘的主!只要中央手里有钱,把他们收买过来也不难。

他朝常瑞青微笑道:“耀如,你果然是足智多谋……这些日子兵也练得不错,还是文武全才嘛!很好啊,等这一次参战军办下来了,你们模范营就扩编成模范团,直属在参战军司令部下面,你就是模范团团长!”说着他拍了拍常瑞青的胳膊,“以后你也别只顾着埋头练兵,陆军部也要多走动走动,他们都知道你是我的人,没有人敢拦你的,有什么事就直接来找我就行了。”

这个拉拢的意思已经是很明白了,徐树铮虽然有些恃才傲物,在北洋系统里面好像谁都瞧不上似的。不过有真本事的人,他还是愿意笼络一二的,要不然他也到不了现在这样的高位。

“多谢铮公栽培。”常瑞青还是一如既往的谦恭表情,他啪的一个立正,冲着徐树铮行了个军礼,大声道:“学生愿唯铮公马首是瞻!”

徐树铮看到常瑞青的这番表态,也满意地点点头,笑了笑道:“好好干吧,将来的前程是少不了你的。好了,也不耽误你练兵了,我陆军部也有一摊子事情,今儿就到这里吧。对了,过两天我可能要去徐州,你也跟着一起来吧,咱们都是多年没有回老家了。”说罢他又冲常瑞青点头笑笑,才转身离去,常瑞青则一路将这位陆军次长大人送到了南苑军营门外。

望着这位徐大次长轿车渐渐远去,常瑞青的嘴角边不禁浮现出一丝得意的笑容。虽然他并没有为北洋效死的心,不过眼下不还在捧北洋的饭碗吗?有这样一位徐大次长罩着,至少在13师里面,是没有人敢欺负自己了!自己和徐树铮的这番长谈,13师可有不少人瞧在眼里,那位李大师长恐怕很快就能知道了吧?那两成的军饷,还有一个连的空额,也是时候给自己补上了。

……

送走徐树铮以后,常瑞青又端着一张春风似的笑脸开始应付陆军13师里面的一干同仁,又被他们拖了去参加了一回酒宴,狠灌了几壶好酒。虽然有飞黄腾达的苗头,可也不能让人觉得是小人得志不是?应酬完了,回到自己的模范营营房的时候儿,已经差不多到了熄灯时间,不过常瑞青还不打算上床睡觉,而是召集了手下的“四大金刚”到营部开会,部署下一阶段的革命工作。

那位徐树铮临走的时候不是已经说了,要带着常瑞青去一趟徐州吗?那里可是督军团盟主张勋张辫帅的老巢,在眼下这个非常时期,徐树铮去徐州当然不可能是回乡走亲戚了(徐树铮是萧县人)。常瑞青估摸着,这位徐大次长是去和督军团做什么幕后交易的,带上自己一方面是为了笼络,一方面也是想让自己替他出谋划策吧?不过这一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模范营这里可要安排好了。

“四大金刚”分头落座之后,常瑞青先是将徐树铮前来“视察”的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然后就笑呵呵地看了几人一眼,说道:“同志们,我估摸着徐树铮这回去徐州是和督军团谈判的,我也要跟着去,没有个十天半个月是回不来的,所以有些事情还是要布置一下。”他顿了下,拿起桌上的茶壶给自己倒了一碗大麦茶,喝了一口,接着又说:“队伍上面基本上已经理顺了,刚刚13师的军需已经和我打过招呼,欠咱们模范营的那两成饷,下个月一并补齐,以后咱们营就拿十成的饷了。还有欠编的四连,等下个月也能补上,连长我想推荐张文白(张治中)出任,大家没有什么意见吧?”

常瑞青看到“四大金刚”都在那里频频点头,又继续道:“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就先这样定了,第四连的其他军官也尽量安排保定生,把各连各排的见习军官都安排进去,具体的等编制下来以后,你们商量着把名单拟出来……”说到这里,他的眉毛微微皱了一下,吸了口气:“模范营还有铁血同志会的事情都好办,真正让人操心的还是赤色旅,三十个弟兄虽然已经招募齐了,可是应该怎么训练,怎么管理,都要费一番脑筋的。你们有什么建议吗?”

赤色旅毕竟是一支不能见光的“革命武装”,现在和北洋军序列里面的第13师模范营放在一起训练,的确有些风险。好在北洋对部队管理非常的麻痹大意,也默许大小军头明里暗里在队伍上发展私人的势力,因此也不是没有空子可钻。

“选进赤色旅的那三十个人肯定不能再随队训练了,要不然早晚泄露机密。”首先提出建议的是白崇禧,他在历史上有“小诸葛”之称,这点小事自然难不倒他。他看了常瑞青一眼,又继续道:“我建议这三十个人可以用营部手枪排的名义集中训练,最好由咱们五个人之中的一个亲自兼任这个手枪排排长,负责日常的训练和管理。”

常瑞青笑着点点头:“这个办法不错,也符合北洋的惯例……就叫手枪排,给他们配备上盒子炮,我去找军需官通融一下,有徐树铮的面子在,应该能领到30把短枪的,至于手枪排的排长,我看就由吴虞薰先兼任着吧。”

第十八章 南下徐州

火车“咣当咣当”的向前行进,才出了北京城没多久,经过了大兴、廊坊等当初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所经过的要点,一路驶向天津。这个时代京津铁路沿线已然是帝国主义的后花园了,沿途时不时还能见着挂着各色外国国旗的兵营!不过车厢内的北洋大小军官们,对于这些形形色色的外国兵营早就已经完全麻木了(连北京城里都有),一路上谁也没有提起这些不愉快的事情,只是在聊着北京城、天津卫的奇闻轶事,时间倒也消磨得飞快。

徐树铮素来是不会同下属打成一片的,这回也不例外,单独占了一个包厢,除了常瑞青被叫进去陪着说话,其他的人一概不见。不过那些下属也乐得不和这只“徐老虎”照面,生怕给挑个什么错,被一脚踢回家里去吃老米!

这时已经是深秋临近初冬的时候了,车窗外面,田野一片荒芜土黄,几乎瞧不见什么绿色的东西,放眼过去全是深秋的肃杀,显得无比的沉重,连带着坐在车厢里面看风景的两位的心情似乎也变得压抑起来了。

“……老头子才走了才几个月!咱们这个北洋就算分崩离析了,一个参战的决定,折腾了快三个月也没有个结果,堂堂中央还得低三下四去求什么督军团的支持!耀如,你瞧着咱们的北洋的气数是不是已经快到头了?”徐树铮的情绪明显不高,很有些对反革命事业悲观失望的意思。

“铮公,咱们的北洋就算有些涣散也是个庞然大物,如今的中国还真没有什么势力可以取代我们。再说了,咱们北洋不团结,孙中山那里也不是什么铁板一块。”常瑞青朝徐树铮笑了笑,低声安慰道:“只要这一次的督军团会议上能够达成一致,支持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再把参战军给练成了,咱北洋的凝聚力肯定能慢慢恢复起来的。”

“但愿如此吧!”徐树铮苦笑了下,就伸手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个信封,递给了常瑞青:“这是杨树棠和卢子嘉联名写给段芝老的信,他们已经表态支持参加欧战了,可也不是无条件的,你知道他们想要什么吗?”

“树棠”是陆军第四师师长兼淞沪护军使杨善德的字号,此人是皖系的骨干,他的第四师更是皖系的台柱子。而那位卢子嘉就是卢永祥,眼下是陆军第十师的师长,同样是皖系大将。这两位虽然属于皖系,看来对段祺瑞也不是无条件的服从,表一个态还要讲条件,也难怪徐树铮有点儿灰心了。

常瑞青接过信封打开看了看,信里面写得到是挺恭顺了,什么唯段芝老马首是瞻的好话不要钱似的说了一大堆,也没有提什么条件。看来这封信是徐树铮准备拿到徐州去给辫子军的张大帅看的。

“铮公,想必杨师长是想要浙江督军的差事,卢师长想要的是淞沪护军使吧?”常瑞青把书信塞进信封还给了徐树铮,淡笑道:“上海、浙江都是最肥美的地盘,上海的商业税、大烟税一年起码也有个三千万吧?浙江应该也不下这个数……这样的地盘不让杨师长、卢师长去镇着,换了别人去,芝老恐怕也放心不下吧?”

“就知道抢地盘,可北京这里谁来保驾?”徐树铮接过信封嘟喃了一句。看来他的意思是想把这两个师里面的一个调到北京来拱卫中枢的,眼下北京附近属于皖系的军队只有一个由拱卫军改编过来的第13师,此外第8师和第12师都是直系的部队。至于负责北京卫戍职责的“步军统领衙门”却是没有一丁点战斗力的,历史上也就是干些“开门迎降”的工作。

“有杨师长和卢师长的支持,张辫帅那里应该会松动一些了吧?”常瑞青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徐树铮,于是就故意岔开了话题。

“松动是肯定的,不过要他松口支持参战就不容易了,这个张少轩的脑筋奇怪的很!对了,我听你提起过,你有个兄弟在张少轩门下当差?”徐树铮不知道的,突然提起了常瑞青那个便宜兄弟常瑞元了。

“不错,我兄弟是在辫帅手底下当听差,前两个月还跟着辫帅来过一次北京城。”这事儿,常瑞青一早就跟徐树铮说过了。徐州现在是张勋的地盘,徐州子弟在辫子军里面混口饭吃也是稀松平常的。再说,这位张辫帅虽然是江西人,这些年也给江西老乡做了不少好事,可是他的部队里面却不用江西老乡帮着打仗,不是原来江苏的巡防营,就是从徐州附近招募来的。

“那兄弟有没有提起过张少轩平日里面都和什么人往来?”徐树铮随口打听道。

常瑞青苦笑着叹了口气:“还能有谁?瞧着这位辫帅后脑勺那根大辫子,也知道平日往来的是些什么人了。听说这段时间那位康南海康圣人也到了徐州,还成立个什么中国孔教协会,张辫帅还当了个名誉会长。”

“哼,也不知道他是民国的定武上将军,还是大清朝的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咱们北洋怎么会有这种怪物?”徐树铮满脸厌恶地说道。

……

“啊……嚏!”

前清的徐州道台衙门,如今的定武上将军,安徽督军张勋张辫帅的督署里面。这位威震两淮的辫子军大帅正舒舒服服的伸腿伸腰的坐在太师椅子上面,手里拿着个水烟壶,才吸了两口,就没来由的打了个大喷嚏。

“他娘的,一定是那个小兔崽子在背后说咱坏话呢。”张大帅随口骂了句,又吧嗒吧嗒抽了起来。

一个眉清目秀小听差笑道:“准是那个孙大炮,全中国数他最坏,又不敢跟咱大帅明刀明枪的来,就只能躲在上海租界里面过两句嘴瘾。”

张大帅眯着眼睛呵呵一笑:“孙大炮也是一号人物,不带这么编排人家的。”随后他又瞥了那个说话的小听差一眼,冷笑道:“再说了,外头恨咱这个大帅恨的牙根痒痒的也不只是孙大炮吧?就是咱北洋里面,这样的人也有不少啊!”

那个小听差闻言愣了下,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往下接这个茬。张勋却捻着自己的眉心,自言自语地道:“我瞧着那个小徐就和我这个督军团的盟主挺不对付的,别看他面子上见了我一口一个轩帅的,背地里不知道怎么编排我呢!瑞元,你说是不是啊?”

原来这个小听差,就是常瑞青的那个兄弟常瑞元,那日和大哥分手后,他也已经把自己有个营长哥哥的事情,向张勋一五一十汇报了。不过他却不知道常瑞青是徐树铮的人,而徐树铮就是张勋口中的小徐,所以听了张勋的话也只是一连声的附和着,也一口一个“小徐”跟着说坏话。

张勋却是微微笑了笑,话锋一转,又道:“瑞元呐,你那个哥哥这两天是不是要回徐州啊?”

“是啊,”常瑞元嘻嘻一笑:“我那大哥离家十几年了,现在好容易混了个营长,虽然瞧上去挺寒酸的,不过总要回家见见爹娘吧?”说到这里,他突然怔了下,伸手摸了摸后脑勺:“大帅,您怎么什么都知道啊?”

张勋嗤的一笑,摆了摆手:“一母同胞,这脑子怎么就差了那么多啊?等你大哥到了家里,你带他来见见我。好了,不说这些了,咱们该去见客了,可别让小日本等急了。”

常瑞元喳了一声,就忙搀扶起张勋,往客厅的方向大步走去。

第十九章 张勋的计谋

今儿,到徐州道台衙门来和张辫帅见面的日本人可是大有来头的。

这些日本人,其中有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次长田中义一少将,他可是奉了刚刚上台的日本首相寺内正毅的密令来的徐州。还有一个是“满清王朝的老朋友”,有“大陆浪人”之称的川岛浪速,也就是那位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女特务川岛芳子的养父。而陪同他们来访的,还有一位60岁上下,一身长袍马褂,后脑勺还留了一根五六寸长的小辫子的中国老头,正是赫赫有名的康有为,康大圣人!而这三位携手来访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复辟那个刚刚倒台没几年的大清王朝!

几位算得上是志同道合的“友人”在徐州道台衙门的会客厅里分宾主坐下之后,自然是一团的和气。

张勋坐在上首的椅子上,笑得都快合不拢嘴了,一个劲儿招呼自己的听差给大家上茶。日本少将田中义一看起来也好像刚刚中了大奖一样,笑嘻嘻的,只是看起来有些猥琐的样子(不是侮辱人,是真长得不咋地,不信可以去看照片)。而川岛浪速看起来却一点不像什么浪人,倒像是一个古板的老学究,带着副黑木框的圆眼睛,一张瘦长的马脸上表情有些呆板,好像还没有从“第二次蒙满独立运动”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似的。

至于康圣人呢,他看起来只能说是兴奋了,一对小眼睛里透出来的全是精光,乐呵呵的看着辫子军的张大帅,大概是从这位的后脑勺的辫子上,看到了大清朝复辟的希望了!

等到茶水上完了以后,张勋便挥了挥手,伺候着的听差还有丫鬟什么的全都立马自动消失。然后才见张大帅笑着冲几位来客拱了拱手:“田中将军、川岛先生、南海先生(康有为),各位的来意,我张某人也知道,而我张某人的心愿,”说着他一撩辫子,将一根花白了的大辫子捏在手里,笑了笑道:“恐怕全中国就没有不知道的了。所以咱也别绕弯子了,都有什么说什么吧……过去宫保还在,咱不能对不住人家,再说了,那时的北洋也不是咱这六十几营辫子兵能撼动的。不过现在宫保不在了,北洋上下也人心涣散了,时局嘛,也一天不如一天,比起有皇上的日子差了不知道多少!我估摸着,老百姓现在也受够了共和的罪,也该想念皇上的好了。诸位,是不是这个道理啊?”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如今共和大势已去,恢复大清正是人心所向,只要大帅登高一呼,天下必群起响应之!”康有为的反应最是热烈,张勋话音一落,他就跳起来大声的附和。

日本人田中义一看了康圣人一眼,用一口有些生硬的中文说道:“大日本帝国对于民国以来中国愈演愈烈的混乱局势,也深感不安这样的混乱已经严重影响了帝国的在华利益,因此帝国也希望中国能够恢复之前的安定局面。”这话说的是言不由衷,中国能有现在这样的乱局,他们日本人可是功不可没的。他笑了笑,又接着说:“不过对于恢复清室的行动,还是应该从长计议,毕竟……张大帅的兵力并不足以从徐州一路打到北京吧?”

首节上一节9/718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