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大民国 第617节

“布柳赫尔同志,持久战和消耗战双方面的,在印度牵制中国力量的同时。我们印度自身的主要力量也会被中国人牵制和消耗。而且中国不是一个资源匮乏、人口稀少的小国。他们的资源、工业、人口、国土面积都超过印度。您认为现在的印度有同中国打一场持久消耗战的本钱吗?而且现在中国投入印度战场的力量只占他们全部力量的一小部分,顶多百分之二十,我们为什么不能集中印度百分之六十的力量打败他们呢?”鲁易耐心地劝说道。

“可是,鲁易同志,根据我们的估计,中**队的战斗力是印度红军的7倍,也就是说他们在东北印度周围的100万军队就相当于700万印度红军了……”

“我不同意这种判断,按照你的说法。中国人的1000万军队岂不是相当于7000万印度红军!另外德国人的800万军队的战斗力恐怕不在中**队之下,那么中德反动军队之合又要相当于多少印度红军?这样算下来。世界革命还有必要继续下去吗?”

鲁易的这个说法让布柳赫尔很无语,其实现在苏g高层早就知道世界革命希望渺茫了,但是这种话却不能对鲁易讲,要是鲁易也不相信世界革命能成功,那他为什么还要源源不断往苏联和中东派遣印度炮灰呢?中国人给印度阿三开出来的和平条件可并不算苛刻。

“中**队的确装备精良,但他们毕竟不是人民军队,绝大部分官兵只是拿钱卖命,不知道为谁而战、为何而战。而我们印度还你们苏联的军队是真正的人民军队,全军上下都是用马克思主义、托洛茨基思想武装起来的gc主义战士,是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两者的军心士气是有天壤之别的,而军心士气同武器装备一样,都是决定战斗胜负的关键因素,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鲁易在办公室里缓缓踱步,一边走一边进行分析:“所以我们不应该被帝国主义军队的强大表象所蒙蔽,在中东我们印度军队不是用简陋的武器装备战胜了武装到牙齿的英美帝国主义的军队了?既然我们在中东可以做到,那么在印度东北为什么不行呢?”

布柳赫尔心中不住的叫苦,第二次中东保卫战的胜利让鲁易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认知,以为是印度红军的强大战胜了英美盟军,而不是英美盟军指挥上的致命错误造成了自己的惨败。

“可是,鲁易同志,中**队的战斗经验比美英军队丰富太多了,而且我们东北方面军在数量上也不过略占一些优势。”虽然有些话布柳赫尔是不能讲的,但是他还在尽最后的可能说服鲁易。

“兵力不够我可以给你调,再给东北方面军增加10个集团军和30万后备兵!布柳赫尔同志,这下你有信心战胜中帝国主义的军队吗?”

布柳赫尔闻言脸色一变:“鲁易同志,您想把印度红军的总预备队都给东北方面军吗?”

“是的。”鲁易道:“西北方面军司令员阿帕纳先科同志来电表示,西北方面军的现有兵力已经足够击退华军任何规模的进攻,所以不需要增加力量了。”

布柳赫尔沉凝了一会儿,克什米尔和阿富汗的崇山峻岭出现在了他的脑海当中,虽然华军在不久前夺取了阿富汗北部阿姆河南岸的平原,但是阿帕纳先科指挥的印度西北方面军主力却依托阿富汗中南部的山区防守住了中国人的进攻。现在阿富汗战场已经陷入了僵持。而西北方面军下辖的克什米尔集群虽然在7月份的阿塞克钦战役中遭遇了惨败,但是阿塞克钦地区的交通条件比较恶劣,中国人无力在那里维持大军。所以他们在击败克什米尔集群后依然保持守势,并没有趁机攻入印控克什米尔(印度人民共和国认为中国控制的阿塞克钦和喀喇昆仑走廊都是克什米尔的一部分,属于印度领土)。

想到这里,布柳赫尔终于点头答应:“好,等10个集团军的增援部队抵达,东北方面军就立即发起进攻。但是进攻方向不是孟加拉湾,而是英帕尔!”

英帕尔现在也变成了“中印争议地区”了。在中国官方的地图上面,英帕尔和整个那加山脉都成了缅甸民国的一部分。而在印度人的地图上面,英帕尔当然还是印度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鲁易也知道英帕尔要塞是缅甸通往印度的门户。只要夺取了英帕尔,中国人就不大可能从陆路威胁印度东北了。思考了一番之后,鲁易同意了布柳赫尔的请求,但同时要求他在夺取英帕尔之后立即挥军南下收复孟加拉湾地区。

……

南京。汤山总理府。

“中东军团报告。格什姆岛空军基地的初步修复工作已经完成,8月15日上午,德国空中第10航空队所属的120架ju.88a4轰炸机已经飞抵格什姆岛,同日抵达的还有约1000名德国空军地勤人员。8月16日下午,阿拉伯帝国海军的两艘满载弹药和飞机零部件、机场设备和高射炮的运输舰抵达格什姆岛码头……

东印度方面军报告,继8月13日成功轰炸印度首都德里之后,第4轰炸航空师在8月15日、8月16日又组织了240架次飞机对德里地区进行轰炸,总共投下120吨炸弹和2000万份传单。与此同时。孟加拉湾登陆行动的进展也非常顺利,萨格尔港和迪卡港已经基本修复。第一装甲骑兵军已经开始上陆。在孟加拉湾战场北线,陆战一师和北韩第一师仍然在德姆卢格和弗尔达一线同印军对峙。不过东印度解放军则趁我军同印军主力对峙的机会占据了孟加拉邦的莫亨布尔、丹登,奥里萨邦的巴利亚巴尔、杰莱斯沃尔等地。

阿富汗克什米尔集团军群报告,由喀什地区同往阿塞克钦地区的藏疆公路第一阶段工程已经全线贯通。第9步兵军、第10步兵军、第2山地军等部已经秘密沿藏疆公路向阿塞克钦地区挺进……”

在常瑞青的总理办公室内,陈心蕊捧着文件夹在汇报最新收到的军情。常瑞青则颇为悠哉地坐在一张圈椅上,架着二郎腿,手里正端着杯咖啡。听到三个军的兵力已经秘密向阿塞克钦地区挺进,便哈哈大笑起来,对坐在他对面的总参谋长赵振说:“又霖,那个鲁易阿三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我们会在阿塞克钦这个高原无人区集结4个军二十万大兵?”

现在的南京正是盛夏,虽然总理府所在的汤山气温比较凉爽,但是赵胖子这会儿还是热得不行,一边摇着扇子一边笑着说:“印度人当然不会想到我们会在阿塞克钦集结那么多军队,可是耀如兄,你也不要忘了20万大军每天要消耗多少弹药多少补给。靠藏疆公路是没有办法支撑20万大军长期作战的,一旦他们没有办法攻入旁遮普平原,或者在旁遮普平原上被印度红军击败,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原来东印度方面军在孟加拉湾的登陆和阿富汗克什米尔集团军群对阿富汗北部的攻击都是虚招,真正的杀招就摆在阿塞克钦,早在1932年夏季,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爆发的时候,中国国防部就意识到印度很可能会落入印g之手,届时中国的西藏边境形势将非常之困难。所以国防部就立即启动了进藏公路建设工程,这个工程分成三部分,一是川藏公路;二是青藏公路;三是藏疆公路。虽然经过十几万筑路大军三年的艰苦施工,三条公路都还没有完工。但是藏疆公路却还是修到了同克什米尔接壤的阿塞克钦地区,这样中国国防军也就有了以阿塞克钦为基地,突袭印度克什米尔地区的可能性。

但是夺取克什米尔谷底并不是常瑞青和中国国防部的目标,他们真正的目标是印度的粮仓旁遮普平原。这块位于喜马拉雅山脚下和印度河两岸的平原虽然面积并不是很大(包括现实世界中的印度旁遮普邦、哈里亚那邦和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但却是印度最重要的粮食产区!特别是印度农业因为大量劳动力支援世界革命的当下,旁遮普的粮食对拥有3.5亿人口的印度来说,可就有战略性的意义了。而且印度的第二大产量区就是孟加拉地区,现在正遭受中**队的入侵。即使大部分孟加拉邦地区还在印度红军控制之下,可是粮食生产还是会遭受严重打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印g的焦土政策造成的。

第七百六十三章 侵略印度八

可以说旁遮普地区一旦被中队夺取,印度在1936年的粮食供应就会出现大问题,而且西旁遮普地区的南方就是信德邦,那里是印度和苏联交通线的咽喉,如果被华军控制,托洛茨基就再也得不到印度炮灰,而印度也没有办法得到苏联的军火。这场世界大战的胜负,差不多就算分出来了!

不过印度红军也知道旁遮普和信德地区的重要性,所以早在去年9月份,印度红军就组建了一个信德卑路支集团军群用于防守信德和卑路支沿海地区,防止敌人从海上进犯。同时又在克什米尔地区部署了克什米尔集团军群,从南北两面拱卫旁遮普和信德地区。所以赵振的提醒也不无道理,用区区20万大军去攻击关系3.5亿印度阿三饭碗问题的旁遮普地区的确有些冒险。

常瑞青却笑了笑,美滋滋地喝了口咖啡:“又霖,如果我们20万大军今天就向克什米尔发动进攻,那么他们顶多能打下克什米尔谷地,想要摸到旁遮普的门槛都是极困难的。但是到10月份的时候,情况肯定就不一样了。印度阿三在印度东北、西北两线和咱激战,每个月还要向中东、苏联派80万国际主义战士,加尔各答和贾姆谢普尔兵工厂又被我们的轰炸摧毁,再过几天从印度通往波斯的几条公路还会遭到我们和德国飞机的空中绞杀战,印度GCD的首都德里也在天天挨炸!我就不信鲁易还能坐得住,只要他想打破困境就一定会集中兵力于阿富汗或战场是孟加拉战场同我们决战。印度的人口虽多,但受制于工业基础薄弱,终究没有能力维持太多的军队,他们要在阿富汗或孟加拉加强兵力,那么信德、克什米尔和旁遮普就一定会空虚无备。到时候我们或许还可以在卑路支地区组织一次登陆,如此不仅信德、克什米尔和旁遮普的兵会被抽空,没准连德里都不会有多少守军了!”

常瑞青其实是在给总参谋部提出一个建议。赵振想了想微微点头,虽然卑路支地区也一直有波斯和印度的重兵布防,但是只要有格什姆岛的中德空军和阿拉伯帝国海军支援,在卑路支地区绵长的海岸线上发动一场登陆作战还是可以办到的。由于卑路支地区是联通印度苏联的咽喉,一旦遭遇危险,德里方面肯定不会坐视,哪怕他们卑路支信德兵力足够雄厚,也还是会从印度中部调集援兵。如此突袭旁遮普的成功可能性就又大了几分。不过具体是否实行,还要视情况而定。此外,总参谋部还在考虑有没有可能在旁遮普地区举行一场同德里守军的决战,或许可以趁机攻占这个印度首都!

……

“……布柳赫尔同志在1935年8月中旬又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发动英帕尔战役。在之前的6、7两月,他一直试图避免向华军重兵集结且地势险要的英帕尔地区发起进攻。为了迫使英帕尔的华军离开要塞主动进攻,他还发起了代价高昂的喜马拉雅战役。可是到了8月14日,他又主动向鲁易同志提出要打英帕尔战役。而鲁易同志的要求是打孟加拉湾战役,出于对布柳赫尔同志的信任,鲁易同志批准了实行英帕尔战役,放弃了自己原来的要求。结果造成了又一个巨大的悲剧,甚至可以这样说,印度抗华战争后来所遭遇的一系列挫折的根源就是1935年8月下旬开始的英帕尔战役。而布柳赫尔同志对此的确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也造成了他的离职。而他的离职,又造成了后来印度红军的指挥出现了一系列的漏洞……”以上摘自乍里亚同志的回忆录《写在第二次世界**之前》(又名《世界**失败的开始》)。

1935年8月31日。

战事已经在印度东北地区全线越打越激烈了。在孟加拉湾地区,中国第一装甲骑兵军终于在8月25日完成了上陆,随后该军的第一装甲骑兵师被加强到了胡格利河西岸战场,同北韩第一师、北韩第二师组成装甲突击集群向印军第77集团军防守的德姆卢格发起进攻;而该军主力则被用于弗尔达一线,同华军海军陆战第一师合流向弗尔达和赖布尔一带的印军第76集团军发起进攻。而印军76集团军和77集团军的10个步兵师则在胡格利河两岸展开防线,阻止华军北上,掩护加尔各答的南面。印度东北方面军司令部还给这两个集团军以及它们的上级指挥机构孟加拉集团军群司令部下达了毫不含糊的死命令。孟加拉集团军群之第76集团军、第77集团军必须以现有力量,死守弗尔达德姆卢格防线,不得以任何理由放弃阵地!

对于这两个印度集团军来说,这样的任务的确是相当艰巨的。根据原先布柳赫尔拟定的计划,这两个集团军只需要以一部分兵力迟滞进犯华军,随后退入加尔各答参与防守即可。根本没有同华军在加尔各答以南平原决战的计划。因此他们也没有在弗尔达德姆卢格一带修建坚固的野战工事。而且这两个集团军还都是印军二线部队,才组建了不到一年,装备也比印度共和国建国前成立的老部队差了不少。特别是部队里的面没有几个苏联国际主义战士,集团军和师一级的大炮都是印度军官自己在操纵,也没有几个合格的炮兵观察员,所以原本就不足的火力也难以发挥!唯一可以倚仗的就是源源不断补充进来的新兵,完全靠士兵的血肉之躯在坚持抵抗。

而他们的对手中队似乎也看出弗尔达德姆卢格一带的平原是个消灭印军有生力量的血肉磨坊。拥有强大装甲突击力量和地空火力优势的华军并不急于突破,而是同印军打起了拉锯战,试图通过反复攻击给予对手最大的杀伤。

炮声和飞机马达的轰鸣声在平原上空回荡。胡格利河两岸的重要阵地上面,全是高高低低升腾起来的烟柱。华军的自行火炮和C型坦克开到了距离印军阵地不足1500米的前沿,拼命的向印军头上倾泻着炮弹。歼3E龙鹰战斗机和强1猎户式强击机则低空盘旋,成吨的炸弹还有航炮炮弹、航空机枪子弹雨点般砸落下来,将印军的炮兵阵地、预备部队集结阵地或疑似中高级指挥部所在地都打成了片片火海!不过华军和北韩的步兵的进攻却有些敷衍了事,没有及时跟在压倒性的火力后面一起进攻,而是有气无力的反复攻击,印度的抵抗稍微顽强一些,他们就急急忙忙地后退。好像就是为了印证伟大领袖鲁易对中队的评价钢多气少似的!所以钢少气多的印度红军虽然损失惨重,阵地周围到处都是穿着蓝灰色军服的尸体,他们仓促修建的野战工事也差不多被夷为平地,但是仍然能依托弹坑和残破的堑壕进行着最坚决的抵抗!

在炮弹爆炸声中,印军第138师师长安迪亚。米特尔趴在一个弹坑里面举着望远镜仔细观察着华军的动向。连续多日的激战已经让这位原本就又黑又瘦的达利特种姓出身的印度**者变得更加黑瘦了,远远看去就像一只穿着蓝灰色军服的猴子。只是这只猴子的眼神依旧无比坚定,丝毫没有被武装到牙齿的中国侵略者所吓倒。这个被50公斤的炸弹炸出来的弹坑在经过一番改造后,就成了他的临时师部,仗打到现在这个份上,他的第138师早就凑不出一团人了,师部里面参谋、警卫还有勤务人员也大多被补充进了一线部队,连他这个师长也上了第一线,随时准备托起步枪去和敌人拼刺刀!

望远镜里,他看到十几辆C型坦克已经排列开来,在它们的后面应该有不少华军步兵正在编组冲锋队形。而在距离己方阵地不到1000米的地方,还有几辆被反坦克枪打断履带的C型坦克死死钉在那里,这些坦克的周围还有一些华军步兵,组成了落干个火力据点,不停地用迫击炮、34型通用机枪和45mm坦克炮轰击印军阵地,给米特尔同志的138师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可无论138师的官兵怎么用手榴弹,用迫击炮,甚至用白刃突击,都拿这些以坦克为依托的火力据点无能为力。

而且那几辆断了履带的坦克车上都是有电台的,可以直接联系华军后方的炮兵,也就成了他们炮兵的眼睛,只要138师的官兵开始冲锋,敌人的炮弹就会劈头盖脸砸下来!

米特尔拿起电话,喂喂吼了两声,要通了后方的集团军司令部:“这里是138师师部,我是米特尔师长,敌人很快就要发起新一轮进攻了!我们师只剩下不足3000人了,请求增援!请求增援!”

“科涅夫同志,第138师快不行了。”担任印军第77集团军司令员的尼古拉。费奥多洛维奇。瓦杜丁放下电话听筒就冲着科涅夫(为了方便指挥孟加拉湾集团军群、第76集团军、第77集团军和第78集团军司令部已经合并在了一起)嚷了起来:“不能再这样打下去了,一个师填进去要不了48个小时就成了一个营一个连,我们有多少个师可以这样消耗?我们这是打得什么仗……不是说好了要把敌人放进来打的吗?为什么变成把我们的人顶在那里挨打?司令员,请下命令撤退!”

科涅夫也是一肚子的火,他瞪了眼瓦杜丁叫道:“瓦杜丁同志,我们是**军人,必须服从组织上的命令!现在组织上要求我们坚守弗尔达德姆卢格一线,我们就要不惜代价完成任务!你告诉米特尔同志,让他坚守到底,援兵马上就到!”

“援兵?”瓦杜丁跺跺脚道:“你管那些用绳子捆来的才入伍没有几天的新兵叫援兵?这些人根本不会打仗,连步枪都不会用上了前线能有什么用?司令员同志,我们这是在谋杀,不是在打仗!”

“瓦杜丁同志!”科涅夫看着这个有点口无遮拦的部下苦苦叹了一声,指着司令部墙壁上挂着的印度伟大领袖的相片道:“现在不是我要这么打,是他非要这么干的,印度人的命他都不珍惜,我们还在乎什么?反正只要有印度兵补充过来就往前线填!”

在同一时间,在曼尼普尔山脉西麓,在英帕尔的门户农巴镇附近,也进行着一场更加惨烈的攻防战。从8月27日到现在,激战持续了整整四天就没有停止的时候。只是进攻一方由中国变成了印度,双方的十几万大军围着农巴镇周围的山区密林拼命厮杀。双方的步兵一再展开残酷的丛林血战。

如果单纯从军事角度来讲,布柳赫尔选择进攻英帕尔并不算最坏的选择,至少比进攻孟加拉湾要好。虽然英帕尔周围都是高山密林,地形极为险要,但是这样的地形却不利于华军的空中优势和装甲部队完全发挥威力。而且部署在密林中的印军大炮也不容易被华军飞机发现,使得印军步兵得以在他们算不得猛烈的炮火掩护下,成群结队的涌向华军据守的坚固阵地。当然这样进攻的代价还是极其高昂的,不过惨重的伤亡也已经被指挥作战的苏联和印度军官们完全忽略了!不断有印军部队从后方调集过来,从印度各地刚刚征召来的新兵也向潮水一样流向了英帕尔前线。防守的中国国防军和北韩国防军大概是第一次遇上这样疯狂的对手。他们当中有不少人还参加过西伯利亚、中亚和朝鲜半岛的激战,和素称强大的苏联红军和素来以悍不畏死著称的日本军队打过面对面的交手战。但是无论是苏军还是日军,都不会这样牺牲自己的官兵,在敌人的火力占据压倒性优势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转入守势等待增援。可是眼前的印度红军似乎想用自己的鲜血淹没把对手淹死,不惜以最惨重的伤亡维持攻势!华军的炮火、炸弹和机枪之下,印军的尸体层层叠叠,堆积如山。经常是整个建制的步兵营步兵团迎着华军的炮火往上猛冲最后被杀伤殆尽,但是紧接着新的部队又源源不断朝上涌来!

充当攻击矛头的印度红军近卫第13集团军是从中东战场调回来的精锐,在中东打败过英军和美军,得到了光荣的近卫番号。但是在这四天的血战中,他们却没能撬开中韩两军固守的农巴防线。他们无数次地发动进攻,又无数次地被火力强大而且同样悍勇顽强的对手赶下来。短短四天当中,近卫13集团军的5个步兵师就补充了超过四万后备兵,几乎每天都有上万人死伤!

1935年9月1日是印度人民共和国建国1周年的日子,全印度3.5亿(也不知道还有没有那么多?)人民和伟大领袖鲁易都伸长了脖子在等待近卫13集团军的捷报。上天似乎也有意要帮印度人一把,从8月31日晚上开始就下起了瓢泼大雨,华军强大的空中优势无从发挥。杀红了眼睛的印度人立即在8月31日夜里组织起加倍疯狂的攻势,甚至一次就向华军的农巴防线投入了整整3万步兵,一举攻占了农巴防线上的四个重要山头!

坐镇农巴前线的是华军第20军军长司令官汤克勤中将,就是那个“有多少部队就打光多少部队”的汤恩伯。在这个时空他是中央军校一期的毕业生,而且入学考试和毕业考试的成绩都名列前茅,一个是第五名,一个是第九名(并不是退步了,而是福建陆军讲武堂和护法陆军军校合并后学生数量多了一倍)。后来又以高分考入陆军大学,毕业时还拿到了第四名的好成绩,所以在国防军内的官运一直不错这个一考定终身的弊病在常瑞青打造的国防军里面也是存在的,不过战场上面的表现还是最要紧的。所以看到农巴防线岌岌可危,汤克勤也急红了眼,紧急集结了八个炮兵团猛烈轰击,将还没来得及巩固阵地的印军炸得尸横遍野。冒着豪雨,华军第60师和北韩军第8师的四个步兵团就在汤克勤的亲自督促下猛扑了上去。双方的部队就在泥水和血水当中展开白刃战,苦战从8月31日夜一直持续到9月1日下午,国防军第20军和北韩第3军的炮群打光了五万多万炮弹,付出了5000多人的死伤,才夺回了失去的四个山头中的三个,但是也耗尽了攻击的锐气,不得不暂停下来整修工事继续防守。!。

第七百六十四章 侵略印度九

“……由于苏德战场的战斗日趋白热化和中东战场的战火再次全面引燃,1935年9月的印度战场在当时的世界上,并没有太大的关注。大概除了中印两国的最高层之外,谁也没有意识到印度战场将是决定世界**成败的关键战场。包括苏联和日本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真是另人遗憾。这个时候的苏联,正在明斯克、维尔纽斯和文尼察还有第聂伯河高原一线同入侵的三个德国集团军群展开连番恶战,同时还在芬兰和巴伦支海沿岸地区全力戒备德国、英国、瑞典、挪威还有流亡的芬兰反动军队一直在策划一场对芬兰还有苏联北方地区的进攻,苏联情报部门及时发现了这一情况,并且开始全力戒备。但是他们没有想到,这场进攻发动的时间并不是在1935年而是在1936年。苏联人整整早了一年开始在巴伦支海沿岸地区布防。而我现在之所以着重提及此事是因为苏联在巴伦支海沿岸的过早布防正是我们在抗华战争初期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因为托洛茨基将原本要用于支援印度战场的空军部署到了巴伦支海沿岸地区,结果造成我们在抗华战争初期几乎没有空军可用。这可不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因为帝国主义的飞机不仅在战场上轰炸我们英雄的红军战士,他们还把炸弹投放到了印度的各大主要城市包括我们的首都德里,屠杀手无寸铁的印度平民!而对我们和世界**打击尤为严重的是,我们连接苏联的交通要道恰好也在部署在波斯格什姆岛的中德两国空军飞机的威胁之下!这是一个非常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每个月有要80万人和8万多吨军事物资从那里经过……”以上摘自乍里亚同志的回忆录《写在第二次世界**之前》(又名《世界**失败的开始》)。

1935年9月11日,凌晨4点,夜色已经渐渐褪去,东方的天边已经露出了鱼肚白。

坐在飞机驾驶舱内,国防军空军第3轰炸航空师第6轰炸航空团的大队长高志航中校的脸色有些焦急,不时伸长脖子向机翼下方望去。

朦朦胧胧的还是看不清。

也不知道下面有没有印度人的行军队伍?要是天色完全方亮,他们多半就会找地方猫起来了!所以对驻扎在格什姆岛的中德两国空军飞行员来说,每天黎明时分都是非常宝贵的,如果能发现地面公路上还没有来得及隐蔽的印军行军队伍或是物资运输车队,那可就能立下大功了!

可是今天的印度佬好像非常小心,大概天还没亮就早早躲起来了,所以下面的公路上面一片宁静,只有密密麻麻的车轮痕迹表明在不久之前,这里刚刚有大队人马通过!

首节上一节617/718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