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大民国 第484节

“知道了。我的嘴巴可紧着呢!”川岛芳子盈盈一笑,把小脑袋靠在安田肩膀上面,柔声道:“康夫,我看日本也是个是非之地……不知道什么时候,中国人就打过来了,不如咱们就不要回去了……”

安田苦苦一笑,伸手在川岛芳子的秀发上抚摸了下,笑道:“好吧,你以后就留在苏联,我想办法把你调到GC国际工作,这样你就不用回去了。”

汽车在克里姆林宫外的大街上绕了一圈,在列宁墓边上的正门处停了下来。

“下车吧,先去给列宁墓献花,芳子,献花带了吗?”。安田指着车窗外面有几个站得笔挺的红军战士站岗的红色建筑物道。

“带来,”川岛芳子提起一个小牛皮的大手提包笑道:“还准备了些纸钱、香烛什么的,待会儿我们一起给列宁老爷爷磕几个头,让他保佑我们以后都平平安安的。”

“纸钱、香烛……”安田康夫额头黑线乱爬,再看川岛芳子却是憋住了嘴角在偷笑。“严肃点!”安田沉声道:“咱们是在给列宁同志扫墓!心情要沉痛一点,知道吗?”。

听了两个人的这一番对话,坐在副驾驶座上的保卫人员转过身,眯起一双警惕的眼睛瞟了川岛芳子一眼,然后微笑着彬彬有礼地用俄语对安田说,托洛茨基同志希望马上和安田同志见面,所以请坐在汽车里面不要下车,等警卫检查完毕后,就直接坐车进入克里姆林宫。

……

“安田同志,坐吧。”

托洛茨基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面接见了安田,川岛芳子是没有资格见世界革命的伟大领袖,所以就在门外等候。安田刚一进门,还没有来得及给托洛茨基敬礼,对方就冲他招招手,让他在办公桌前面摆放的一把高背扶手椅上坐下。

“有个情况和你说一下,”托洛茨基也不等安田坐下,就直接从抽屉里面拿出一份文件,摆在了办公桌上。“这是澳大利亚GCD的报告,一支包括三艘重型航空母舰在内的庞大中国海军舰队,今天上午到了新不列颠岛的拉包尔,随同舰队一起抵达的还有一个师的中国海军陆战队!”

“新不列颠岛?拉包尔?”安田摇摇头,表示不知道这两个地方的具体位置。托洛茨基又拿出一幅太平洋地图摊开在办公桌上。上面在靠近英属新几内亚岛的一个狭长岛屿已经被人用红色的铅笔画了个圈。而在这个岛屿北面的西太平洋里,还有两个小点同样被红铅笔圈了起来。

“这里就是新不列颠岛,现在是英国殖民地。”托洛茨基指着那个狭长的岛屿道:“至少有15000名中国海军陆战队官兵已经到了那里。红军总参谋部估计,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特鲁克环礁或是塞班岛!”

托洛茨基的手指又点了下那两个用红铅笔圈起来的小点,说道:“这个情况非常重要,你们一定要做好应对的准备!”

安田目不转睛地盯着地图上的塞班岛和特鲁克环礁。这两个地方他当然是知道的,那是日本红海军在太平洋上的重要据点,是日本南下的根据地!可是……这两个据点距离中国本土非常遥远,中国人为什么要进攻那里呢?

“很显然。中国人是想迫使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出击。”托洛茨基分析道:“他们想在西南太平洋和日本联合舰队再打一场决战!估计英国海军也会派舰队参战,英国GCD送来的情报上说,英国的光荣号航空母舰和六艘战列舰已经离开斯卡帕湾往新加坡去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开始动员。还有消息说,英国政府正在游说荷兰参战,荷兰的东印度舰队也有可能参加西南太平洋的战役。”

接着,托洛茨基又拿出一份英国远东舰队的损失情况报告递给安田。说道:“这份报告也绝对可靠。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没有被击沉,现在已经进了上海江南造船厂的5万吨级干船坞进行修理。此外,罗德尼号战列舰和纳尔逊号战列舰的损伤并不严重,最多一个月就能重新出战。估计8月底到9月初,中英联合舰队将会出动八艘战列舰、六艘战列巡洋舰和五艘航空母舰进攻特鲁克或是塞班岛。”

说完这些情况,托洛茨基一脸郑重地看着安田康夫,沉声问道:“安田同志,我要你对我说实话。日本国内在得到这样的消息后会做何反应?”

安田闻言微微一愣,摇摇头道:“出动十四艘主力舰加五艘航母。太强大了!联合舰队的赤城、加贺、土佐三舰到八月底前根本不可能修复。海军航空兵因为舰载机的问题,也肯定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可是不出战也不行,如果塞班岛和特鲁克环礁被中国人占领,南下的道路就基本封死了。托洛茨基同志,我实在不知道国内会怎么选择,估计还是让联合舰队冒险出战的可能性比较大……”

“不,我不是问这个。”托洛茨基打断他道:“我是问,日本国内的投降派势力会不会因此抬头占了上风?说实话!”

安田怔了一下,面如死灰,额头上涌出了豆大的汗珠,沉默了良久,终于点点头道:“如果南下道路被封死,或者联合舰队在西南太平洋的作战中惨败,国内很有可能会发生变化。”

“那有什么办法能让日本继续战斗下去呢?”托洛茨基追问道。

“希望,要让日本国内看到胜利的希望!”

“那什么是胜利的希望呢?”托洛茨基目光炯炯地看着安田。

“我不知道,不知道……”安田连连摇头。

托洛茨基的看着安田,一字一顿地道:“苏联红军准备在明年年初对中国的满洲、蒙古和西北三疆发起进攻,这个消息能不能让日本同志看到希望?”

……

“打特鲁克环礁……健生,克诚,恺荫,厚甫,你们怎么看?”

常瑞青站在国防部作战指挥中心里的一张超大号海图台边上,皱着眉头只是打量着上面还插着日本旗子的特鲁克环礁。

攻打特鲁克环礁的建议是新任的英国澳大利亚舰队司令官坎宁安中将提出的,就在常瑞青向英国驻华大使蓝浦生提出让中国舰队进驻莫尔斯比港后。而且英国人并没有答应把莫尔斯比港作为中国舰队的临时基地,而是将莫尔斯比港以北,距离日本在西南太平洋上的前哨战特鲁克环礁不过数百海里的拉包尔港暂时租借给了中国。

“特鲁克环礁战役的赢面很大!”白斯文道:“有情报显示,日本人在特鲁克环礁经营了十年。修建了大量的军事设施,准备将那里当成他们南下的大据点。如果我们去攻打特鲁克,有极大的把握可以把日本航空母舰给引诱出来。”

“现在日本人有几艘母舰?”常瑞青看着张国焘。

“有六艘苍龙级。一艘凤翔级,一共七艘航空母舰。”

“5比7,有把握吗?”。常瑞青问白斯文。

白斯文微笑道:“打特鲁克没有问题,用5条航母打日本人的7条航母也没有问题,问题是南洋各国人民怎么办?”

常瑞青点点头,冷笑道:“打特鲁克,引日本人的舰队出来决战。消灭了他们的航母,日本人就被困在几个岛上不足为患了,他们欧洲人的殖民地也就高枕无忧了。坎宁安的算盘珠子拔得很精明啊!”

白崇禧却皱着眉头,眼睛也不看海图,而是望着墙壁上一幅世界地图:“耀如,这一次世界大战的关键不在太平洋。而在欧亚大陆!现在苏联已经向我们和英国、德国宣战了。下一步肯定会在欧亚大陆上爆发大战,那才是关键!而且我觉得这次战争短期内打不完,苏联是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大国,幅员又极为辽阔,战争潜力是超乎我们想象的,这次世界大战搞不好会打上十年!所以咱们一定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常瑞青连连点头:“健生大哥所以有理,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打特鲁克,而是尽快把我们订购的机器设备从欧美运回来。”

他的目光转向陈绍宽。这位中国海军总司令现在还兼任着海军护航运输司令部司令的职位。他迎着常瑞青的目光,开口大声道:“总理。咱们从欧洲购买的机器设备现在已经通过海运集中到了美国东海岸,原计划是想让美国人的船一起帮忙运输。不过现在战争一打起来,美国人要守什么《中立法案》,咱们必须运输自理……估计有几十船的货,现在咱们有四十八艘船在美国东海岸,可以把其中的大部分设备运回来。海军运输司令部的计划是让它们过巴拿马运河,然后直接走南太平洋航线开往澳大利亚,再由咱们的舰队护送回本土。”

“南太平洋的航线安全吗?”。常瑞青皱着眉头问。这一批机器设备的总价值高达十几亿美元。还是利用经济危机买来的打折产品,在平时花三十亿美元也不一定能买到。如果这批机器安全运抵国内,中国的重工业在几年以后又可以上一个明显的台阶,基本上可以在各项重工业产品的产量上超过或赶上苏联!所以万万不容有失。

“不可能保证绝对安全,”陈绍宽想了想道:“日本人的潜水艇是很难到达南太平洋的,不过他们可以出动重巡洋舰破交。如果要尽可能确保安全,就必须动用战列巡洋舰护航。”

“需要动用几艘战列巡洋舰?”常瑞青问。

“有两艘就足够了,再动用三十艘左右的驱逐舰,不一定要南汇级,用防造英国W级的1924年型轻型驱逐舰就可以了。”

常瑞青似乎不大想打这场特鲁克战役,他皱皱眉道:“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用这个理由推迟特鲁克战役的发起的时间?”

陈绍宽摇了摇头,白崇禧却冷冷一笑,接过问题道:“现在是英国人求咱们,咱们不想打,他们还能逼咱们动手?”

“不能这么说,”常瑞青抱着胳膊思索了一下,说道:“世界大战才刚刚开始,鹿死谁手未尝一定啊,他们那边是同心协力,奉托洛茨基为共主,所以我们这边也要表现出一些团结协作的精神,至少面子上要过得去。”

“要不我们就用加强盟国之间的团结协作为理由吧?”白崇禧的唇角一勾,笑道:“现在咱们不是在和英德进行这方面的谈判吗?我们不如提出召开一个由英、德、中三国领导人参加的会议,讨论三国联合作战、建立盟军最高司令部和划分战区等问题。而中英联合对日作战的问题,当然也应该在这次领导人会议达成一致意见后实行。这样我们就能光明正大地将特鲁克战役延后一段时间,也好让日本鬼子恢复一下筋骨,有力气去继续敲打英法荷的殖民体系。”

听了白崇禧的办法,常瑞青点了点头:“这个理由倒是够堂皇的,而且英国大使蓝浦生和德国大使陶德曼已经试探过召开一次领导人峰会的问题。我想我们还可以在这场峰会中提出……”

“先生,”常瑞青还没有说完,一个国防部参谋就高声打断了他。

“什么事?”望着这个上校参谋紧张的容色,常瑞青就知道托洛茨基肯定又要有什么大动作了。

“科威特的消息,苏联波斯联军已经开始炮击阿拉伯河南岸的英军阵地了!”

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海、火海、坦克海一

“轰轰轰……”

无数发炮弹呼啸着,拖着红色或橘红色的尾焰划过了天际,将远处阿拉伯河南岸英军的前沿阵地变成了一片火海!

首节上一节484/718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