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700节

看着司令员铁青的脸色,也知道自己在指挥之中出了大毛病的该旅旅长,低着头不敢说话。这场战斗打成了这个样子,自己一个旅打成了残废,甚至已经失去战斗力,他这个做旅长的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可派部队出去筹粮食,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他的先头旅本身携带的粮食就不多,出关之后为了尽量隐蔽行踪,走的路线也基本上是荒无人烟的山区。筹集到的粮食只有一点点,根本无法满足全旅的需要。

部队出关仅仅三天,在原本携带的粮食吃光,又无法补充到足够的粮食。到这次战斗打响,部队手头的粮食就已经所剩无几。除了伤病员还能吃到少量的粮食之外,其余的人只能以少量的黑豆掺上野菜,甚至是榆树叶子充饥。就这样,一天也只能保证部队吃上一顿饭。

肚里面没有粮食,部队又要整天的在山地之中行军,战士们本就有些营养不足的身体那承受的起。在这次战斗之前部队中,因为饥饿,饿倒和掉队的战士越来越多。原本就营养不良的身体,更加虚弱。原本每天几十公里的行军速度,现在已经降到了每天不足五公里。

大部分的时间,都因为饿的走不动只能休息。就是他这个当旅长的,一天也是一样的一顿黑豆掺野菜,甚至直接就是一碗稀的都能照出人影的野菜汤。旅部都这个样子,下面的部队可想而知。再不想法子筹集一部分粮食,部队不用打饿也饿垮了。

可即便这样,部队也没有杀一匹用来托运武器的牲口。甚至为了保证这些牲口体力,干部、战士还从口中本就已经寥寥无几的粮食之中,匀出一些黑豆喂给这些牲口。因为原来在战斗之中,弹药都没有几发的战士们对这些火炮太渴望了。

为了能保证这些重武器跟上行军队列,保证这些重武器能在战斗之中投入使用。即便很多人饿的连路都走不动了,但也没有一个人提出杀掉托运武器的牲口,给大伙补充一些体能。甚至上级提出杀掉几匹牲口的建议,都被下面的部队给否决了。

自己当初不是没有想过向总部或是后续部队求援,但考虑到自己部队是先头部队。在出发的时候,作为主要补给地的冀东军分区,还是尽可能的满足自己部队的需要。后续出发的部队,因为冀东本地的粮食产量和日伪军的封锁,恐怕携带的粮食还不如自己的多。

原本按照上级制定的计划,部队在热河境内全线展开之后,除了弹药补充需要抗联空投之外。其他物资,尤其是粮食原本打算在热河就地筹措。为此在先头旅出发的时候,因为其除了开路之外,还有为后续部队建立兵站的任务。上级还千方百计搞到了一批伪满币和黄金、现大洋调拨给部队,试图专门在热河境内用来购买粮食。

可谁想到热河这个地方,尤其是在山区,大部分地区即便是偶尔搞到一些粮食,除了土豆之外几乎没有别的。很多的地方,上百里的地方要么是因为日伪搞什么集团部落弄荒无人烟,要么种的全是大烟。

不打日伪军集团部落和物资储备地,想要搞到粮食基本上没有可能。就算是搞到少量的粮食,也还不够部队塞牙缝的。一个战士平均每天至少要保证两斤粮食,一个旅三个团再加上炮兵等直属队四五千人,人吃马嚼每天没有一万二三千斤粮食是下不来的。

就这还是有部分副食保证和平常在驻地训练的情况之下,所需的粮食。在没有副食,尤其是一点油水没有的情况之下,二斤粮食也只是勉强维持所需。而且下面的战士,大多数都是青壮年,正是能吃能喝的时候。在加上在山地行军作战,又要保证补充体力消耗,所需粮食的数量更多。

这次虽然部队损失惨重,但好赖也搞到了几万斤的粮食和几百斤的食盐。不仅可以解决自己部队的燃眉之急,还能给其他的部队提供一些粮食。虽说大部分都是东北产的高粱米、苞米棒子,连小米都没有,但好赖也解决了部队的燃眉之急。尤其是其中部分大豆,可以给部队补充部分营养。

部队粮食已经进入绝境,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自己在首战获胜之后,有些麻痹大意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所有的板子也不能都打到自己身上,自己不调整部署也是考虑到部队的体力已经消耗过大,承担不起哪怕是一个团级部队调整部署的消耗。

因为有相当一部分战士,因为几天没有吃过饱饭,甚至没有吃过粮食,而已经没有了行军的体力。为了保证战士们每天还能行军几公里,在不作战或是不行军的情况之下,全体官兵除了担任警卫的部队之外,其余的人只能尽量不动,以尽可能的保证体力。

有些部队,甚至出现了哨兵因为站岗时间太长而饿晕倒的事情发生。没有足够的体力,就是换了这世界上任何一支部队,也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之下还能做到迅速的反应。如果再搞不到补充的粮食,部队就真的饿垮了。

都说长征的时候困难,可那个时候也没有像现在这样筹集粮食如此困难。虽说部队的数量不一样,眼下全军的兵力远比那个时候多。但长征的路线上,经过盛产粮食的地方,也并不是很多。

相当一部分的行军路线,也都是在荒无人烟的地区。但像是进入热河这样,筹集粮食如此的吃力,也还是第一次。现在部队粮食之紧张,除了过草地的时候可以相比之外,这种情况即便是在其他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遭遇过。

而且就算过草地的时候,在进入草地之前多少也还能筹集到一点粮食。虽说不多,但也没有这么困难。人三天不吃饭,还能勉强站起来。但是你让他不仅要背着几十斤重的武器装备,还要行军作战、站岗放哨,恐怕就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了。

这次战斗之中,部队受到如此大的损失,跟战士们因为长时间吃不饱饭,身体已经虚弱到极点有很大的关系。如果部队的体能能跟得上,哪怕是能够吃上一顿饱饭。那个营也不会垮的那么快,更不会损失那么的大。

第982章游击习气

看着这个旅长即惭愧又有些委屈的脸色,司令员只能摇摇头。部队眼下几乎要断粮的情况他那里不知道。现在就连冀热辽挺进军整个司令部,也一天只能保证喝两顿稀粥,下面的部队情况只能更严重。

他也清楚派出部队分散搞粮食也是无奈的选择。他生气的不是因为该旅自己出去搞粮食,而是搞粮食时候,没有一个整体的详细计划,各自为战。三个团各自行动造成了原本优势的兵力,在战斗之中变为劣势。

但你一个旅不算直属队有三个步兵团,在搞粮食的时候为什么不能统一行动,而任由各个团分散去搞?在短暂休整期间,为什么不能集中驻防。你考虑到战士的身体无法承受短时间之内,赶十几里或是几十里山路的消耗。那么为什么不将所有的部队,集中到一块驻防?

既然已经断粮,本地筹措粮食又极为困难,那么集中或是分散已经没有必要了。因为在眼下的热河基本上都是新区,整个部队都处于无后方作战。而当地又被日军强行实施集团部落政策,而造成人烟稀少的情况之下,你即便是分散游击也解决不了部队就食的问题。

还有既然部队已经断粮,为什么不向总部求援。总部虽然也很紧张,但是挤出少量的粮食补充给你们,解决一部分燃眉之急的能力也不是没有的。再说就算总部粮食在紧张,总部饿肚子,也不能让战斗部队彻底的断粮。

你搞粮食不怕,调动部队也不是毛病。但在知道情况之后,为什么不调整部署?抽调部队接替那些去搞粮食的部队?你手中有三个团的部队,完全可以抽调一个整团去搞吗。即方便协调,相互之间因为熟悉,配合也要默契的多。剩余的两个团,完全可以相互靠拢集中兵力做好战斗准备吗。

而更为严重的是在随后的反击战斗之中,整体战术的运用连差强人意都算不上。作为一名高级指挥员,没有人要求你什么都精通。但为什么自己不懂的地方,不去能听取别人合理的建议?

还有炮兵的指挥,既然自己不懂,为什么不交给专业人员去指挥,干嘛非要掌握到自己手中。十几门火炮,参与发起反击的部队每个营分一部分。你当这是分衣服那?可就算分衣服,也不能这样连大小号都不管胡乱分一气吧。

人家抗联抽调了大批人员过来协助你们进行战术训练,为什么不听取人家的意见。你的旅参谋长,就是从抗联调过来的,曾经担任过师副参谋长。这种情况战斗,人家指挥经验比你丰富。为什么不听听他的意见和想法?

如果不是日伪军在山地作战,又偷袭得手占了便宜。在侧翼已经崩溃,核心阵地已经暴露的情况之下。发现对手的装备与自己相差无几,而且援军在陆续赶回,自己首先心虚了而主动撤退。那么这次战斗的后果,就相当的严重了。搞不好,你这个旅的主力会被吃掉。

实际上有些深层次的原因,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帅心里哪能不明白。放纵各自部队擅自行动,而没有统一部署这一件事情表面看,是考虑到部队的体力问题。实际上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一句话:“游击习气,改不掉。”

当年十八集团军东渡黄河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时候,除了主力部队保留一部分之外,将其余的部队按照敌情的不同划分成为不同的建制。在地图上将各自的游击区范围一划,就算是各部队的辖区。

至于怎么折腾,能不能发展起来,将部队拉起来,你看你各级指挥员的能力了。当时在敌后正忙于攻城略地的日军只占领了城镇,一时还顾不上广大的乡村。而国民政府各个县政府又跟随部队南撤,这样一搞广大乡村就成了一片空白。正是建设根据地的大好时机。

不过虽说一片空白,但是却也不宁静。各地老百姓自发的、国民政府各种番号的溃军、当地豪强组织的,甚至还有各地山大王组建的队伍遍地都是。甚至一个县内,就有七八个总司令,十来个军长。反正民间的枪支,再加上国军撤退时候丢弃的武器有的是。当时只要有人拉起一支队伍,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虽说这其中真正抗日的队伍也不少,但大多数还是借机扩充自己势力,打着抗日旗号拉夫派款,大发国难财。其中更有不少日军一来,便投降当上了皇协军。在这种情况之下,建立根据地无疑是一个相当好的时机。

上级给你政策,多少也会给点部队。当然,编制也会给一点。什么独立团、新编团,都是这个时候发展起来的。上级给你编制,但其他的东西,包括武器弹药、军装、经费在内都需要自筹。不仅所有的东西要自筹,还要上缴上级一部分,帮助主力扩编。

没有办法,十八集团军的本钱不够。不抓紧时间发展壮大自己,就靠国民政府下拨的一个集团军三个建制师,却只有一个师的经费。在敌后别说作战了,就是生存都很艰难,甚至连饭都吃不上。

这些人在形势极为复杂的情况之下,不仅将敌后根据地扩大,而且队伍也拉了起来。但养成的游击习气,各自为战的习惯却是一时半会很难改掉的。没有办法,在敌后形势那么严峻的情况之下,要想生存并发展壮大起来,什只能么办法管用就用什么办法。

武器弹药倒是好说,托十几年军阀混战以及社会动荡之福,华北的民枪数量还在东北之上。虽说其中的好枪不多,但实际算下来数量还是很大的。而且国民政府在华北与日军作战的时候,遗失的枪支数量也是相当巨大的。

没有办法,国军自从组建那天起,就没有学会在战场上怎么撤退。经常是撤着撤着,部队莫名其妙的就溃散。虽说屡败屡战,但每逢败仗到最后总是变成了溃散。这个毛病,直到抗战后期也没有改掉。豫湘桂会战,大多数的部队不是被打垮的,而是跑垮的。

这些溃军别说轻重机枪,这些相对较为笨重的武器装备。就是步枪,也都丢的到处都是。甚至当初组建一一五师在分兵组建晋察冀根据地的时候,一个连在一个地方就起获了二十九军南撤丢弃的上百挺捷克造轻机枪和捷克式步枪。

晋察冀军区能从当初分兵时候,不过几个连的兵力,发展到眼下三十多个团,主力部队就有数万人的规模。收集溃军丢弃的武器和民间的枪支,起了很大的作用。否则,单靠缴获和自己兵工厂那点可怜的产量,就是组建起部队,也没有武器可供使用。

分散游击的各个部队,武器收集到也不算太困难。但其他的物资就不容易那么搞了,地方上的地头蛇也不会让你轻易的在他们地盘上站住脚的。而且枪支虽说不算难搞,但弹药却不好搞。

没有了弹药,手中的枪支连一条烧火棍都不如。还有粮食、军装等所有的维持战斗力所有一切必要物资吗,都需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为了生存下去,为了与日军作战下去,这些部队什么法子都使用过了。

甚至有的部队为搞到急需的弹药和资金,还做过山大王,干起来绑票的生意。当然绑的自然不是普通的老百姓,而是伪官员的家属和投靠敌伪势力的那些富商。几年的艰苦斗争,部队的确发展壮大,根据地也扩大了。但也使得这些部队也多少养成了各自为战,缺乏有效配合的毛病。

这一点在各个军区的主力部队和拳头部队之中,倒是还好一些。毕竟这些部队,作为大军区的机动部队,建制始终还保持着完整,补给也是由军区统一提供。但是那些由军分区基干团和地方县大队提升来的新编团和独立团,这种毛病尤其突出。

抬起头看了看面前的先头旅长,还有其他的团以上干部,这位老帅语气沉重的道:“我不是埋怨你为了筹集粮食,放纵部队单独活动给部队造成了这么严重的损失。但你自己考虑一下,在战斗之中你下的各个决心以及部署中间的漏洞。”

“筹集粮食不是毛病,但下面的部队未经请示就擅自行动。你这个当旅长的,在发现后非但未能制止,也没有根据情况调整部署,而是维持原有的部署不变。甚至在你手中还掌握着一个团的情况之下,也没有增加侧翼的兵力。”

“你也是老红军了,实战经验丰富。在晋察冀军区,原来也是负责一个战略方向的军分区司令员。你应该很清楚,原本需要一个团担任的任务,在兵力下降为一个营之后,要防守那么长的警戒线,又在面临强敌的情况之下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尤其在部队因为粮食的原因,而体力和战斗力下滑极为迅速的情况之下。你的整个侧翼,只放上一个营的兵力,这个部队本身又疏于警戒。在局部已经形成兵力优势的日伪军偷袭之下,能够坚持多长时间?”

“如果不是日伪军在偷袭得手之后,自身也出现了失误。一旦他们不顾我们剩下的部队骚扰,继续强行向你的纵深攻击前进,你甚至连调集部队反扑的时间都不会有。你的这个旅,都会被人家彻底的击溃。甚至全军覆灭的可能也不是没有。你这个当旅长的,现在还能坐在这里开会吗?”

第983章必须丢掉

说到这里,司令员不由的加重了语气道:“日军无论是战斗力还是火力,不是十年内战时期国民党军可以相比的,这一点你很清楚。尤其在热北地区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日伪对这里控制极严密,远甚于关内的情况之下,你还如此的粗心大意。”

首节上一节700/1497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